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悍媳:妖孽夫君宠上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思mm




第164章 办法
    “方家村也真是欺人太甚。他们不过就是一些种桑养蚕的农户,居然现在也妄想开丝坊,萤虫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简直是不知所谓。”

    “就是都是一些土豹子,种桑养蚕已经算是他们的本事,这方家村离的咱们也不过几里地,这么多年,方家村都没有人会缫丝,现在突然一下涌出了几十家丝坊,我觉得这里面恐怕有人捣鬼吧。”

    “我也觉得是。缫丝师傅那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做的,要是随便一个人都能缫丝,那我们凤山县的丝坊不是开遍天下。”

    “我看见也就是一些穷棒子瞎折腾,让他们折腾去吧,在折腾,难道那些丝商的眼睛是瞎了。我就不信人家放着好好的多年合作不用,非要到她们方家村那个破村子里去买。”

    人们议论纷纷,但是谁也不相信,方家村有能力可以自己做大。

    金满银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大家都听我一言,方家村虽然这么多年都安分守己,种桑养蚕,没做过出格的事情,就连这些年的赋税,该交的也一分不少。应该都是一些老实本分的人。

    可是现在方家村和以前的方家村可不一样了。”

    曹老板急了,“方家村有什么不一样的,不还都是那些种桑养蚕的泥腿子,难不成他们现在还能种出花来”

    众人都是大笑。

    这么多年行会把持着所有种桑养蚕,蚕农的生计,所有的蚕农的这一口饭都是他们给的。

    没有生丝行会,可以说就没有这临安府周边几十个村子的农人的饭吃,他们这些丝坊老板早已经习惯了,把这些蚕农的生死不当回事儿。

    要知道没有他们这些丝坊老板,这些蚕农都得去喝西北风。

    光是靠种粮食,他们这个地方的地,出产粮食,那可是亏得很,交完了租子和赋税,估计连米汤都喝不上。

    这也是行会如此有底气的一点。

    整个周边地区都依靠生丝行会生存,就连官府的赋税也要靠他们这些丝坊来支撑,所以也养就了他们的底气十足。

    “就算他们背后有人撑腰,恐怕那个人也不能一手遮天吧。我们这么多人还斗不过一个人”

    曹老板大笑。

    “恐怕诸位知道了这个人是谁,就不会这么说了。”

    金满银看着一个个自鸣得意的丝坊老板,看着就是在作死。

    “金会长,照你这么说,这个人可算是手眼通天,那你就说说这个人是谁如果真的是背后后台强硬,那么一个小小的方家村我们这些人也不会看在眼里。”

    吴老板多了个心眼儿,能让金会长说出这番话,证明背后的人应该是有些势力。

    毕竟,他们这些人虽然生意已经做到,富甲一方,可是真的要跟某些贵人的掌柜的比起来自然还差了很多。

    别以为他们不想搭上贵人,可是大多数达官贵人,人家的喜欢的生意,可是丝绸行。

    生丝这种小本儿生意,还没有多少人看在眼里,这也是迄今为止凤山县无论怎么发展,也无法走出成陈国的原因。

    生丝太累,太脏,也太麻烦了,赚的银子还少。

    根本不如丝商走一趟丝绸之路,人家赚的银子就顶着他们私访转一年的银子。

    金满银摇摇头,““说起这个人大家都认识,就是那位在咱们行会三拜地动山摇,一道天雷劈死人的陆见安陆掌柜,现在他可就在方家村。

    而且大家也清楚陆掌柜缫丝的手艺那也算是一绝,现在他不过才去了半年多,这方家村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么多丝坊。我推断,恐怕这些丝坊的后台就是陆见安。”

    此



第165章 欣欣向荣
    “金会长,您也太是菩萨心肠。这个陆见安可算是烧了高香,好吧,那咱们这件事就干脆一点儿做大,陆见安我们也不得罪,不过他们自己买不到干茧,这可就怨不着别人。”

    众人心领神会。

    这种挤兑人排挤人的法子,他们又不是第一天用。

    凤山县生丝行会有了现在的格局,当然也要拜这些人所赐。

    没有他们在底下排除异己,打击和自己不对付的人。

    哪里就能形成现在被垄断的样子。

    行会控制凤山县干茧和生丝的价格,说白了,在这里就是一言堂。

    丝商在这里受到压榨也是没办法。

    你要想谈价钱,在这里所有的丝坊价格都是一样的。

    那些手段,他们又怎么会没有用过。

    众人哈哈大笑。

    行会散了。

    …………

    三月。

    不只是方家村,周边的所有村子,桑田已经发芽长叶子,嫩生生的叶子已经在风中摇摆。

    预示着这一季的蚕茧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忙活。

    除了要种桑树,还有良田里要种粮食。

    方家村也一样。

    地里打对好了才有他们后面的收成。

    今年家家户户都想着能够吃饱饭。

    起码光是生丝这一项,就够他们一年到头吃糙米的银子。

    说不定隔三差五还能来顿炖肉。

    大人孩子只要一想到这个,心里就都有奔头。

    简直是家家户户干劲儿十足。

    村子里连小孩子都忙着帮着家里喂蚕,街上跑来跑去玩耍的孩子都少了。

    更不要说半大的小子和小闺女全都到了缫丝学习班里,这会儿第二批缫丝师父正在学习,第一批五十个人已经出徒,现在都在忙着收茧。

    他们正月里养的那一批蚕茧,已经出茧了。

    外人不知道,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家家户户几乎都收获了几千斤到几万斤蚕茧不等,他们收获了,就能回去缫丝。

    陆先生开了动员大会,全村人谁不知道他们接了大订单,十万斤的生丝,那可是一笔大生意,到时候可是两万两银子呢。

    想一想,每一个人就激动的要的都发抖。

    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不少人家心里那个懊悔,后悔自家为什么没有多养一些蚕,现在缫丝出来就是一大笔收入。

    可是懊悔也没法子。

    更多的人家都在盼着家里的小子闺女呢赶紧出徒,能回家里来缫丝,这样就能得一大笔银钱。

    第二季的蚕,人们心里都打着小算盘,一定要多养一点。

    这一次不需要豆腐渣,正赶着桑叶上市,自家的桑叶,就能省老大一笔开支。

    到时候出的生丝,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可想而知,现在方家村里要有多么热火朝天。

    方里正现在已经加大了蚕茧的生产量,就这样,还不够,多亏他的儿媳妇家里虽然是隔壁村的!可是也是家里做这个的买卖,自然有生意不照顾亲家,说不过去。

    亲家的蚕卵也都卖了不少,狠狠地赚了一笔。

    连亲家现在都忙得不可开交。

    闲下来,特意跑来请他喝酒,谢谢方里正的帮忙。

    方里正有意无意的指点他,今年要加大蚕卵生产,他们方家村可是就能全包圆了。

    亲家得了他的信儿,二话不说,回去三个儿子都上阵,今年可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这都是后话。

    陆见安现在倒是并不忙。

    这两天他打算去凤山县一趟。

    这一次准备招收一批学徒。

    方家村的学徒,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家干活,他们陆家丝坊的生意自然需要自己的学徒来撑起来。

    罗青魏然和小满,还有李大成,李二柱现在已经都是响当当的师傅,五个人只要上了机器。

    每天都能缫出20多斤丝。

    &



第166章 买马
    凤山县。

    每年的开春,各地的想要学习缫丝手艺的人家就从各个的村子带着孩子跋涉而来,凤山县有名的一条街上,就叫名师街。

    这条街上专门就是为了招收学徒而应运而生的。

    各个丝坊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是在这里只要摆一张桌子,后面贴一张招收学徒的告示,也就算是招生简介,这就齐活了。

    来拜师的大人领着孩子在这里任人家丝坊的师傅挑挑捡捡,看手指,看身体,看面相,好比是那边的骡马市里挑选牲口一样的随随便便。

    当然也有有心的人家,带着孩子也会一家一家的看一看,那些有名气的大丝坊自然更受欢迎。

    自家孩子能不能被选上当然心里打鼓,可是要是万一选上,那就是他们跳出农门的唯一机会。

    万一选不上,还可以一家一家去看看,说不准就有那些小作坊看上的。

    总归是不吃亏。

    陆见安他们到的时候,街上已经有不少招收学徒的摊子支起来。

    凤山县一年只有三月里才有这么一回招收学徒的机会,过了这个机会只能等明年。

    无论是丝坊还是这些人家也都瞅着这个机会卯足了劲儿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家。

    陆见安看了看,有专门的店铺,就是为了招收学徒一应工具设置的,人家可以租给你一张桌子,笔墨纸砚也准备齐全。

    他们反正也没带。

    租了一张桌子,李志林和徐蒙山抬了出去。

    陆见安借了店家的笔墨纸砚,自己写了一张陆家丝坊招收学徒的告示。

    小伙子非常有眼色,直接弄个浆糊贴到外面的墙上去。

    徐蒙山付了人家20文钱。

    心里暗道,这个店家可真会做生意,这随随便便一天就是20文钱。

    简直是一本万利。

    这一天下来,他们还真的收了二十来个学徒,陆见安一个一个都仔细的看过,要长得清秀,而且手脚利落,聪明伶俐。

    这二十个学徒要了十个男孩十个女孩。

    主要是他有考量,为了以后打算男女比例平衡将来无论是缫丝还是织锦都很容易培养成熟手。

    而且每一个家里的情况她也都问了。

    要的都是身家清白,家里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

    反而那些小丝坊家的孩子,陆见安没要,主要是这些人家送孩子来,目的不纯。

    虽说学徒都签订了契约,相当于是卖身给了师傅。

    可是这生养之恩永远不可能抛弃。

    这以后找上门来,为难的还不是自己这些弟子。

    与其那样,还不如找这些穷苦人家。

    相对来说还知足一些。

    而且为了自己家能长远的有收入,也不敢上门来和孩子们有什么牵扯。

    这些人家说白了,孩子也没什么门路,凤山县里那些大丝坊招人,那都数额有限,毕竟他们每年都招,一年也就招个三五个。

    哪像他们家一招就是这么多。

    那些找不到门路的孩子也就便宜了他。

    孩子们招够了,到衙门里立了契约,存了档。

    徐蒙山带着自己新收的这些师弟师妹们在牛车那里等着。

    陆见安和李志林去了骡马市,现在手里银子趁着。

    他琢磨着想买一辆马车。

    毕竟马车速度快,做什么事情也方便,总比牛车慢悠悠的强。

    早就想着要鸟枪换炮呢。

    生意要的就是速度,牛车不是不好,就是慢悠悠的,遇到一个紧急状况岂不是要歇菜。

    虽然马车也不是那么快。

    可是和牛车比起来,就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陆见安想到了以后的发展!马车必须的。

    李志林陪他一块去的骡马市。

    上一次牛车市找了徐源,这一次李志林自己就是个老手,他以前走镖的时候,马车都是自己的伺候的,很有一段日子照顾马匹,算是很有一手。



第167章 救人
    “咳咳,五弟,别说了。”

    就在马车后面突然传来咳嗽的声音。

    前面的汉子立马冲了过去,不大一会儿工夫,汉子,着急的喊了起来。

    “大哥,大哥,你这是怎么了”

    陆见安和李志林急忙冲了过去。
1...5455565758...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