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悍媳:妖孽夫君宠上瘾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思mm
这话里有套,陆见安接了话,可就钻了老爷子的套儿。
徐全一下子醒悟过来!对啊,陆见安可有钱。
这个坑外甥也比坑了自己强。
“是啊!安哥儿,你可不能不管你三舅舅,你看看外祖家都什么样子,眼看着活不下去了,你要是搭把手,这个难关就过去了。安哥儿,你可是个好的,舅舅知道,你有法子救了你三舅舅的。”
真是不要脸,把徐家事情往外人身上推。
徐全算是得了老爷子老太太的真传,陆见安心道,这个二舅舅还真的是徐老爷子亲生的。
“二舅舅,您这话可就严重了,三舅舅是徐家得子孙,自然有外祖父和舅舅们出力,我一个陆家人这种事情能帮得上什么忙啊也不过就是出出主意罢了。”
想得美。
徐全一看陆见安想要推脱,上杆子的架秧子,不能让陆见安跑了。
陆见安可不少钱呢。
上一次赢了曹家两百两,还有后面的养蚕种桑,还有缫丝,陆见安可是足足折腾了半年,手里没有一两百两银子,谁信啊。
陆见安可是有十亩桑田,二十亩良田。
这就是二百两银子呢。
只要拿出来一半就够还上这一百二十两银子的。
徐全这是琢磨着让陆见安全都出了呢。
可惜不等徐全说话,徐源开口了,徐源这些日子跟着陆见安得了好处,怎么可能让徐家得罪了自己的财神爷。
护着还来不及呢。
谁想得罪陆见安,先要过了徐源这一关。
“老二,别说那些废话,
第158章 溜之大吉
徐全一下子得意了,使劲儿一拍脑门儿。
“对啊,爹,咱家丝坊就值这个钱,何必还要卖房子地啊,也省的倾家荡产。
丝坊卖了,岂不是一了百了,大家谁都不伤筋动骨,再说了,就算有丝坊在,爹也干不动了!好不如卖了省心。正好救了老三。”
他是幸灾乐祸的,现在一想起来,徐全还能猜不出老爷子的打算。
老爷子真是好打算,这是要逼着他们自己求着回来。
真是多亏了陆见安在,要不然他们还真的没想起来这回事。
不是没想起来,是凤山县的人轻易不动丝坊,那可是祖辈的产业。
丝坊卖了的,有几个能买回来的。
卖了这一摊子,就意味着退出了凤山县的生丝行。
对于徐老爷子大概是致命一击,可是对于徐全徐源来说,反正徐家丝坊也不是他们的,继承家业没他们的份儿,守着家业就更不是他们的责任。
徐源,徐全以后自己开丝坊那是必然的,可是和徐家丝坊就没有关系了。
所以能不伤及自己的根本,为什么不做呢。
刚才没想到也是被惯性思维束缚了,现在被陆见安这一提。
两个人眼睛都亮了。
“爹,这个办法好!”
兄弟两个异口同声。
没有任何时候比起现在两个人齐心协力。
徐老爷子一拍桌子。
“你们说什么安哥儿年纪小不懂事,他更不是徐家的人,不明白徐记丝坊对于咱们的意义,你们也不懂吗这是祖宗留下的基业,没了这个就没了徐家的根本。
你们是要我没脸去见地下的祖宗啊。”
桌子被拍的噼里啪啦响。
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来老爷子内心的愤慨。
“爹,老三是您的儿子,您要救他我们不拦着,可是我们也是当爹的,不能眼看着为了老三饿死我们的孩子,要是真的这样,以后老三就算是出来了,还能读书科举吗
我就不相信背着一个让两个哥哥一家子倾家荡产的名声,他还能读圣人书,饿死侄儿侄女为了供他读书,这样的名声,老三能做了官”
徐全声音不大,可是句句都在点子上,戳着老爷子的心窝子。
是啊。
名声坏了,老三以后干什么
文不成武不就。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考不上科举的话,连个普通人都不如,普通人起码能养活自己,老三能吗
要是没了他们老两口,老大老二要是为了老三倾家荡产,自己受苦,儿女受苦,心里能不怨恨老三,到时候别说帮衬老三,不落井下石已经是好的。
徐源也道,“爹,娘,祖宗基业是为了子孙,总不能眼看着我们三个家破人亡,还留着祖宗基业吧。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您要是舍不得祖宗基业,那就怨不得我们狠心,儿子不孝,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活,不能为了老三什么都不要,况且我们已经分了家,老三的事情是他自己的,我们饿肚子的时候可没有找过老三,现在也别指望我们为了老三去死。
您就是我爹,也不能要求我为了兄弟去死。养活你和我娘,那是我们当儿子应该孝顺的,其他的我们管不了,也没那个能力管。
爹,您歇着吧,我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一堆事情,你想好了再说,反正人家就给了两天时间,老三是死是活,全看爹的想法了,现在不是不救,是爹想不想救。”
徐源迈步就走,这辈子也就硬气了这一回。
他自己都有种趾高气扬的威武霸气的感觉,第一次觉得自己挺起腰做人了。
第一次为了自己的孩子家人说得这么斩钉截铁的。
这样才是个男人啊!
还送说的这样爽。
没想到拒绝他爹也没什么难得。
不就是张嘴的事情。
徐全一看大哥走了,滑头如他怎么可能还在这里留着等着老爷子训人啊。
“爹娘,大哥说的对,我什么都听大哥的,您二老仔细想一想吧,我也走了。有事您让徐福喊我,不过要钱就
第159章 发家前奏曲
第二天,徐蒙山过来给陆见安他们送做好的熟食,冯氏蒸的花馒头和一些年糕,南北吃食都有。
主要是陆见安有些北方口味,对于北方的吃食很喜欢。
谁让陆见安原来就是北方人啊。
这个时候才说起来。
今天老爷子打发徐福又来了。
这一次他爹又去了,徐源,徐全顶住了老太太的无理取闹。
老爷子怎么劝说,两个人都不可能为了还弟弟的赌债,自己倾家荡产。
甚至老爷子说了可以不分家,一家人还和以前一样生活,这样铺子就能保得住。
兄弟两个做了这么多年傻子。
给徐成挣了多少钱,这一次兄弟两个死活没答应。
也没闹多久,据说是帮着老爷子把徐记丝坊卖了,应该不出意外,中人很快就能弄好。
毕竟徐记得位置还算可以,不算最好的!也是差不多的,比起那些犄角旮旯的丝坊铺子,算的上是好的。
自然也有人抢着要。
当然后来听说,徐成被赎回来了,八百两银子给出去,房契,地契连人一起都拿回来了。
这一次老爷子动了怒。
徐成被老爷子狠狠地打了一顿,直到陆见安他们过年上门去拜年都没见到人,听说躺了足足两个月才好。
徐成好了之后就直接去了赶考,老头子手头的银子全都给徐成带上了。
就把望着秀才这一次能够考个秀才,甚至举人回来。
老太太甚至专门去他们不远的大佛寺烧香许愿。
保佑徐成能高中。
徐成带着徐家的心愿走了。
陆世安和韩越也早早和陆见安辞行上路。
陆见安这一个年过得舒服。
几乎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发呆啊。
不过方家村的人上门来拜年的时候,陆见安还是很淡然的把自己对于方家村以后的规划拿了出来。
用他的话说就是规划书。
第一项就是方家村已经要开办种桑养蚕缫丝的学习班。
也就是方家村的另类族学。
老师就是陆见安的几个徒弟。
罗青魏然,小满,甚至李志林的两个儿子都是得用的好手。
毕竟五个人缫丝手艺绝对可以出徒。
好把缫丝机器的图纸贡献了出来。
不过因为机器需要花费的银钱多,也不是谁家都能弄得起的。
但是种桑养蚕的技术却让很多人开了眼。
尤其是陆见安推广的豆腐渣养蚕技术,可以规避了养蚕只有两季的季节问题。
大大提高了养蚕的产量和蚕茧的质量。
这一下方家村的人们才知道,陆见安为什么开了豆腐坊。
醉翁之意不在酒。
谁家能想到陆见安的豆腐渣就是蚕最好的食物。
方三爷,方五爷,方九爷和里正正是对陆见安刮目相看。
若说一开始还抱着小心翼翼试探的意思,可是现在看到了陆见安的成就。
人家的缫丝机器可谓是省时省力,一个人可以兼顾缫丝的多种工序。
节省了很多人力。
而且只要是不是蠢的无可救药,都可以培养成为缫丝师父。
光这一项就让人心动。
过了年一开春。
陆见安旁边的空地上开始建房子。
这是陆见安一开始要的地,想要弄一个完全的丝坊和养蚕基地。
这一次动工的不是陆见安一家。
方三爷,方五爷,方九爷和里正家里,还有村里几乎勉强还拿的出来手里余钱的人家,都一起开始动工。
按照陆见安的规划,这些房子最好是在一起。
这样有利于以后招揽丝商。
大规模养殖要的就是规模。
这样无论是水头丝商都会看中,值得跑一趟。
更重要的是,陆见安推广的豆腐渣养蚕技术。
要是真的可行,村里人几乎可以看见开辟了一条新的养蚕技术。
要知道桑树占了很多田地。
村里人拥有良田的人家不多,粮食供应紧张。
凤山县周边能有自己产粮食自给自足的真没有。
这样的话节省下来田地可以种粮食。
菽又不是一年四季可以种的。
主要空出来一旬的时间种,其他时间地里还是在种其他的粮食作物。
开了春,陆见安已经让种上了小麦。
&nbs
第160章 改变
三月,冯望林和陆凌再次来到了凤山县。
下个月陆凌已经要送锦缎到织造局参选。
这一次来,自然是陆凌想要看看能不能说服陆见安。
毕竟陆见安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
陆见安的生丝让他挣够了脸面。
主要是陆见安的生丝织锦简直是事倍功半。
虽然还是没有把老祖宗的丝光锦制作出来,可是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和人家的生丝品质可没有关系。
这一次来,主要是他们想要说明白他们陆家需要的生丝的规格有要求。
陆凌翻查了所有的祖宗留下的关于丝光锦的书籍,唯一有破绽的是关于生丝上色的问题,现在似乎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唯有生丝上面做文章。
这个时候的方家村,已经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要不是熟悉的人大概都会被方家村现在的变化给惊呆了。
田地里的桑树苗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口一溜宽敞的石屋。
废了大功夫,可是效果好。
家家独门独院。
走进去就能看到整个屋子里面都是满满的养蚕的笸箩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