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执笔绘斜阳
所以我就想了,设立几个人专门帮我工作,就暂且称之内阁吧,为的是给我处理政务的时候,能提出一些恰到好处的介意。让你们百官上书言明意见,也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回复,省的延误大明民生大计。”
我初步感觉,至少要四个人辅助我,齐泰和黄观自然早在内阁中,杨荣虽然没有彻底消灭瓦刺和鞑靼,但也为大明换来了持久的和平,大功一件,他也算一个内阁大学士,前些日我送信过去了,他正在赶来京师的路上。
现在还一个空缺,我感觉各位爱卿都有才华。这样吧,你们谁有能力修编军校课本,起码要一本《文典》和一本《武典》,共编两部书。谁就做这最后一位大学士。编修课本要真功夫的,能修好课本,就能做好内阁大学士。那么朝会就此解散把。
莫然不给大臣们反应的机会,就跑了,留下一群懵逼的大臣……
不过大家一听说能修好课本,就能当大学士,大学士只是名义上的名字,是大明为了维护祖宗家法的遮羞布,用大学士的名号来做丞相的事,不过大家知道就好,知道就好,不要摆在明面上说拉。
如今修好课本,就可以当上百官之首,这是何等的荣耀,尽管知道时间紧迫、自己才学紧迫、还有皇帝要求紧迫,可是一个个还想着自己要搞定这件事,要做上百官之首,荣耀和权利并存的美梦。
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开启学霸模式,准备夺取大学士职位的有很多人,其中就有解缙,解缙在家中细细对《文典》修编。
聪明的他,感觉不能像别人那样,一上来就之乎者也,毕竟是一群没上过孔孟之道的孩子,他对
第90章 解缙得夸奖
解缙拿着墨水刚刚干堌的《文典》和《武典》去找莫然帝。莫然欣喜不已,刚刚还在热闹的氛围里,才过年第一天就有臣子来拜见,这么快就收到的第一份新年贺礼。
新年祝福自然没少收,今年虽然过的很简单,但在大年初一的那天,静娴管理的食全食美酒楼也放假七天,静娴特地从杭州赶了回来,一下马车就要给莫然做好吃的,最喜欢的弟弟朱允熙也从镇江军校回来了,吕太后也被接了过来,一家几口人热热闹闹的。
周常和徐祖辉还有窦平,还在河套地区攻取柳边城。
周文和周智还有郑和,在东北处理卫所的事情,忙的一个头两个大。
周斌也回亳州老家祭祖,所以孤身一人的周蔓也被接过来了,此时周蔓和静娴在准备美味的饭菜,朱允熙陪着吕太后聊着皇上在镇江新建的军校,里面有好多新设施,新东西,可以大批量的培养大明国的军人,老太婆一听大明要强大了,就越发缠着小儿子讲军校的事情。
莫然听到解缙求见,感觉肯定是要紧的事情,就匆匆出宫和解缙相见,解缙看到一身便衣的莫然,有些郁闷说:“皇上今天不办事情吗,为何穿的如此轻便。”
莫然看了看解缙,此时解缙显然有七八日脸没洗,五官没有整理,连衣服还是官服的打扮,到已经都邹巴巴的了,显然是没有脱下来就睡觉,才导致这样的结果,手里还拿着两个小本子,真的好像是账房讨债被人打的元曲。
莫然感觉解缙一回家,肯定就在思考教材的事情,不然不会衣冠不整的,轻声问解缙:“爱卿为了文典和武典的事情而来的吧,让我看看怎么样。”
解缙本身就为此事而来,慌忙把两本小册子献了上来,嘴里还说着:“当天皇上没有说要编什么样的书籍,就匆匆而去。
臣自己做主编写了两本书籍,《文典》全都是一些五言绝句和民谣短曲,臣认为陛下培养的军人都是准备上战场的,没必要拿那些孔孟之道教育军人,再说孔孟之道太深奥难懂,我们这些读书人,寒窗苦读九年,也只是一知半解。
既然是大明国的军人,只要他们懂得文字书信,不耽误信件传递就行了,不需要要求那么多。”
“对于《武典》,我自认为不懂兵法,我特地跑到应天府西郊,哪里有一个我熟识的武人,我感觉他是个懂兵法的人,我就求他讲兵法,我看他对兵法研究的挺透彻,甚是喜欢,就听他讲兵法的见解,我就一一记录下来,这个武人虽没上过战场,但是历朝历代的每场战役他都深入研究过。
我抄写的时候就觉得挺好,这本武典不是教人怎么打仗,而是打仗需要注意什么禁忌,怎么能尽量保持自己的优势兵力,达到战场的胜利。闪舞比如第一篇平原对战,就想到四种可能,一就是攻城战
攻城往往是我军占据主动方面,已经获得绝对的优势,要是时间情况允许下,最好围而不攻,使城内的水粮消耗殆尽,时日一久,自然就能获胜,避免了无畏的牺牲,蜀汉诸葛亮提出的计策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骑兵步兵相遇战
指在平原上,骑兵有绝对的优势,步兵唯一对抗骑兵的方式,就是集结好方阵,各方面相应配合得当,才能避免骑兵屠戮。西汉攻匈奴常用方阵、战车、强弩。待骑兵精疲力竭后,就只能任由步兵屠宰。
骑兵在平原上和步兵对抗,自然是让步兵无法集结在一起,单对单,骑兵的灵活性才能展开,最好的案例就是本朝的燕王治理的骑兵、和宋元交际的蒙古铁骑,骑兵各分两队,从步军两侧迂回穿插,可崩溃步兵大阵,摧毁军心。
消耗战
两军对等,损人不利己的战术,这种战术最恐怖,效果影响战局更直接,是短时间为了达到目的,逼迫敌方与我方进行大军团作战的殊死决斗。往往是弱国对强国的无奈之举,或者强国彻底摧毁弱国的经典战役。
此战有两种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兵力损伤殆尽的弱国,从此再无还手的力气,还能快速消灭敌国有生力量。当年王翦破楚
第91章 教材又添新课本
正月初六,莫然又是一个孤家寡人了,在随从的几十位侍卫的护卫下,莫然坐在金銮大殿的龙椅上,正襟而坐。
台下文武官员基本上都到齐大半,众说纷纭的商议着内阁的事情,齐泰已经到位,黄观临时有事过几日才能来到。杨荣也位居众臣前列位置,显然他已经知道皇上把他委任为内阁的事情了,今天上朝一看,杨荣气宇宣扬、面露红光。
反观解缙,莫然扫荡了好几遍大臣,还以为这个家伙没上朝呢,看了几遍才找到人,人是来了,只是挤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面,还是后几排位置,真是不容易看到。
待莫然说起有写《文典》和《武典》的都交出来,下面响起一阵稀稀疏疏的声音,管事太监不一会儿,就抱上来了两摞子书籍。
这一堆《文典》和《武典》里面莫然一看头很大,最可恨的就是文典,基本上抄袭孔孟语录,满堆的之乎者也,自己都未必能看懂,还让不识字的孩子看。
莫然看一本扔一本,扔的台下的臣子心惊肉跳的,扔一本就扔掉一份希望,当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方孝孺的《文典》。
莫然没想到方孝孺居然也写了一部《文典》,虽然也是满篇孔孟之道,但总体来说有点新意的,莫然随意的看了看,全书四个点组成的
是忠君、爱国、劝谏忠言、死国难四个点。闪舞
主要大意就是指要忠于君王,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因为有国才有家,有家的话,每个人才能保存生命,君王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尊敬君王就是尊重自己。
在外之将不能拿自己的喜好,拿自己感情,来对国君的旨意有想法,在内之臣,要让国君治国趋于清明,国君清明,是全臣的大幸,是国家的大幸。
国君要是不懂的治理民生,不懂的安居百姓,只顾着享乐贪欢,那众臣子有必要把君王匡服到正位上去,要上表忠言,劝君王亲贤臣、远小人。不忘大明开国之伟业也。而且作为忠臣就要一直劝谏,一直劝导皇帝能做出明君的模样。这就是大臣的本分。
还有内臣的本分是劝皇帝勤勉朝政,确保国家无内乱,外将的本分是固守国土,确保国家无边患。做到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这样大明定可杨威万年。
最后一点就是对死国难的定义,当你被俘虏,敌人诱惑你投降,你要毫不客气的拒绝。当大明将亡,你明知做了也是徒劳,也要为大明做最后的抵抗。
除了对忠君、爱国、劝谏忠言、死国难四个点的定义,还列出来历史上的无数英雄,有远古的伯夷叔齐、周公旦。有汉代的苏武、卫青、王昭君、张骞等等……一直到近代的岳飞、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后面有几十篇专门说这些人忠君、爱国、劝谏忠言、死国难的故事。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一部洗脑大作,将大明国土上的亿万子民悉数洗脑,当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大明,我们大明定会是世纪大最伟大的国度,莫然心想这本书先留着,军人就需要这样的书籍。
接下来莫然继续扔文典,一直看到解缙的文典,拿来拼读一下,这工具书做的有模有样,无意中还在这部文典里还翻出自己的一首诗
几度残缺几度圆
半世红尘半世颠
流年逝水无尽头
空梦一生情悠悠
莫然读了很高兴,这个马屁拍的他喜欢。
当解缙的和方孝孺的《文典》留下来后,其他的又翻了翻,全部不合格,再也找不到引起他兴趣的了。
又开始翻《武典》,尼玛都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韬、六略》等等……还好世上没有《武穆遗书》不然这群家伙肯定抄袭,不过发现了铁铉和盛庸也写了《武典》,都是别人代为转交的。他俩一个在镇江,一个在河北保定,都是驻外武将,没有莫然下旨,他们是不会回来的,莫然捧起盛庸的著作细细品读。
盛庸的著作里都是说明火器的威力,当年莫然粗制滥造的手榴弹
第92章 重组内阁
内阁这个职位在建文三年就出现了,建文帝毕竟没有朱元璋那么大的精神,全国所有的事让一个人管,换谁谁都受不了,或许只有劳动模范朱元璋可以扛得住。闪舞
内阁的成立,最大的功劳就是皇帝可以偷懒一下,莫然不爱管事,可是又不得不管事,毕竟自己是皇帝,自己不握住权利的中心,时间短了还好,时间一久,这个朝廷这个国家都不一定会是他的了。
这两年他放手权利是有几点的,
一、他是未来的一个科研人员,实在是没处理过朝政。
二、建文帝之前宠信的官员,一般都是腐儒,说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做事情却没有几个会做的。
三、靖难之役中,文官以齐泰为首,武官以铁铉为首,各自有各自的班底,朝廷上的事莫然听齐泰和黄观,边关战场的事听铁铉和盛庸的。这文武平衡是最关键。闪舞
前段时间盛庸和郑超退出军队的时候,驸马耿睿和郑玉,还有周常和窦平都纷纷起用起来,徐祖辉也赶来声援,武官势力已经分成四个片区。成都、河北、直隶、镇江军校。
成都和重庆的汉民和少民联军,他们在哪里搞建设,搞生产,争取把巴蜀地区全部汉化,争取十年内巴蜀人民都用汉语,二十年内在没有少民汉民之分。
在河北保定驻扎的铁铉军队,铁铉军队备有铁骑兵五万余人,火枪大炮不计其数,其士兵都是上过战场的,主要防止燕王朱棣的野心。
在南直隶北部和京师守卫的是窦朋主管的,是兵力最多的,不过由于徐祖辉的回朝,还有窦朋最近的不良反应,京师的守卫部队,已经全盘由徐祖辉管理,窦朋管理剩余的军队。
镇江军校加上太平军校是另外一股新势力,仅现在就有九万余名学子,莫然帝对外公开说,这些人还都是军队长官,大家可以想想军校以后的潜力吧。
四个片区的军力加一块不过五十多万人,再加上各地卫所的兵力,大明也就一百多万士兵,这些军校士兵可以把什长的职位全包了都绰绰有余。
武官方面只要等镇江军校成长起来,基本上没太大乱子,另外还有河套的军队,还有努尔干都司以后都会成长为大军团。可是文官就不一样了,齐泰执政虽然说不上不公平,可是一言堂终究会慢慢实现的。
去年的时候,莫然想免收直隶和浙江等地的税收,齐泰、黄观劝谏不准,莫然听说为了国家生计,只好让他们安排。
还有远征成都,齐泰不发粮,远征军只好从各府府庫里吃粮,真是够悲惨的,远征军遇难,莫然帝亲征,居然又不派兵,虽说都是为了国家好,可是按当时的情况看,齐泰影响力远远胜过莫然。
莫然换做以前不会想什么,当这次鞑靼覆灭,瓦刺遭到重创,外患已经消除,内乱要防范了。好多朝代都是二代而亡,他得好好合计一下,如今捡起内阁制度是有必要的。
第93章 被逼着相亲的皇帝
入夜,在镇江军校旁边,一处偏僻的房子里,盛庸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盛庸对面坐着黄观,盛庸侧面坐着铁铉,房子的外围都是三人的亲信,紧紧的守卫着房间,密切的观察房间周围的动静。
三个朝廷一品大员聚在一起,莫不是要造反,不对、不对,当今天子勤政爱民,又那么听大臣的话,绝对不是造反,而是商量给皇帝找媳妇的事情,
黄观说从前两天他们上奏本后,莫然就装病不上朝了,如今都过去整整三天了。他们愣是想不明白,堂堂大明的皇帝,居然不想着广纳妻妾为大明发展做贡献,从宫中记录看,竟然从靖难平定后就再没宠幸后宫一人。
黄观告诉盛庸和铁铉这件事情,两人眉头紧皱,心里想到莫不是皇上如宋高宗赵构一样,被兵荒马乱的战争吓得成阳痿了,生不出孩子。但是这件事情必须得确认下来,可又不能向皇帝开口咨询,真是件棘手的事情。
不然皇帝孤家寡人一个,肯定是生不下子嗣的,这将影响大明帝国的国运啊。他们三人又是皇帝的亲封的少保、少傅、少师。皇上前段时间,还一再强调,要让每个人尽自己的义务,皇帝没有儿子,他们去当谁的的少师、少保、少傅啊。闪舞对此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被写进史书挨骂的。
另一方面没有太子,朱明皇室也不安全,好一点就是皇室骨肉相残,坏一点又要发生靖难之役类型的大战。三个人咬咬牙,都一致认为必须给皇上娶媳妇了,好借此观察皇帝的生育能力。
三个人就此达到认同,要一起努力发动大家的力量,让皇帝早日娶到媳妇,达到这个目的三个人迅速做出以下部署。
铁铉回河北发动边关将官士兵联名上奏,人自然越多越好。
盛庸在镇江军校联合当地刚刚选拔的教员,还有广大的学子一块联名上奏。
黄观就回朝廷,联合齐泰、杨荣。甚至和解缙也要沟通一下,好让朝廷百官联名上奏。
反正三个人决定了,皇上你无论如何都要娶媳妇,选秀也好,从宫里挑选也好,务必在今年把老婆娶到,最好明年就可以抱个大胖皇子,这样才最好,才是他们想要的目标。
再说说莫然吧,之所以不想娶媳妇,是怕麻烦,对未来人说老婆是过一辈子,一辈子那么长,怎么可能娶个永远称心的,最关键娶媳妇要讲感情的,莫然不是土匪,拉着谁就能过来结婚。闪舞他虽然还喜欢二十四世纪的女孩的模样,可他更在乎两个人要有感情,有感情才能结婚啊。
在群臣来劝皇上结婚的时候,莫然帝最好的办法就是逃避,装作不知道。在或者干脆装病,我玩不起还躲不起吗。
可是十天后莫然傻眼了,他时间久了忽略了黄观的能力,你认为装病就能难倒三元及第的黄观吗他可以不看奏折,躲在深宫里装病,但他不能不见亲妈。因为吕太后来了。
吕太后一到,就对莫然缓缓说出自己的想法,本来大明是规定女子不能干预政事的,可是你太不像话了,以前你总说忙,总说国家不安定,才拒绝这,拒绝那,可是现在我听说鞑靼被灭了,瓦刺也短时间掀不出多大的风浪了。现在连国库的收入也能和亏损持平了。要是不打仗,会做生意的你,连皇家的内帑也是堆得满满的,你还想什么,该娶妻生子了,该大明江山社稷着想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