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执笔绘斜阳
莫然走进一家饭馆里,上百人分了三家酒楼才入能住完毕,为了能保证皇上的安全,董平和郑泰各率领五十人睡进了酒楼的大通铺。
吃饭完毕,莫然拉着静娴,杨荣、郑和、董平三人作陪,莫然踏上扬州主街道的路程。莫然心想记得去年的时候扬州也没交多少皇粮,如今都已经恢复知府的规模,以后收税还是按知府的来。
莫然等五人穿的阔气,出手大方,一个下午就把扬州城转个大半,莫然对外自称自己是过往的行商,可是整个江淮地区最大的商人是盐商,莫然自然被划成是盐商的名号。
到第二天莫然的出现,早已引起扬州城内的一震骚动,一百人的行商队伍,在哪都是大商帮,最主要看着一百人的主人是不怕花钱的主,自然吸引扬州人目光。
在第二天,莫然和静娴正在酒楼一边吃午餐,一边想扬州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听董平说:“有几个商人要过来拜访你,他们想出资买你手上的盐引。”
莫然自然不懂盐引是什么,就喊来杨荣和方孝孺问询一下,杨荣半天没肯说话。最后还是方孝孺说了:“盐引是国家发给那些盐商取盐的凭证,这些盐商每年在战争期间,要负担运输国家的军事物资,和平年间要上缴钱财,充当国家的财政税收。这样才能得到所谓的盐引,盐引每年都能重复使用,而且朝廷也不回收。只是拥有盐引的人必须承担国家托付给他们的任务,这是当年太祖创立的法则。”
“哦,”莫然应了一声,原来盐引是个聚宝盆啊,怪不得他们想要。可是如今莫然手上没有盐引,只是装扮成商人,就被怀疑是盐商,怀疑是拥有盐引的新贵。
莫然心想,这几个商人既然消息那么灵通,肯定知道扬州城最近发生的大事吧。
莫然整理好衣帽,让董平领着几个商人,从大门走进来。
不多时,就来了几个大腹便便、肥头大耳又衣裳华丽的盐商,盐商们径直坐在
第99章 扬州瘦马
三位盐商,此时心脏忐忑的跳动着,心中想着,无论如何也要给这位皇商拉好关系。
莫然却不知道三位盐商心里已经出现变化,从刚刚一上场就装爷爷,想压倒莫然,到现在却想装孙子,讨好莫然。
莫然咳了几下,想好了台词才说:“既然各位知道我不是盐商,就和你们不存在利益纠纷,所以你们也别要为难我了。”
三位盐商笑了笑,哪敢啊,你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商,我们只是些盐贩子,怎么敢生你的气啊。
莫然对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深深不解,略带歉意的说:“今天小弟初来扬州,人生地不熟的,请让小弟请各位东家吃上一顿饭,略表敬意。”
三位盐商哪敢让莫然请客,纷纷表示自己是东家,在这里是自己的地盘,自己要请莫然吃饭才是最对的。
四个人为吃饭起了争执,最后三位盐商看莫然实在是真诚,就答应莫然的饭局,不过等明天,莫然必须要去他们的宅院里吃饭。
莫然让静娴拿些银子下去,让厨房再送上一顿最好的饭菜,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菜肴和美酒,莫然想套几位盐商的话,几位盐商想讨好莫然,所以气氛热闹的不得了,没过一会儿大家就称兄道弟了,莫然年龄最小,称三位盐商为兄,三位盐商得此厚爱,高兴的不得了。
莫然说:“自己也就是皇上所倚仗的人物,没什么大才。平时也只是在京师算算账本,打理打理物资,皇上有时候会和我说当年靖难之役真是惨啊,整个江南都受到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扬州,知府直接降成知县。可是我今天来扬州,怎么都看扬州恢复了不少生机,一点没丢知府的脸。
要不是我看到城墙还是破破烂烂的,说这里是扬州,我说啥都不敢相信。扬州没有得到一点朝廷援助,就这么变得一尘不染,一点都看不到城里是两年前还打过仗的样子。”
盐商甲接过话说:“你不是扬州人,自然不知道里面的秘密,我当你是自家兄弟,你可别朝外说哦!”
莫然点点头,“咱们商人走四方,讲的就是信誉,你说的话,我准烂在肚子里。”
盐商甲看着盐商丙和盐商乙说了起来:“我们扬州是两淮运河的中心,两淮又是江南江北的中心,所以这扬州聚集了大明国大半的盐商。盐商的高消费就是带动扬州发展的主力。闪舞”
盐商乙也接着话说:“其实不仅仅消费问题,扬州有好多盛产,比如前段时间闻名全国的扬州炒饭和扬州汤包,都是扬州产的。扬州还有一个特产就是扬州瘦马。”
莫然疑问的问了句:“扬州又没有草场,没有优异血统的良马,怎么能把马当做特产。最要紧的是,人家马儿都是以健壮和速度闻名,第一次听说瘦马是特产。”
盐商三人捂嘴直笑:“看来老弟是很久没出京师,不知道外面的变化,我们扬州瘦马是人,是群面容消瘦的美人。”
莫然不解,“美人就是美人,为什么称之为瘦马呢!”
盐商甲颇为得意的给莫然解释道:“从洪武年间,扬州出现了一批富得流油的盐商。扬州城内,繁华骚动,歌舞升平,常年流连风花雪月的盐商也对此感觉索然无味,他们对丰乳肥臀审美疲劳之后,就喜欢上那些消瘦的女子。瘦马也就运应而生。”
盐商甲还给莫然解释为什么叫瘦马,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
莫然请他赐教,盐商甲很是高兴,眉飞色舞的说道:“扬州瘦马”,与马无关。从洪武年间开始,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这些女子又任富人挑选,就好像即
第100章 苏州郊外遇潇恩
辞别扬州后,莫然让杨荣和郑泰带着大队伍提前到达苏州,自己和董平、方孝孺、郑和一行二十余人走小路去苏州。闪舞
扬州的经历告诉莫然,搞那么大的阵仗,压根就不可能微服私访。想微服私访十来个人就显得够多的了,搞个几百个人微服私访个毛,几百个人打群架都很少有这个规模。
所以莫然就带十几个人足够了,十几个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一路上都是想到哪走哪,一点规律都没有,给杨荣和郑泰的日期也是大致时间。
这些规定和不可考究的路线,保证莫然和静娴的旅行安全。
这天是莫然元年二月末,苏州地暖,桃花已经初开,从离开扬州的一个月里,莫然都在太湖之滨游荡,经常夜宿农民家里,白天学习插秧、捕鱼。
在烟雨蒙蒙的江南,吃着糙米饭,就着酸黄瓜,有时候加餐会有一点鱼,看着身穿补丁的牧童,看着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农民,虽然没有锦衣玉食舒服,但也其乐融融,农家乐的情调,不是说有就有的,一个月过得很珍惜也很快乐。
这天莫然携手静娴,走到一处叫桃花坞的地方,大片大片的桃花,从远处看到都是粉色的海洋,隔着很远就能闻到桃花阵阵的芳香。
这桃花林从远处望去,足足漫延十余里,这是谁种的桃花,那么大的阵势,得费多少人力物力。
看到桃花林的不远处,还有一个收集桃花的花农,莫然想上前去询问一番,这十里桃花究竟是谁的杰作。
正在拾捡花瓣的老农,看到从远方而来的客人,也停下手中的工作,缓缓的朝莫然几人走来,当老头摘下泛黄满是光泽的斗笠,漏出来却是一个青年男子的面容,或许常年躬耕于田野原因,不算英俊的脸庞显得黝黑。不过身材却是笔直挺拔,拥有一股世俗罕见的英气。
莫然走上前去询问:“小兄弟,知道这桃林的主人是谁啊,我等路过甚为惊讶,在这一望无垠的稻田里,这些桃花显得特别的耀眼。”
情面男子自称肖恩,就是这十里桃花林的主人,自己一个人在这桃花林筑室种树,以供自己的生活需要。
莫然不解,这十里桃花也只能在桃子结果的时候有点用处,一年之内也只能收获一次,断然没有种水稻来的实在,水稻在太湖之滨旱涝都影响不大,年产千斤是正常的事情。
莫然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为何不种水稻,水稻在这密布的江南运河网络里,可是旱涝保收的,”
肖恩笑着说:“我这桃花林也是旱涝保收,一年二季的收成,我的桃林外围是桃花,其实在桃花林内部还有四片树林,有杏花林、梅花林、梨花林、还有樱桃树林,我住在十里桃林的深处,里面还有一片数亩的竹林,我的住处就在那个地方。”
“我种的这些都是开花的树,现在开花的时候,我可以把鲜花晒干磨成粉,和面粉和成一块,再做成饼子,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鲜花饼,因此饼有淡淡花香味,销路特别的好。
秋天我可以把水果采摘好,成筐的拿到市场上出售,生意也挺不错。剩下的水果做成果脯,也可以冬天拿来贩卖。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来源”
莫然大惊:“这鲜花还可以做成饼吃,我可是从来没有吃过,你能不能给我们做几个尝尝,我们是走南闯北的行商,最爱看新鲜玩意,你能捣鼓出来,我们愿意高价买来吃。”
肖恩笑了:“既然各位客官愿意品尝鄙人的手艺,就是给鄙人面子,那鄙人也说实话吧,鄙人一个鲜
第101章 苏州物价高 质量且不好
在桃花坞呆了半个多月,生活是很美,可是江南太大,桃花坞和江南对比一下,就像铁锅里丢了一颗芝麻。
在一个晴朗又温暖的三月天,潇恩被莫然雇佣成导游,带着他们十几人走向苏州,苏州有水路八座城门,是个文化历史底蕴超多的古城。
一进去苏州就被熙熙攘攘的买卖交易所震慑,许多船只不仅用来载人,更多的用来买卖东西。路上和河道上都能交易到东西,只是感觉苏州的住宿和吃饭都很贵,对莫然来说,虽说苏州有自己的食全食美酒楼,毕竟自己是微服私访,知道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鉴于苏州城内生活费太高,郑泰和杨荣已经率大队人马,住在苏州东边的一个镇子上等他们,那个镇子叫甪直,在整个苏州的名气来说,这个镇子有着不小的名气,在唐末宋初就诞生了。
只是镇子远离苏州,做船到苏州需要二个多时辰,坐马车到苏州也需要一个多时辰,虽说路程远些,可是能省下了大把的钱。
潇恩没有跟着他们过来,本身潇恩就是打算去苏州城卖鲜花饼,才和他们同路,如今莫然要去甪直,潇恩只好在苏州最热闹的相门租了几间房子,在附近卖自己特制的鲜花饼,莫然去看了几次,生意好的不得了,潇恩高兴的说:“辛辛苦苦半个多月,就可以逍遥大半年,今年多亏莫然十几人帮自己收集花瓣,今年会比去年多赚了一倍多的钱。”
余下的几天,莫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苏州的味道,就超级气愤起来,原来苏州人很不重视商业道德。
有一次静娴想买点鱼给莫然做着吃,结果回来发现鱼的斤数少了三分之一,后来静娴又去买了些蔬菜和猪肉,发现猪肉打了水,蔬菜外面是好的,里面多半是烂叶子和菜梗子,本身买的就贵,还没买到好东西,你说说多气人。
有一次更让人生气,莫然带着静娴去苏州灵岩山,烧了香拜了佛,看到当年吴王夫差和西施的馆娃宫,又看到西施的拜月池,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下山的时候,去了一家山脚下的面馆吃面,饭后没过个把时辰,一行人十几个有一半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的几乎要了这伙人的小命,还好苏州大夫明医多,喝了点药,休息了半天,众人才好了起来。
最让莫然无语的是,有一天莫然和静娴在太湖泛舟,烟雨蒙蒙的太湖,再加上满是花香的春风,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又听说太湖西山岛上有个林屋山,林屋山下有林屋洞,那是道教第九洞天,是一处神仙福地。
莫然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一座山峰掏空,里面是曲曲折折的溶洞和地下河流,真是让人费解,只是洞中太过于阴凉,莫然十几个人没有多待,就出去了。
回来的途中,静娴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梅子和杏,模样越看越可怜,静娴生了怜悯之心,让莫然买点在回来的路上吃,莫然一问价钱还挺便宜,就大发慈悲的搞批发,把老婆婆的东西全买下来,送给自己的皇宫侍卫们吃,算是当成这次出门旅行的礼物吧。
老婆婆很高兴,喊来了自己的老伴和儿子们,把一包包的梅子和杏子全塞进莫然所在的小船上,船划出了太湖又帮着装进车子里,莫然的
第102章 春闱不仅热闹 还气皇帝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会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不仅考儒家经典,还围绕厨艺、军械锻造和民生水利三方面考试,考试成绩优异者,就可以当官任职。
但是在大明的所有文官的干扰下,莫然不得不违背初心,除儒生还授予官位外,其他都是授予俸禄,挂个荣誉头衔。
厨艺优异者进入食全食美酒楼,做金牌银牌厨娘,还好那个时代,做饭为生的人太少,自莫然食全食美开酒楼以来,女的是厨师团队的主力,不然就要闹笑话了,男的怎么可能称为厨娘。
暂时把锻造军械的划入工部,民生水利的划入户部,都以辅助工作任职。
只是这一年是科举改革的第一年,皇帝既没有承诺高官俸禄,还临时变卦,自然报名的很少,好多人都在观望状态中,厨娘倒是有一百多人报名,人家是奔着食全食美的优秀条件去的,军械锻造的只有三人报名,民生水利的更是没有一人应征。
由于这三场考试人太少,就提前考核起来了,莫然让方孝孺主管春闱这项正统考试,给他出了考题叫《论边防国策》。
又调来盛庸来主管锻造军械的考试,周蔓主管厨娘的考试,周蔓的副手宋颖和夏婉一起陪审。
最终三位锻造军械的全留下来了,因为他们可以打制兵器、工具、农具,虽不是高科技玩意,可这些都是大明需要的东西。
一百多位厨娘,审核出十位金牌厨娘,三十多位银牌厨娘,其余的都没有录取,希望下次努力。
春闱考试的举人则要求严格得多,上面两个考试半天就考完了,可是春闱考试考了整整三天三夜。
莫然在此期间,派出黄观远赴泰州考察靖难遗孤的问题并调查是谁私用官船
又派出解缙去松江和嘉兴治理水患,顺便让解缙去去桃花坞,问潇恩为什么不进京考试。
在三天三夜的科考中,众考子终于熬到了最后,像一个个早起的熊猫,黑着两个眼圈,都纷纷交了考卷。
方孝孺和几个副手本想把考卷收拢起来,拿到翰林院去翻阅,可是莫然却主动凑了过来,莫然制止了各位大臣的繁琐的礼节,就简单的说了一句话,现在大明人才严重匮乏,他要自己过来挖掘人才。
众人也不敢忤逆莫然帝,就任由莫然抱着一部分考卷,与他们一起进去翰林院。莫然看着之乎者也的句子,头都大了,要不是朱允炆的记忆有点墨水,他是看不懂这些考卷的。
只是看的懂他也烦,什么之乎者也的,说句话就好好说呗,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不就好了吗,搞的人家看不懂,见解和理解就会深刻吗
怪不得皇帝都不喜欢翻阅考卷,没事喝喝茶,看看美女跳舞,都比翻阅考卷有意义太多。
没过多久莫然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被自己丢在一旁的卷子都是之乎者也用的太多。
被自己的翰林院学士丢在一旁的卷子,都是之乎者也用的太少的,于是莫然就从几个翰林学士旁边拿卷子阅读。
可别说,一读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文章,虽然写的是白话文,但很有意义,比那些满口胡邹的文章有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