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双螺旋纪元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如今,这些‘古董’只有怀旧、或是找新鲜感的人、或是演员才会去回味,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会花时间在这上边。

    可是,通过叠加图片得到的这部无声的默片,是来自于水星石虫,所以,参谋助手笃定其他人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感到味同嚼蜡,不过,八个多小时的播放时长,着实有点长。因此,参谋助手才提醒大家做好准备、来打这场‘观影’的持久战。

    而他的提醒,用的是开玩笑的口吻,这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不适。

    因为这太不合时宜了‘不周山号’永久失联,石虫大军也正毫无阻挡地涌向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闲心思开玩笑,这也太……

    对于他人表露出的鄙夷,参谋助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了一抹神经质的笑容,然后默默地按下播放键。

    ……

    结果,这部时长八个多小时的默片,他们用了近十个小时才看完。

    因为图像的‘画质’远高于4k超高清,有些画面通过放大,可以看到丰富的细节,因此,众人看看停停、进进退退,以至于多费了数个小时才看完了一遍,而且还是粗略地。

    不过,即便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他们的世界观,也彻底被刷新了

    这部‘默片’,是水星石虫对‘摇光号’反问的‘保安三问’的回答,亦是水星石虫的自述。

    在这期间,地球方面也收到了黑匣子转发的这些信息。

    也是在这期间,之前‘摇光号’里对参谋助手抱有鄙夷看法的人,都明白了当时他为什么会突然用‘没心没肺’、甚至是有点‘神经质’的语气说话了参谋助手这家伙在整理图片、做成ppt默片的时候,已经先大家一步对这部‘默片’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他肯定是先一步看到了其中的一张图片,所以才会不自觉地露出不合时宜的情绪。

    这张图片,是水星石虫对‘你要去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

    画面中显示的是参宿四舰队,标在画面底端的字幕符号异常醒目,转译成中文后,是我要去回收它。

    以下,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过于久远的事情,或许还存储在我的基因中,但已经不在我现在的记忆里了。

    现在,我能从大脑里提取出来的最久远的往事,按照你的计时单位来换算的话,发生在距今7712万年前,而发生的地点,在如今被你称为‘参宿四’的恒星附近。

    那时,那个地方只有一团规模巨大的尘埃。

    用你的话说,就是星际分子云。

    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后来在推演‘参宿四’演化的时候,推测出那里必然存在过一团星际分子云,而它的尺寸,超过了13秒差距,质量超过了你的太阳质量的90000倍。

    7712万年前,我的‘参宿四’就诞生于其中,但‘参宿四’并不孤独。

    在我的推演中,这团分子云中至少还有11颗恒星是与‘参宿四’同期诞生的,其中有3颗恒星,它们的质量比‘参宿四’还大。

    所以,在6912万年前,当‘参宿四’的主序阶段进入尾声时,那3颗恒星已经相继爆发完了。

    这3颗恒星爆发喷散出的物质,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参宿四’捕获了,围绕‘参宿四’运行的行星也捕获了一些。

    在这之后,其中的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

    按照你的标准来看,‘参宿四’共有13颗大行星。

    我习惯用二进制计数来为它们命名,即‘第1行星’、‘第10行星’、‘第11行星’,不过,还是换成你习惯的吧,就是第一行星、第二行星、第三行星,以此类推。

    出现生命的行星,是距离‘参宿四’最近的第一行星。

    图片

    这就是‘第一行星’,具体数据如图。与其他12大行星相比,几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是它最大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的一面是极昼,一面是极夜,硅基生命,就出现在东与西的两个昼夜交界处的狭长区域的浅层地表里。

    这两条狭长的、如月牙状的带状区域,我就称之为东区与西区吧。

    这两个区域里,昼夜交替频繁,用你的计量单位来测量的话,温差最高时会达到780摄氏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剧烈变化的环境,这两个区域里的生命才会迅速繁衍起来。

    这些生命,也跟你一样有着新陈代谢,只不过是在硅基层面、以氟化硅酮为介质进行着。这些生命的生存环境温度很高,所以代谢、繁衍速率都很快,而且远快于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

    也因为这样,这些生命的演化得以高效地进行。

    东区的生命在演化了不到10万年后,也就是在6901万年前,就演化出了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物种。

    按照你的命名习惯,就称之为‘硅基人’吧。

    当然,这个‘人’的形象跟你一点都不一样,而是与你的地球上的一些长了触手的蠕虫类似,只不过表层是由硅化物构成的,看起来不油腻。

    他们的大脑的运行机制,则是与你制造出的计算机类似。

    他们的身体具有接收与发射电磁波的器官,个体之间,通过电磁波成像交流,就与你的地球上的海豚使用声波绘图交流的模式类似。但因为是在地下岩层中生活,电磁波交流只适合近程,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使用的也是声波。

    他们体内的神经信号的传导,依托的媒介是主要是金属。

    他们的繁衍,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

    6900万年前,他们发现了温差发电的机制,文明社会随即出现,并迅速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科技产物的帮助下,东区一些‘硅基人’的探索被激起,他们开始尝试离开狭窄的月牙状生命适居区、往极昼与极夜的地下禁区里冒险钻探。

    在北极与南极的地下钻探队率先发现了西区的存在。

    而这时候的西区,仍处在蛮荒时代。

    不久之后,西区就成了东区的殖民区。在南北两极,连接西区与东区的地下隧道也陆续建成。

    在这期间,也有一部分‘硅基人’借助工具装备钻出了地表。

    他们,也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硅基人’。

    (iishu)是,,,,!




第一百五十四章 默片(2)
    【】(iishu),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至于他们钻破地表之后,是如何仰望星空的,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有必要对他们身体的一些感知器官做一些简单的交代。

    前边已经说过,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之间可以通过电磁波与声波进行交流。

    这与你所代表的‘碳基人’是一样的,但在这两种‘波’的应用上,‘硅基人’与你不太相同。

    首先,在应用‘声波’方面

    你的‘说与听’,需要用到两种器官,1是发声器官2是听觉器官,具体流程为:先是呼吸产生气流,气流经过声带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声带的张合使气流产生振动,这就发出了声音,之后经过口、鼻、咽三个腔对一段声音进行调制,即调音,最后就发出了携带了信息的‘语音’,耳接收到语音声波后,能够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就可以从声波中提取出信息。

    而他们‘硅基人’的‘说与听’,流程虽然跟你一样也是‘发声’与‘收声’,但他们‘发声’依靠的介质不是气体。在他们生存的地表之下的熔洞中,气体温度虽高,但非常稀薄,所以,这种情况下声波的传递速度极为有限,仅有秒速300米左右,传播距离也不长,而且,在交错复杂的熔洞里,利用气体作为介质传递声音,会产生回音,这会严重破坏加载在声音中的信息。所以,他们选择了无处不在的高温岩石来作为介质传递声音。

    这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个好处,那就是在高温岩石里,声音的传播速度有时可以超过秒速7千米,这明显可以提升他们的交流效率,这也是促进他们大脑处理信息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之前我已经提过他们长有触手,这些触手的功用之一就是发声,通过调控体温,使触手尖端固化,便可以点击岩石传递信息了。

    而用‘点击岩石’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就是通过点击间隔时间的‘长’与‘短’来加载信息的。(根据你传过来的相关资料我可以断定,以你的耳来听,肯定听不出其中的间隔,就像你用两个靠得很近的针头去戳你的皮肤,你只能感受到一个痛点一样。)

    他们使用二进制计数,就直接与之有关,因为‘长’与‘短’可以代表二进制中的‘1’与‘0’。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倒是跟你传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摩尔斯电码’挺相似的。

    而他们的听觉器官,就在他们蠕动中与岩石一直接触的腹部上,当接收到加载了信息的‘点击音’之后,听觉器官就会把‘长’与‘短’分别转化为‘高电平’与‘低电平’信号,这种听觉器官,与你所代表的的人类文明制造出来的以半导体硅为载体的集成电路、晶体管、逻辑门类似。只不过他们这种听觉器官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而不是人工制造的。

    而在他们神经系统中传输的‘高电平’与‘低电平’信号,可以代表逻辑上的“真”与“假”、二进制中的‘1’和‘0’,因此,他们的大脑在处理这些信号的时候,便能实现逻辑运算。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猜到了,是的,他们这些‘硅基人’就跟你所代表的的人类文明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相仿。

    其次,是在应用‘电磁波’方面。

    还是先说说你这样的‘碳基人’。

    你没有‘发射电磁波的器官’,只具有‘接收器官’,也就是‘眼’。(当然,你的皮肤也可以算是一种接收电磁波的器官,当皮肤受到高能电磁波照射时,会产生灼痛感)

    你的眼睛可以感知到特定波长(380到780纳米)的电磁波,也就是你所说的‘可见光’,在利用可见光交流的时候,你身体上能用到的,只有肢体,也就是肢体语言,其他的,只能利用身外之物散发出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比如写在纸上的静态的文字,比如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

    你的身体上,‘口’有‘耳’与之相对应,但‘眼’没有。

    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不同,他们不仅有可以接收电磁波的‘眼’,还具有可以发射电磁波的器官。

    他们的‘眼’,可以说跟你的皮肤类似,也就是覆盖在躯体上的一层表皮,可以方位地接收到大范围波段的电磁波,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里,上下前后左右的情况都能同时看到,这有助于他们的地下熔洞生活。

    而他们身体内,具有一个可以‘电磁振荡’的器官,这个器官可以发射、并调制电磁波,其构造与听觉器官类似,也是一个硅基电路,只不过,使用这个器官需要消耗相对较多的能量,也不能有岩石阻隔,所以,他们一般只有在近距离传输信息时才会使用,比如面对面的时候。一个即将死亡的个体,也可能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将存储在大脑里的信息传输给其他个体。

    所以,当第一批硅基人借助装备钻出地表后,他们看到了近乎波段的星空。

    在这之前,生存在地下的他们只知道往上是生存禁地,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为了探险一直往上钻,就会脱出岩层、钻出地表、还能看到如此震撼的……

    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东西是什么,对于一直生存在地表之下、从未接收到外部电磁波的他们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也只有震撼。

    而他们钻出的地方,处在昼夜频繁交替的东区,钻出地表的时候,是在夜间。这时候,他们的认知里还没有行星、恒星、万有引力之类的天文概念,所以,当他们忘我地沉浸在浩瀚星空的时候,参宿四突然急速升起,并迅速成了他们视野里最大的一个亮斑。

    他们没有部来得及返回地下

    参宿四升起后,温差很快就超过了700摄氏度,他们的防护服根本就承受不住这样的温差,也抵挡不住参宿四的高能辐射。反应最快的两个人虽然立刻钻进了来时挖出的洞里,但已被严重灼伤,而且地表的岩石很快就变成了熔融状态、并灌进了洞里,硅基人的蠕动速度并不快,终究,这二人也是没逃得了一死。

    不过,他们死前通过‘点击岩石’把信息传到了地下。

    正是因为这些探险者传回的信息,硅基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借用你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个名词来说的话,他们开启的这个时代,我想称之为‘加加林时代’。

    (iishu)是,,,,!



第一百五十五章 默片(3)
    【】(iishu),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探险者的遗言彻底激发了地表之下硅基人社会的兴趣。

    在这之前,生命的本能让他们只是在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繁衍生息他们不敢过度往上钻,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越往上,就越费力,而且越能感受到频繁升降的温度,而且越往上、温差越大;他们也不敢过度往下钻,虽然往下钻比较省劲,但越往下,温度越高;

    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区的硅基人在还没有发现西区的时候,就已经摸到过一个界限了往西,温度会越来越高,在地下熔洞里流淌着的四通八达的炽热的炎河,源头就在西方;往东,温度会越来越低,岩石的硬度也会越来越大,炎河的支流也会越来越少、直至干涸枯竭;往北跟往南是一样的,适合生存的地方会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窄,一边会越来越热,一边会越来越冷,他们认为,极点处,定然是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所以,当东区的硅基人探险者向各个方向的‘禁地’出发后,硅基人社会并不看好他们。

    一部分探险者越过了南北极,发现了与东区环境极度相似的西区,而这还意味着,东区与西区是经由南北两极相连的。

    随着零碎的数据得到系统地整合,有人提出了一个推演,或者说是模型,他认为西区与东区分别呈现出‘(’与‘)’这样的形状,通过南北极的冰火世界相连,而在‘(’与‘)’之间的,就是炎河的源头炎海,而在‘(’与‘)’之外的,就是冰冷的世界。

    这样的假说提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很快就有人对此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比如绘制各个地域的详细的温度变化曲线,比如采集炎河上下游的熔岩样本,比如研发抗高温设备准备沿着炎河逆流而上去寻找炎海,等等等等。

    这期间,就有一个人率先完成了‘环球之行’即从东区的极北之地出发,穿过北极,到达西区的极北之地,然后游历西区,到达了西区的极南之地,再穿过南极,回到了东区并到达了最初的出发地。

    他的成就,就跟你文明里的麦哲伦类似。

1...4344454647...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