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召唤无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仙有星
战场上,有了丁克和杨夷的背刺一刀,匈奴人果断放弃战斗,撤出战场,向远处逃窜。
“哎。”杨成景叹了一口气。
刚才匈奴人接敌的那一幕,杨成景也看在眼里,匈奴人仅仅只有几百个士兵,杨成景想要打败他们完全不负吹灰之力,但是想要把他们歼灭在这里,却是做不到。
匈奴人个个骑马,一看是汉军的大部队过来,立马撒腿就跑,杨成景倒是想追,可惜追上的可能太小了,丁克的骑兵,短距离之内倒是能够咬住匈奴人的骑兵不放,但是长距离跑起来,他们可能就跟不上速度了。
匈奴的骑兵,身上的着装是最为轻便的,而汉军的装备多,速度慢,如果匈奴人铁了心要跑,杨成景还真拿他们没有办法。
想到这里,杨成景只能再叹一声气。
“多谢大人的救命之恩。”
“老丈,起来。”
杨成景上前来到村口,火焰已经包住了整个村庄,所有的幸存者,都已经被救出来了,数量还不到五十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还有儿童,青壮大概都已经死在了村口上了,就连妇女,杨成景都看不到几个人,全死得差不多了。
杨成景刚过来,刚才还在哭得最厉害的老人。见杨成景被多数的军官所包围,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官,一个扑通,直接跪倒在他的面前,嘴里大喊着感谢。
杨成景当场就懵了,一个愣神让这一名老头又跪又拜了,反应过来,才立马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这匈奴人南下的消息,应该已经传遍了整个幽州,为何老丈还在此地。”
杨成景将他拉起来之后,就询问他。
酉阳城被攻破的消息已经快一个月了,就算村庄地势太偏僻,消息再落后都应该得到了,迁移的指令。
而且,杨成景这一路上又不是没见过逃难的村民,为了躲避兵灾,拼命得往南边跑,像村庄这种还没有有迁移的,还真是少见。
杨成景一问到这里,这名老头瞬间就羞红了脸,又是满脸的自责和愧疚。
犹犹豫豫的说出了原因。
这一个村庄,已经接近200多年没有遭受到匈奴人的攻击了,所有人都养成了一个惯性的思维,只要边军还在,那他们就不用搬离这里。
老人多数都顾念旧土,不肯迁走,他作为村长,也是一个老人,自然也偏向于不迁走的想法。
村里的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搬走,然后他就私自下了决定,不迁走,结果因为他这一个决定,让村子里的所有青壮全部死于兵祸。
杨成景问的问题,可以说是让他后悔莫及,哭天喊地的。
如果一个村庄,连青壮都牺牲了,那估计离灭亡也快差不多了,青壮是古代的生产主力,没有了青藏等于是他们就算有田地也没有办法耕种。
看着老人哭天喊地的样子,杨成景也没有办法,这个算是自己造下的孽吧。
明明,匈奴人南下的消息已经通知了,还呆在酉阳地界,这不是找死吗,要是像那些靠近酉阳城的村子,那是没时间没机会跑,只能是让匈奴人劫猎,像他们这种生活在酉阳城边境的村子,想跑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居然还不好好珍惜。
但是死去的人已经走了,活的人还要继续,一个村子大部分都是一个姓氏一个祖先,要是不想断子绝孙,往南下走,他们才有活的生路,再留下来,杨成景也不敢说下次还有机会救到他们,不过,见他们的样子也是不敢了,匈奴人的凶残,可以说深深得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老丈,除了我们,你还有没有在哪个地方看到过汉军。”
“不知道,没有见过,自从知道匈奴人南下的消息之后,我们就待在村庄里面躲起来了,外界的消息,我们一点也不清楚。”
老张可怜兮兮的回答了杨成景的问题。
这已经是两天了,杨成景问了不少的人,都没有见到汉军的主力,就好像失踪了一样,但是,到底是失踪,还是。。
看着剩下的幸存者,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再加上整个村庄都已经被烧毁了,就算还有其他的东西也不可能在大火里面再带出来,没有吃的,想要走远,根本不可能。
小孩也都是刚刚完成了成为猪脚的首要条件,自幼父母双亡,每一个都哭着喊爹娘,看了让杨成景,心里也挺难受的,他也是一个孤儿,如果活下来的是青壮,杨成景问完事情,理都不理一下,直接离开,但是,现在
杨成景想了想,看向了杨夷,说到。
“杨夷,把我们的军粮分出一半出来,给这位老丈。”
“可是,我们的干粮已经不够一天了。”
杨夷说的事情,杨成景自然也是知道的,他们带着8天的干粮,赶了7天的路程。
如果在今天还找不到汉军的主力,那他们就要饿肚子了。
倒不是,杨成景他们不想多带一点干粮,而是负重的问题,8天的干粮,已经是马匹能够负重的极限了,要知道还要承载一个人,再加上一身的装备。
对马的负担是很大的。
汉军之所以,在野外打不过匈奴人的很大原因,也有行军,速度慢,补给线路长的缘故。
如果,让汉军把所有装备带齐,和匈奴人面对面的硬刚一把,汉军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只是匈奴人已经学精了,知道和汉军面对面,硬刚不划算。
上一个,和大汉的将军,在野外大军团硬刚的右蠡王,尸体早就凉透了,要是不够,就再往前,还有大汉双壁版本的卫青,带齐装备的卫青,是如何在野外教匈奴人怎么做人的。
现在的匈奴人,都是从运动中消磨汉军的体力和精力,用拖延的方式来打垮汉军,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太祖,游击战的精髓。
正因为如此,野战才越来越难打,没有足够的骑兵,野战只能是让敌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吃了几次亏之后,才建立起了北疆防线,从防线的隔绝了匈奴人来去自如。
“听从命令。”
杨成景面无表情的说话,在这一个时代,让士兵们交出自己的军粮,确实是一件很难以理解的事情。
尤其是当军粮所剩无几的时候。
古代当兵,能够真正的严守军令,对民秋毫不犯的非常少,更多的是,还有一些杀良冒功的存在。
即使是像汉朝边军,几乎是以守护北疆为己任的边军,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是从这些老百姓出来的,还不是真正的职业兵种,可以说有半只脚还在农田的地里,都没有办法理解杨成景。
军户军屯,并非是明朝的军户制度,汉朝的边军都是因为粮草的关系,军屯的制度是一直在边军盛行,导致边军的出身,都是农民转变的。
杨成景也觉得自己非常的伪善,自己可以毫无保留的举起屠刀,但又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心怀慈悲。
看着这些,在战场上面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幸存者,杨成景知道,如果他不救济他们的话,他们绝对走不远,光靠几个老人和小孩,怎么可能走得长远。
杨成景把声音压下来之后,杨夷才艰难的点了点头,嗯,已经用这种口气说话的杨成景,说明他的主意已经决定了。
尽管相处的时间不是太长,杨夷也是这一次,北疆抗击才跟着杨成景,但是已经摸透了杨成景大部分的性格。
平时比较随和,但是一旦下定了决定,就不容许任何人去改变,算是一个很霸道的人
第87章粮草短缺
杨夷只能是答应,转身就下去,把干粮分出来。
就因为这一件事情,杨夷差点和其他的千人将闹起来。
毕竟,把剩下不多的干粮,分给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怎么看,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合情理的。
好在杨夷拿出了杨成景的命令之后,千人将也是同样艰难的点头。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在一边的老汉,自然也能够听到杨成景,对手下的说话,本来哭了半天,终于快把眼泪流干了,结果被杨成景说的话。
又激动的把眼泪和鼻涕全部挤出来,看的杨成景,不由想远离他。
“拿着干粮赶紧走,不要在停留了。”
“嗯嗯嗯。”
老汉激动的说不出话,点了点头,算是应承了,杨成景的话。
不过这也是当然的,对他来说,有匈奴人在的地方,就等于是有了生命危险,远离此地,是他们本能的选择,即使是杨成景,不说他们也会尽自己最快的速度离开。
几袋干粮,被那些老汉扛在肩上,抱着已经哭喊到没有声音的小孩,快步的离开这里,别小看这些满头白发的老汉,都是正经的农民出身,打小就干农活,身子骨硬朗的很,扛着粮食和小孩,走起路来,速度还不慢,大步大步的离开这个从小生活的土地。
至于那一些死掉的尸体,杨成景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留下来处理,征得了老村长的同意之后,把所有的尸体全部丢到火海里面,用火焚的方式处理掉尸体。
等待火把房屋都烧塌了之后,也算是把尸体埋在了土里面,算是尘归尘,土归土吧。
看着那些幸存的老百姓离开之后,杨成景也没有在原地逗留太久,匈奴人的踪迹,可以说是在这一片战场上面到处都是。
这一波已经不是杨成景遇到了第一波匈奴人了,大概是已经是第三波了,还不算没有正面撞上的。
只不过看到杨成景,人人都骑着马,没有过来,找麻烦就是了,对于有骑兵的汉军,匈奴人看看人数,就没敢过来招惹。
但是如果在原地待太久的话,也有可能被匈奴人集结了周边的所有兵力后,来围剿他们,所以杨成景他们需要不断的移动位置,让匈奴人找不到他们。
杨成景带着部下搜寻了村庄的周围一片之后,没有发现任何的汉军的踪迹。
有的只是一片匈奴的肆虐过的狼藉,这一些匈奴人都是一小群一小群的运动,少的才100多号人,多的也只有上千人,轻装行军。
目的都是这些小型的村庄,对于两百年没有机会的匈奴人,看到任何一个村庄,就好像一个快饿死的人看到一碗饭一样,不顾一切的扑上去。
匈奴人的行为,在杨成景眼中就好像当年的鬼子执行的三光政策一样。
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把不能带走的烧成平地。
杨成景今天跑了不少的地方,这个村庄已经是最后一个方向了,他们现在搜寻的范围已经是酉阳城的边界了。
要是再往南走,那就。。杨成景和其他能够想到这一点的将校,都沉默了。
那就寓意了,匈奴人已经突破了酉阳城的防线,真正的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如果在酉阳城还能够堵住胡人的脚步,顶多只是边境的小村庄会遭受胡人的掠夺,还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但是现在如果酉阳城的防线没有挡住匈奴人的脚步,后面就算能够打赢匈奴人,也要把整个幽州砸成废墟不可。
“走,回去。”
既然没有找到汉军的踪迹,那杨成景肯定不会再呆下去,直接下令撤退,先回到原来的驻地,再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做。
杨成景领着其他的部队先离开,留下丁克,把他们的踪迹给清除掉。
无论是现在酉阳城是不是彻底沦陷了,但是到底现在酉阳地界上,更多的是匈奴人的军队多一些。
为了保险起见,杨成景必须把他们每一次去向的踪迹给掩盖掉。
行军产生的大量马的脚印,是很容易被匈奴人找到他们现在的位置。
杨成景可不想,一觉醒过来他们就被匈奴人包围了,所以这样的事情,是最有必要做的。
回到原来的驻地,是一处荒凉的小镇。
大概在几天前,匈奴人已经对这个小镇发动了攻击。
现在这一个小镇,已经是完全空无人烟,如果还有人在匈奴的袭击下,活下来的人,大概也不会在这个地方停留了。
小镇的所有东西被掠夺一空,任何的铁,粮,布,总之,一切能被带走的东西,都被匈奴人带走了,可以说整个小镇是干干净净的。
除了一堆烧剩下的灰烬,其他东西什么也没有。
而且,还从死去的尸体上面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发现了大部分尸体,都是男性的,女性的尸体很少,这一个发现,杨成景只能暗道。
战争的劣性,匈奴人奴隶制度的社会结构,杨成景很难想象被劫猎走的人,是一个什么下场,但是,人总是容易对于没有亲眼所见的事情,视而不见,杨成景也是,即使是知道她们的下场,杨成景现在也要视而不见。
暗中安慰自己,也许她们在男人的掩护下,成功得跑出去了,不管这个概率有多大的可能,杨成景现在也没有办法顾得上她们,自己都快自身难保了。
战场上的事情,再残酷也是现实,愿上天保佑她们,只是杨成景唯一能做的,之后,杨成景就把事情放一边了。
不管怎么样,这个小镇曾经受过怎样的待遇,杨成景他们现在也无可奈何,不过,就这么一个被匈奴人袭击过的地方,根本就不会引起匈奴人再一次的驾到,是一个非常好的隐藏地点。
小镇的面积比雨烟城还要大一些,但是没有城墙的保护,在面对匈奴人的袭击,可想而知当时的处境。
面积是容纳杨成景所有人都没有问题,大量的废墟,也是隔断了外界,观察小镇里面的情况。
如果不进到小镇里面来,是完全发现不了杨成景他们的。
“怎么样有消息吗”
江蓉看着归来的杨成景。问道。
杨成景自然是知道他问的是汉军的踪迹,但是这一趟的结果,不仅仅是没有发现汉军的踪迹,反而还丢了半天的干粮。
杨成景无奈的摇了摇头,边开口道。
“没有发现汉军的踪迹,大概可能还要再往南。”
杨成景的口气也不确定,用上了“大概”和“可能”的字样,军队是最讲真实的地方,让杨成景都要怎么讲,可想而知,后果的严重。
“再往南走,就是鳞城的地界了,那也就是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