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能技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永誓不贰
另外他自己把这份奏章送回去,只用了五天,而且还不用跑断多少匹马,因为是乘快船到的临安。
谈起这个,宋晨心中就很大的愤怒,没有想到老章鱼居然敢对他沿海制置司动手,要知道这可是朝廷对付海盗的主要衙门,这是什么,这是挑衅吗
因为这一次攻击,宋晨不得不停止了一项很挣钱的生意,自发生海盗袭击后,他就力排众议,不击垮老章鱼,大宋军嫂公司的运客业务就不恢复。
不过寄货物的业务,没有被停下来,其实宋晨不是他宣扬的那么决心重大,因为他发现,如果单纯地运货物,赚得比运客至少高五倍,而且一个月两个来回,就有相当于以前的五、六个来回的收入。
再加上他只有三艘船,一艘要出海打渔,另一个艘肯定要作为海军陆战队训练船用,所以只能这么做了。
现在大宋军艘公司,自开了这个业务来,在业界也打开了口碑,现在这是相当于一个物流公司,再加上镖局,里面的安全系数挺高的,那可是武装商船。
宋晨对老章鱼为什么要来挑事也很奇怪,虽然自从他揽上了沿海制置司的活,就决定要对付海盗,但自到泉州赴任一来,并没有任何动作。
这个恐怖的海盗王老章鱼为什么要来张牙五爪地来找他麻烦了,莫非他得到了什么错误的信息,或者那四百八两黄金的消息他得到了,那么这里面的水就深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场子,他得找回来了,老章鱼,相信用不了不久,就要借你人头一用了。
………………
两个冤家,文天祥和郝经一路磨磨蹭蹭,但最终还是到达了大都。
准备进城的时候,文天祥惊呆了,他看到文武百官,整整齐齐地站在城门外,仪式极为隆重。
有那么一瞬间,靠山还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不过他马上就明白了,这些文武百官不是来迎接他这个大宋议和大使的,而是来迎接归来的郝经的。
蒙古,作为中原的异族统治者,他们一直对北方的主体汉人抱着一种防范心态,在近百年的寿命里,一直没有溶入汉文化,仍然鲜明地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这对他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这样,汉族人不可避免地视他们为外来人,当然蒙古贵族也知道这一点。
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中原大儒对蒙古皇帝这么忠心,出使十几年,不惧任何威胁,拒绝了无数诱惑,一位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使命的汉族臣子。
这是多么地可敬,当然更是多么具有宣传价值。
所以才有这么隆重的迎接仪式,蒙古丞相伯颜亲自带队,‘欢迎回家’,声音齐整,其实很多人还是出自真心,这些纯朴的蒙古男儿,对于郝经这种忠贞的品格,是打心眼里敬佩的。
郝经也是感动得一塌糊涂,他这些年所受的苦,所受的委屈,在这一刻都觉得是值得的。
在一旁的靠山可就有点尴尬了,这些蒙古勋贵似乎把他当作空气。
文天祥是什么样的性格,把他当空气可以,把大宋外使当空气,他可就要发怒了。
“大宋外使文天祥请求见元朝皇皇帝!”靠山待到等到他们把这些客套的仪式完成后,高调地宣布了自己的存在。
这些蒙古勋贵这才注意到,原来赫经旁边还跟着一个白衣儒士,当然勋贵们都是消息灵通之辈,他们知道这位是南边来,‘请求议和’的人。
蒙古敬畏强者,南宋实在太弱了,他们十分轻蔑,并且这一切都表现在脸上。
看到如此,其他派上来的南宋使臣,一般就会装作没有看见,或者顶多说说自嘲的话。
不过文天祥是谁,他何尝受得了这样的鸟气,作为一个大使,当王朝尊严受到损害时,他必须挺身而出。
“前不久,贵国在襄樊战役中,吃了败仗,似乎你们还没有从中吸取到任何教训,小看了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都会受到教训的!”文天祥说得有理有节,此时他简直是一个职业外交官。
“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了过去,人是活在当下的,眼光朝远一点看,我们蒙古永远是胜者。”元朝的丞相伯颜站出来,迎了上去,既然对方是南朝大使,在礼数上必须周全,不然他们蒙古的名声就会受到损害。
“侥幸得来的胜利,终究还是心虚,要不然也不远千里的跑过来求和!”这回说话的是元朝的财相阿合马,这位仁兄以尖酸刻薄留名于世。
靠山文天祥,在他心目中形象蒙元十分野蛮,只知道靠蛮力解决问题的‘蛮夷’,居然有这么多能说会道之辈。
第249章 初次交锋
第249章初次交锋
这时他想了想,自己确实有一点自大了,这不就是他形成的刻板印象吗,心中所想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呢。
当然说不定,他们也是这么想我们的。
“注意了,我代表大宋而来,是议和,不是求和,这位仁兄,如果你坚持这个,那么现在我就回去,如果两国重开战端,那么这个责任,恐怕就要由你来承担!”文天祥立刻作势要走,都迈开了步子,对准身后的使团成员喊道,真准备离开了。
阿合马脸色有点难看,他知道对方是做出来看的,可是他依然得留人,想想也挺后悔的,为什么要去怼这个外国人了。
他的人缘实在是太差了,按理说此时,大家同朝为臣,就算平时多有芥蒂,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替他留一下人。
难道要让他去留,这丢的不但是他自己脸,也是丢的整个国朝的脸。
文天祥大大方方地,已经走到四轮马车旁了,马夫开始调转马头了。
他是真的准备走,当然不是使性子,放弃当议和大使的责任,而是前面十里处就有一处各项条件都不错的旅店,大不了明天再入城。
“宋瑞,不能走吧,怎么着也要见见大汗,不皇上,看看我朝天子怎么说,才不辱使命!”郝经劝道,按道理这话不应该他这个被南朝囚禁了十多年的人说的,可是他还是说了。
阿合马还是有点小小的感激,不过他这人是,感激可能转眼就忘,小龌龊那是十年后仍然栩栩如生、耿耿于怀。
“这位外使,我这是话糙理不糙,总不能因为我,而置自己的职责于不顾吧!”阿合马说完还行了一个汉礼。
这些色目人在中原生活久了,汉话也说得这么好,俗话都说得挺溜的。
阿合马的话软硬都有,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也给了文天祥一个,这位元朝人缘最差的大臣口才其实还是一流的。号外我们的主角,真的还阿合马有点相似,都是人缘最差的人
文天祥也就留下来了,伯颜就趁势邀请文天祥去赴郝经的接风宴,并说了宴会上就不再谈公事了,到时谈公事的人要自罚三碗。
靠山这个酒中好手,酒量一向是极好的,听到这个自罚三碗也是慒了,这些鞑子平时都是碗一碗的喝酒吗,那他还真的有点悚。
宴习上,文天祥侃侃而谈,天南海北地侃个不停,与各色人等都谈笑风声,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他把席间的气氛调动得很活跃,不久就与很多蒙古勋贵称兄道弟了。
即使这样,这回的主角郝经却一点也不嫉妒他,因为靠山把大多数人心情都照顾到了。
此时,原本很担心他的宋晨,如果看到了这幅画面都会竖起大拇指的。
这才是职业外交官嘛,那么前世,文天祥议和时被有着神圣宾客法则蒙古扣留是怎么一回事号外,出使的是十几们南宋大臣,独独他被扣留了。
当然只有靠山不谈公事时,才有那种谈笑风声的风度,一谈到公事他变得锱铢必较,绝不妥协,这其实也是一种外交官的特质,做强势一方的外交使节,他再适合不过了。
就连宋晨都会承认,即使他们取得一次还算不小的胜利,目前跟强势的一方还不沾边的,所以文天祥真的不太合适这次出使。
果不其然,第二天,在众蒙古勋贵中留下极好印象的文天祥,第二天就在金鸾殿以和忽必烈上杠上了。
休兵止战,本来忽必烈也有这种意向,他们本身仿制的火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各种各样应对新式火器的战术,也需要士兵进行大量演练才行,来一次大休整也不是不可以。
元朝皇帝当然就提到了岁币问题,认为南朝一直有交保护费的光荣传统,并不认为这是对南人的羞辱。
没有想到一听到岁币的问题,文天祥几乎就气得跳起来,并且回应道“贵国打算给我朝多少”
这一句话怼得完美,可是作为一个外交使节,对方毕竟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如此怼他,忽必烈本身就是心硬如铁之徒,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开国皇帝,这一句话几乎把文天祥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给毁了。
忽必烈气得要抓狂了,他想马上下旨把这无理的使节给砍了,伯颜和郝经等大臣看到风头不对,趁着皇帝那句气话还没有出口,赶紧对文天祥训斥道。
伯颜作为丞相,还立刻命令侍卫,把这个无礼的南方蛮子给拉出去,其实这是在保护他。
郝经也是极力打岔,把皇帝的注意力转移,如果元朝皇帝那句砍头的话一出口,君王金口一开,那是绝不能收回的。
伯颜阻止,并不是真要想保护文天祥,而是蒙古有神圣的宾客法则,既然人家毫无武器来到你的屋檐下,就是你的宾客,绝不能杀害自己屋檐下的宾客,否则会受到诅咒的。
他是在维护元朝的体制,这条规则让蒙古区别于其他蛮夷国家。
郝经也阻止了,其实两人一路从临安吵到大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建立起了友谊了,他是在救自己的朋友。
果然事情就是这么压制下去了。
“文外使,本相要带你去一个地方,然后你自己在好好地估量一下,莫以为你们小胜了一次,就可以与我朝对抗。”元朝丞相对着被软禁在会馆的文天祥说道。
“那我很有兴趣去看一看!”文天祥真的很好奇。
泉州,蒲家。
蒲寿庚正大发雷霆,已经有好多年,他家的商船都没有被劫了。
这回去北方的航线是一条走了几十年的老航线了,而且比较隐秘。
他们一年走的次数就那么几次,对方不可以一直守侯在那条偏僻的航线,答案只有一个,有人泄密了。
是谁,蒲家家主气得双眼都要冒烟了。
一定要查到是谁,正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封信,陈家家主的线,昔日的家童现在也与他平起平坐了,这么多年了,这些年他仍然有些不甘。
第250章 HR宋晨
打开一看,蒲家家主气得跳起来了,对方信里语气很冲,要知道这些年里,这个昔日的书童对他这个‘少爷’明面上还是很恭敬的。
这回却不一样,这次信里一点也没有谈公事,连虚伪的客套都没有,语气里充满了讽刺,讽刺他的‘平和’,讽刺他的‘风度’,更可恶地是讽刺他的信奉之神。
这让他气不打一处来,他立刻用写了一封措词更严厉的信,信里已经充满了威胁的味道,他写得很快,密信的方式毕竟已经写了这么多年了,他早已习惯这种写作方式了。
马上叫上老鱼,叫他立刻火速交到临安陈家手里,此时老鱼正准备回家,毕竟这样来回要一个月,他又绝不能做‘大宋军嫂公司’的航船,这样只要十天一个来回。
没有想到才回来不到半个时辰,屁股都还没有座热,又要往临安去,这样真让人无法接受。
不过下命令的人是谁了,跟了他二十几年,他还是清楚的,知道应该怎么做。
老鱼本来还打算劝一下老爷,很明显是陈家家主写的信气到他了,家主显然是想回信骂回去。
在盛怒之时做的决定,难免急燥,不过一接触家主那仿佛刀子般要杀人的眼神,他就知道这时不能多说一个字,否则会有他不能承受的后果。
他赶紧朝临安赶去,一路的辛酸苦涉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
宋晨准备建立一所高级技工学校,他的红桂园建筑队效率很高,地基就已经打好了,估摸着半年后教学楼就可以建好,学生可以正式入学了。
他已经开始招生了,经过宋晨的测算,,按照一年两学期制,一学期至少要三贯钱,才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而且还不能算上前期的投入,教育只有付出的份。
当然是学生越多,收入就越多,而且学校是这样的,增加一个学生几乎不会增加边际成本,那这么做很明智,那就是扩大招生。
宋晨有打算建立自己的蓝想技校,能做到收支相抵不错了,如果能有盈利那更是完美。
不过宋晨自己在大街上发过传单,贴过招生海报,这些都干得有模有样的,不过还是连一个学生都没招到,这个脸打得宋晨啪啪啪的。
他堂堂沿海制置司的副长官,下面的即使出于拍马屁的考虑,也应该有人送自家子弟来学习呀,想想可真是可悲呀。
可悲是可悲,不过宋晨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招不到学生,那么就去招教师,薪奉绝不拖欠,写在招聘广告上。
他要招启蒙老师,现在识字率低,得招聘老师教孩子识字,必须要识字这是基础中的基础,这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晨的招聘要求很简单,能读能写唐诗三百首,月入三贯,一月休六天,一年教九个月,休三个月,休息日算工资的,还有其他福利,如没有住房的,校方可以住宿。
在招聘主体上,即校方,原本打算称为“某某技工学校”的,不过想了一下,这个名字可能对此时的吃瓜群众没有什么吸引力,他就是改为了‘大宋海军军官学校’。
可是招聘告示写了很久了,宋晨面临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仍然没有人来应聘。
古代的人个个都这么聪明吗,要说在文化普及率极高的二一世纪贴在电线杆上的‘重金求子’广告都能骗到人,而且还不少。
为什么在文化普及率极低的古代却不行呢,难道文化与智商还成反比关系
这是什么鬼逻辑!
宋晨何等聪明立刻把这个逻辑整出来,大宋识字率极低,像这样文字的招聘启示招聘教师不成问题,反正看不懂的人招来也没有什么用。
可是古代能识字的人,无一不是精明人士,那种孔乙己似的人物毕竟还是少数,他们非常聪明。
招聘的待遇也不低,不过也并不是很高,极有可能是‘东家’太特殊了,什么什么‘大宋海军军官’学校,这是什么鬼,这是‘土著们’的第一反应吧。
问题是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即使他这个大宋正五品官员去站台,好像也没有起到什么用,泉州的百姓好像还没有认可他这个‘朝廷大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