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苏定方来到皇宫前,下马步行去见李承乾,大唐有明文规定,皇宫之中,文官落轿,武将落马,除非有皇帝的特别允许才可以坐轿骑马,否则,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用腿走路。

    宦官来报,苏定方已经到了皇宫面前,李承乾立刻让人去通知苏定方到两仪殿见面。

    “老臣苏定方拜见陛下!幸不辱命,已平息叛乱,特向陛下前来交差。”苏定方向李承乾行礼道。

    “邢国公不必多礼!赐座!”李承乾急忙说道。

    “谢陛下赐座!”苏定方说罢,便在一旁坐下。

    “这次能够这么快平息叛乱,扬我大唐国威,邢国公当真是功不可没。”李承乾道。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乃老臣的本分,老臣不敢居功,实乃陛下信任,麾下将士效命,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平息叛乱。”

    “这些都是将士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他们老臣根本拿思结部没有办法,还请陛下能够犒赏三军。”苏定方说道。

    向李承乾汇报完平息叛乱的情况,给将士们请功后,他还要去兵部上交鱼符。

    他苏定方的使命完成,自然要将手中调兵遣将的鱼符交回给兵部保管。

    “邢国公放心!不论是你还是有功的将士,只要有功,朕都会赏赐。”李承乾笑道,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陛下!思结部酋长都曼应该如何处置”苏定方问道,他除了向李承乾汇报这次出征情况,还有便是都曼的处置情况。

    “大家是否召见都曼”王泉低声问道。

    “胡人有什么好看的,直接拖出去斩了!将其首级传阅边境,朕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反叛大唐。”李承乾道。

    李承乾都这么说了,他们都没有说什么,他们都明白李承乾最疼恨背叛,凡是叛乱者只有死路一条。

    阿史那贺鲁是这样,都曼自然也不例外。

    “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不当问”苏定方见李承乾一脸愁容,完全没有听到叛乱平息后的喜悦。

    “邢国公有什么要问,能说的朕绝对不会隐瞒邢国公。”李承乾道,能够说的肯定会告诉你,不能说的,你也没有必要知道。

    “老臣见陛下龙颜不悦,可否是朝廷出了什么事”苏定方疑惑的问道。

    “邢国公有心了!在你来之前,朕接到新罗王金春秋的求援信,百济和高句丽联军步步紧逼,新罗现在可是岌岌可危,希望得到大唐大力的支持。”李承乾道。

    “陛下不是已经让东夷都护程铭振和薛仁贵等人出兵援救新罗了吗”

    “新罗王金春秋为何还要求救莫非程铭振等人没有前去营救新罗”苏定方疑惑道。

    这种事情不应该才对,不管怎么说,程铭振等人也不会犯这种错误,新罗可是大唐忠实的小弟。

    “这到不是程铭振等人没有行动,而是程铭振等人被高句丽军拦住,想要突破高句丽防线,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李承乾道。

    他说的也没错,高句丽也不是没有有本事的将领,不然的话早就被灭了无数次。

    即便不是薛仁贵等人的对手,拦你一栏,拖住你一阵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朕打算再派人领兵前往救援新罗,这次誓要灭了高句丽和百济。”李承乾咬牙切齿道。

    大军老是和高句丽打,每天的消耗的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老臣愿为陛下分忧!还请陛下能够恩准老臣挂帅出征高句丽,援助新罗脱离苦海。”苏定方起身行礼道。

    虽然他刚刚从漠北平息叛乱回来,虽然他现在已经六十有八了!可依旧阻挡不了他为大唐发光发热。

    “这,邢国公刚刚回来,定是一路劳累,还未来得及休息,朕怎么忍心再让你去辽东。”李承乾道。

    “无妨!老臣一辈子征战沙场,要是能够以垂垂老矣之驱,马革裹尸与沙场,老臣也就没有遗憾了!”苏定方道。

    “好!既然如此,那朕便任命邢国公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这次邢国公平息思结部叛乱有功,加食邢州钜鹿三百户,转左武卫大将军。”

    “率领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以伐百济。以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一同讨伐百济。”李承乾道。

    “老臣谢主隆恩!”苏定方说罢行大礼道。




第383章 讨伐奚人和契丹
    苏定方再次出征高句丽,吐蕃和吐谷浑的战事依旧在酝酿当中,虽然双方剑拔弩张,却没有产生任何的摩擦。

    毕竟,唐朝的三支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席君买所部驻扎在吐谷浑王城,王方翼的新军则驻扎在大非川。

    而旁边还虎视眈眈,黑齿常之统率的河源军。

    任何一支也不容小觑,何况是三支兵马,吐蕃担心打起来不好收场,现在还不是和唐朝彻底撕破脸的时候。

    而此时的李承乾则抽空跑了一趟并州,视察了当地的民情之后,转道来到了洛阳城,住进了洛阳城内的皇家园林——神都苑。

    四月,李承乾命人在神都苑最西边修建合璧宫,一个月完工。

    “启禀陛下!东夷都护府传来密报!”一名宦官向李承乾行礼道,将一份密报递给李承乾。

    “魂淡!”李承乾看过之后勃然大怒,将手中密报砸在地上,刚刚搬进来合璧宫,还没来得及高兴,就看到了让他生气的事情。

    “陛下这是怎么了谁惹陛下生气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前来合璧宫向李承乾请安的李象、李厥和李素节,以及二位小皇子,听到李承乾的震怒也是下了一跳。

    这次李承乾跑出来,将朝政交给李恪、长孙无忌等人,自己则带着五个儿子四处游荡。

    “奴婢不知!”守在外面的宦官说道,他一个小小的宦官,哪里能够知道那么多。

    “刚刚可有什么送了进去”李厥问道。

    “回殿下!刚刚东夷都护府送来密报,在此之前,漠北也送来一份密报。”宦官说道,里面具体什么内容他虽然不知道,却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劳烦进去通报一声,我们兄弟五人前来给陛下请安。”李象说道。

    “几位殿下在此稍等片刻,奴婢这就进去通报!”宦官说完,转身入内。

    等了片刻,宦官从里面出来行礼道:“几位殿下!陛下让殿下入内。”

    李象五人鱼贯而入,见到李承乾之后,行礼道:“儿臣向父皇问安。”

    “朕躬安!坐吧!”李承乾道。

    “谢父皇!”李象等人谢恩落座。

    “徽儿、武儿!到父皇身边来。”李承乾伸手向两个年纪较小的儿子招了招手道,两个小家伙便跑了过去,李承乾一首抱住一个,将他们抱起放在大腿上。

    四子李徽生于永徽六年,生母是个才人。

    幼子李武生于永徽七年,生母是个昭训。

    “父皇!刚刚儿臣在外面听见父皇龙颜大怒,不知是何人惹怒父皇。”李厥开口问道。

    “是呀!儿臣都快吓死了!”李徽助攻一波。

    “徽儿不怕!有父皇在呢!”李承乾笑道,抬头看向李厥道:“厥儿打算怎么做”

    “要是有人胆敢侮辱父皇,儿臣定不饶他,即便是粉身碎骨,也绝不允许有人侮辱父皇。”李厥义正言辞道。

    “你有这份心,朕便心满意足了!左右也不过是朝廷之事。”李承乾笑道。

    “父皇!可是蛮夷叛乱”李象问道,这几年来他听到最多的就是各部落的叛乱,结合刚刚在外面宦官所说,猜也能猜出是什么事。

    “不错!今日朕接连接到两份密报,东有奚人、契丹叛乱,西北有拔也固、仆骨、同罗等部叛乱,就连刚刚平息不久的思结部也加入叛乱,此事朕岂能不怒。”李承乾道。

    李象和李厥一时不知怎么说才好,一旁的李素节静静的看着他们二人,他知道李象和李厥一直在暗地里较量。

    “朕打算出兵讨伐这些叛贼,一时不知应该用何人,今天你们来了,朕想听听你们的建议。”李承乾道。

    “父皇!儿臣以为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可领本部兵马讨伐奚人。”李象向李承乾推举二人。

    这二人都是大唐的番将,平日里跟李象走得近,是李象一系的人,平定叛乱这种事情,李象自然要推荐自己去,他们要是能胜,对以后他争夺皇位更加有利。

    “父皇儿臣以为延州都督李合珠合适,有他领兵必定能够平定奚人和契丹之乱。”李厥也站了出来,向李承乾举荐猛将,他的想法和李象一样,这二人是他李厥一系的人。

    “我大唐人才济济,能征善战之将不在少数,又何必非要用这些番将”李承乾问道。

    “启禀父皇!如今我大唐要同时应付百济和高句丽,以及吐蕃对吐谷浑的侵犯,已经调动不少大军。”

    “这些兵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草,要是在从大唐内部征调兵马,国库负担会过重,这样容易动摇帝国根基。”

    “如果启用番将率领其本部兵马,消耗的是番将的实力,国库便可以不用负担过多的压力。”

    “最重要的一点,可以利用蛮夷来削弱蛮夷,即可趁机平定叛乱,又能够借机削弱蛮夷的实力,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李象解释道。

    “象儿说的有理,既然这样那就用番将好了!朕原本还打算让裴行俭、龙治等人领兵出征,经象儿你这么一说,朕便同意你的说法,派番将领兵平乱,这叫以夷制夷。”李承乾笑道。

    李象闻言大喜,李厥没有说什么,不论前面再怎么铺垫,最后还是要看谁推荐的人靠谱才行。

    想到此,李厥极力的向李承乾推荐自己的人,一旁的李象自然也不甘示弱。

    两人针锋相对,谁也说不过谁。

    “行了,应该用谁,不用谁,朕自有决断,你兄弟二人如此争吵,成何体统!”李承乾佯装恼怒道。

    “儿臣知错!还请父皇息怒!”李象、李厥急忙认错,他们可以互相争辩,互不相让,可不敢在李承乾面前放肆。

    “传诏,命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一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

    “命他们各领所部兵马前去讨伐镇压叛奚,命尚书右丞崔馀庆充使总督三部兵马,除了讨伐奚人外,连契丹一并讨伐。”李承乾道。



第384章 唠家常
    任命崔馀庆担任总督三部兵马的官,说是总督,其实就是一个监军,为的就是防止他们内部闹矛盾,别到时候叛乱没有平定,他们先闹起来。

    有崔馀庆搁在中间,可以防止这些人乱来。

    “行了!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朕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你们二人就不用争了!”李承乾道。

    “诺!”李象和李厥行礼道。

    李承乾哪里会不明白他们二人的心思,如今太子悬而未立,别说李象和李厥了,就连李素节、李徽和李武三人,其背后也是暗潮涌动。

    李徽和李武还好一些,他们的母亲娘家算不上多么显赫,再加上年纪小,就算他们背后母族的人想推他们上台也是力不从心。

    李素节生母萧贵妃可是出身名门,贵不可言,是李承乾后宫中身世最为显赫的存在,就连皇后苏氏都不如她高贵。

    这也在无形之中帮了李素节一把,使得李素节成为争夺太子的热门人选。

    这在无形中给了李象和李厥一种压力,这让他们不得不尽量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竞争,李承乾在心里还是默许的,只有在竞争之下,他们才会有所进步。

    不过前提是不能做出违背规则的事情,一旦超出,李承乾便会直接动手制止他们。

    优胜劣汰固然重要,但兄弟相残是绝对不允许的。

    “不知父皇打算让何人领兵”李素节问道。

    “朕已经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领兵平叛。”李承乾道。

    同安郡公郑仁泰,是先帝还是秦王之时,便是秦王府中人,唐朝功臣,是玄武门政变的先锋之一。

    地位比长孙无忌、李靖等二十四功臣也低一些,担任左武卫大将军,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右领军大将军。

    也算是唐军中的中流砥柱。

    有郑仁泰领兵平叛,李承乾十分放心,毕竟,后世的史书上可是写着他三战三捷,杀的蛮夷胆寒,要是他失败了,那就说明后世的史书乱写。

    对于李素节,李承乾还是很喜欢,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在他严格的督促之下,才没有成为性格顽劣的孩子。

    “象儿!你的王妃快要临盆了吧!”李承乾问道。

    抛开其他的不说,他还是一个父亲,现在儿媳快要生了,他总要过问,毕竟皇家添丁也是头等大事。

    “是!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李象答道,脸上并没有多少喜色。

    其实在这之前,李象便和宫女生了龙凤胎,对于这二胎也没有太多的喜悦,又不是第一天当爹。

    这就是大唐的风气,大唐是一个及其开放的朝代,皇家子弟在没有成婚之前就当爹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有的还未成年就做父母的更是司空见惯,就像李泰就是未成年有了长子李欣。

    “你这都快做阿耶了!怎么还不太高兴。”李承乾道。

    “能为大唐开枝散叶,儿臣自然是心中欢喜,怎么可能没有半点喜色。”李象辩解道,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冤了。

    他当爹了自然是心中欢喜,只是没有当初那么欢喜,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厥儿你呢什么时候能够给朕也生个皇孙”李承乾问道。

    说到李厥,可以说是所有皇族成员中的另类,别人都是早早就喜当爹了,可李厥倒好。

    平日里私生活十分检点,没有一丝绯闻外,就给他娶的王妃,他都让人家独守空房。
1...112113114115116...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