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见过王将军!黑齿大使!”娄师德向二人行礼道。
“娄副使有礼!”二人行礼道。
“这次我封陛下之命前来,一是解吐谷浑之困,二是负责河源屯田事务。”娄师德道。
李承乾之所以派娄师德来负责屯田事务,是因为吐蕃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消灭。
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为了不再受粮草转运之苦,只能在边境屯田开垦荒田,储积粮食备战。
“以后屯田之事,就有劳娄副使多多费心了!”黑齿常之说道。
他平日里需要和吐蕃人作战,又要防备吐蕃人的袭击,尤其是夜袭,又要管理屯田的事情,忙的他焦头烂额。
现在好了,终于有人来帮他承担一部分工作,他黑齿常之的肩上担子就会小很多。
“黑齿大使放心!屯田事务乃我分内之事,尽管交给我就是。”娄师德道,对于屯田他很有信心。
“大家都别站着,坐下说话,有什么事,大家坐下来谈。”薛仁贵招呼大家坐下来谈。
四人围坐在一起,准备商议军国大事。21
第491章:火攻
“二位将军这次前来不知所为何事”薛仁贵开门见山道。
“这次来,我们二人是打算和薛大总管联手,将吐蕃人赶出吐谷浑,赶回吐蕃去,只是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是”黑齿常之说道。
联手对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远在长安的李承乾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逼迫吐蕃再次向大唐臣服,俯首称臣,还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消灭吐蕃。
这关系到他们以后对待吐蕃的战略调整。
“陛下的意思是斩草除根!”薛仁贵说道。
黑齿常之二人立刻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就是要灭了吐蕃,连称臣的机会都不给。
“薛大总管对于这次论钦陵突然攻城,又败的这么快速,有何看法”黑齿常之问道。
“黑齿大使是觉得吐蕃人这么做,是另有目的,我也觉得这次并不是吐蕃人真正的进攻。”薛仁贵道。
“以我对论钦陵的了解,他绝对不会做出无用之功,假装攻击吐谷浑王城,应该是想要掩饰什么。”黑齿常之说道。
他跟论钦陵交手这么久,双方斗个旗鼓相当,他对论钦陵自然是十分的了解。
“会不会因为对方的粮道被军劫了道,粮草无法运送到论钦陵的军中,不得以才出此下策”王方翼问道。
“不会!”黑齿常之斩钉截铁道。
“黑齿大使何以如此肯定论钦陵不会这么做”王方翼问道。
“论钦陵此人足智多谋,沉着冷静,越是在节骨眼上越沉得住气,不会粮草被劫,而自乱阵脚。”黑齿常之说道。
“那依大使的意思,论钦陵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娄师德问道。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军劫了吐蕃人的粮道,断了他们的粮草,论钦陵定会去抢我军的粮草。”
“我想知道,这次负责押运粮草的是哪位将军”黑齿常之问道。
“是左威卫将军郭待封。”薛仁贵道。
“郭待封何许人也”黑齿常之问道,他是百济人,对唐朝的将领大多不认识,在他的认知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郭待封这个人。
“他是前安西都护郭孝恪次子,怎么黑齿大使觉得郭待封那边会出什么问题”薛仁贵道。
“我确实有这个担心!”黑齿常之说道。
“黑齿大使大可不必担忧!我已经派周青、薛先图二人带兵前去接应,只要郭待封按照我制定的路线和方略进行运送粮草,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薛仁贵说道。
黑齿常之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启禀大总管,刚刚接到灵州、鄯州传来的飞鸽传书,吐蕃人刚刚掠劫了两州,不过已经被打退,吐蕃人并没有讨到半分好处。”过了不久,有将士来报。
“知道了!”薛仁贵道,将士行礼退下,薛仁贵回头对黑齿常之说“看来大使是猜错了论钦陵的目标,吐蕃人的目标并非郭待封所部,而是灵州和鄯州。”
“正因为如此,我反而更担心郭待封所部押运的粮草,还请大总管多派些人前去接应,这样比较稳妥。”黑齿常之说道。
“大使是怎么能够这么笃定论钦陵就会对运粮队下手”薛仁贵疑惑道,种种迹象表明,吐蕃人应该没有注意到郭待封所部才对。
“我在吐谷浑境内,跟论钦陵多次交手,这是对一个对手的了解。”黑齿常之说道。
“姜兴本、姜兴霸何在!”薛仁贵虽然不太相信黑齿常之的话,但出于谨慎考虑,他还是决定再派人前去接应,便朝帐外大声喝道。
“卑职在!”从帐外进来两员小将,抱拳行礼道。
“命你二人速领一支兵马,前去接应周青等人。”薛仁贵道。
“卑职领命!”姜兴本、姜兴霸行礼退去,点齐兵马便去接应周青等人。
姜兴本二人离开大营,直到日落黄昏,他们才回来,一回到大营便立刻向薛仁贵禀报。
“什么你们说我军粮草被吐蕃人给劫走了”听到周青等人的汇报,薛仁贵大惊!
王方翼、娄师德也是脸色难看,黑齿常之叹息一声,这些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是!我和先图带人赶到的时候,吐蕃人已经撤离,郭待封所部损失惨重,就连郭将军都身受重伤,粮草大部分被吐蕃人焚烧掉。”
“我并没有见到吐蕃人的身影,只好带着郭待封撤了回来,在半路上遇见了前来接应的兴本兄弟二人。”周青将当时的情景说给薛仁贵等人听。
“我知道了!你们先下去休息吧!”薛仁贵说道。
“诺!”周青等人行礼退下。
“大总管,不知你这次带来多少个大型孔明灯”待周青等人离开后,黑齿常之问道。
他已经在这次和薛仁贵交谈的时候,知道了热气球的妙用。
“足足一百个,黑齿大使问这个作甚”薛仁贵问道。
“有了这些大型孔明灯,我便有办法打败论钦陵,还望大总管能够将这些大型孔明灯交给我。”黑齿常之说道。
“好!我想知道黑齿大使打算怎么做”薛仁贵问道,他必须要了解黑齿常之的行动计划。
“我要火烧吐蕃大营。”黑齿常之说道。
“大使打算用火攻”薛仁贵问道。
“没错!我就是要火烧连营,一旦论钦陵失败,其他的吐蕃军便不足为虑。”黑齿常之道。
要是换做平时,想要靠近吐蕃大营,给论钦陵来个火烧连营,根本不现实。
可现在不同了,只要有足够的油脂等易燃之物,利用热气球升空,飞到吐蕃大营上空。
将油脂等物从高空抛落到吐蕃大营,到时候,只要随便一点火星,便能够将吐蕃大营化成一片火海。
“黑齿大使具体有什么样的计划我们都很想知道。”薛仁贵说道。
“这个没有问题,到时候,还需要大总管你们配合我的行动。”黑齿常之说道。
黑齿常之将他的计划告诉薛仁贵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的搞到大批油脂之类的易燃之物。
趁着吐蕃人没有发现之前,唐军乘坐热气球飞到吐蕃大营的上空,将装有油脂等液体的坛子抛落到吐蕃大营。
薛仁贵则将一支火箭射入营中,顿时吐蕃大营便变成一片火海。
经此一役,吐蕃大军溃败,在大火中侥幸逃脱的论钦陵,最后只能带着残余退出吐谷浑。
论钦陵知道,从此再没有机会吞并吐谷浑,甚至吐蕃也会因此没落。
第492章:巡守
论钦陵从吐谷浑战败之后,吐谷浑王在唐军的帮助下,收复了吐谷浑的失地。
并通过唐朝的关系,向吐蕃要当初出卖吐谷浑的罪臣,吐蕃赞普欣然接受,并派人将吐谷浑的罪臣和家人送到吐谷浑王的面前。
吐蕃赞普还向唐朝派出使臣,表示吐蕃对唐朝的友好。
出于种种考虑,李承乾最后还是决定留着吐蕃,但要求吐蕃来中原,亲自向李承乾认罪,并献上降表,从此纳贡称臣。
于是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派出使臣前往大唐长安参拜大唐的皇帝,并献上宝物和降表,表示吐蕃愿意向大唐称臣。
长安,大明宫。
皇帝李承乾和太子李厥行走在大明宫的长廊上。
“待朕见过吐蕃的使臣之后,朕打算去巡视一番我大唐的万里江山,你身为太子,便留在长安监国。”
“你自成为太子以来,还从未监过一次国,这次是你成为太子以来的第一次监国。”
“凡事要多思多想,多听听臣子们的意见,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你要有自己的判断。”李承乾说道。
自登基以来,他便很少离开过皇宫,更不要说去更远的地方,是时候出去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一下各地的民情。
“是,父皇,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李厥说道。
“你不能辜负的是这天下,这万民,这才是你一个储君应该做的事情。”李承乾道。
“儿臣记住了!”李厥说道。
“父皇,儿臣听说朝中大臣……”
“朝中大臣怎么了你听说了什么”李承乾疑惑的问道。
“儿臣听说朝中大臣都在背后议论父皇巡边。”李厥说道。
李承乾更加疑惑,他去巡视自己的领土怎么了去亲自了解下各地的民情怎么了这有什么好在背后议论,为什么不在当面提出来。
“他们都在背后议论了什么你听到什么尽管说出来。”李承乾说道。
“是,父皇!”于是,李厥便将他听到的小道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诉李承乾。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李承乾说道。
“儿臣告退!”李厥叉手行礼道。
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李承乾心有怒意,身为皇帝外出巡视,体察民情,本就是一个君王应该做的事情。
让他愤怒的事情不是大臣的议论,即便是有人反对他离开长安,出外巡视,大可当面提出来。
真正让他愤怒的不是大臣议论的内容,而是他们在背后议论,上朝的时候,这帮大臣一个字不说,退了朝之后,却传的沸沸扬扬。
他们把朕这个皇帝当成了什么一个听不进忠言逆耳的昏君还是他们有什么不愿被朕知道,想要掩盖什么
他们把皇帝当成什么或者他们觉得,什么应该让皇帝听,什么又不该让皇帝知道。
李承乾眉头一皱,一甩衣袖,双手背在身后,朝紫宸殿缓步而去。
次日早朝,大臣们在宣政殿内向皇帝汇报工作,以及接下的工作计划等等,依旧没有提及皇帝出巡的事情。
“朕欲巡视凉州,却听闻在背后议论者众多,自古帝王,没有不巡视守护江山社稷,所以朕才决定离开长安,去巡视边远地区的情况。”
“你们要是真的觉得有什么不妥,为什么不当面说出来,却要在退了朝之后,躲在背后乱嚼舌根子。”
“难道在你们心中,朕难道就是一个听不得一点忠言逆耳的昏君不成,还是说你们心里有鬼,怕朕离开长安,看到不该看的东西,你们惧怕朕知道的东西。”李承乾质问道。
要是真的如同他猜想的那样,这帮家伙都该死。
众大臣噤若寒蝉,自宰相以下,没有人敢和皇帝对视,皆是低下头颅,心中慌乱。
“怎么你们都不说话了吗难不成真的被朕不幸言中,你们不想让朕看到事实。”李承乾见到他们一言不发,更加的恼怒。
“陛下!”此时,大理寺寺正来公敏出列,手持玉笏行礼。
“朕记得你好像是大理寺寺正来公敏吧!”李承乾问道。
“正是微臣。”来公敏道。
“你站出来,是要说什么吗想说什么便说,哪怕是说错了,朕也不会怪你,你比他们强多了。”
“在这大殿之上,自宰相而下,唯独你敢站出来说话,朕要听你说实话。”李承乾指着文武百官道。
他很气愤且欣慰,气愤朝廷每年花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官员,却都只会在背后议论他人。
欣慰的是在这些人当中,还有这么一个人敢站出来发言。
“陛下!巡视守护江山社稷虽然是帝王的常事,但是半岛刚刚平定,还有很多反抗的残余势力,西边经略,虽然战事已经平息,却依旧不得安宁。”
“陇右户口凋弊,陛下的车驾仪仗銮舆所至,供亿百端,诚为未易。外面确实有些窃窃私语的非议,但陛下的诏令已经发出,所以群臣不敢在陛下面前陈论耳。”来公敏说道。
“你说的不错!但这不是你们不说却在背后非议的理由,朕外出巡视,是为了去边关抚慰为大唐尽忠职守的将士们,而不是去游玩。”李承乾道。
“陛下!自去年以来,京师等地出现饥荒,此时陛下理应留在宫中,坐镇长安才是,边患还尚未平息,陛下确实不适合离开长安出外巡边。”来公敏说道。
“今日便到这里吧!退朝!”李承乾道。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跪伏在地,恭送李承乾先离开宣政殿。
回去之后不久,李承乾便下诏,不在去巡边,同时,擢升来公敏为黄门侍郎。
吐蕃使臣来到长安,李承乾在宣政殿接见他们,吐蕃使臣向大唐皇帝呈递了吐蕃赞普的降表,并向大唐称臣纳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