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李承乾同意了吐蕃向大唐称臣,同时要求赞普能够将他的儿子送到长安来学习知识,而且,还要求论钦陵能够来长安生活。
吐蕃使臣表示送他们的王子来长安学习不是问题,至于论钦陵的事情,他还需要回去向赞普请示,他做不了主。
第493章 遣唐使
长安,大明宫,宣政殿,文武百官进入宣政殿上朝。
“大唐皇帝令,任命张文瓘为门下侍郎,尚书右丞、太子庶子李敬玄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郝处俊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早朝刚刚开始,李承乾便让王泉宣读一连串的最新任命。
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唐太宗首创,方便外官入政事堂,参与政事,主要作用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利,加强君权,以及对宰相权利的控制。
“诸位爱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王泉宣读完任命之后,李承乾开口道。
“启奏陛下!东瀛遣唐使请求上殿面见陛下!”典客令出列行礼道。
李承乾这才想起倭国的使臣来长安已经有两三天了,天天请求要自己这个皇帝,前几天都是找个借口打发,没有允许倭国使臣上殿朝圣。
“准了!”李承乾道。
“宣东瀛遣唐使觐见!”王泉立刻上前一步,高声喊道。
“宣东瀛遣唐使觐见!”殿外宦官立刻转身朝远处喊道。
“宣东瀛遣唐使觐见!”守护宫门的金吾卫大声喊道。
就这样一个一个这样往外传,直到在皇城等待的东瀛遣唐使听见传唤为止。
东瀛遣唐使得到唐皇召见,顿时喜极而泣,立刻整理好妆容,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朝宣政殿走去。
这次是东瀛第七次派遣遣唐使来长安朝见大唐的皇帝。
东瀛遣唐使这次来大唐长安,是带着任务而来。
东瀛得知,大唐的沿海地区,正在制造大型的船只,很有可能是打算为攻打东瀛做准备。
东瀛上至国王,下至平民心里都好怕怕,害怕大唐的大军攻打他们东瀛。
倭国经过白江口之战后,充分的见识到自己和大唐的差距,同时,因为东瀛倭国的武士大多战死在白江口。
倭国本土能战之兵不足三万,大唐要是真的发兵的话,倭国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这次倭国使臣河内鲸等人来唐,就是为了打消大唐攻打倭国的念头,哪怕是要倭国俯首称臣,年年纳贡都不是问题。
“东瀛遣唐使河内鲸携使团拜见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河内鲸等人行跪拜之礼,大礼canbai李承乾。
“免礼平身!”李承乾道。
“谢大唐皇帝陛下!”河内鲸等人起身道。
“这次你们的倭国国王派遣你们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长安,有打算意欲何为”李承乾问道。
“我王以及倭国上下,无不仰慕大唐,尤其是对大唐的文化、工艺等,都是神往已久,希望能够学习到大唐的文化、文字、工艺等。”
“同时祈求大唐皇帝能够将这些传入东瀛,让我东瀛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河内鲸说道。
“这些不过是小事,朕准你们留在长安学习,去太学跟学子们一起学习。”李承乾道。
“感谢大唐皇帝的慷慨,我东瀛人民会永远记住大唐的恩德。”河内鲸道。
“哦!对了,我王为了表示对大唐的敬意,特意送上宝物,恭贺大唐统一辽东半岛。”河内鲸再次说道。
御座之上的李承乾没有说什么,河内鲸也不知道大唐的皇帝是什么意思,便没有继续说下去,生怕说错话,惹怒皇帝。
要是因此惹的皇帝不高兴,下令出兵攻打东瀛,他河内鲸就是东瀛的千古罪人。
“倭使,你应该说倭王献上宝物。”典客令低声提醒。
河内鲸听后这才醒悟过来,心中叹息一声。
别看送上和献上只是差了一个字,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
送上宝物代表着东瀛和大唐的地位一样,两国之间是平等外交。
献上宝物则代表了东瀛比大唐的地位要低,双方之间属于臣属关系,东瀛将臣服于大唐。
什么人才会向君主献上宝物,只有臣服君主的臣民才会向君主进献宝物。
“东瀛倭王向大唐皇帝陛下恭贺平定统一辽东半岛,特命臣献上来自东瀛的宝物,以示诚意。”河内鲸说道。
“嗯!倭王有心了!不知倭王进献何物给朕”李承乾问道。
“皇帝陛下请看,这是我东瀛进献的宝物东海明珠,这是……”河内鲸向李承乾一一介绍了这次他带来的宝物。
这次来大唐献宝物,东瀛可是下足了血本,将东瀛最好的宝物拿来,作为献给大唐皇帝的礼物。
李承乾听河内鲸的介绍,也对这些宝物十分满意。
待河内鲸介绍完之后,这些宝物就会被相关部门收走,收藏在府库之中,等待皇帝想起的时候,拿来观赏把玩,或者直接当成一种恩赐,赏赐给有功的臣子,以示恩宠。
“今夜朕要在宫中设宴,为倭国遣唐使接风洗尘,五品以上官员一并出席。”李承乾道。
别人都献上宝物了,自己也不能小气,不回礼也就算了,饭总要请人吃一顿不是。
“谢皇帝陛下恩典!”河内鲸等人急忙行礼道。
“你们遣唐使要是没有其他的事情的话,便先回驿馆歇着,今夜再聚。”李承乾道。
“大唐皇帝陛下!臣在来大唐的时候,发现沿海地区正在制造战船,可是要讨伐不臣,为表我东瀛对大唐的忠诚,愿为大唐马前卒。”河内鲸说道。
他不知道如何向李承乾问起有关大唐要出兵攻打东瀛的传闻,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有这个打算,所以,打算旁击侧敲,探一探李承乾的口风。
李承乾自然听出河内鲸的弦外之音,其实他还真有过出兵攻打东瀛的打算,只是目前条件不允许,不然的话,早在白江口之战后,便渡海进攻东瀛。
“我大唐近来并无不臣需要讨伐,沿海城市造船是为海上贸易,我大唐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如茶叶、瓷器等物。”
“朕希望大唐的物产能够与各国贸易,大唐愿意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共同友好发展,共建繁荣昌盛。”李承乾道。
东瀛遣唐使听后,都松了口气,不是要攻打他们东瀛就好。
第494章 太子监国
治理一个王朝,并让整个王朝繁荣昌盛,除了拥有强大的武力外,还要有足够的财富,能够让王朝的子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做贸易就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国际贸易。
东瀛遣唐使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便起身告辞离开。
东瀛遣唐使离开之后,朝会继续。
“启禀陛下!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陈政自入漳以来,多有建树,入漳之后,在柳营江畔扎营,多次打退獠人武装,实乃朝廷栋梁。”
“但是,獠人猖狂,聚集数倍与陈政之兵力狙击陈政,陈政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上表请求朝廷增兵。”一名大臣出列说道。
这就是为官的说话艺术,先是大大的赞美对方一顿,为后面的主题做好铺垫。
这样做能够让后面要说的事情事半功倍。
如果是要捧别人的话,有了前面的铺垫,别捧的人更加容易上位,别人才会对你更加感激。
如果是要贬低他人,有了前面的铺垫,才不容易让别人记恨你,减少拉仇恨值。
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自身的不足xianzhi了你自己,不怪别人。
“准奏!命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五十八姓军校南下增援。”李承乾道。
大臣听后退了回去,这已经没有他什么事了。
“其他爱卿可还有什么要启奏的吗”李承乾问道。
“臣启奏陛下,明堂制度臣等已经修订设计完毕,还请陛下过目。”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出列行礼道。
“不必了,就按照你们设计的来便是了!中书舍人拟诏。”李承乾道。
郝处俊退了回去,中书舍人出列行礼道:“臣奉诏。”
“启禀陛下!括州来报,永嘉、安固大风,发生海啸,导致永嘉、安固等地受灾。”门下侍郎张文瓘出列行礼说道。
“什么发生了海啸永嘉、安固等地的受灾情况如何”李承乾听说发生了海啸,急忙问道。
他虽然没有经历过海啸,却也知道海啸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所以,他急切的想要知道具体情况。
“是!报表上说,海啸淹没了永嘉、安固三千余家。”张文瓘说道。
所谓淹没三千余家,其实就等于是在海啸中丧命了三千多个家庭,最少也是上万人的死亡。
“海啸之后,州府如何处理此事”李承乾问道。
“括州刺史亲自带人前去救援,开放府库救助生还者,安抚民众,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括州州府能力有限,请求朝廷支援。”张文瓘说道。
“那就由朝廷拨下钱粮给括州,这事由张文瓘你去办,你亲自去括州一趟,减免括州今年的赋税。”李承乾道。
自去年开始,先是长安出现旱灾,接着便是长安以东,江、淮等地接连出现旱灾,朝廷不得不对这些地区进行救灾工作。
为了解决旱灾引起饮水和耕种问题,李承乾命人制造了压水井,并找到合适的地下水源,这才解决水源的问题。
现在沿海地区又出现了海啸。
这最近两年还真是多事之秋。
“臣遵旨!”张文瓘道。
“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上奏的。”李承乾问道。
众人没有说话,就表示无本启奏,可以退朝了。
“那退朝吧!”李承乾道。
文武百官立刻跪伏在地,李承乾起身离开宣政殿。
“去传太子来紫宸殿见朕。”李承乾回到紫宸殿后,躺在躺椅上,对王泉说道。
“诺!”王泉应道,转身吩咐宦官去东宫将太子叫来。
“大家还在为括州发生海啸之事烦恼”王泉小心翼翼的问道。
“事情已经发生了,朕再烦恼也无济于事,眼下只能尽量安置那些幸存者。”
“如今天气炎热,朕打算到翠微宫一趟,避避暑,但这朝中还需要有人来主持日常事务不是。”
“以往没有太子之时,由宰相主持日常事务,现在朕已经立了太子,是时候让太子监国,让太子主持日常事务,看一看太子的治国安邦的能力。”李承乾说道。
有太子在长安坐镇,代表他这个皇帝监国,行使一些权利,他李承乾则可以到凉快的地方待着。
还能抽空到四处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求见!”殿外传来宦官的声音。
“让他进来。”李承乾道。
李厥听到后从外面走了进来,向李承乾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坐吧!”李承乾道。
“谢父皇!”李厥谢恩道,在一旁坐下。
“最近太子都在忙些什么”李承乾问道。
“儿臣除了每日给父皇、母后请安外,便是跟随各位师傅学习治国理政之道。”李厥说道。
“你倒是刻苦!朕还是太子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的学习,自小就贪玩,年长之后,更是不良于行,这让朝野上下的人们憎恨,所有人都觉得朕未来必然会是个昏君,会将大唐江山给祸害完蛋。”
李承乾说着,便凑近李厥接着说道:“你告诉朕你是否也和朕一样,只是你不得不忍耐,其实心里却十分的抗拒。”
“儿臣不敢有任何的荒废学业,每天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感觉到很充实。”李厥说道。
“朕不过是说说,你至于害怕成这样,满头大汗的吗”李承乾继续躺在躺椅上道。
李厥立刻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这是天气太热,儿臣才会流汗。”
“你母后最近可好朕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她了!”李承乾说道。
苏氏不管怎么说也是自己的皇后,自己这些年来确实很少去她那里,见过的面也是屈指可数。
苏氏也早已经习惯了独守空房的日子,看来自己是时候抽空去看看对方了。
“母后一切安好,有劳父皇挂念!”李厥道。
“过几日,朕要去游幸翠微宫,你便留在长安监国,有什么重大事件,让人飞马急报给朕,其他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李承乾道。
“儿臣明白!”李厥说道。
父子又聊了几句,李厥便起身离开。
第495章 凉面
“走!去皇后含凉殿看看,通知皇后也一并来含凉殿。”李承乾道。
“如今天气炎热,皇后和贵妃们应该都在含凉殿避暑。”王泉说道。
“这样也好!朕倒也省了让人去叫她们,对了,不要惊动她们,朕倒要看看这帮妇人聚在一起都聊些什么”李承乾道。
“诺!”王泉应道。
主仆二人走出紫宸殿朝含凉殿而去,去含凉殿首先经过紫宸门走横街,来到街北,从蓬莱殿经过到后面便是含凉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