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随着李承乾的一句开始吧!御厨们立刻到了一勺白糖到蛋黄里面,拿起筷子开始搅拌,在李承乾没有喊停,他们不会停下手中的动作。



    御厨们搅拌之下,筷子和婉发生碰撞,产生清脆的声响,在这安静的大殿上响起。



    李承乾则在心里默默的计算着时间,只等五分钟过后,他便会让他们停下。



    “你们几个去把牛奶拿去烧开,等下要用。”李承乾一边在心里计算着时间,一边让人去煮牛奶。



    等蛋黄和白糖搅拌好之后,这煮开的牛奶便能够派的上用场。



    宫女急忙将牛奶拿下去,按照李承乾的吩咐,将其煮开。



    “好!停!”时间一到,李承乾立刻喊停,御厨停下手中的动作,接下来便等着牛奶煮开端上来。



    又过了几分钟,牛奶煮开被端了上来,放在桌上。



    看着冒热气的牛奶,李承乾道“去弄个小炉子过来,放在桌上,再取个小锅过来。”



    马上便有人去做,将小炉子和小锅取来放在桌上。



    “现在,将煮开的牛奶倒进已经搅好的蛋糊里面。用小火,保持温度在70度,别把它给煮开了,继续不断的搅拌。”李承乾继续指示下一步步骤。



    御厨急忙将牛奶倒进蛋糊里面,宫女上前将木炭倒进小炉子里,点燃碳火,将小锅放上去,御厨将加了牛奶的蛋糊倒进锅里,按照李承乾的吩咐继续搅拌。



    “行了!出锅,放入冰鉴当中。”搅拌的差不




第498章:情况不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王泉就会将长安送来的报告,呈递给李承乾御览。



    李承乾虽然离开长安,跑到翠微宫来避暑躲清闲,却依旧很关心长安方面的情况。



    每天都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送上一份有关长安一天十二时辰的情况。



    李承乾要时刻了解长安的动向,大臣们都做了什么,太子又做了什么等等。



    总之,一天发生的大事都一一记录在案,并写成报告,送到在翠微宫避暑的皇帝李承乾手里。



    “大家!这是今日送来报表,还请大家过目。”王泉说着便将报告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边看边说:“我们离开长安也有两天了吧!这快马一天之内便能够往返长安和翠微宫之间,也不知道太子监国情况如何”更新最快手机端:https:/m33xs/



    李承乾有些担心李厥监国会应付不来,难免不会出什么乱子,自己这个当爹的,自然需要多为他操心操心。



    真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也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并做出措施,进行弥补。



    “太子如今早已成年,不是个孩子,都是俩娃的阿爷了!何况还有宰相们在辅佐,定不会辜负大家期望。”



    “大家当初比太子还要小很多,便已经监国,百官称赞,都说大家能够成为像先帝一样的圣主明君。闪舞www”王泉说道。首发m33xs



    “哈!哈!哈!你说的对,太子已经不是孩子了,不必事事都要朕手把手的教他,太子也是时候自己做主了。”



    “朕十二岁先帝就让朕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如今他已经是而立之年,早已经心智成熟,什么事应该怎么做,不用别人教他,他也应该明白怎么去做。”



    “说到太子,令朕想起了李象,也不知道他在封地过的怎么样”李承乾笑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早晚有一天也会驾崩,要是什么都手把手的教太子,等到了那一天他驾崩之后,太子又该如何驾驭群臣。



    “大家忘了前段时间,衡山王象不是派人送来一份度牒,说是有添了一丁,如今呀!衡山王已经有三子一女了。”王泉说道。



    “你不说朕还差点忘了!传朕旨意,加封为卫王,并将李素节等人也一并召回长安来,朕要见见他们。”李承乾说道。



    “诺!”王泉应道,派人去请上官仪前来起草诏书。



    为了方便李承乾随时召唤,随行的官员居住的地方离翠微殿不远,在翠微殿左边三十米处。首发

    得知李承乾召见,刚刚宽衣准备睡下的上官仪,急忙穿衣,在宦官的带路下,来到翠微殿。



    “臣中书令上官仪拜见陛下!”上官仪向李承乾行礼道。



    “免礼!要你过来干什么,你应该明白,朕就不多说了,开始吧!”李承乾道。



    “诺!”上官仪应道,来到一旁的桌案前坐下,笔墨纸砚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



    上官仪坐下之后,便有宦官上前为他磨墨,上官仪提笔写下诏书封李象为卫王,并召李象、李素节等人进京面圣。



    上官仪起身拿起起草好的诏书,将上面的墨迹吹干,走向李承乾,打算拿诏书给他过目。



    上官仪走到李承乾面前,发现李承乾眉头紧锁,一脸愁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陛下!诏书已经写好,还请陛下御览,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在上面画敕,再签上三省官员名字,最后盖上玉玺便可以发下去了。”上官仪道。



    为了更好的巩固皇权,削弱相权,三省的官员不在是一人,如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基本上由两个或者三个以上担任



第499章:铨注法
    一个月后,李承乾从翠微宫返回长安城。



    一回到长安,吏部侍郎裴行俭,便迫不及待的前来要求见李承乾,于是,李承乾便让王泉去叫裴行俭到紫宸殿见驾。



    “裴侍郎,陛下唤你入内,请随我来。”王泉对裴行俭说道,转身朝紫宸殿里面走去。



    裴行俭急忙跟上,与王泉并肩而行说道:“内侍监,陛下近来气色如何我听说陛下近来为了天灾之事,常常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我有些担心陛下的龙体。”



    “裴侍郎放宽心,陛下如今气色好着呢!虽说天灾之事,让圣心烦忧!不是还有狄钦差为陛下分忧!陛下的心情不似以往那样烦闷。”王泉说道。



    二人说话间,已经走进了紫宸殿,来到李承乾面前,此时,李承乾正正襟危坐,正品着新进的茶。



    “微臣吏部侍郎裴行俭,拜见陛下!”裴行俭向李承乾叉手行礼道,王泉则走回到李承乾身边站着。



    “免礼平身!赐座!来人给裴侍郎上茶。”李承乾道。(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



    “谢陛下!”裴行俭谢恩道,宦官立刻给裴行俭搬来一张椅子和一张桌案,放到一旁,宫女将茶端了上来,放在裴行俭身旁的桌案上。www



    “行俭呀,这可是新进的贡茶叶泡出的茶汤,你尝尝,这茶汤的味道不错!”李承乾说道。



    “陛下!微臣一介粗人,不懂什么茶道,让臣品这么好的茶,未免有些暴殄天物。”裴行俭说道。



    他急着来见李承乾又不是为了喝茶,而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向皇帝禀报。



    “你这么急着要见朕,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大事,要劳你大驾,这么着急忙慌的来见朕,朕刚回到长安,还没来的及歇息便要召见你。”李承乾说道。



    “微臣罪该万死,打扰到陛下歇息,但此事实在是事关重大,一刻也不能耽搁,这才急着想要面见陛下!还请陛下恕罪。”裴行俭急忙起身行礼道。



    “朕并没有怪罪于你,朝廷就需要你这样股肱之臣,朕怎么会因此责备你,你说吧,为了什么事而来。”李承乾道。



    “陛下!如今承平日久,因为各种资格入吏部候选为官之人剧增,这里面良莠不齐。”



    “时间长了会有不好的影响,要是下派到地方,要是没有能力的话,根本无法治理好地方,反而会造成许多的冤假错案。”裴行俭说道。



    李承乾细细品味裴行俭所说,毕竟,官员好坏关系到整个大唐的未来,这些官员都是大唐的基石。



    要是将没有能力且贪婪的官员候选人,派到地方去,很有可能导致民怨沸腾。



    直接动摇大唐根基的事情,李承乾自然不允许它发生。



    “行俭你说的有理,但是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李承乾问道。



    这些通过各种资格入选的候补官员,自然不能随随便便就将他们剔除出去。



    毕竟,这里面有很多人是功臣之后,要是没有正当的理由,便剥夺了他们的资格,以后,谁还会为大唐尽心尽力。



    大家这么努力的向上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荫庇子孙,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而谋的好的差事。



    “臣对此做出长名榜,以及铨注法,将这些候选之人记在上面,引以对官吏的考选登录之法,文官选授,需要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凡是及格者,一律入选,委派到地方去任职,至于那些不合格者,一律劝退,让他们重新回去读书。”裴行俭道。



    &nb



第500章:宣旨
    


    衡州,衡山王府。

    “王爷!朝廷的使臣来了,已经到了门口。”衡山王李象的总管向李象汇报。

    “还愣着干什么?快迎接使者,快更衣。”李象一边说道,一边催促侍女给他换上朝服,准备接旨。

    朝廷前来宣读诏书的使者,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李象面前,李象刚刚穿戴整齐。

    “奴婢给王爷请安!”使者叉手行礼道,来人是宫里的一名宦官。

    “内官一路从长安到我这里来,一路辛苦,我已经备下酒席,为内官接风洗尘。”李象说道,不敢有丝毫怠慢。

    虽说李象是个王爷,对方不过是宫里的宦官,架不住人家跟自个皇帝老爹亲近。

    最主要的他还是钦差,代表的是朝廷、是远在长安的皇帝,就凭这个李象也要循规蹈矩。

    这要是对宦官的态度不太好的话,等他回到长安,添油加醋的胡乱说一通,惹的他皇帝老爹龙颜大怒,要责罚他,那就得不偿失。

    再说了,对方不过是个家奴,自己好歹也是个王爷,没有必要跟他一般见识。

    “王爷,这接风洗尘之事,可以放到后面来,奴婢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来衡州宣读诏书,还请王爷接旨吧!”宦官说道。

    李象急忙跪下道“臣衡山王李象接旨。”

    “大唐皇帝令,诏转封衡山王为卫王,加封实户二百户,自衡山王离京至今,朕甚是挂念,前些日子里得知你得了麟儿,朕真心为你感到高兴。”

    “你我父子已有数年未见,朕甚至挂念,特下诏命你进京,朕与你一家一起过今年的上元节。”

    “制书如右,符到奉行!”宦官宣读诏书。

    “臣衡山王李象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象纳头便拜,山呼万岁。

    “卫王快快请起,这是陛下的诏书,你呀!收好。陛下可是在长安期盼你回去呢!”宦官急忙上前搀扶起跪在地上的李象说道,将诏书塞到李象的手里。

    “有劳内官前来宣旨,酒席已备,随我一同入席。”李象说道。

    “那奴婢就,恭敬不如从命。”宦官笑道。

    “恭喜卫王加封,恭贺卫王喜得麟儿。”酒席上,皇帝的使者举杯向李象庆贺。

    “谢内官!举杯饮满此杯!如今,天下灾祸不断,我这里没有什么好招待,只有些粗茶淡饭,还望内官不要嫌弃。”李象端起酒杯说道。

    现在大唐有四十几个州受到自然灾害,朝廷号召各地加入抗灾的队伍中来。

    有人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李象作为皇子王爷,自然响应李承乾的号召,将王府里能够捐赠的都捐赠出去,衡山王府内,缩衣节食。

    这次为了招待皇帝的使者,算是相当的破费,动用了王府半个月的用度。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卫王,不知小王子可取了名字?”皇帝使者问道。

    “还不曾取名,我打算等过几日再给他取名字。”李象如实回答。

    “这次卫王进京朝见陛下!何不请求陛下为小王子赐名。”皇帝使者说道。

    “好!多谢内官提醒!”李象闻言顿时明白使者的意思,笑道。

    ……

    长安,大明宫,蓬莱殿。

    “再过几个月便是上元节,如今天下有些地方大旱,百姓饥饿,有些地方狂风暴雨,海啸水灾不断,希望过了今年,能够有所好转。”李承乾叹息道。

    这一年里,李承乾最害怕听见的就是传来天灾的消息,那将代表着有许许多多的人死亡、挨饿、流离失所。

    “大家!礼部尚书说了,只要今年郊祭,大家诚心祭祀,祈求上天宽恕,上天只要感觉到大家的诚意,来年必然会停止灾祸。”王泉说道。

    李承乾听后却是满脸的不屑,天灾乃是自然灾害,跟什么求神拜佛没有半毛钱关系。

    古人就爱搞一套天人感应的说法,什么出现各种天灾是因为皇帝做了失德的事情,老天爷才降下天灾,来警告皇帝反省。

    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等到祭祀的时候,皇帝只要诚心祷告,祈求神灵不要再降下天灾。

    说白了就是作为天子的皇帝,在祭祀的时候,向老天爷忏悔,并写保证书,以火焚烧的方式告诉老天爷,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请求原谅,还请老天爷收了神通,放过那帮可怜人。
1...145146147148149...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