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如果祭祀之后,来年不再发生各种灾难,就说明了天子的诚心悔过,得到了老天爷的认可,停止对皇帝的警告。

    要是来年依旧天灾不断,这就说明皇帝的悔过之心不够虔诚,老天爷依旧不满。

    皇帝还需要继续努力,继续忏悔自己的罪行,直到让老天爷满意为止。

    “祭祀的事情暂且不说,朕现在只想知道狄仁杰的救灾情况如何了?”李承乾说道。

    “回大家,中书侍郎狄仁杰刚刚递来折子说,现在各地的局面已经初步得以控制,百姓也都安置妥当。”王泉说道。

    “什么叫初步控制住了?也就是说还有可能失控?局面已经严重的随时失控的地步吗?”李承乾闻言问道。

    “狄侍郎说,灾民众多,四十多州受灾情况不一,朝廷拨下去的钱粮,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要彻底稳固,还需要朝廷再次拨下钱粮。”王泉说道。

    “又是来向朕要钱要粮,前不久户部尚书才刚刚跟朕哭穷,说户部已经没有钱粮可以动用,他现在恨不得一个钱变成一百个钱来花。”

    “朕现在何尝不是这样,如今宫中缩衣节食,每月的用度是一减再减,这钱粮依旧没有着落,朕也难办呀!”李承乾叹息道。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大唐要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粮,他到会毫不犹豫的给狄仁杰送过去,关键是没钱。。

    “大家!群臣上表建议,停止沿海继续造船,如今天下承平,造这么多的大船实在是浪费,还不如将这些钱用在救灾上面去。”王泉说道。

    沿海造船要花费多少钱粮和人力,群臣不明白皇帝这么做的用意。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第508章 修改国史
“哼!”李承乾将手中的摔在桌上,怒哼一声。
“大家!您这是怎么了?”王泉疑惑道,他不明白好端端的,皇帝怎么生气了。
“你自己看看?”李承乾将桌上的拿起,递给王泉道。
王泉急忙接过一看,是大唐的国史,便退到一旁仔细翻阅,却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大家,奴婢愚钝,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能够让你如此动怒?”王泉小心翼翼道。
“这本国史写的乱七八糟,多有不实之处,很多地方基本就是在夸大其词,子虚乌有的事情也写在上面。”
“上面还有几处传记,基本内容一模一样,里面的人物却大不相同,不看里面记载的人物,还以为是在为同一人立传。”
“上面更是说我大唐将领之中,骁勇者唯苏定方和庞孝泰,好像我大唐除了这两人外,再无他人一般。”
“这国史何人写的,朕要治他的罪,如此曲直事实,不严惩难消朕心头之恨。”李承乾道。
今天他闲来无事,便翻起了大唐国史,看看国史上是怎么写的,每一年都有什么大事件,是否都写明白了,是否有什么纰漏。
这真是不看不知道,看过之后,简直要被气死,大多数没有什么本事的人,被记录成能力出众。
有能力的人,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连名字都没有,又或者各种贬低,当真是可恶至极!
“这个,奴婢不知,不如叫史官前来询问。”王泉说道。
他平日里的工作就是伺候皇帝,平日都是为皇帝安排日常生活等,他的每一天都在围绕着皇帝转,记录国史的事情,那是史官的责任。
不是他一个宦官应该关心的,谁在什么位置,就应该做什么事。
“那速派人去把史官给朕叫来,朕要问问我大唐的国史,出自何人之手?”李承乾恼怒道。
“诺!”王泉应道,立刻派人去把史官叫过来问话。
很快,史官便被叫到紫宸殿。
“臣参见陛下!”史官向李承乾行礼道。
“免礼平身,朕问你,身为史官记录撰写历史,怎么能够胡乱编写,颠倒是非黑白!”李承乾道,将桌上的史书扔到史官的脚下。
“陛下!臣冤枉呀!陛下!”史官捡起地上的史书翻看后,大惊失色!急忙跪在地上请罪。
“哼!你说说,朕怎么冤枉你了?作为史官,记录历史事件,以及给去世的大臣立传,你说说那个不是颠倒是非黑白的,记事阿曲,虚美隐恶。”李承乾怒视道。
这样做实在是抹黑为大唐建下赫赫功劳的功臣,而给这些人立传,是为了能够让后人对这些功臣敬仰。
现在全被颠倒是非黑白,有功劳的人,被抹黑,没有功劳的人,反而成了大唐的功臣,这还得了。
“这些都是已故高阳郡公许敬宗所为,一直以来,国史都许敬宗一人掌管国史。”
“许敬宗记事曲从迎合、曲直不正,凭借个人好恶,且贪财好色,常常收受贿赂,随意在国史上改变他人的功绩。”
“臣人微言轻,其当时又是宰辅,臣也不敢多说什么呀!还请陛下明查。”史官瑟瑟发抖道。
李承乾眉头一皱,他自然是知道许敬宗在世的时候,因为自己对他的宠幸,而收受贿赂。
因为还用的上他,再加上他许敬宗的吃相没有那么难看,再发生水旱灾情的时候,他还带头捐献了不少钱财。
否则的话,李承乾早就下令将他下狱抄家了!
“许敬宗都修改了哪些?”李承乾问道。
“高祖、太宗两朝宰相封德彝,因为当初封德彝亲眼目睹了许敬宗之父许善心与虞世基一起被宇文化及所害,当时还是内史舍人的封德彝,看到了当时的整个事情的过程。”
“有一次封德彝对人说起了这件事情: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用这个指责许敬宗的不孝。”
“后来人们以此为话柄,许敬宗非常怨恨别人提起这件事,便在为封德彝立传的时候,大肆强加他的罪恶,极力的丑化封德彝。”
“还有,许敬宗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钱九陇本来是因为有罪,成为了皇家的奴隶,许敬宗贪图财物便与他联姻。”
“钱九陇知道许敬宗掌管国史,便用钱财贿赂许敬宗,于是许敬宗便曲意陈述他的门阀,给他妄加功绩,并把他提升到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
“许敬宗为儿子娶尉迟宝琳的孙女为妻,又得到了很多贿赂的财物,当在为尉迟宝琳的父亲尉迟敬德立传之时,完全为他隐去各种过失罪过。”
“甚至还将太宗做《威风赋》用来赐给长孙无忌,许敬宗做传时却直接改写是赐给尉迟敬德。”
“以上这些都是许敬宗一人所为,臣不过位卑言轻,实在不敢违背许敬宗之意,况且,许敬宗说这些都是陛下授意,臣便更加不敢多言。”史官瑟瑟发抖道。
“这个许敬宗生前不知贪墨多少钱财,王泉,传令锦衣卫,让他们彻查此事。”李承乾道。
“诺!”王泉应道。
“既然此事与你无关,朕便不再责罚于你。”李承乾道。
“谢陛下隆恩!”史官感激涕零谢恩道。
“朕要重修国史,你身为史官,以为谁能够担此重任?”李承乾问道。
“这,臣不敢妄言!”史官说道。
他可不敢随意向皇帝推荐人选,万一这推荐的人选跟许敬宗一个德行,那他就完了。
“大家!依奴婢之见,不如让刘仁轨刘公来主持修改国史。”王泉说道。
“刘仁轨已经致仕,让他来修改国史合适吗?”李承乾问道。
“刘公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直言敢谏,又曾是我朝宰相,虽然现在已经致仕,却是修改国史最为合适的人选。”王泉说道。
“既然如此,便诏令刘仁轨来主持修改国史。”李承乾道。
当天,李承乾便下诏让刘仁轨等人修改大唐国史。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第509章 改章服制
永徽二十三年,三月,天空中出现日食,众人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恰巧,关中地区又再次爆发大旱,其他地区又再次发生水灾。
好在朝廷经过几次水旱,早有准备,为了能够第一时间解决赈灾问题,在各地修建了不少应急站。
里面储存了大批粮食和一应用品,能够快速的运送到受灾区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赈灾。
不会再出现灾民饥饿困顿的情况,也不会再出现活不下去,不得不卖儿卖女,更不会出现人chi rén的局面。
唐王朝还准许受灾地区的灾民离开故土,去其他地方谋生。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越来越发达,沿海地区越来越繁华,这些地区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打工。
长安,大明宫,宣政殿内,李承乾召开照常会议,并宣布一些新的指标。
“为了更好的区分品阶,朕决定改章服制,更改自朕至庶人章服制。”在会议上,李承乾提出改服饰的问题。
李承乾发现,大唐的服饰,乱七八糟,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够穿一样的服饰,这样很容易混淆。
比如,一个六品的官员,同二品大员穿的服饰颜色款式,都一模一样,双方容易撞衫不说,还容易让人将六品官误认为是二品大员。
这样办起事情来不太方便,原本要找二品官的,却因为撞衫的原因,去找了六品官。
甚至,还有人穿跟他相近的服饰,这样怎么能够行。
所以,他才决定要更改章服制度,来区分清楚身份地位。
“陛下!我大唐的章服制乃是效仿周礼而制,一切都符合礼制,岂可随意更改。”礼部尚书出列行礼道。
“虽然是遵从周礼没有错,但,如今我大唐融合各方文化,再以旧礼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形式,所以朕才决定更改章服制,不仅如此,将来,还要与时俱进,还有许多方面都需要改革。”李承乾说道。
“可是陛下!这样一来,便有违祖制,怕是不太妥当。”礼部尚书继续说道。
他就是不同意李承乾随意改变礼制,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便抬出祖制来,希望能够压制皇帝。
“此事,朕昨日已经向太庙的高祖、太宗二位先帝汇报过了。”
“二位先帝还在梦里托梦给朕,十分赞同朕这么做,不然,朕也不会这么快下定决心更改章服制。”李承乾说道。
你礼部尚书敢拿祖制出来说事,我便直接搬出两位先帝来反击你,看你还能怎么办!
礼部尚书顿时哑言,先帝都抬出来了,他要是再横加阻挠的话,就是对先帝的大不敬,这个罪名可不小,他一个礼部尚书可担待不起。
“不知诸位爱卿对此可还有任何异议?如若有的话,还请大家畅所欲言。”李承乾问道,他知道这些人肯定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臣等无议!”群臣面面相觑,最后也只能同意皇帝的做法。
“既然众爱卿没有异议,那么便从朕这里开始,高祖武德年间,曾令臣民不得僭越服饰huáng sè,非皇室宗族不得穿黄袍。”
“朕已经征求过高祖意见,从今日起,皇帝穿明黄龙袍,皇太子穿浅黄龙袍,其他皇室宗族不得穿huáng sè服饰。”
“文武官员以袍纹定品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者服紫色、系金玉带,四品官员服深绯,系金带,五品官员服浅绯、系金带,六品官员服深绿,七品官员服浅绿,一律腰系银带。”
“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一律腰系褕石带,至于庶人者,除了以上服色不能穿戴以外,其他的随意。”
“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砺石,武官也可以如同文官一样,鱼袋佩戴如常。”李承乾说道。
从这一刻起,章服制就算开始改革了。
除了皇帝和皇太子、皇后、贵妃、皇太后能够穿戴huáng sè服饰外,其他不允许穿和皇帝一样的huáng sè服饰,否则,就可以定义为谋反。
尤其是皇帝的常服改动最大,皇帝常服,以huáng sè的绫罗绸缎为主,龙袍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经过李承乾的一番改动之后,龙的形象和后世的龙一模一样,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
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分别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更改过后的龙袍上所绣的团龙中,就有升龙、降龙两种。
同时规定一品的亲王身前身后绣五爪正龙各一条,两肩行龙各一条。
从一品的郡王服饰身前身后两肩都是一条五爪行龙。
国公一律赐予九条四爪蟒袍,功勋卓着者,还会被赐予huáng sè服饰,以示恩宠。
李承乾还仿照明朝官员的补服,在官员服饰颜色上让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将绣兽,以shi wēi猛。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不入流者一律练鹊,以此来区分官员的品阶大小,以及身份地位之间的差距。
对此,群臣自然没有人反对,这样更加能够一眼便看出对方是什么身份,以后,才不会因为撞衫而闹出笑话来。
“今日便议到这里,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说法,要是没有,那就退朝吧!”李承乾道。
“启禀陛下!臣奉诏彻查许敬宗贪污受贿一事,已经查明,这是他在世之时,所作所为,还请陛下过目。”锦衣卫指挥使龙治说道,并将调查报告递给皇帝。
李承乾接过,仔细翻阅,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许敬宗生前是如何贪财好色,聚敛了多少钱财,以及祸害了多少良家。
“好一个许敬宗,仗着朕对他的宠幸,生前居然做出这么多伤天害理之事,简直可恶。”
“龙治,朕命你查抄许敬宗家业,充公入国库,传诏剥夺一切追赠给许敬宗的官职,以及谥号,他这样的人,不配陪葬皇陵。”李承乾道。
“臣遵旨!”龙治行礼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甩袖而去。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第510章 大唐与大食的摩擦
“李恪,今天你火急火燎的来见朕有什么事吗?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李承乾看着眼前有丝慌乱的李恪笑道。
他们都已经上了年纪,在这个时代,都算是老年人了,而此刻的李恪哪里还有半分往日的老成持重,现在的李恪反而像刚刚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一样毛躁。
“臣弟有紧急军务,要向陛下汇报。”李恪叉手行礼道。
“军务?这不是兵部的事情吗?什么时候需要你个左仆射操心,你这样做可是抢了兵部的饭碗,你让兵部的人还怎么活。”李承乾开玩笑道。
“此事兹事体大,臣弟不得不亲自来一趟。”李恪说道。
看李恪的神情也不像作假,李承乾不由得眉头一皱。
“说说,到底是什么紧急军务,需要劳烦你个糟老头子来跟朕说。”李承乾说道。
“刚刚接到来自安西都护来报,大食彻底征服了原属波斯帝国的整个呼罗珊地区,并且越过乌浒水侵入了我大唐安西都护管辖的安国。”
“安国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在大唐与西方贸易、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安国丢失,就意味着我大唐与西方的贸易往来有可能中断,同时,大食很有可能与大唐争夺整个西域的控制权。”李恪说道。
何止是整个西域的控制权,以大食人的尿性,大唐要是对这次事件不闻不问的话,大食很有可能会乘机从丝绸之路进攻中原。
这一点,李恪已经看的十分明白,只是他没有明说,他相信李承乾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这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李承乾沉思了一会说道。
“安西都护府八百里加急,用了六天便将这个消息传递到长安,发现安国被大食消灭,是在十天前的事情。”
“安西都护府的卫士在巡视区域的时候,发现了身受重伤的安国人,他是来求援的。”
“安西都护府派人前去的时候,安国已经被大食占领,安西都护府没有和大食的兵马交战,便撤了回来。”
“安西都护派人八百里加急将此事上报,看看朝廷对此事是什么态度。”李恪说道。
李承乾早就知道,波斯一旦落入大食的手中,大唐和大食之间的碰撞难免。
大唐和大食刀兵相向也只是时间问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大唐的身边睡着大食这一头猛兽,终究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可是,现在依旧不是和大食正面硬钢的时候,大唐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一是路途遥远,又要途经沙漠,大军远征,这粮草一直都是大军的命脉。
二是大军远征,后援补给什么的,很有可能跟不少,高仙芝之所以在于大食之战中失败。
除了是因为有蛮夷部族的背叛外,没有后援才是最大的短板,要是有后援的话,高仙芝也不会在怛罗斯一战中失败。
要是现在就和大食硬碰硬的话,只会拼的两败俱伤,这样对于大唐来说得不偿失。
“你对于此事怎么个看法?打还是不打?”李承乾问道,这关系到大唐在西域的利益。
“要是我的话,被人欺负到家门口,自然不会忍气吞声,肯定要跟他们干一仗。”
“不管怎么说安国也是大唐安西都护管辖之地,便是我大唐的疆域,现在被人给侵占了,我们必须要将它拿回来。”李恪说道。
这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尊严,要是被人侵占了疆域而不吭声的话,以后还怎么让整个西域服从大唐。
这对于大唐对西域的影响,有着巨大的伤害,会是大唐对西域的影响降低。
现在西域还有些部族不服大唐的管束,要是在安国事件上一言不发的话,这些不服大唐管束的部族又会跳出来惹事。
甚至还会影响到那些立场摇摆不定的部族,这样一来,整个西域又有可能再次陷入dong luàn之中。
“你说的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如今大唐天灾又起,大唐也是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现在就和大食正面碰撞,朕担心对大唐不利。”
“最主要的是,远征西域,路途遥远,后勤补给什么的容易跟不少,这么远距离的征战,朕担心会拖垮整个王朝。”李承乾说道。
“皇兄!臣弟以为我们可以先礼后兵!”李恪说道。
“先礼后兵?”李承乾听后眼前一亮,说道:“你说说你的想法,怎么个先礼后兵?”
“我大唐可以派出使臣,跟大食进行交涉,让他们交出安国,并撤出安国的领地,将安国交还给大唐,大唐和大食之间可以进行贸易往来。”李恪说道。
这便是他说的礼,毕竟,大唐是礼仪之邦,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自然用不着动粗。
“你说说兵的问题。”李承乾道,他不认为这样做,大食就是买你的帐,现在的大食已经膨胀了。
“如果大食不答应的话,那我们只能出兵将安国夺回来,如今大食才刚占领了波斯的呼罗珊地区,还没有站稳脚跟,他们定然不敢喝大唐对抗。”
“只要我大唐做出攻击的姿态,大食必定会答应我大唐的请求,到时候,西域依旧在我大唐的掌控之中。”李恪说道。
只可惜!李恪的想法怕是要落空,大食确实占领呼罗珊地区不久,也没有站稳脚跟不假。
可大食不是大唐,人家可不会大唐的那一套,扩张才是他们首要的目的,地盘的打小才是人家看重的问题。
说到底还是必须要用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来解决安国事件才行。
“如果都做到了这一步,大食依旧不为所动,你又该如何应对?”李承乾问道。
“那我们便跟大食打一场,粮草后勤可以通过河源军的辖区,转运到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同时命令五万河源军驰援安西都护府,让安西都护府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李恪说道。
既然不可避免,那便跟大食打一场。
“你说的不错!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们现在商议一下。”李承乾道。
李承乾和李恪商议一番,最后决定先派出使臣出使大食谈判,希望能够通过谈判的手段来,拿回安国的控制权。
1...146147148149150...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