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回到家中,看到躺在床上脑袋肿的像猪头的儿子,王刺史心中的怒火蹭蹭往上涨。

    “苟儿,你把那帮胆敢伤害你的刁民相貌说出来,让画师画出来,为父定会捉住他们,给你出气。”王刺史道。

    “是阿耶!”王公子答道,忍着脸上的疼痛,将记忆里的李承乾等人的模样,向画师描述出来。

    画师立刻铺开纸张,拿起毛笔,蘸上墨水,根据王公子的描述,将李承乾等人的相貌画出来。

    “公子,你看这画像上的人,我可画的对。”画好第一张之后,画师将画像拿给王公子辨认。

    第一张画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把王公子胖揍一顿,太子爷在鄜城新收的千牛备身龙治。

    “这个人的脸型稍微再小一点,两边的颧骨再稍微突出一点,眼睛再画大一点,他的嘴唇要厚一些,还有这里……”

    王公子看着画师递过来的画像,虽然已经很像龙治,却依旧缺了几分神态。

    于是,王公子指着画像的不足之处,让画师进行修改。

    画师干脆照着原来的画像,根据王公子提出的修改方案,重新画了一副画像。

    放下手中的毛笔,将新画好的画像拿




第93章:太子画像
    王公子向画师仔细的描述了李承乾的相貌,经过几次修改,画像上李承乾和本人基本一模一样。

    只是双眼无神,少了几分色彩,这些对于王公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画画像是为能够通缉罪犯,张贴出去,让更多的人来分辩出罪犯的模样,利于官府的捉捕。

    而不是为了艺术,拿来观赏或者收藏用的,画像有没有神态,一点也不重要。

    画的用途不同,自然意义也就有所不同。

    王公子从画师手里接过画像,看着惟妙惟肖的李承乾画像,笑道:“不错!就是这个家伙指使他的同伴对本公子下的毒手。”

    王刺史上前一步,探头看向王公子手里的画像,他倒要看看,胆大包天的贱民到底长什么模样,居然敢不把他王刺史的儿子放在眼里。

    王刺史的目光落到画像上,顿时一怔,突然,双眼瞪的老大,脸色瞬间大变。

    王公子手中的画像,让王刺史感到脊梁骨传来阵阵寒意,恐惧感迎面而来。

    他大脑一片空白,心里回荡着一句话,怎么会是他

    他已经认出画像上画着的正是当朝监国太子李承乾。

    元旦大朝会的时候,他还见这位有腿疾的太子爷。

    当时,李承乾奉命皇帝的命令,对所有去京师朝贺的刺史,进行友好慰问,代表皇帝给刺史们送去关怀。

    “阿耶!你可一定要为我把这些贱民统统抓起来,我要慢慢的折磨他们,让他们生不如死。”王公子愤恨道。

    根本没有见到王刺史的脸色大变,眼神中流露出的恐慌。

    “对,主君你一定要为苟儿做主,万万不能让外人白白欺负了。”一旁不说话的王夫人,这时候也来帮腔。

    此时的王刺史心里苦呀!画像上的人可是太子爷呀!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岂是他们能够动得了的,胆敢对太子爷动手,简直活腻歪了,不想活了。

    她们母子俩哪里知道,王刺史现在的难处,只是一味的催促他尽快将殴打他们儿子凶手缉拿归案。

    王刺史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回去找佐官好好商议一下,这件事兹事体大,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王刺史一把将将画像拿了过来,二话不说带着画师便直接夺门而出。

    “阿耶!抓着那魂淡,不要忘了交给我,我要好好的折磨他,让他痛不欲生。”王公子在背后朝王刺史喊道。

    王刺史闻言,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好在画师眼疾手快,扶住了王刺史,才没有让王刺史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画师心里疑惑,不知道王刺史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刚刚扶王刺史的时候,明显感觉对方身上传来颤抖,那是因为恐惧害怕而产生的颤抖。

    画师想不明白,却也没有多嘴向王刺史询问缘由。

    “来人!”王刺史回到衙门,立刻招呼人。

    “王刺史有何吩咐”衙役行礼道。

    “去把赵别驾、马长史、周司马给我叫来,我有要事和他们商议。”王刺史道。

    “诺!”衙役领命而去。

    上述三种官职是一州刺史的上佐官,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

    一般情况下,上佐并无实职,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大多是朝廷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

    说白了就是只领工资,不用干活的官员,后来被白居易将这类官职称为“送老官”。

    白居易这话说的倒也贴切。

    上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充当刺史的顾问和智囊,负责解答刺史所咨询的问题。

    &n



第94章:马长史的应对
    “王刺史,太子微服私访之事,可开不得半点玩笑,你确定真的是太子本人”马长史问道,毕竟,这事事关监国太子,由不得他不小心。

    生怕搞出什么乌龙来,贻笑大方,他们以后还不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资。

    “我已经再三确认,是太子无疑,这便是太子的画像,马长史请看。”王刺史说罢,把李承乾的画像递给马长史。

    马长史接过画像,仔细端详,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真的是太子李承乾无疑。

    其余二人看向马长史,等待他的结论,这画像上到底是不是太子,马长史朝二人点了点确认就是李承乾本尊。

    赵、周二人到吸了一口冷气。

    “各位,不知道有何良策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件棘手的事”王刺史问道。

    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给王家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他必须要慎重对待这件事情。

    马长史三人一时之间,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这事事关太子,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惹得太子震怒,他们丢了乌纱帽还是小事。

    要是因此丢了小命,那就太不划算了,这事他们也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首先,通缉太子是不现实的,毕竟人家是君,在座的四人是臣,臣通缉君,那不是找死嘛!

    真要是傻乎乎的这么干了,太子随便治你个大不敬之罪,就够你喝一壶的。

    通缉的事情想都不要想,哪怕有一丝念头也不行。

    “会不会这只是跟太子相像之人,我们却误以为这是太子,实则此人并非太子。”周司马提出了一个质疑,除了王刺史和马长史外,赵别驾也赞同周司马的质疑。

    他这个想法很大胆,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只是这样发生的几率很低,低到根本不可能发生。

    “从王刺史刚刚描述的情形来看,假冒之事绝无可能!”马长史斩钉截铁道。

    他有百分之一百可以肯定,和王刺史的儿子发生冲突的一定是太子。

    赵、周二人沉默了,他们没有任何良策能够完美解决这件事,只好保持沉默,不对此事发表任何言论。

    良久。

    马长史开口道:“太子既然是微服出巡,那此事便不能声张,出了这个门,太子的事便要烂在我们的肚子里,谁也不能泄露出去。”

    王刺史三人点了点头,太子微服出巡不就是掩人耳目嘛!他们自然不会到处乱说。

    马长史接着说道:“王刺史,你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长安,向房相提及太子微服出巡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王刺史疑惑道,他不太明白马长史话里的意思,却隐隐约约捕捉到了什么。

    “我担心太子微服出巡,是他自己的主意,说不定房相也在寻找太子的下落。”马长史道。

    马长史的意思很明确,太子爷很可能是瞒着所有人私自出京。

    “我明白了!”王刺史应道,经过马长史的提点,他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太子爷要真的是私自出京,那他就把太子在坊州的消息透露给房玄龄,让他来把太子爷请回去。

    “还有,挑选些机灵点的人,在暗中保护太子,王刺史你最后能够带着你的儿子,去向太子赔礼道歉。”

    “想来,太子应该不会为了这点小事,跟你斤斤计较,如果太子要是不肯放过你儿子,你便给洛阳的陛下递一份折子,内容应该怎么写,你心里清楚。”马长史道。

    挑选机灵的人保护太子,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主动去放低姿态,赔礼道歉,是为了将事态化小。

    &nbs



第95章:赔礼道歉(1)
    “朝廷新颁布法令,年龄到的孩子需要上学,并且能够免除一些田租,大哥,这样的好事你就不心动”李承乾问道。

    唐朝初期在均田制推行基础上实行以征收谷物、布匹和服徭役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规定:凡均田人户,不论分给其家的田多少,都要按照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并于武德二年二月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每年服徭役二十日。

    为了让更多的穷苦子弟和寒门子弟能够安心上学,李承乾监国颁布的第一条法令便是减税。

    每丁缴纳的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服徭役二十日,改为租一石五斗,绢一丈五尺,绵二两,其余的不变。

    这条法令只用于贫苦子弟和寒门子弟,世家门阀不在此列,为的就是防止世家门阀继续做大。

    当然,世家门阀有自己的学堂,根本不需要去朝廷公办的学校去和一群身份卑微的人抢位置。

    那样实在是掉价。

    李承乾这么无非是想通过这些好处,来说服这家男主人,让他们家的孩子去上学。

    只可惜!李承乾还是低估了男主人的目光短浅,他只会关心眼下能够到手的利益。

    完全不会在乎,他家孩子的未来发展,什么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对于农民出身的他来说,就是一种扯淡,作为农民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在地里刨食,而不是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还妄图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当真痴心妄想。

    对于拥有不确定因素的的未来,他更看重眼下的实际。

    “公子莫要诓俺,要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老爷们,哪里有那个命,要我还是脚踏实地的好。”男主人道。

    在这个门阀等级森严的社会,这家男主人有这样的想法也十分正常,毕竟,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说到底,李承乾还是低估了这个社会阶级分化的严重性。

    什么阶层的做什么阶层的事,这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骨子里。

    没有强有力的外在因素来打破现有的格局,靠政策和劝说,李承乾想要达到他心里目标,无疑难于上青天。

    “在下家中还有事,便不打扰了!”

    李承乾废了半天劲,见还是无法说服这个目光短浅,且倔强的男主人,只好离开。

    “那俺送送公子!”男主人起身将李承乾送到屋外。

    在外面等候的程务挺等人立刻迎了上来。

    “少爷!”

    “走,我们回去。”

    两名侍卫在前面开路,程务挺等人跟在李承乾后面,返回城里。

    众人回到客栈,程务挺和龙治随李承乾进了房间。

    在回来的路上,李承乾一直思考解决的办法。

    现在李承乾已经决定,既然用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他们不是不愿意让家里的孩子上学吗那就强制让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

    就像现代的九年义务那样,包含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他们要是还执行,就在原来的税收基础上,翻倍征税,看他们还敢不敢不听话。

    只要他们愿意执行教育事情,该减免的税收,还是会减免的。

    不仅如此,李承乾还打算到时候,在学校设立奖学制度,奖励学习优越的学子一些实际的好处。

    这样一来,才能让学子们有奋斗的动力。

    李承乾打算回到长安之后,便着手这件事情,尽快的把它落实下去。

    有了大的方向,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好好的商讨,然后,才能拿出一份可行的计划书来。

    当然,只有计划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合实际行动来调整,最后才能制作出完成而且可行性的制度来。

    再好的计划书,不付之行动,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少爷!”房间外传来侍卫的声音,打断了李承乾的思路。



第96章:赔礼道歉(2)
    “趵趵……”门外传来上楼的脚步声,小二领王刺史父子二人来到李承乾住的客房外。

    “二位,王刺史到,还请开门!”小二对侍卫道。

    “我家少爷说了,让王刺史一人进去,其他人留在外面。”侍卫道。

    李承乾早就吩咐过门外的侍卫,除了王刺史外,其他人都挡在门外,不得踏入半步。
1...2526272829...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