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nbs
第321章:处置车鼻可汗
?
“启禀大家!右骁卫中郎将高侃,押解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已经进了长安城!”王泉向李承乾汇报道。
“好!”李承乾闻言大喜道“王泉你亲自去宫门口迎接高侃等人,将其带来见朕。”
“诺!”王泉领命退下。
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被擒,突厥又归顺大唐,从此,突厥人便是大唐封地内的臣民。
西北地区的突厥人隐患也彻底解决,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西北边防的安全性,没有了突厥人在背后撑腰,一些小国便没有了挑衅大唐底气。
没有了底气,他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管理,管理这些蛮夷就方便多了!
王泉奉了李承乾的旨意,在承天门外等候,高侃等人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这里。
王泉刚到承天门没有多久,高侃等人的身影便出现在他的眼前。
高侃等人在承天门前下马,来到王泉面前,高侃抱拳一礼道“王内侍丞,好久不见近来安否!”
“托中郎将之福,甚好!陛下已经等候中郎将多时了,中郎将还是快些随我前去面见陛下!”王泉说道。
“王内侍丞先请!我二人这就随你去见陛下!”高侃说道。闪舞
“这就是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斛勃”王泉看着高侃身边站着突厥贵族打扮的高大威猛的人问道。
“没错!他就是当初说要亲自来京师面圣,后来又改变主意,杀死先帝使者的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高侃点了点头道。
“随我来,莫要让陛下等急了!”王泉转身撂下一句便朝宫内走去。
高侃二人急忙跟在王泉身后,穿过宫门前去面见皇帝。
除了高侃和车鼻可汗外,高侃的卫兵是不能随意进入大内,押送车鼻可汗的任务,自然落到了金吾卫的手里。
顶盔掼甲、手持兵刃的金吾卫押送车鼻可汗跟随王泉去面见皇帝。
“大家!高侃和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带到!”王泉向李承乾汇报。
“臣高侃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高侃行礼参拜。
“阿史那斛勃参见大唐皇帝,愿大唐皇帝万寿无疆。”阿史那斛勃行礼道。
他心里虽然不愿意向李承乾这个帝国的新皇帝行礼,在大唐的土地上,皇帝的皇宫内,他阿史那斛勃不得不行礼。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免礼!平身!王泉赐座!”李承乾说道。
“诺!”王泉应道指挥宦官搬来凳子给高侃和阿史那斛勃坐。
“谢陛下!”高侃和车鼻可汗谢恩应道,坐在一旁的凳子上。
宫女鱼贯而入,给他们二人每人端上来一杯茶。
“阿史那斛勃,你身为西突厥可汗,本为我大唐藩属,却屡次冒犯我大唐边防。”
“扰乱安西都护府治理西域,甚至不惜挑拨龟兹、焉耆两国与大唐为敌。”
“阿史那斛勃,你可知罪”李承乾没有先夸赞高侃的功绩,而是对阿史那斛勃兴师问罪。
从一进来的那一刻起,李承乾便已经看出来,阿史那斛勃没有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在自己的地盘上,岂容阿史那斛勃如此无礼,李承乾便打算先给他一个下马威,灭一灭他的嚣张气焰。
大殿之上的金吾卫将士已经将手按在刀柄上,佩刀已经缓缓出鞘,要是阿史那斛勃的回答不能让皇帝没有,金吾卫将士便会让他血溅大殿,身首异处。
望着已经慢慢将他包围,缓缓出鞘的陌刀,刀身上一缕寒
第322章:高侃升官
“高侃上前听封!”李承乾道。
高侃急忙起身上前,跪倒在地高声喊道:“臣高侃拜请陛下封赐。”
“拜右骁卫中郎将高侃为右骁卫将军,赐金百两,布帛三百匹。”李承乾道。
“臣高侃,拜谢陛下封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侃听完李承乾的封赏,满心欢喜拜谢。
他这么努力领兵出征,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然后升官发财,荫庇子孙。
“此次,凡是出征漠北平定突厥的人,一律重赏,不论是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是运送粮草的民夫,都有赏赐。”李承乾道。
封赏完高侃,自然要犒赏三军,以往都是犒赏前线作战拼命的将士,现在李承乾不仅犒赏三军将士,就连民夫都能够得到一些赏赐。
“陛下!臣在回来之前,将突厥车鼻可汗的部众,全部安排到了郁督军山,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这些突厥人。”高侃起身问道。
毕竟,他在回长安之前,可是答应了这些突厥人,朝廷一定会妥善安置,并优待他们。
这些突厥人也答应了愿成为大唐的臣民,请求高侃能够向皇帝说明,在他们那里也设置州县。
毕竟,答应人家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他高侃可不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本来在突厥人所部设立羁縻州府,那是朝廷的事情,不是他一个右骁卫将军应该多嘴的事情。
但是他高侃既然向突厥人保证过,那他便要尽量争取。
“你是讨伐突厥人的主将,应该怎么处置这些投降的突厥人,你觉得朝廷应该怎么做”李承乾问道。
高侃一愣!他们想到皇帝居然会问他这个问题。
“启禀陛下!按照大唐以往对待夷族各部落的情况,应该在各部落所在地设立羁縻州府,由其酋长担任刺史、都督。”高侃说道。
羁縻制度是最好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朝廷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居然高卿将车鼻可汗所部突厥人聚集在郁督军山,便在郁督军山设立狼山都督府,由突厥首领担任狼山都督府都督。”
“不仅如此,朕还要在云州设立单于都护府来管理漠南,统领狼山、云中、桑干三个都督府,以及苏农等十四个州。”李承乾道。
这次在云州设置都护府,李承乾打算加强都护府对于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管理,不能再向以往那样松散。
要像明朝土司制度一样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对这些地区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承袭、纳贡、征调等政策方面上,都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这在云州设置的单于都护府,便是试验点,要是能够行得通的话,便一步一步推广,实施到所有的夷族部落。
“陛下圣明!”高侃拱手道。
“你也累了,先回去歇着吧!你离家这么长时间,刚好回去和家人团聚团聚,想必他们也是时常挂念你。”李承乾笑道。
“臣告退!”高侃行礼退下,出了大殿便直接返回家中。
……
二十七日,一直忙于政务的李承乾,不忘劳逸结合来提高工作效益,借机抽点时间出来放松一下。
于是,他便在这一天出城去打猎游玩,出门踏青去了。
古代的娱乐有限,除了吟诗作画等文雅的事情外,在没有其他娱乐设施,又没有网络和电脑的古代,出门打猎游玩便是娱乐放松最好的方式。
李承乾骑马来到城外,正在林中寻找猎物,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变的乌云密布。
紧接着下起了雨,看这雨来的架势,回长安城是肯定来不及,
第323章:李绩辞职
李承乾刚刚回到皇宫,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李绩便前来求见李承乾。
“启禀大家!尚书左仆射李绩,在殿外求见!”一名宦官小跑入内,向李承乾禀报道。
李承乾接过宫女递来的水杯,喝了一大杯凉白开后,道:“请左仆射进来。”
“诺!”宦官应道退了出去,李绩从外面走了进来。
“老臣李绩,拜见陛下!”李绩向李承乾行礼道。
“左仆射此番前来见朕,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要向朕直接禀明。”李承乾问道。
心里却在盘算着,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需要劳烦李绩这个宰相大驾,亲自来一趟。
“启禀陛下!老臣此番前来,是为了向陛下请辞尚书左仆射一职,还望陛下能够恩准老臣所请!”李绩说着,便将他的辞职信递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一愣,大脑在那一瞬间有了片刻间的短路,尚书左仆射那可是唐朝的宰相,位高权重。
这是多少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又有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要坐上去的位置,李绩居然还要辞去这个职位。
李承乾实在是搞不明白,李绩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李绩在这个位置上还没有坐热乎,就要辞职了!
“英国公为何要非要请辞尚书左仆射”李承乾问道,没有伸手去接李绩的辞职信。
一旦接了李绩的辞职信,就等于同意了李绩的辞职。
“不瞒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怕是难以担当左仆射一职,特来向陛下辞去左仆射,还望陛下能够恩准!”李绩说道。
李绩说的十分陈恳,不像是在作假,李承乾却拿不准李绩到底是出于真心想要辞职,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李承乾现在都不希望李绩辞去尚书左仆射。
毕竟,李绩是先帝留给他的后手,是为了平衡朝中大臣的势力,最重要的还是,李绩要是从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下来。
他手里现在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李绩的位置,要是李绩真的这个时候退下来,尚书左仆射的位置,怕是会落到长孙无忌一系的手里。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也不是李承乾乐意见到,因为这样的话朝廷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长孙无忌一党就会做大,甚至还有可能威胁到皇权。【 …&最快更新】
所以,李承乾是不打算准许李绩辞职,最起码也要等到他手里有人能够接替李绩的时候,才会准许李绩辞职。
“朕刚刚继位不久,对于朝中大事还有许多搞不明白,朕需要像英国公你这样的股肱之臣,来辅佐朕。”
“英国公还是不要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朕便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也从来没有听到英国公辞去尚书左仆射的话。”李承乾说道。
“陛下对老臣如此信任,老臣自然是感激涕零,纵使是粉身碎骨,也难报的信任。”李绩说道。
李承乾听着心里高兴,还以为李绩听了他的劝后,回心转意,不在提辞职的事情。
李绩却依旧坚持要辞职,“老臣纵使有心为陛下排忧解难,却实在是无能为力,实在是不能再胜任尚书左仆射一职。”
“老臣叩请陛下恩准!恩准老臣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老臣在此顿首。”
李绩说着,立刻跪倒在地,请求李承乾答应他的辞职。
李承乾一番苦口婆心,劝说李绩打消辞职的念头。
可李绩就是不肯松口,依旧跪伏在地,陈恳的请求李承乾准他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
“好吧!既然英国公非要辞去尚书左仆射一
第324章:制衡
翌日,早朝命王泉正式宣读李绩卸任尚书左仆射的诏书。
“大唐皇帝令,英国公李绩上表请辞尚书左仆射一职,英国公兢兢业业辅佐先帝,又辅佐朕,朕虽有不舍,但念其年事已高,又诚心请辞,朕特恩准其卸任左仆射一职。”
“但仍任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继续辅佐朕处理朝政,诏书如右,符到奉行,永徽元年十月初三。”王泉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向大家宣读诏书。
“臣李绩奉诏!”李绩跪拜谢恩领旨,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虽然李绩辞去尚书左仆射一职,但是他依旧可以以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务执掌政事。
“英国公卸任尚书左仆射一职,朕想要再选一位贤才,担任尚书左仆射一职,更好的辅佐朕。”李承乾道。
“不知陛下打算让何人顶替英国公的位置,任职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问道。
“朕心里确实有一人选,以其才能,担任尚书左仆射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太尉这么问,莫非也有什么人选,想要推荐一二。”李承乾道。
“老臣这里确实有几个合适的人选,这是名单,还请陛下御览。”长孙无忌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名单道。
在李承乾的示意下,王泉上前拿过名单,回到李承乾身边,将名单交给。
李承乾接过名单,打开随意的看了一眼,上面都是些跟长孙无忌关系不错,多有来往的老臣。
看过之后,李承乾心生不瞒,这才刚刚宣布李绩卸职,长孙无忌却早已经准备好了名单,怕是图谋不小。
“太尉呈上来的名单,朕已经御览过了,但朕心里早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这名单上的人,就不加入尚书左仆射的竞争了!”李承乾说道。
“不知是哪位贤能,能入的陛下的眼。”长孙无忌道。
他为皇帝挑选的这些人,除了跟他有些关系,也经常走动以外,无论能力还是资历,都足以胜任尚书左仆射一职。
“即日起,朕册封吴王李恪为尚书左仆射,辅佐朕处理朝政。”李承乾当众宣布。
为了保持朝廷之中的势力平衡,李承乾只能将李恪拉出来,推到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上,来制衡长孙无忌等人的势力。
这便是所谓的帝王之术——制衡。
只有平衡了朝中大臣之间的势力,他才能够更好的驾驭这些大臣。
“臣李恪谢主隆恩!”李恪急忙起身,一个箭步走到大殿中间,行礼谢恩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