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之晨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吾不禁夜
如果照着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日本肯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不过斗转星移,曾经有利于日本的外部条件没有了,两国的贸易金额日益增长,这本来是件好事,前提是贸易均衡,日本出口的货物比从美国进口的多,就和当年英国进口中国的茶叶、丝绸比倾销给中国的棉制品多一个样。
尤其是日本的汽车,严重影响了美国本土汽车产业,媒体首先受不了了,在舆论宣传下民众开始反日,各种砸车场面在全国各地上演。
避险货币也叫保值货币,指不易受政治、战争、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最大限度地避开上述风险。公认的传统避险货币是瑞士法郎,有时候其他如美元也经常充当避险货币。
日本是岛国,不易受政治、战争、市场波动等
第十六章 茶国兴衰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37年美国大萧条之后。
在1845年英国遇上了爱尔兰饥荒,马铃薯晚疫病菌不仅袭击了爱尔兰,还蔓延到了欧洲大陆,到了1848年,民族之春运动爆发,这是一场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但是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当匈牙利革命失败后,民族之春运动结束。
由学者率领的革命虽然有先进性,革命中不同政治派别、各个社会阶层的团结却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是原本存在的矛盾却过于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新政权的制度、各民族之间的平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转型等等问题,民族主义的问题导致了激烈的种族冲突,甚至引发中欧和东欧革命中政权的毁灭;立宪和民主的问题让自由派和民主派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导致政治两极分化,甚至直到现代社会,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欧洲国家。
这些遗留的问题很值得思考,然而真正改变世界格局,并让清政府走向衰败一蹶不振的事发生在1850年。
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基础中,三大独有物产:丝绸、瓷器、茶叶,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千百年来一直在全世界独占鳌头。
通过兴盛发达的海外贸易,这些中国特产行销全球,每年为中国换回海量的金银收入,是历代王朝极为依赖的国家收入来源。明清以来,欧洲国家先后掌握了丝绸和瓷器的生产技术,法国里昂、意大利科莫,都成为丝绸之都,英国的骨瓷,德国的梅森瓷,无论产量与质量都可以和清朝争雄,清朝这两项特产已经渐渐失去在世界贸易格局的优势。只有茶叶,仍然一枝独秀,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世界茶叶贸易总额的龙头地位。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作为长期以来垄断欧亚大陆贸易的跨国商业集团,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为了打破清朝在世界茶叶贸易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局面,从中分一杯羹,1850年他们以550英镑的代价,聘请欧洲人罗伯特,潜入清朝内地盗取茶叶种苗和茶叶种植技术。
罗伯特身兼多个身份,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职业冒险家、植物学家、博物学家、文物大盗,曾经孤身走遍世界各大洲进行探险,考察、盗取奇珍异宝和稀有动植物资源。
罗伯特来到中国以后,伪装成商人、旅行者,先后抵达武夷山、杭州等多个茶叶产地,用金钱收买、花言巧语等手段,陆续获得了一批茶树苗和茶树种子,并以高薪为诱饵,收买了8个精通茶叶种植的茶农,随他到海外打工。
1850年底罗伯特满载而归,带着茶树苗、茶树种子、8个茶树种植工人,登上了通往印度的海船。东印度公司早已在印度等候多时。随后东印度公司利用这批茶树种苗和工人,在气候温和湿润喜马拉雅山南麓河谷中,开垦栽培了大量茶园。
印度的茶叶种植业以此为契机,迅猛发展起来,并在十余年之内,迅速抢占了世界茶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清朝的茶叶出口量一落千丈,出口量直线下滑,导致清朝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茶叶,彻底丧失了在世界茶叶市场的地位。茶叶外贸的凋敝与停滞,导致清朝经济从此失去了最为重要也最为稳定一个收入来源,加上鸦片贸易大量白银流失,以及战争赔款,在没有外贸收入的情况下就只好以剥削内部平民以及出让关税的手段偿还债务了。
黄河在1841年、1842年、1843年和1851年发生四次大溃口,1855年发生改道,清政府用暂行缓堵的方式加剧了灾难。
1856年山西蝗灾、太平天国运动、10月8日亚罗号事件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了。
那种生灵涂炭的场面很多人都忘了,大多数普通人都活不了150年,很多伤痛的记忆随着他们进入了坟墓,可是巫师的年龄要比普通人长,麻瓜们梦寐以求的长生对他们来说不是好事。
每个人都想一辈子顺顺利利,财源滚滚衣食无忧,徽州茶商曾经富可敌国,“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其中之一,红楼梦里记载的是曹雪芹的生活缩影,谁都不想遇到家道中落,看着人财两散的局面,奈何风云变色,外部大环境改变了,想阻止这种变化发生是没可能的。
日本在战后快速崛起占了越战和道奇计划的顺风车,可是他们说到底只不过是美国养大的猪仔罢了。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房价腰斩,结束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
从这以后,日本经济基本陷入了停滞状态。
茶叶贸易易手之后,徽商也开始衰落了,不仅茶叶生意被迫停顿
第十七章 棺材屋?
根据旅游杂志上的描述,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
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其中有一栋小楼,全部由金丝楠木所建,但是住在这幢楼里的不是他的正妻,而是他的小妾。
中国古代施行一夫多妻制,胡雪岩发迹后娶了30多个小妾。那金丝楠木搭建的房子是他最得宠的女人住的,金丝楠木从秦朝到清朝都是皇帝专用,秦朝的时候被用来修阿房宫,直至道光之前,金丝楠木的采伐一直为皇家所垄断,将其作为御用之材。
在封建时代,商人历来都是被人看不起的,胡雪岩能用得起金丝楠木修的房子,可见他当时多么显赫。
胡雪岩打小放牛,父亲去世后,13岁的他只得出外谋生。
胡雪岩聪明勤快,做事又踏实。因此在他19岁时,得到杭州阜康钱庄老板的赏识和信任。阜康钱庄老板把他收为学徒,并把钱庄里的许多事情,交给他打理。胡雪岩初在杭州城“仁德钱庄”做跑街
就在此时,胡雪岩认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的王有龄。
王有龄出身官宦世家,但在他这一辈时,家道已经落。由于没有钱上下打点,所以他在仕途上很不如意。
胡雪岩认为王有龄将来大有作为,于是私挪了钱庄500两银子给他,让他去奔远大前程,而他自己因为挪用公款被赶出钱庄,到湖州一带贩卖粮食。
有银子开道,再加上王有龄的确很有才干,所以他很快便升任浙江巡抚。王有龄投桃报李,利用职权为胡雪岩广开便利之门。
胡雪岩借着王有龄的权力,从一个小小的钱庄做起,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开起钱庄分号,还涉足了许多别的行业。商号亦是越来越多,很快便成了浙江一带有名气的生意人。
然而1861年,曾国藩奉命清剿太平天国,等他终于攻克了军事重镇安庆,曾国藩想一鼓作气,直捣太平军都城天京。但就在此时,镇守杭州的浙江巡抚王有龄却遭到太平军围困,求情援助。曾国藩进退两难,因为自身元气还没恢复,也不愿意错过这个进攻天京的大好时机,于是想到了左宗棠。
左宗棠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850年1月,虎门销烟被发配新疆的林则徐返回家乡,约左宗棠在长沙舟中相见;两人彻夜长谈,涉及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西域时政”。
1867年大清朝已是风雨飘摇,外有列强争相欺辱,内有民间起义不断,阿古柏更是在沙俄的支持下窜入新疆,建了一个名为哲德沙尔的汗国,试图把新疆的南部从中国清朝版图上分裂出去,边疆形势刻不容缓。雪上加霜的是日本这个时候又在入侵台湾,海防问题显露,于是便有了海塞之争。
清朝两面受敌,李鸿章等人主张暂时放弃塞防,将塞防的银两用在海防上,而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最后一派则是以左宗棠为主的海塞并重的观点,无论是新疆还是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不应就这样放弃。
一旦失去新疆,西北门户打开,河西走廊这个咽喉要道可不一定能防守住叛军和沙俄。
如果新疆不早点收回来,俄国人早晚还会占蒙古、陕西、甘肃、山西。
就算持续交战,陕甘的军队也会被长期牵制在那里,不仅耗费钱粮,也不能给海防任何帮助,只有主动出击收复新疆才是最好的选择,最终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左宗棠抬着棺材去收复新疆去了。
虽说朝廷同意了,但是最终朝廷只拨款200万两,左宗棠需要自己筹钱。
1861年杭州被围困的时候,左宗棠并没有立刻去救王有龄,随着太平军攻破杭州,没能保住杭州的王有龄,羞愧地自尽而死,这个时候左宗棠才进的城。
左宗棠没有预言的能力,知道若干年后的海塞之争,他主要看中的是杭州,如果王有龄活着,新任的闽浙总督就不是左宗棠了。
王有龄死后胡雪岩就失去了靠山,为此只好依靠左宗棠,也正是因为如此,1867年左宗棠征讨新疆的时候通过胡雪岩向外国商人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方才筹集够了军费。
外国商人之所以借钱给胡雪岩不是因为被他的“爱国热情”感动,而是不能坐视沙俄占领新疆后更加强大。
胡雪岩家一共用了20吨铜,其中有不少门栓是用的德国产的铜栓。
当时清朝的冶炼技术非常落后,气孔气泡多,而且铸造过程还在用泥模,德国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了。
在两千年前,秦国也曾经和德国一样,以严苛的法律制造出尺寸精度极高的武器,两千年以后反而没有这种技术了,冶铜的技艺也已经流失,如果日本在泡沫经济后消失了二十年,那么中国的基础加工业则停止甚至倒退了两千年。
由于共同平定太平天国的经历,曾国藩和左宗棠被称为一派。在自强运动中胡雪岩依靠左宗棠起家,盛宣怀依靠的是李鸿章。
盛宣怀是李鸿章的重要帮手,不止是筹钱,比如跟外国银行打交道,国内修铁路,兴办教育等事情,盛宣怀都要牵头参与。
当中法战争时,左宗棠因为战事需要,去越南跟法军开战,胡雪岩短期内失去了自己的政治靠山。
曾国藩和胡雪岩虽处于同一时期,且都与左宗棠是朋友关系,但其两人并为有过过多交流。
曾国藩是典型的中国式官员,他的谥号是“文正”,看不起满身铜臭味的商人。
胡雪岩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
《易经系辞》中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在翻译古希腊哲学经典的时候将“metaphysics”翻译成形而上学。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
形而上学容易犯教条主义,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
曾国藩就用泛化的眼光看了胡雪岩,以为他和所有的商人一样唯利是图,胸无点墨,他要是去胡雪岩的那个药店看看就知道,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不仅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为深入人心。
人都是这样的,希望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古代中国崇文厌商的社会风气让商人的地位很低,付出了努力却被人看不起。
胡雪岩故居不大,除了那个金丝楠木的院子外,其他房间也用的木头,可是和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相比却显得很低调,那些木头刷了漆后和普通木头没什么区别,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它多名贵。
当左宗棠走后,胡雪岩没有了靠山,曾国藩也不帮助提醒他,这个时候胡雪岩又在江南收蚕丝,形成垄断之势,想着第二年赚一笔。
于是盛宣怀就命令手下控制这些蚕丝商,把货价压低卖给胡雪岩。
本来胡雪岩想用七八百万两银子来收购,一看这价格有利可图,就花了2000万两白银来收购,胡雪岩还不知道自己钻进盛宣怀的套子里。
等到第二年胡雪岩准备往外卖蚕丝的时候,盛宣怀就告诉那些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不要收胡雪岩的蚕丝,他会用别的方式补给商人,不然就是跟政府为敌。
结果这些外国商人没人收胡雪岩的蚕丝,胡雪岩赔了1000万白银。
胡雪岩的现金出现问题,盛宣怀一看时机已到,来了次更狠的。让那些把钱存在胡雪岩埠康钱庄的官员朋友去要现金,结果出现了挤兑现象。
加上胡雪岩在蚕丝赔了钱,一时间现金出现问题,老百姓纷纷上门要钱,这下胡雪岩的生意彻底倒闭了。
有很多人认为盛宣怀对于近代中国的贡献,却是要远远超过胡雪岩的。因为盛宣怀开创了近代中国经商的十一个“第一”:
创办参与中国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拟就第一个民办企业章程《轮船招商局章程》;创办中国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创办中国第一家内河轮船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创办中国第一家商办钢铁联合企业汉治萍煤铁厂矿公司;督办修建中国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芦汉铁路;创办中国第一所工科大学北西洋学堂和南洋公学;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师范学校南洋公学师范班;
倡议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但是这些都是他用“欺诈”的手段绊倒了胡雪岩后得来的,商人要讲“诚信”,他这种无信的行为虽然赢了一时,却坏了自己的名声,清朝末期,各地的铁路由官办合股改成商办,由地方民营来主管。但是盛宣怀出任邮传尚品时,就把铁路收归国有,结果触怒了地方利益。随后广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借机发动了革命,这件事情成了压垮清朝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大家信不过他的人品。
胡雪岩已经很富有了,他何必要搞垄断,让别人都活不下去,一家独赢,生意人要给大家一条活路,这样生意才做的下去。
同样盛宣
第十八章 蝴蝶少年
胡雪岩真的非常可惜,他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二人相争的牺牲品,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中国商人群体的悲剧。
即便是胡雪岩这种“红顶商人”依旧不能摆脱对官府的依赖,而平民百姓速来讨厌官商勾结,并认为那是**的源头。
如果没有胡雪岩,左宗棠就凑不齐打西域的军费,西方有这么一个谚语,一个士兵,他碰到了一个主教、一个国王和一个富商,他们都要求士兵杀死另外两个人,然后给士兵一份独有的奖赏,这时候士兵会听谁的
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它在传统金融学里引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人的心理偏误,也就是非理性的角度来理解金融现象。
损失厌恶会让人更倾向于投资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资产,不动产放在那里又不会动,不用担心和黄金珠宝一样被人偷走,也不像股市一样风险博弈那么大,房价只涨不跌,这在普通人的眼里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