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民国草根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宝天使
大家的日子没有刚开始德占区时那么的好过了,所以原本还能凑合过下去的小市民们,下意识的就想到要省钱。
作为其中价格最为昂贵的德国布,就变成了他们在需要裁置新衣衫时被排除出去的选择。
大家都知道这个质量实在是很好的,但是一想到这个价格,心中就不由的抖上一抖了。
作为衣食住行当中排在第一位,同样位列快速消费品大军的前几位的衣料买卖,其多半的利润赚取,都是在高速的销售与不断的生产的过程之中进行的。
而纺织行业,最为忌讳的就是积压了。
就好像是服装的流行一天一个模样一般,布匹的印染手段以及纺织手法,也是在不停的改变的过程之中的。
若是一批次出产的布料,只需要三到五天就能被市场完全的消化的话,回笼的资金完全可以应付接踵而来的新流行,而他们也可以腾出手来,毫无压力的生产新的产品。
但是若是在市场上销售的十分缓慢,迎接到了一波新的流行,甚至是连季节都过去的话,那这剩下的布料,可真算是真的砸在手中了。
哪怕是转运到并没有那么时髦的内陆城市,也需要贴上本来不需要的运送与人工的成本。
赔上一大笔的额外消耗了不说,还要祈祷能跟得上潮流的竞争者的新布料不要一前一后的跟他们的积压品选择在同一时期打入内地市场。
一旦这种事儿发生了一次,从此以后就要比自己的竞争厂子最少落后一个季度。
钱是越赚越少,就连新产品,也要跟不上计划了。
德国的德星牌的洋布,就是因为对于日本布匹的冲击不够重视下才吃了大亏。
待到他们的厂长发现莫名的发生了库存积压的问题了之后,再想要调整的时候,就有些来不及了。
等到他们重视起来,并重振旗鼓的时候,却发现日本布只用了这一个小季度,就在胶东半岛上站稳了脚跟并抢占了大半的市场。
那么他们是凭什么呢?
便宜,以及一个季度能更换两种甚至更多的花色的新潮劲头。
就好比日本布卖的最好的是平价的16支纱,针脚粗疏,普普通通的质量,却也是当中最受欢迎的布种而无其他。
这一件布出厂的成本价大概在块大洋左右,贩卖到布料市场上的批发价大概是200块的样子。
这就让厂家得到了出厂的近50块大洋的利润。
然后在布庄接收了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价格浮动。
这一件布的标准尺幅为一百米,当然了,在中国的度量衡当中,也就是越等于三百尺的样子。
这流通到了市场上的价格一般会在批发的基础上再加上50块钱的利。
也就意味着,一尺布的价格大概在八角五的价格。
而成人若是想要做一件半长的中山装,最少也需要五尺的长度。
这里外里就需要付出四五块大洋用于布料之上。
你说若是你是一位掌握着家庭经济命脉的主妇,在进了布庄之后,要为一家三口添置一身新衣,你是会选择一尺八角五的布料还是会选择一尺一元钱的布料呢?
毕竟单瞧着单价好像没多少的差距,真要是动辄就要来上一丈两丈的布料的时候,这里外就要差出一两块大洋的金额了。
与日本布的便宜的成本相对比,德国布一件可能就需要200块的成本价实在是没有什么价格优势。
那么问题又来了,同样在中国兴建的厂房与招收的工人,为什么日本的纺织品就会如此的廉价呢?
难道是纺织工艺更加的先进,对于工人的操作与人数要求的更低一些嘛?
若是此时陈介夫就站在邵年时的身边的话,这位懂行的人一定会说,不!完全是因为日本人比之德国人更会偷工减料罢了。
他们的机器与德国纺织机器的原理基本相同,且并不比德国的先进几分。
但是,他们日本的纺织厂为了杀进中国,特意在倒数第二道工序上,做出了一个十分狡猾的调整。
那就是布匹的抻拉。
他们将机器的抻拉扭矩调节到了最大的程度。
当一匹布挂上了浆之后,还需要通过人力或者是机械之力,将布料朝着两头扯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布料在晾干之后不会产生褶皱,另外一方面则是扩张布料的延展度,让原本只有100米长的布料通过展平不会产生抽抽,缩水,折叠等减少长度的问题。
这本来是对布料很有好处的一道工序,却在日本纺织厂有些变了味道的机器运作下,把布料的延展性给拉到了最大的极限。
那么这一到工序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原本只有100米的布被外力拉到了105米,这会让布料更薄,更脆,一些通过高温烫花或者高压按压出来的暗纹,会成为最先承受不住外力的部分,当穿着这些布料的人们拿回去浆洗一两次,或者是放在箱子底压上一个季度之后,你再拿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位置早已经碎成了齑粉。
不是露出一个硕大的洞洞,就是针织纱从当中断裂开来,一抽到底,变成了无法复原,甚至都打不上补丁的烂布。
简直就是坑钱的最为直观的样品了。
可是就算是这样,普通的老百姓不清楚其中的道道,那些干纺织的内行人会不知道吗?
卖布料的商贩与老板们也并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奸商,他们为何就不提醒一下自己的主顾,让他们选择更结实耐用的布料呢?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价格。
这些老百姓们明知道日本的布料很差,但是他们之所以会制作新衣服,为的就是出去参加一些体面的事情所用。
对于这种不是天天穿,只能穿一两个季度,甚至是为了面子还不能总是穿的一成不变的场面服装,他们不图便宜,他们又能图些什么呢?
再加上购买花布,洋布的人,更多的是追求款式与时髦的上班人士。
日本的洋布紧跟在时代最前沿的花色变换,也成为了他们购买的最大理由之一了。
不是他们不提醒,而是对方的需求恰巧被日本洋布商人给抓住罢了。
日本的印染技术在全世界的范畴内都居于领先的地位。
再加上同属于东亚文化的圈子,那边的审美与印花工艺,很好的迎合了青城居民的口味。
再加上他们时不时的就调制出一种很是与众不同的色泽,配上或是可爱或是艳丽的不停的改变的花色,就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布料了。
也因为它总是在不停的产出新花色,哪怕多数花色都有些雷同,但是也给普通的市民们一种错觉,一种日本布总是走在时尚的最前端,根据流行在不断的调整的错觉。
让能买得起布的人,自然而然的将买日本布变成了一种洋气上身的反应。
搞到最后,就变成了粗粗拉拉的用于上工的衣服不需要买太好的,结实的土布就能凑合,而今夏或是今冬相当最时髦的崽儿的时候,还是买块日本布来量体裁衣吧。
:。:





民国草根 第三百一十五章 日厂
“有些难办了啊?”
已经从青城最大的百货市场走出来的邵年时嘀咕了一句,将早已经积攒成了一大卷的样品捆在了自己自行车的后座上,嘎油嘎油的往日本昭和,日耀分属于六家不同的财团的纺织厂的方向骑去。
毕竟在市场布料样品初步采集完毕了之后,就要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对手的生产环境了吧。
作为最初的打算,邵年时是打算去德国那家纺织厂先去看看的,但是当他在青城的码头与因为面粉而有着紧密合作的德国买办做了短暂的交流之后,邵年时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因为从这位福雷德克先生的口中得知,他的德国老乡,在最近竟然有打算售卖掉自己在青城的产业,打算归国为自己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应有的力量。
这位最早在青城开纺织厂的厂长,实际上是带着掠夺东方财富的任务漂洋过海的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
但是现在,因为两个国家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的缘故,故而在大局上,国家需要他牺牲一部分属于个人的利益,来完成联盟国之间友情的维系的工作。
而这个一心拜服于元首的个人魅力之下的金发碧眼的德意志人民,在接到了命令了之后,竟然还真就无怨无悔的为了大局,准备抛售自己在青城的产业了。
这让血统稍微没有那么纯正的福雷德克十分的不解,但是他多次劝阻无果之后,也就放弃了与这位朋友沟通的打算了。
所以,邵年时在与这位已经能够流利的说着汉语的外国朋友做了一个简短的沟通之后,他就直接朝着日本工厂相对密集的区域进发了。
要说这日本人建立的工厂的方位,就能看出这几个集团在利益的面前并不存在多少的友谊。
其中有三家呈现出毫无规律的零星分布的,也多亏另外的三家占据了青城西北的方位,好歹让邵年时少跑了不少的冤枉路了。
只是与邵年时原本想象的场景有些不同,这三家其实距离并不算远的工厂的厂区周围,不但没有任何人烟兴旺的景象,反倒是到处都透露处一股子压抑与悲观的死气。
一队队一瞧就不像是工人的护卫队,时不时的在工厂的周围出现,他们腰间别着利器,背后插着哨棍,瞧着不像是保护工厂安全的安保,反倒像是封锁监狱的狱警。
而邵年时现在过去的时间,正好是一日的中午之时。
若是搁在一般人的身上,大家此时应该感到饥饿,并用午餐的时间了。
可是现在,偌大的厂区竟是连一个工人都不曾走出来,邵年时可是观察过了,工厂区域的对面,盖了不少低矮廉价的小棚院的,瞧着那里边冒出来的光屁股的小孩子,在水管旁边涮洗衣服的老妇人,以及几个刚从后面半开垦的菜地上劳作归来的几个妇女,这些肯定都是在对面厂区工作的工人的家眷的,为什么这么久了也不见得有工人归家去填饱自己的肚子呢?
就在邵年时觉得很是奇怪的时候,却发现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一家日耀纺织厂的大门被一个走路外八字,留着仁丹胡的矮个子男人给推了开来。
他手中拿着一张硕大的白纸,一桶黏黏糊糊的浆糊,浆糊桶上的盖子是虚掩的,一把用来刷墙的小刷子从那缝隙之中探出来,昭显着自己的存在。
待到这矮个子来到了大门外一侧的院墙边的时候,就将手中卷成一个筒子的纸张给展了开来,刷刷两下抹上浆糊,啪,一下子就将这带着大字儿的纸张给贴在了院墙之上。
邵年时瞧着这小矮子贴完了之后也不曾离开,就觉得有些奇怪,正想着蹬着车子过去瞧瞧那上边到底都写了些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这矮个男子做完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他身后所在的工棚区域,却因为对方的这一行为而沸腾了起来。
“又要招工了啊!快去叫人啊。”
“真的要叫家里的阿大过去嘛?我家那口子在他们那里上工,快要累死的了。”
“不去这里上工你能去哪里的啊?累死总比一家人饿死,找不到工要强的多吧?”
大家的议论许多,带着各地的方言,让邵年时听得有些糊涂,但是好歹他是抓住了一点话题本身的主题思想的。
于是,他原本准备蹬车子过去的行为就发生了改变,他慢慢吞吞的往对面的工厂所在踱步,果不其然,就跟后来的那些被家人们通知的半大的小伙子们给赶上了脚步。
“哎!你们这是去干嘛?是要去应聘工人的吗?”
几个腿脚灵便又机灵的不愿意搭理这个陌生的一瞧就是个少爷模样的人。
他们只是用眼梢瞄了一眼邵年时,就不屑的撇撇嘴,脚下不停,朝着那个矮个子男人的方向跑去。
只有在人群之中跑的最慢的一个小子有些善意,他跟前面的那些瘦干的孩子们有些不同,竟难得的带着几分血气,脸蛋上甚至还留存着一圈婴儿肥。
只他一开口说话,邵年时就明白对方为啥会如此的和善了。
“大,大哥哥,那,那是日本工厂要招,招招……”
“招工人?”
“对!招工人!”
原是个口齿不算灵便的,大概是以往没有人愿意跟他多说几句,现在可算是有年轻人愿意跟他搭话了,可不是就昭显出他的热情了嘛。
对面的是个小结巴,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达到邵年时搜集情报的目的就可以了,他所要付出的不过是耐心罢了。
于是,一位故意放慢了速度,一位知道自己被招进工厂的希望并不算大,两个人十分默契的转到路边,将道路给人让开了之后,就把这日本纺织厂招工的事儿给邵年时说了一个清楚。
原来,别瞧着这西北郊区有三家纺织厂这么大的规模,但是在这里找工作的工人们的生活却着实不怎么美好。
他们多数人是在纺织厂兴建起来的初期被人从码头,火车站,以及青城的劳务市场之中被骗过来的工人。
这些从山东各地,甚至是全国各地过来青城寻找机会与生路的工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入的厂子到底是怎样的虎狼之窝。
最开始的一两个月,这些日本纺织厂内上工的工人们还好,能够按时拿到应得的工资。
虽然这些日本的经营者们给出的工资要比市场价格低上一两块钱的,但是架不住他们招工的数量多不说,还是在不容易找活的惨淡期。
所以工人们对于自己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是心存感激的。
作为踏实上工赚钱养家的汉子们,若不是出些大事儿,他们轻易不会辞职与离开的。
可是待到他们做熟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人也因为自己的缘故从市里搬迁到厂区对面的工棚所在的时候,工厂的政策突然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
为了防止人员流失,每个月,工人们只发厂子当初承诺的百分之八十的工资。
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是作为押金,抵押在工厂之中,待到你干满了三年之后,才将这些抵押的工资,发还到工人的手中。
若是想闹?可以,立马就光屁股走人。
不但那两成的抵押金拿不回来,这个月的工资也别想着拿到手中了。
对此,工人以及各自的家属们竟也只能接受。
因为若是为了不满与骨气而退出的话,那么他们这个月就要面临身无分文的窘境了。
百分之八十的工钱,勒紧了裤腰带总是能活的。
然后,也正是因为为了生活的妥协,深陷日本纺织厂内的工人们,就迎来了那些无耻的日本人们一次接着一次的压榨。
在工资被扣押的阶段过后,是工作时长的无限制的延长。
大家早起就要去上工,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都是厂子对于他们的仁慈了。
若是有十天连续迟到的记录,亦或者请了三日以上的病假,那么恭喜你,你将自动被工厂辞退,没有遣散费用,也没有押金退还的那种。
若这些还不算什么的话,中国工人不能与日本职员同走一个大门,为此专为中国工人挖了一条地下隧道这件事儿就已经将工人的脸面往地面上踩去了。
可是为了生存,为了一家几口人能够吃上一顿饱饭,这些人哪怕上工的时候要从侧门一处如同地窖一般的通道中下到地表一下九层台阶,然后穿过院墙再走九阶台阶走上地表,俗称穿越一趟十八层地府,他们都努力的忍了下来了。
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地的小工厂的倒闭,德国纺织厂因为业绩不好纷纷辞退自家工人的情况恶化,在青城还在持续招纺织工人的企业,也只有这几家日本人开的纺织厂了。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纺织厂都如此的严苛了,待到他们一放出招工的通知了之后,这些仿佛早已经失去了精气神的人们,就像是焕发出了仅存的生机一般,一股脑的朝着工厂的侧门处涌去。
因为这代表着一份希望,一个家庭存活下来的关键,若是一家人当中能有一个人在工厂之中找到工作,那么一个月十五块大洋的工钱,就足够一家五口人好好的活下去了。
若是一个家庭之中,能存在两个工人,那么他们不但能吃饱穿暖,还能供给一个孩子识字,亦或者一个壮劳力娶上媳妇。
这些钱,在现在的邵年时的眼中,甚至都买不上一套得体的衣服穿,但是在那些奔跑在荒地里的工人的眼中,却是能够活命的巨款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
邵年时一下子就不好奇了。
因为他从这些渴望活下去的身影当中,找到了,呵呵,他可以随意挖墙脚的机会。
现在的大华纺织厂以及中国印染厂还在建厂筹备的阶段之中。
等到他们正式的面向社会招工的时候,就是日本纺织企业用工荒芜期的到来。
毕竟无论他还是陈介夫,都能算得上有些良心的企业家与商人了。
他们在最大程度的追求利益扩大化的同时,也是十分关注人才的持续发展的。
想要让一个工厂稳定的开工,光是依靠高压政策是没有用得。
邵年时相信,他们大华只要将消息放出去,这里边的熟练工不说半数,最少有三成会投入到他的麾下。
而日本厂的经营模式他也通过这一侧面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了。
在国情越来越不明朗的现在,日本经营人在中国实行的那一套方法,用在民营企业的身上,却是不合适的。
于是,这位感念对面的小结巴善心的大华的股东邵年时,就跟蹲在他身侧的小小子说到:“若是我能给你找一份工作,每个月能拿到16个大洋,还是不用扣押金的那种。”
“你跟你的家人,愿意搬离现在居住的工棚,跟我去我的厂子里上工吗?”
这小结巴听了这话,一下子就愣住了。
把他给激动的,竟是一瞬就不磕巴了:“真的?你可不要骗我!”
“去,我当然去!我们家都会去的!”
反正他们家就是用破破烂烂的木头板子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拼凑起来的破棚子罢了。
因着家里父亲上这个破工给累出了肺痨,他们家已经不会比现在更惨了。
与其在这里等待着一个看不到前路的机会,还不如奋力一搏,将希望放在这个莫名的冒出来,但是一瞧就不像是普通人的大哥哥的身上。
毕竟他是唯一一个有耐心听完自己说话,并从根本上不曾嘲笑过自己的毛病的人。
见到这小结巴竟然答应的如此的痛快,就喜欢跟痛快人打交道的邵年时就拍了一下这小子的肩膀:“既然如此,就把家里人带上。”
“喏,我跟你说个地址,你能记的住吗?”
“算了,我一边说一边写,就算你不认字,带着这张字条,也能找到我给你的厂址。”
“记清楚了,大门口是中国印染厂,往里走的工地就是今后你要上工的厂址所在了。”
“而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华纺织厂。”




民国草根 第三百一十六章 布的战争
邵年时将拍对方肩膀的手给缩了回来,因为就在刚才,他才发现,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竟是如此的嶙峋。
他那颗比旁人都大的脑袋,并不是邵年时最初误会的婴儿肥,而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所造成的早期浮肿。
只瞧那个肩膀上凸出的骨头,都硌手了,就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在之前过的都是何种的日子了。
正在邵年时为这少年人的悲惨而感到同情的时候,这位因为喜欢聊天而得了一份天降工作的小结巴,却是陷入到了巨大的欢喜之中。
他大概是不相信自己竟然有这样的运气,见到邵年时已经横跨上了自己的车子了,却依然脚下不停的跟在这已经咕噜噜转起来的车子的身后。
“真的是,是,是要用我们的嘛?”
“我要是过去上工,一个月,月,月,真能拿,拿十六块钱的吗?”
这个工钱对于邵年时来说,是大城市中最低廉的那个档次的用工工资了。
可是表现在对面的这个少年人的脸上时,却好像是得了一个多大的恩惠一般。
自从邵年时凭着自己的本事将日子过起来了之后,就已经很久没有一种心中发堵的感觉了。
但是当他来到了青城,亲眼见到了现如今的青城人的现况,以及这里随处可见的低等人的中国老百姓所过的日子,邵年时那种无力又无助的感觉,又再一次的回归,伴随在他的左右,让他再也无法踏实的入眠了。
所以,现在的他要做的事情很多。
他必须在青城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丰厚的财富,才能让自己伫立于一个轻易不会倒下的位置。
然后,在确保自己的地位与安全了之后,才能通过上层结构来影响与改变青城的现况。
所以,现在的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放在赚钱之上。
大华纺织厂的成功,就成为了他后续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了。
他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待到他倒出手来,必然要好好的收拾一下这些日本人,让他们知道,在这个城市中,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还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为所欲为的。
“是的,是真的,我是不会骗你的,毕竟欺骗你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若是我今天没来,你也只不过是晚上几天知道这件事儿罢了。”
“只不过,你们都生活在郊区,大概并不常去市中心的缘故。”
“到了正式招工的日子,怕是也不会得到那边的消息的。”
1...111112113114115...1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