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草根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宝天使
短短的三年时间,东三省下就没有一家是属于中国人自主股权的纺织厂。
他们要么是跟日商合并,要么有日方的入股,但是大多数的,却是日本方面自主投资建设的厂房。
其实厂子以及布料被日本方面完全垄断了也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毕竟它们还是分属于不同的商会与社团的。
但是,当日本人完成了东三省的纺织行业一统了之后,这些原本各自为战的商社们却是在日方军方势力的干涉之下,完成了价格上的一致与统一。
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三个省份内十分突兀的出现了一个布料价格发布与监控协会。
每季度新上市布料,必须按照协会规定的价格进行定价。
三个省份的原色布,针织纱,多样花布以及高档丝绸,全部都要卖一个价格。
从纺织厂的出厂价,到各个城市当中的布铺裁缝铺内的零售价,全部实行统一定价的销售方式。
且在东三省内,一旦发现有哪些人不顾及国家利益而擅自降低销售价格,那么他在日本国内的产业以及家人将会受到日方军方政府的严厉打击。
这一官方的政策一下达,整个东三省的老百姓们就只能买到高于外三省几角钱的高价布了。
对于那些可能连本省都不曾出过的老乡们来说,他们也只能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吞。
而敢于往东三省内囤布倾销的人又是谁呢?
说出来是个人都不相信。
当邵年时通过在渤海大酒店定了一旬的常驻贵宾房的巨大利益引得那位酒店经理开口引荐了之后,终于见到人的邵年时饶是再怎么的沉稳,也是被对面的人给惊的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起来。
谁成想这位囤布的大客商却是惊喜万分,他特别自来熟的将邵年时引到了他对面的沙发之上,对着身边端着托盘来来往往的服务生说到:“来,给我年轻的小友来一份刺激的血腥玛丽,这洋酒叫做啥子鸡尾酒当中最刺激的口味的,我想着肯定是适合你们年轻人的。”
但是邵年时的关注点却无法放在酒水上边。
因为他在了解了东三省现在的布料市场的情况了之后,见到了这个人之后才更加的震惊的。
无他,这个人他在济城打过交道,当时由着初老爷作为的介绍人,两个人才有过简单的接触。
但是当时,那个人可是穿得一身张大帅手下的奉系的军装的。
瞧着肩膀上的军衔,可是一中校参谋的职衔呢。
当时初伯父是怎么介绍的嘞?
张大帅司令部后勤处的副参谋。
离着他们上次见面也不过刚过了一个年的光景,怎么这才不到半年,此人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东三省最大的囤布商人了呢?
所以,趁着酒水还未曾上来,邵年时就将身子往对方面前侧了过去:“张参谋,你这是?”
秉承着也是认识的人的缘故,这位张大帅的本家子弟却是笑着挑挑眉毛:“张大帅的第三副官,后勤采购部的部长是我的堂伯。”
行了,不用说了,全都明白了。
日本人在张大帅眼皮子底下做的这些事情,原来这位只专注于抓军事的大帅那是门清的啊。
现在是他们奉系和日本的亲密合作期间,对于日本人在他的地盘上敛财的行为,需要从日本人手里购买军火的张大帅会怎么办?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自己不知道?
依着张大帅的性格,必然因为自己被占了便宜而睡不着觉啊!
所以,在不跟日本人翻脸的基础上,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一边挖着日本人的墙角,顺便给他们奉系的军队敛财呢。
现在,全明白了,敢在东三省这么玩儿的,也只有张大帅一人了。
既然现在被他邵年时知道了,这位年轻的商人露出了志在必得的笑容。
“张参谋,不,不能露了身份,”邵年时十分主动的将屁股往对方的所在挪了挪:“我还是称张参谋为张老板吧。”
“我这里正好有一极大的便宜,原本是想要找一靠谱的合作者的,现见到了张老板,那可真是碰到了最合适的人呢。”
“我手中有两百件质量比日本布还要高出一截的德国布,而价格却是要比日方出产的价格还要便宜上十块呢。”
“若是张老板能将所有的货都吃下,那我能给张老板这个数。”说到这里的邵年时就伸出了两只手,一只手比了一个一,一只手比了一个三,意思是一百三就可以脱手给对方。
为了增加这批布料的吸引力,邵年时在末尾的时候又跟了一句:“在写出库凭证单子的时候,我做主给张老板写上咱们青城大部分纺织厂的出厂价如何?”
“今儿个早上,布市对外的批发价是一件155,您回到东北,是见着单子给会计报账的吧?”
说完这话邵年时就与张参谋对视到了一处,两个人甚至一句话都不用多说,就明白了这一件25元的空利,直接就算在了张参谋个人的账上。
里外里五千块大洋,一点没亏了公家的,还让自己私人的腰包大发了一笔横财。
若是不答应,那才是真正的大傻子呢。
这时候正巧那侍应生就将一倒三角高脚杯的鸡尾酒给放在了二人的面前,引得这位张参谋笑开了颜,将酒杯往邵年时处一推,就将这笔生意给应了下来。
“得嘞,才200件啊,你可知哥哥我这趟来的任务是多少?”
当张参谋比出来一个1的数字的时候,邵年时的瞳孔直接就跟着放大了一圈。
他当即脑子一转,追问张参谋一句:“张老板,此行可是要在青城多待上一阵呢?”
“我听得黄岛路的平康里妓院可是来了一名头牌花魁。”
“据说是东北大学的高材生,因家中落难,才飘零至此的。”
“张老板同为东北老乡,可是要将这柔弱无助的失足少女从火坑之中解救出来才行。”
“不如我替张老板牵个线,你在这青城多待几日,多于那可怜的女子谈谈心,总要开导好了,才能带回她的家乡不是?”
“哦?”张参谋可开了心了。
最为一个善良的男人,见义勇为,解救柔弱的妇女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事儿,是他最愿意做的事情的。
听到这里张参谋愉悦的笑了:“那这可怜的女孩可是要好说服才行啊。”
“毕竟我也是带了任务过来的。”
“这样,我呢能在青城再多待五天,五天一过,甭管你是能给我一千还是两百的,我都是要往东北回赶的。”
见到张参谋给了底儿,邵年时也不矫情,他将手往玻璃茶几上一拍,回到:“好,就这么说定了。”
“明儿个我去张老板的下榻的房间内去找您,我直接带你去那美丽的姑娘的所在去瞧瞧。”
“至于剩下的事儿啊,你等我消息,是多是少的,咱们不都是合作伙伴了嘛!”
听到邵年时是如此的会办事儿,那张参谋对着邵年时就一擎手中的玻璃酒杯,邵年时适时的端起对方请他喝的这杯鸡尾酒,跟张参谋轻轻的碰撞了之后,一口就将这杯合作愉快的酒水给灌到了喉咙里面。
也多亏邵年时的酒量尚可,待到他从渤海大酒店走出来的时候,也只不过是脸蛋子微微带着点红罢了。
待到他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寻思着这个点儿了再去初家所在的商号去打搅当家管事的是不是有些不合适的时候,他身后一条黑漆漆的小巷子里却响起了一声齐刷刷的招呼声。
“邵老板!”
邵年时猛地一回头,见到竟是他从商会里要出来帮忙跑腿的仨小萝卜头。
对于这个时间了这仨孩子还在大街上站着的行为邵年时是极其惊诧的,他也顾不得思索这三个人为何会在这里蹲着的问题,只先在四周街道上打量了起来。
民国草根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吃
无他,三个小孩子冻得有些可怜。
这初春的青城,别瞧着已经是三四月的好光景了。
可这街边的迎春花,中午头的时候还能灿烂绽放呢,待到这半夜的时候却是层层叠叠的挂着霜。
也不知道这三个孩子在酒店的门外等了他多久了,怕是早已经被这北吹的海风给冻透了。
邵年时想要找一处避风能说话的地儿,这左右一瞧,可真让他瞧见了一处好去处。
因着渤海大酒店是位于青城海边大道上最顶尖的西式酒店,哪怕是到了晚上,依然是灯火通明,人来客往。
从火车站,港口码头上下来的客人,但凡是有些家底儿并喜欢洋玩意的客人们,是一定会选择来这渤海大酒店下榻的。
故而,因着一处的繁华必然会引来借靠着这里的热闹来赚钱的小商小贩。
这不,就在这酒店的对面这一条街上,那是零零总总的开了大半条街通宵营业的铺子。
这当中有一处最适合邵年时与三个小人儿短暂的待上一会的地方。
那是一处被一位巧手的木匠叮叮当当的修改成为了流动小屋的四轮小吃推车。
它左右两侧都带着把手,不但能让两端都挂上足够的食材与器材,顺便还完美的扩充了这个小屋子的面积。
瞧见了这个,邵年时也不在乎里边卖的到底是些什么,只是对着那方向一指,就带着三个孩子钻进了那个用后棉布做成了门帘的小吃车的内里。
“欢迎啊!”
待到他们四个往当中一钻,一股子因为热锅子熊熊燃烧而带出来的热气就扑面而来。
而内里的构造自然也被邵年时给看了一个明明白白。
说实在的,这座可以自由行走的小车子,在济城那座省会城市之中可真是没见过的西洋景。
大概是这里位于租界区域当中的缘故,一瞧,就有些合并了东洋物件的痕迹。
这小车子大概是被这里的老板从别处偷师回来的杰作。
这车子上边加了散状的油毡子顶部,车身的周围又围上了一层薄薄的木板子的围墙。
若不是作为支柱的主构造还是一辆推车,而这车子内里贩卖的依然是青城本地的食物的话,邵年时怕是真要把他们当成那些东洋浪人们最喜欢光顾的日式的炖煮流动车了。
不过这样也不错,习惯了胶西人重口食物的邵年时,对于清的有些寡淡的日式菜肴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
而他在见到这内里正是本土的小吃了之后,就往自己身边的三个小圆凳的所在一指,带着三个孩子就排排坐了这辆食物车的正前方。
见到四位客人真是来光顾他的生意的,这家负责料理食物的老板就笑的开怀。
他从车身的后面探出头来,指着车顶上挂着的一排,如同风铃一般的木头牌子,给这几位深夜来访的客人一点友好的提示。
“客人们想吃啥,自己瞧呢。”
“若是想要喝两口的话,我们这里也是有些小酒的。”
说完就往身后一排连接着车后炉灶一侧的架子上指了指,当中摆了两壶小烧,一瓶清黄,对于本地人来说,还真是不错的选择。
这邵年时也是个会吃的,他瞧着牌子上挂着的这么多的小吃,转点了一些可以果腹又带着些汤水暖身的东西。
说起来他这忙了一天了,胡乱吃了几口,到了现在还真是有些饿得慌。
“来四份儿油煎焖子,你们几个饿不饿,我可是饿惨了,这样,再给我们一人来一碗一面四吃。”
这前面只能是打底解馋的,那后面的才是干货。
正因为后面的实在,老板回应的时候才更有气力。
他高声的应了一声:“好嘞!”就让一侧给他打下手的媳妇先将焖子煎出来。
要讲这个油煎焖子,那可是胶东青烟两地的特色小吃,就算在济城,邵年时也不曾见到这东西流传到内陆。
究其原因,乃是那当中的汤汁调料的缘故。
其实这焖子本没有什么稀奇,其原材料乃是用绿豆粉打出来的略显粘稠的粉冻。
带着点粉绿,掺和点粉白,自身是不带任何味道的东西。
但是架不住,这种大块的冻粉,被切成三四厘见方的小块,之后呢,呲啦一下平着送进沾满了荤油的煎锅之中,由着那半热不温的热乎劲儿,将一面煎的金黄,扣上盖子,让底层的油汁儿顺着粉冻的渗透进了焖子的内里之后,再用小平铲由着两边一翻,一大锅因为煎制底部被连接到一起的小粉块,啪的一下,如同一整张的饼子一般,就被铲了一个个儿了。
由着白粉冻没有变的焦香的那一面扣到了底层了之后,再往当上那一层滋滋滋的用平铲子好好的拍拍,直至两面都变得相当的焦脆可口了之后,寻上一个平日里最常见的盖碗,用这铲子只往当中一铲,这些粉冻就自然的从原本的一整块再一次变成各自为战的小方块,被老板娘手中的小铲子搓在一起,让并不算太大的小碗当中,满满当当的就冒出来了一个相当实诚的尖儿。
若这焖子只是这样,怕是真就没多少好吃的。
这焖子之所以会被称作为胶东人见人爱的名小吃,归根究底,还在于搅拌在这焖子当中的调料。
待到焖子进到碗中,那老板娘就将面前一溜的小瓶子依次的拎起来,对着一碗碗焖子尖儿处上下的翻飞。
这当中有胶东本地人酿造出来的更为清甜的白醋,一点点只是为了增鲜的老酱厂里的生抽。
外加上用颠蒜杵捣出来的均匀细腻的蒜泥,再配上一点点的糖,一点点的盐,就构成了焖子最为基础的调料。
当然了,这也只不过是当中画龙点睛的点点罢了,毕竟在焖子料当中的三大主体,也是这家人焖子做的好吃与否的关键所在还没上场呢。
要说这焖子好不好吃,最主要的就是麻酱汁儿,鱼露汤儿还有香辣子油了。
这麻酱汁儿当中并不是纯真的芝麻,因着老百姓的小吃,四分之三的料竟全是一样喷香的花生,剩下四分之一为里边增加点细腻口感的,那才是家家户户院子后边都会种上一排的白芝麻,炒制出来,打熬成酱,就成为了搅拌焖子,提味增香的一大主料了。
至于香辣子油,这个人人都知,只是这胶东吃辣的人不多,更多的是为了外地客商们的口味所留的。
这焖子最主要也是最难做的,那就是这鱼露汤了。
说是鱼露,却不是多么值钱的材料购得。
这靠着海的唯一的好处,那就是在海港边上总是能见到席地而坐,挎着一平条的篓子,贩卖每日渔货的渔民。
那当中卖的最便宜的,就是一斤只要几个板子的小杂鱼。
这做小吃的摊主们最喜欢在渔市快要收摊的时候,为自己的摊子上来上两三斤的食材。
至于这家卖焖子与面条的流动小车摊,用小杂鱼做成的菜也是有五六种之多的。
而这鱼露汤汁,正是用这种小的只有一根指头大的杂鱼,并着一点点的肉渣,合在一处,熬制出来的浓汤。
别小瞧人家杂鱼不值钱,可这鱼汤去了腥味,增了肉香,小瓦罐中咕噜噜炖煮了一整天,装到罐子当中那是浓香奶白,闻起来就是香飘一里。
就着这温突突的劲儿往麻酱焖子当中一拌,那邵年时往嘴里边吃的时候,都快成了往嘴里边倒了。
说起来这吃焖子也是有趣,因着这绿豆的冻粉用筷子一夹就容易碎成两段,吃起来着实不太方便。
一般要了焖子的食客们,都能得到老板娘递过来的吃焖子的特殊的叉子。
用一根铁丝往当中间一搅,拧成双叉的模样,往一小方块当中一叉,嘿,一整块的焖子就在其上颤颤巍巍了。
所以这老板娘现在才会是这种表情,她手中的四把小叉子一把都没给出去,就瞧见邵年时带着三个半大的小子,把脸埋在碗里,已经给吃了一个掉底儿了。
“老头子,瞧这几个孩子饿的,你那面条赶紧的下下去啊!”
那守着煮面条的大锅边上的老板也被逗乐了,忙不迭的就将一笊篱澄黄色的面条给捞到了分装的四个碗中。
你以为这四碗面是分别给邵年时以及他带着的三个孩子的?
错,大错特错了。
何所谓一面四吃啊,当然是一份比普通面量稍微多出一成的面量被分装到四个小碗当中,而每个小碗当中放着的料汁儿那是各有不同,这才是一面四吃的最终精华所在。
所以,现在的这四份儿面条,其实都是给邵年时一个人准备的。
只是他作为四个人当中最年长,也相当于老板的存在,跟一群半大年龄的雇员来抢吃的,怕是有些不合适的。
于是,对谁都挺有耐心的邵年时,十分大方的等到了最后一份儿的到来。
说实在的,若不是这老板手中端着两个笊篱,那是一次下锅就能出得两人份的。
被焖子只填了一成饱的邵年时,说不定能把面前的空碗先给吃了。
也多亏了这好吃不贵的一面四吃上锅的时候挺简单的,否则邵年时这里正事儿还没说完呢,自己就要被胃疼给打败了。
瞧瞧面前的这四小碗是多么的难得吧。
两凉两热,分布的是相当的均匀。
二凉分别是炸酱面与麻汁凉面,而二热则是打卤面与清汤捞面。
这秉承着先凉后热的原则,吃到最后,心里都是暖呼呼的。
待到将最后一碗负责清口的清汤面连面条带汤汁的灌到嘴中的时候,邵年时这才十分满足的叹了一口气,朝着老板递过去两块钱,吩咐了一声不用找了,招招手带着三个娃娃就往与渤海酒店同一条街上的福隆客栈的所在走去。
也沾着渤海大酒店的光,在这条街边上开的第二多的就是客栈了。
有些图这里交通便利,亦或是房费便宜的小客商们,还是很愿意选择他们这些客栈下榻入驻的。
先不说在这里进进出出能寻找到多少的机会吧,就说与那些大人物擦肩而过有可能遭遇的缘分,就够让他们将下榻的地点选择在这里了。
邵年时若想在青城市中心短暂的待上一晚上的话,渤海大酒店对于他现在的身份,并不是不可以入住的。
但是只要想想当中住一晚上的价位,依然还算是节省的邵年时,自然是会选择更为经济实惠的客栈的。
再加上他还带着三个孩子,若是让人连夜赶回去也有些不太好。
故而他在福隆客栈这种地方开两间面对面的房间,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的。
三个孩子都是在初家商行当中当学徒的本地孩子。
对于城市当中给人当学徒的孩子们来说,替商行干活是拿不到一分钱的。
饶是这样,管吃管住还管穿的初家商行也是这城里最受欢迎的去处了。
因着初老爷心善,去年过年的时候,每人给分了一袋两斤的杂粮面,一袋三斤的咸鱼干,就这样,那些个将孩子送到初家商行当学徒的人家,那是一整个的年都在炫耀自家儿子挣来的东西的。
这乱世道,有口吃的就是救了一人的性命。
谁还会像是邵老板这样的,让办一点小事儿就真金白银的给人大子儿呢?
所以,当邵年时在客栈的椅子上坐定了之后,站在他对面的三个孩子就将邵年时给吩咐的事儿全给汇报了。
对着报信跑腿活的孩子邵年时并没有多问,他主要是详细的问询了一下那盯着黄大爷盯着的那两个人的后续的动作。
“邵老板,那两个人我打听清楚了,他们就在胶澳日报社里边上班。”
“一位是当中的副主编,而另外一个说是从日本归国的专栏撰稿人。”
“他们就住在距离日报社不远处的一处大房子里边。”
“那边来来往往的都是穿长衫的文化人。瞧着就跟附近搞得文会与社团里的教授们没有多大的区别的。”
民国草根 第三百二十五章 并购
听完了这孩子的汇报,邵年时就感受到了一种不安分的氛围。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对这个黄大爷过分关注的男人也做一些有效的盯梢。
故而邵年时沉吟了一会,之后对这位半大的小子问到:“不知道你有没有闲在家中的朋友,亦或是年龄差不多却没找到工作的兄弟,我需要多几个人来帮我做一阵这市里的眼线呢。”
“毕竟这里我才来不久,得用的人还真是不多。”
“这人必须机灵,办事儿的时候不能张扬和暴露身份。”
“我愿意付一天二十个大子儿的工钱,来雇佣他来成为我的眼线。”
一听帮着邵老板办事儿竟然还能拿到如此好的收入,这几个孩子相互瞧了一瞧,立马就将头给扬了起来。
“有的,邵老板你放心,我们这些人家最不缺的就是兄弟姐妹。”
只单单他们所居住的那片大院里边,一家人生三四个孩子的,可都是比比皆是的。
这些半大的小子正是不上不下的尴尬的年纪,家中养着困难,一个个的还特别的能吃。
迫不得已,寻不到工,也只能在大街上瞎溜达混混日子。
若是让干点别的,这些孩子还真是啥都干不来,但是若讲盯着什么人远远瞧着,没有什么人比他们更合适的了。
于是,这一晚上,这三位在初家商会当中当学徒的小子,不但睡到了一张又柔软又温暖的客栈大床上面,他们还替自家的七八个兄弟,找到了一份颇有前途的工作。
至于第二天一早,替几个孩子交了房费,叮嘱那些人将寻来人约在晚上见了之后,整理了仪容的邵年时就直奔着弗雷德里克所在的贸易行而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