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业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烟头不灭
黄贺把资料书关上,揉了揉额角,起身伸出一只手,说:“你好,我叫黄贺,是这个毛毯厂的厂长。”
贺雪回手握了握黄贺,有些惊讶,这个年龄比自己还小,拿着高中资料书看的,是厂长心里虽然惊讶,可贺雪面上却没有丝毫轻视之意:“你好,我叫贺雪,是婷婷带我过来找工作的,她说你这需要绣工,我以前就是干这一行的,就想来试试看。”
“婷婷姐跟你应该也说了一些吧,我找你来,主要是想让你带着你的团队,负责一批毛毯的彩绣,图纸样式还得等你先通过测试才能接手,涉及一些机密,还请谅解。”不是黄贺不给,而是广交会事关重大,有些事情得注意着点,上点心,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没错。
“行,我可以先给你绣一份彩绣的作品,你看看效果怎么样,再考虑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成吧。”贺雪是的确需要这份工作,怎么样都得努力努力,在广州那边眼看着就没有混头了,自己做的绣纺作品,买的人也就仨仨俩俩那么几个,其他那些有点小钱的人压根就看不上自己这种没有门面的手工,靠着卖绣纺一个月赚的钱还不够一次房租费,拮据之际听自己好姐妹蒋婷婷说蜀中这边招人手作彩绣便过来试试,总归是找个生计,也算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黄贺听贺雪这么说,点了点头,问:“你的朋友也一起来了吗”
“来了,她们都先找地方安顿下来了,我等会回去也让她们每个人都绣一份作品,到时候给你送过来,你看看效果,她们都手工也都还是不错的。”贺雪回答。
对于她的那些朋友,她倒是放心的,自己十三岁就开始做绣纺工作,她们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跟着自己一起学,自家祖母祖上是宫廷的绣娘,只是后来生意寥寥,没落了,这门手艺传到她这已经丢失了一大部分,好在自己小时候也喜欢,就缠着祖母多学了点,有一技傍身总是没错的,虽然穷困,倒也勉勉强强能活。
 
第八十三章 热得快
第八十三章热得快
毛毯厂里廖穆平趁着黄贺准备考试这段时间,加快了“热得快”的组装,终于在17号这天早上完成了第一个“热得快”。
黄贺中午从学校里参加完最后几科考试急匆匆赶回毛毯厂,就准备着“热得快”的试用。
工厂这会也刚刚好是工人下工吃饭的时间点,见廖穆平手里拿了个新奇玩意,都有些好奇,纷纷驻足围着观望,想看个究竟,这个棍状铁丝一样的东西到底能干嘛。
黄贺用塑胶桶拎了桶水过来,把“热得快”放进水里通上电,然后拿着钟掐着点计算时间,旁边围观的工人也都赶着好奇,在这等着,几乎没有人离开。
廖穆平觉着有些好笑,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这桶水,要是朵花,早开了,不过黄贺这东西设计的倒是及时,赶上了市场的需求。
16分钟过去了,水开始冒出热气,等到25分钟的时候,水开始沸腾,按正常原理,“热得快”烧开一桶水在20-30分钟之内这个时间段都是正常的,所以说,这次的研制是成功了。
大家看着这么根铁丝一样的东西通上电放进水里,就那么一会,水就从冷水变成了热水,要知道蜀中这边都还是用着煤炭在烧水,所以一到了冬天,很多人为了省煤,趁刚刚做完饭,火还旺着的时候,都会提前把水烧好,可到了要用热水那会儿,水就差不多冷了。还有的人家里拮据点,就用的柴火烧饭,更别说能及时使用上热水了,这些年电的确是有了,可关于电器的研发却少的很,家家户户拿着这电顶多也就是用来照明,如果黄贺设计的这东西能靠煤,就用点电就能把水烧开,那别说冬天不愁热水用了,以后天天都不用愁热水了,想什么时候烧就什么时候烧,的确能给好多人带来方便。
黄贺把“热得快”烧水的数据记录下来,拔掉电源,又叫人多拎了几桶水过来,用同样的方法测量了水烧开的时间,也都保持在25分钟以内,稳定性也过关。
黄贺刚准备收拾的时候,就有一群工人开始问。
“小黄厂长,这是什么,是不是就是您上次说的那个叫什么‘热得快’的东西”
“这东西好使,我们什么时候能买着啊,贵吗我也想整一个回去使使。”
“是啊,什么时候能买到这东西看着真方便!”
黄贺示意大家安静:“大家稍安勿躁,这个产品还在制作阶段,等我们准备好,过一段时间就能上市,到时候大家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购买。”
工人们听黄贺这么说也就只能作罢,都收了好奇心准备攒着钱等着“热得快”上市。
黄贺想着现阶段产品的一个初成品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通过安全检测,然后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再包装上市,包装这东西简单得很,主要卖的是产品,包装是一次性的,所以在精致度上不用太作文章。
但是,像“热得快”这种大规模生产需要一个连贯的流水生产车间,一种零件一个步骤都要细分工,按照眼下毛毯厂的人数来说,想弄这样一个流水车间绝对是不够的,况且还有一部分人仍旧需要负责毛毯的翻新工作,这边“热得快”要生产,那边毛毯也要继续卖。
黄贺派人通知工人,上次年前开会说是扩招员工,从明天就开始准备报名,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都奔走相告。
&n
第八十四章 招工扩厂
第八十四章招工扩厂
黄贺一说招工,第二天一早工厂门口就来了一大堆人,成年男子,妇女,老人,有小孩,一时间门庭若市。
见着这么多人,袁攀倒是老练,立马组织人员让按性别,年龄排好了队。
“黄厂长,这么多人,全都招”袁攀瞧着里面还有一些七老八十的人,这手脚肯定也利索不到哪去,招来也干不了事,袁攀有些难以理解。
“先安排人来录入,把每个人的年龄、性别、特长按要求都给填好,之后我们再进行筛选。”工厂的确缺人,只要用的好,人人都可用。
沈秋云和蒋婷婷那边绣纺审核的也差不多了,就腾出时间过来帮着黄贺一起招工。
“贺雪和她的团队,差不多有二十个人,绣工都还算是上乘,我问了,每个人都会彩绣,那些作品我仔细瞧了瞧,可以用。”沈秋云边将送过来的报名记录分类,边对一旁的黄贺说。
“行,小姨瞧着放心就用,你办事我放心。”
黄贺想着毛毯厂现在要同时兼顾三个工作,场地划分出来,每一个都没剩多少地方,扩招之后厂子明显小了点,这毛毯厂是时候也该扩一下厂了,想到毛毯厂后面有一家没落的棉纺织厂,便问沈秋云:“小姨,后面那家棉纺织厂是谁开的”
沈秋云忙着手上的工作,随口答道:“哦,那个棉纺织厂啊,是王叔家的,这些年生意越来越差,他不是最近盘算着把厂子卖掉吗怎么,你想买”
“卖掉那正好,我还想着去哪才能弄个地给毛毯厂扩张一下,工厂招人,地方可能不够了,到时候先把‘热得快’那一部分的工人安排到棉纺织厂去,等过一段时间再把两块地打通合到一个厂子里来。”
沈秋云就是这么随便一说想没想到黄贺还真要去买地,“买了地钱还够用吗”
“够,我先找王叔看看能不能说服他,把地买下来,先出一部分钱,借着地用用,等‘热得快’开始上市再把余下的那部分按利息补上。”黄贺说完便叫上外面在四处吆喝着站队的袁攀,带着‘热得快’的产品朝着棉纺织厂走去。
袁攀见黄贺手里拿着“热得快”,以为黄金贺是要去搞推销,连忙接过:“黄产长,我来,我来。”废话,哪里有让厂长亲自推销的道理,养着自己这群人,难道吃白饭。
黄贺有些奇怪袁攀怎么一脸纠结的样子,以为他是有什么事不方便,便问:“你有急事”
“没有!”袁攀回答的干脆。
过了一会,袁攀吞吞吐吐又说:“黄厂长,要不待会,我来推销,您站后边点好歹您也是我们厂里的面子不是,哪有员工干站着让老板推销的事。”说完还一脸担心,生怕黄贺不同意,非得自己去推销。
黄贺有些哭笑不得,“想什么呢,谁去搞推销了,我们这产品绝对是爆款,需要推销吗”
“那这是”袁攀这大高个挠了挠头,倒有傻楞楞的感觉。
黄贺把手里的‘热得快’拎了拎,说:“我们去买地。”
“拿着这东西买地”袁攀被黄贺搞得云里雾里,一个热得快能买地
“嗯,就拿着这个。”
黄贺和袁攀一路走到了棉纺织厂大门,纺织厂生意寥寥,这个时候就已经关门了,袁攀上门敲了敲:“有人吗”
不一会儿,就从门里出来一个男子,约摸着五十岁的样子。
&
第八十五章 生产车间
第八十五章生产车间
王辉那边办事利索很快就把棉纺织厂收拾好了,黄贺和王辉交接过之后首先就划了块地方出来留给廖穆平用做实验室。
沈秋云按照黄贺的吩咐把来报名的人分好类,名单递给黄贺,黄贺把超过55岁的老人那一类拿出来,“这一小部分人,就用作清扫工作,毛毯厂每天用做剩下的布料和线头都回收一下交给他们统一处理,到时候给那些有需要工人,还可以补贴一下家里的用品。”
“年纪稍微小一点的女人带着她们去和贺雪学点东西,平时就在毛毯产负责绣普通毛毯的工作,每周开一节课,跟贺雪说一下,工钱另算。”
“好,我待会就去安排。”沈秋云把黄贺说的都拿笔记在本子上。
“至于这些年轻男人就分去廖教授那边进行‘热得快’的生产工作。那些半大不大的孩子,招做寒假工,有时间可以出去发传单,我们把热得快的使用方法以传单的形式发出去,这样方便点,到时候投影那边也要准备一下,你和婷婷姐形象好,看看能不能负责一下。”
“我”沈秋云有些惊讶,“我从来都没弄过那东西,会不会不妥”
“到时候有人教你,我相信小姨,你可以的。”沈秋云可以说是标准东方美人,只是平时跟着自己在厂子里忙来忙去,没有怎么好好打扮,虽然这样,也不难看出沈秋云姣好的面容。
被分出来的年轻男人跟着黄贺到了棉纺织厂,黄贺清了清嗓子,说:“这份工作,是长期的,如果有人只是为了应付这段时间的生计才来到这里,提前说,提前退出。”
话一出,大家都有些沉默。的确有些人只是为了暂时搞点生活费才来,大多数人也不认为自己可以长久做下去,想着,毕竟只是一个心血来潮突然生起来的小厂子,养这么多人,迟早都得垮,黄贺这话一说,让他们有些忐忑。
黄贺知道大多数人心里在想什么,“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厂子,但是我找你们来也绝对不会亏待你们,别人的工资是什么样,你们就是什么样,大家亲戚都是在毛毯厂工作的吧,回去可以问问,我给大家的待遇如何,问过了,如果有人觉得还是不满意的,可以跟我说,我允许你退出。”
先立威,再说事,给一棍再给个甜枣,才能让人听话。黄贺接着又说,“我招大家来,主要是想成立一个我们自己的生产车间,接下来我会说一下生产车间的主要分工,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考虑一下自行选择,不过之后我还会根据大家报名表上填的特长再进行调配。”
黄贺拿出自己制作的简单流程分布图,把图纸摆在大家面前“我们的车间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生产部、业务部、采购部、工程技术部、研发部、品管部、仓库。”
“生产部主要是负责跟进收集各部门对产品的需求信息,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实施;按照产品作业指导书的工艺工序要求,组织调度生产资源落实领料、生产、入库过程管理,这个廖教授会具体和大家细
第八十六章 正式起步
第八十六章正式起步
寒假时间,黄贺派人把“热得快”的产品使用广告用白纸印了下来,在大街小巷宣传。
一来是提高知名度,增加群众的期待值,为后期的销售打基础;二来是让那些人早点熟悉热得快的使用方法,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广交会的毛毯绣品由贺雪带领着已经开始着手绣花样,“热得快”第三产业这边廖穆平也开始着手教着制作流程,黄山带领着原本厂子里的一群老员工继续翻新工作,产里的一批旧毯子翻新出售工作也将接近尾声。
新招收的女员工也都被黄贺派到黄山那边去对毛毯进行二度加工,黄贺想着在已经翻新的毛毯上在进行手工绣纺,一个是提高毛毯的价值,二个让她们先练练手,等贺雪那边教完之后就可以进行高级绣纺工作,到时候再在新的毛毯上增加人工绣纺,形成一个系列的刺绣毛毯,把价格提高,往高层面销售给那些高部门管理人员。
他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毛毯厂,既然是往刺绣这方面走,那就走到底,做一门精一门,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打算慢慢着手培养一个自己的手工刺绣团队,先从毛毯刺绣做起,等打出成绩之后再考虑发展到其他地方。
要知道,在以前的旧中国,劳动力和人工是最廉价的东西,新中国成立之后,改革开放,重工业轻工业都开始飞速发展起来,机器电子一定是主流,长此以往,工人一直就处于低社会地位状态。这虽然历史的必然,但黄贺却不认为要去舍弃人工,一味追求机械化制造业,反而,在这种主流之下,人工就愈发显得可贵,就好比说是一瓶酒,时间越长,越醇厚,生活也是,过的越好,人们就越来越开始注重物质的享受,越是原滋原味的东西,在那些消费者眼里就越是珍贵。
民间的手工艺人在这些年都逐渐开始没落,就好比说王博的棉纺织厂,一些大的工厂都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靠燃煤靠电力,半自动化的生产速度快,精度高,并且只需要极少的人工,收入比支出高,自然就发展起来了。而王博的棉纺织厂一直都是沿用从前的生产方式,纯手中制棉,纯手工订线,速度慢不说,看着也没有机器生产的美观,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喜欢传统工艺,但这样的人终归是少之又少。
毛毯厂要想走去这个圈,就得与时俱进,所有黄贺才想着把生产车间做出来,先扩大生产,再扩充人员,该用手工的还是得用手工,要知道,方法得当,手工有时候也是财源。
王刚,李恒还有袁攀三人那边的效果也还不错,拉到了三四个中等工厂的赞助,不得不说平时多混混场子还是有用的,搞起交涉来成功率也高了许多,有三四个赞助就够了,黄贺并不要求过高,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拿出点实力来,让人家看见,就没有哪个大公司会冒这个险愿意把自己辛苦搞来的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投入这个还没有名气的小小毛毯厂,万一投资失败,那那些钱就是打了水漂,不说别人,要是黄贺,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他自己也不会这么做。
 
第八十七章 爆款
第八十七章爆款
三个多月的生产,从一步步进行教学到工人开始制作,再到投产,廖穆平带领着他手下的三百多个人日以继夜赶工完成了足足有30万件“热得快”销售成品。
在不久前商标局也下发了最后一道通知,黄贺的毛毯厂正式有了自己的品牌,成功注册为“胜天”!
黄贺在商标注册下来的那会就让袁攀提交防伪标签资料给了商标局那边进行大规模批发,趁“热得快”生产完就袁攀带人把每一个“热得快”的手柄底端贴上“胜天专用”的防伪标签,并用印有使用注意事项的透明包装袋进行封装。
4月27日,“热得快”产品全面上市,所有产品几乎都是刚刚一拿出来就被一扫而空,黄山叫销售科的人全都停下那边毛毯的售卖,帮着黄贺过来一起进行“热得快”的出售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