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费策贤虽然心里对朝鲜国的态度有些看法,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当下倒也没刻意摆架子为难李希,便邀他入座对饮了一杯。

    “本官听说有朝鲜使臣到了三亚,倒是还没来得及约见阁下,不过也好,今天这个场合也挺不错。”费策贤放下酒杯之后主动开了口:“不过这海汉人排的座位实在有点问题,明知我大明与贵国交情深远,怎地不安排到相邻的位子就座!”

    李希听得心中一惊,连忙辩解道:“在下也是才到三亚,还没来得及去拜会费大人,还望




第1731章 商业契机
    费策贤在三亚这段时间并没有闲着,去得最多的地方便是三亚的市立图书馆。虽然碍于学识眼光,他没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自学掌握海汉的诸多先进技术,但文史类的书籍档案对他而言却是毫无难度。所以费策贤便将图书馆里有关海汉发家史的记载几乎都看了个遍,对于这个国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使用过哪些手段也是了然于胸。

    虽然这些出自海汉官方的记载大多是站在歌功颂德的角度居多,但费策贤在此之前也看过大明对于海汉历年各种事迹的记载,两相对比之下,自然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感。

    海汉当年是如何空手套白狼,从大明手里强占了海南岛,双方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述当然是不一样的。海汉声称自己的举动是为了保护海南岛不再遭受海盗侵袭,而且得到了地方官府和民众的支持。而大明却将这种行为视作入侵,只是当地官府要嘛被海汉收买,要嘛就被除掉,所以才会失去了琼州的控制权。

    双方对于这段历史各有说法,但费策贤自然认为海汉这边是满嘴谎言不可信。如今海汉跟朝鲜搭上了关系,不管其真实目的如何,费策贤总归是要警告一下李希,先给他埋颗钉子下去,说不定日后能起到一些作用。

    李希不敢在这种问题上与费策贤辩论,他知道自己当下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了朝鲜官方的态度,如果表现出倾向于海汉一方的态度,那很容易会让对方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到两国的关系。

    当然他心里还是对费策贤的话有些不以为然,弱肉强食本来就是天经地义,如果大明足够强大,又岂会被小小的海汉蚕食领土。当年是海汉,如今是后金,大明的虚弱正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意识到这一点的不仅有大明的对手,还有像朝鲜这样的传统盟友。

    费策贤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已经暴露了大明的虚弱之处,在他看来海汉既然想在借助今天这个场合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那么自己就默默地做一些拆台的工作好了。他虽然势单力薄,但能凭借游说给海汉增加一些阻力,那也算是尽到了作为大明使臣的职责。

    而海汉高官们暂时也还没顾上招呼他,与会商人们表现出来的热情要比各国政客要高得多,他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这些海汉高官给予解答。

    目前与海汉保持贸易往来的国家当中,规模最大,交易最为频繁的仍然当属大明。就连已经取得海汉国籍的大商人,十之七八也是来自大明。可以说海汉的商贸体系实际上就是构建在大明的基础之上,人员、资源、渠道、市场,各个环节都对大明有着非常大的依赖。

    但这种依赖并不是单方面对大明寄生吸血,海汉利用这些条件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让那些选择与海汉合作的商人们都是赚得盆满钵满。而海汉在这些年里所倡导的殖民地商业模式,也是大受跨国商人们的追捧,如今不但三亚举行的每一次招商会都人满为患,就连今天这种外交晚宴也被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当作了打听商业信息的机会。

    对商人们来说,海汉下一处的殖民地会以何处作为目标,下一条海上贸易航线会通往哪里,近期会有什么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去年年底预告的贸易税调整方案到底时候时候才会出台……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向海汉执委会的这些高官寻求答案。

    哪怕他们在这种场合所能得到的答案不会很确切,但只要能够得到只言片语的回应,他们自然会从对方的语气表情动作等细节去揣摩答案,其分析能力之强丝毫不亚于安全部的情报专家。因为这些信息对于商人来说,每一条都是价值连城,如果能够快人一步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就极有可能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能比竞争对手更早布局,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是垄断某一地的市场。

    而海汉对于这些商人也极为重视,虽然今天这个宴会的重点在于官方外交,但仍然给予了这些商人入场参与的待遇。这在大明肯定是不可想象的待遇,商人们对此自然也表现得感激涕零,认为自己在海汉才真正拥有了与财产相当的社会地位。

    旁观这种热闹场面的外国使节们感受都大同小异,简单说就两个字:羡慕。虽然他们内心未必看得起这些商人,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商人在海汉所构建的商贸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荷兰与葡萄牙的使节对此自然是有着最深切的感受,这两国都是以善于经营海上贸易著称,但在海汉出现之后,他们很快就在南海地区沦为了配角,海汉吃肉,他们就只有喝汤的份。利润最高来钱最快的生意,几乎都被海汉所垄断,甚至还被禁止进入大明北部的沿海地区进行贸易,这样的处境让他们很难心平气和地看待海汉的经营手段。

    不过这两国互为竞争对手,就算对海汉有再多不满意,也肯定是坐不到一张桌子上的。苏克易找上了占城使节,而托马斯则是跟安南小王爷郑柞坐到了一起。

    苏克易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跟对方商议购买粮食的事情。巴达维亚议事会其实在年初就已经定下了要改变过去的粮食收购方式,不再由大成米行垄断每年向官方供应粮食的业务,而是向占城国和其他粮食产地采购一部分,以减少对大成米行的依赖。

    抛开这期间会造成的粮食价格波动先不论,荷兰人这种不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的做法本身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他们着实没想到,那个能在巴达维亚粮食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商人,竟然是暗中为海汉效力的情报人员,而议事会决定对粮食采购程序作出的调整,在海汉看来就成了必须要加以阻止的措施。

    不过苏克易终究还是慢了那么一点,在此之前外交部便已经找过占城大使罗克恩通过气了,建议占城国暂时不要与荷兰人开展粮食贸易。而海汉仅仅只是对此提出建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罗克恩这人还算不错,外交部对他的印象比较好,不想使用太严苛的措辞;另一方面真正的外交工作其实是在占城当地展开,三亚这边给罗克恩打招呼只是出于外交上的手续而已。

    海汉为什么



第1732章 套话
    对于各国外交人员来说,真正重要的外交事务其实不宜在宴会这样的公开场合来进行交流和谈判。特别是现场还有其他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暴露本国的外交政策。所以今天这个场合其实只适合用来试探一下口风和态度,至于真正的问题,还是得留待日后找单独会面的场合来慢慢进行沟通。

    但这种顾忌并不会让外交使节们就此缄默,虽然不宜谈论自家的事,可不妨碍他们打听别家的消息。比如费策贤就很有兴趣想知道,朝鲜究竟从海汉手里买了多少武器,是否与大明购入的武器是一样的,价格几何,打算何时列装到军队中……这些问题如果直接问李希肯定是得不到答案的,但说不定能从海汉高官那里得到只言片语的信息。

    其实朝鲜购入了多少海汉产的武器,都不会威胁到大明的安全,但费策贤认为这种交易会助长朝鲜脱离大明的野心,对于大明而言并非好事。而且他认为海汉人向朝鲜出售武器也没安什么好心,不过是想借助这样的手段来逐步完成对朝鲜军队的控制,就如同他们曾经对安南、占城和其他一些小国所做过的那样。说不得朝鲜为此还答应了海汉某些更加过分的条件,不然这朝鲜使臣见着自己,怎地一副心虚的模样

    既然已经到了各国使节活动的时间,费策贤就不再客气了,起身便径直走向了陶东来。他之所以不去找宁崎或是施耐德,是因为这段时间的接触下来,他发现这两人的确不好应付,经常在谈话时绕着绕着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往往是目的没有达成,反而被对方给套了话。

    费策贤认为在海汉这帮高官当中,陶东来反而是比较好打交道的一个,因为他的官位其实就是海汉名义上的领袖,是这个国家的无冕之王,可谓言出法随,对他而言没有必要忌惮任何人和事,也无需掩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当然了,这只是费策贤个人的想法,如果在此之前他向其他国家的使节打听一下陶东来在外交领域的事迹,或许就不会作出这种不甚明智的决定。

    当初海汉执委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其实陶东来也承载了一部分的外交任务,而他的风格跟另外那两位都是一个路数,在他手里栽过跟头的外国官员着实不少。费策贤以为陶东来容易打交道一点,这真的是大错特错。

    费策贤上前与陶东来见礼之后,便开门见山地切入了正题:“陶首长,本人有一事不明,希望能够得到您指点迷津。朝鲜乃是我大明的藩属国,照理说要向他们提供军事援助,也须得经我国同意之后方可实施,但贵国目前的做法却是有意绕开了大明,甚至唆使朝鲜对我国隐瞒真实情况。本人斗胆说一句,这样做不大好吧”

    陶东来笑了笑道:“那以费大人的看法,如果要向朝鲜国提供军事援助,怎么做才能算是合理”

    两人说话间,旁边已经有了数名听众。海汉与大明之间的明争暗斗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极少有机会能听到双方官员在公开场合辩论这种话题,更何况陶东来一直被外界视为海汉国的真正领袖,他所说的话就代表了海汉的官方态度,众人自然是对此分外留心。他们也真的很想知道,海汉对于大明的真实态度究竟怎样,新近被拉入海汉阵营的朝鲜国在这其中又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费策贤见周围已经聚集了足够多的观众,也算是达到了他的预想,当下便应道:“贵国要向朝鲜提供军事援助,出售武器,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应绕过大明自行其是,须得在此之前向大明通报一声。另外这出售给朝鲜的武器装备,也应先交付大明,再由大明向朝鲜进行分发部署,方才是正道。”

    众人听了费策贤的发言顿时议论纷纷,这通报大明也就罢了,毕竟宗主国的地位在那里摆着,按规矩应当如此操作。但要将朝鲜买的武器装备先交付大明,再由大明转交,这摆明了就是要雁过拔毛。由大明对朝鲜所能得到的武器进行控制,这肯定也不是海汉向朝鲜出售武器的初衷,而且妥协的可能性极低。

    便听陶东来道:“好,那既然费大人口口声声说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请问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是否应该在朝鲜受到外部武力威胁时出兵相助,就如同万历年间所做的那样。如果是,那么后金在向朝鲜施加军事压力的时候,贵国在做什么”

    大明在做什么难道费策贤能告诉眼前这些人,大明自身战事吃紧,在东北战场上被根本就顾不上去为朝鲜解困了。但他能够被派来海汉做使者,这脸皮也不是一般的厚,当下丝毫没有犹豫便应道:“我国当然是在调兵遣将,准备攻打后金为朝鲜国缓解压力。”

    陶东来却摇摇头否定了他的说法:“不,你们没有。贵国近几年对上后金军的时候有过什么胜绩吗根据我们的了解是没有的,而且局面相当被动,几乎已经放弃了所有野外作战,只能固守城池等待敌军自行撤退。在这种情况下,顾不上自己的海外藩属国倒也不奇怪。”

    费策贤连忙否认道:“绝无此事,陶首长的消息来源怕是有问题。我明军每年与后金军交战,皆有战报送往京城兵部存档,胜绩也并不少见,只是三亚这边消息闭塞,还未传至此处而已。”

    陶东来道:“是这样的吗我这边倒是有兵部的战报誊抄资料,费大人要是想看看,我可以马上叫人送过来。”

    费策贤心里气得暗自骂娘,他可想不到陶东来能玩得这么大,竟然要把兵部的资料拿出来公布。这些东西显然是未经公开的记录,至于海汉人怎么把这些绝密资料弄到手,那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费策贤也不敢赌陶东来的话是真是假,如果是真,无疑会造成不小的动荡;如果是假……海汉连兵部的文书记录都能造假了,那大明真的迟早要完。

    费策贤赶紧主动转移话题,不让陶东来掌控谈话方向:“朝鲜国身为我国的藩属国,与其他国家缔结军事条约原本就应该知会我国一声。”

    “你想多了。”陶东来摇摇头道:“今时今日的朝鲜,未必会继续把大明当作宗主国了。来人啊,请朝鲜特使李希大人过来。”



第1733章 站队
    伙伴与对手,陶东来将这两种性质的存在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但其实建交的范围很宽泛,有些与海汉建交的国家仅仅只是保持了政治上的外交关系,连贸易往来都很少,更谈不上结盟之类的深层交往。而大明在名义上与海汉建交,实际上仍在处处较劲,不肯承认海汉目前所拥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还是被陶东来划进了伙伴国的范畴。

    至于对手,在场众人立刻能够想到的就有后金、西班牙,以及前两年在星岛吃了大亏的英国。这些国家都与海汉在战场上有过正面交锋,而且海汉在事后也没有丝毫和解的意思,很显然是安了心要把这几个国家当作对手看待了。

    西班牙和英国也是运气不好撞到了铁板上,毕竟海汉现在将南海视作自家的后花园,根本不允许西方殖民国家轻易染指,荷兰葡萄牙前些年吃过苦头之后就一直谨言慎行不再轻易得罪海汉,这两国却硬要跟海汉在武力上一较高下,那等待他们的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远在辽东苦寒之地的后金却是有些冤枉,至少在外界看来是如此,毕竟这个蛮人政权成立的时间并不长,过往与海汉也根本就没有任何形式的接触,说不上有什么恩怨可言。但海汉却是不惜代价跨越数千里之遥的海疆,向辽东地区输送了数千武装人员,与后金在当地打了好几场实实在在的硬仗,一路将其控制区打退到金州地峡以北。

    海汉为什么要劳师远征后金,这在外人眼中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问题,不过毫无疑问后金肯定是被海汉划入了不死不休的那一拨对手,甚至在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之后也从未提过与对方进行和谈,这样坚决的态度大概也是海汉能够赢得朝鲜信任的原因之一。

    这些被海汉视作“对手”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遭受了海汉严酷无情的军事打击。所以陶东来的话无疑是在提醒着现场包括费策贤在内的所有人,如果要想当海汉的“对手”,那么最好先考虑清楚由此所将带来的后果,想明白自己的国家是否能够承受得了海汉的军事打击。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即便是强如大明,也不会想要跟海汉开战,否则在海汉吞并海南岛的那一年,大明就已经宣战了。大明会在海汉实际占领了辽东等地的状况之下还忍气吞声地选择了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其实就是承认了难以在军事上战胜海汉,只能用妥协的处理方式来面对海汉的强势表现。

    费策贤当下的处境真的很尴尬,他原本只是想试探一下陶东来对朝鲜的态度,看看海汉是更重视大明还是更庇护朝鲜,但万万没想到弄巧成拙,陶东来的态度远比他预计的更为强硬,而且根本就没打算要给大明留什么面子,很直白地将三个国家的关系摆到了台面上来说。

    费策贤刚到三亚的时候曾听说过一句海汉俗语:面子是别人给的,也是自己丢的。他此时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样的感受,如果自己刚才在行动之前再稍稍深思熟虑一些,如果能在陶东来开口之后就主动转移话题不让其借题发挥,或许局面不至于发展到眼下这种难以收拾的程度。

    当着众多国家的使节和商人的面,被陶东来这么毫不留情地教训了一番,要说这是对大明的羞辱也不为过。但偏偏费策贤此时不敢再继续与对方辩论下去,因为他实在无法想像陶东来接下来还会说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言论。

    “大明与海汉去年已经正式建交,自然是属于陶首长所说的伙伴关系,但在下希望陶首长能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要伤害到来之不易的两国外交关系。”费策贤现在只能说一点场面话,希望陶东来能到此为止。只是比起先前的质问,他现在的口气已经多了几分哀求的味道正在里面。

    陶东来显然也没有要把费策贤当成落水狗来打的想法,见费策贤已经示弱便见好就收,对众人道:“借着今天这个场合我多说两句,我国与大明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记住。虽然我们两国之间还有很多细小的地方存在着意见分歧和利益不一致,但我想这些小问题通过友好的协商都是可以解决的。大明与朝鲜一样,都是我国的合作伙伴,而我国也会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保持尊重和理解。”

    陶东来气定神闲的样子又是让费策贤胸口一阵发闷,要知道片刻之前对方还在说朝鲜不会把大明继续当作宗主国对待,这一转眼似乎就已经把刚说过的话抛在脑后了。很显然,不管是先前所说的,还是现在的声明,陶东来所做出的表态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费策贤虽然生气,但同时也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大明曾几何时被其他国家这样对待过,即便是葡萄牙、荷兰这类国家,以前也是低声下气地央求大明给予通商的机会,就只有这海汉最为狂妄无礼,不但对大明予取予求,如今更是将手伸到了朝鲜,试图把大明最为坚定的盟国拉走。

    费策贤作为大明使者,理应斥责海汉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但可惜的是形势比人强,海汉军不管对手是谁都能做到战无不胜,而大明却是不论国内国外的战局都十分吃紧,屡战屡败之下,国力也在迅速下滑,甚至已经成为了海汉高官公开嘲讽的对象。
1...654655656657658...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