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鸟铳!”李奈忍不住轻呼出声道。

    民兵们领了火铳和弹药,并没有急着开始装弹填药,而是先在古卫的指挥之下迅速列队,十人一排,分为六排。李奈的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了——这些海汉人不但有鸟铳,而且已经训练出了大批的鸟铳兵!

    &nbs




第161章丧心病狂的军火推销
    李奈先是一愣,接着便摇头道:“施先生这话只怕有不实之处,据我所知,如此精良的鸟铳,只怕只有马尼拉的佛郎机人和巴达维亚的红毛人才有。”

    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来看,李奈也算是很有见识的年轻人了,这也与他的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关系。“福瑞丰”的经营范围中也有不少西洋货,与西洋各国的海商都有贸易往来,所以他才会知道这个时代中南洋地区最大的两个贸易中心。

    巴达维亚即是后世印尼首都雅加达,十七世纪初荷兰人开始在远东建立殖民点,其中心便是爪哇岛上的巴达维亚。161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三任总督彼得尔斯逊将巴达维亚设为了东印度公司的总部,这里也就一跃成为了整个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荷兰人想方设法引进了大量的中国移民到巴达维亚从事基建项目,并且通过种种手段,诱使中国的商船前往巴达维亚进行贸易,以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像丝绸这样的东方商品从这里转运到欧洲以后,毛利率就高达三倍以上,足以让趋利的荷兰海商们为此铤而走险。

    事实上十七世纪的东印度公司为了让更多的中国商船前往巴达维亚进行交易,曾多次派出武装舰船封锁西班牙人占领的马尼拉、葡萄牙人占领的澳门以及澎湖列岛一带的港口。

    而马尼拉是由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70年代占据的殖民地,并且在十六世纪末逐步成为了西班牙在远东地区殖民统治的首府。从地理位置上看,马尼拉距离广州约六百海里,而雅加达离广州则足足有一千八百海里,距离足足是三倍之多,所以大多数海商在航路正常的时候仍然会选择去马尼拉进行贸易。

    而此时被葡萄牙人租借的澳门,因为葡萄牙还尚未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取得独立,所以西班牙商船在澳门也可以停靠和贸易,而明朝也将这两国的洋鬼子统统称之为佛郎机人。

    这些中外之间的贸易既有正常的商品往来,同样也夹杂着一些秘密或者半公开的军火交易。就李奈所知,澳门的佛郎机人可是卖过不少红夷大炮给朝廷,还有制作精良,来自数千里之外奥斯曼帝国的鲁密铳。而这些进口的武器质量似乎也明显优于国产货,就如同眼前这些火绳枪对比李家庄民团装备的鸟铳一样,李奈显然不太相信这些民兵所使用的火绳枪,是由海汉人自己所造出来的。

    施耐德还欲分辩几句,陶东来已经抢先道:“是不是我们造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这里可以出售这种武器,并且价格上会比你所知的任何地方都更便宜。如果李先生想买这种武器,我想我们这里应该是你最好的选择。”

    李奈问道:“陶先生可知鸟铳的市场行情”

    “大概价格我还是知道的。”陶东来此前就这个问题专门做过研究,回答起来也是底气十足:“兵部装备给军队使用的鸟铳,大约是十两左右,鲁密铳因为制作工艺复杂,大约要二十两左右。这些武器从军队流入到民间,价格恐怕还得翻上一倍。至于说从西洋运来的武器,因为数量太少,价格更是高昂,类似鲁密铳这样的火绳枪起码要五十两以上。”

    “陶先生消息倒也灵通。”李奈听陶东来的推测与市面上的报价差异不大,微微地点了点头。

    “我们的这种二七式火绳枪分为两款,不带刺刀的基础版八两银一支,带刺刀的升级版十两银一支,制作工艺和性能上已经全面超越了你现在能够在市面上找到的任何火绳枪。”陶东来说话间已经将一支火绳枪递到了李奈面前,李奈稍一犹豫,还是接过手仔细查看起来。

    “再多加二两银子,就可以得到原本单独售价五两一套的战术背带。”施耐德顺手抓过来一个民兵,指着他身上的背负系统解说道:“李先生请看,这背带上的三个皮盒子分别装着引药、发射药和弹丸,分工明确,便于士兵携带,而且这套战术背带全部是牛皮制成,防雨防潮,经久耐用。有了这东西,指挥官再也不用担心士兵在战场上因为紧张找不到弹药了。”

    “哦”李奈又仔细看了看这套战术背带,皱眉道:“做工倒还马虎,不过这玩意儿就要二两银子,是不是太贵了点”

    “不贵不贵,一点也不贵。”已经确定李奈有购买意愿的陶东来立刻帮着补充道:“你只要购买我们任意一款火绳枪加战术背带的套餐,我们都将赠送三十发精制弹药。”

    “铅弹火药不值钱啊!”李奈立刻挑刺道。

    “李先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们的火绳枪和弹丸全部是进行标准化制造,外



第162章二道贩子
    李奈正要回话,见贺强悄悄朝自己使了个眼色,便向陶东来抱拳道:“请容我们商量片刻。”

    陶东来会意地拉着施耐德退开一段距离,给他们留出空间。

    贺强低声道:“三少爷,此物可大量购入!”

    李奈愕然道:“这是为何我们在李家庄的民团不过百人,就算半数装备此种火铳,也只需四五十支就够了。左右不过几百两银子,他们又有现货,若是大量购入恐怕海汉人反倒无法立刻供货。”

    贺强道:“三少爷,这是好东西,我们不但能留着自用,还可以转卖赚钱!”

    李奈摇头道:“军中那些军头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你让他们拿军械出来卖或许能行,但要让他们掏腰包买军械……绝对无此可能!”

    “就算他们肯买,卖给军中又能赚几个钱”贺强打量一下站在远处的陶东来和施耐德,继续说道:“这东西我们若是卖到福建那边去,至少能赚两倍的钱!”

    “你是说……卖给十八芝”李奈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贺强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他相信话说到这个份上,李奈自然可以想明白这事是否可行。

    所谓十八芝,是福建大海盗头子郑芝龙牵头组织的一个海盗同盟。郑芝龙年轻时曾经来往于东南亚各地,并且先后在大海盗商人李旦和荷兰人手下做事,1624年郑芝龙娶了日本倭寇首领颜思齐的女儿,并于次年颜思齐身死之后继承了他的遗产,然后纠集各路海盗首领,成立了“十八芝”,成为福建沿海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顺便值得一提的是郑芝龙之子,被后世所崇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已于1624年出生,目前还尚处于幼儿形态。

    十八芝成立之后李旦也于当年八月去世,于是他在台湾的产业全部被郑芝龙所控制,而厦门的产业则是落入了海商许心素手中。在穿越集团定居三亚的这个时候,十八芝正以台湾魍港为基地,与福建广东沿海的明军不断交战,同时对许心素的海上力量进行打击。

    “福瑞丰”在福建也有分号生意,甚至与许心素、十八芝都有私底下的贸易往来,对于那边的局势也很清楚。现在郑芝龙和许心素都是倾尽全力想要消灭对方,独霸东南海疆,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都是极大,而武器自然是重中之重。

    由于福建的明军与十八芝正处于交战状态,十八芝想要从军中买到制式武器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唯一能向郑芝龙和许心素大量提供武器的荷兰人一直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对于两边提出的求助要求都表示了拒绝,显然是要等他们自行分出高下之后再决定接下来的合作对象。

    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果有另一个军火商介入市场,那无疑会受到这些参战方的追捧。至于说这些武器的价格,只要不超过现有的黑市价,这些不差钱的金主肯定会大量购入。

    这种地下军火买卖固然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对于做惯了大买卖的“福瑞丰”来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要远强于普通商行——每年掏了大把银子好吃好喝养着的民团可不是吃素的,这些人平时是守村护寨的民兵,在护送商队的时候就变身为武装镖队。如今李奈打算将民团装备进一步火器化,可以预见其战斗力将很快会再提高一大截。而随着“福瑞丰”在东南沿海的生意越做越大,所控制的民团规模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就算到时候卖不出去,这些火绳枪在内部消化掉也没什么问题。

    李奈打定了主意,便走回到陶东来身边道:“此种火铳,鄙行欲采购两百支,价格便按先前的报价,全要十二两的套装,陶先生觉得如何”

    陶东来道:“两百支没问题,不过目前我们手头上没有这么多现货,这次先交易一百支,半个月之后再交易一百支,怎么样”

    “若是这样,那还请陶先生多给些优惠。”李奈趁机讨价还价。

    “那就所有枪支都按四十发弹药进行配发,相当于我们多送两千发弹药,这样总行了吧”陶东来肯定不会降价,宁可多送赠品,价格是咬死不松口。

    “那便这样定下了!”李奈倒也爽快,没有在这点小钱上跟陶东来过多纠缠。毕竟这次来胜利港的贸易内容中原本并没有武器一项,只是临时起意的一桩生意而已。虽然交易额已经有两千多两,但在李奈眼中看来,与海汉人的贸易可远远不会止步在“千两”这个等级。

    唯一有点麻烦的是海汉人不直接用银两进行交易,李奈他们还必须得先将来的现银兑换成海汉人的“流通券”才行,好在“流通券”与白银的兑换率定在一比一,兑换起来倒也不算麻烦。李奈此行还有许多交易要与海汉人商谈,也不急于



第163章推销大成功
    李奈跟贺强交换了一下眼神便立刻作出了决定——先看货。火炮现在是什么行情,他们比这些穿越者更清楚,这玩意儿比火绳枪还吃香得多,福建那边的金主可是抱着银子到处求爷爷告奶奶都买不到。海汉人要是能提供红夷火炮,那真是有多少就能卖多少,至于价格,对福建那些日进斗金的武装海商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于是古卫带着众人去了距此不远的火炮靶场,因为火炮射程的关系,这个靶场就比火绳枪的靶场大多了,而且还修建了好几个不同规格的炮位,其中也不乏李奈他们进港时所看到的那种炮台设计。靶场旁边有几间石头砌成的仓库,平时用来存放火炮和弹药。因为最近火药比较短缺,所以火炮都已经收回了仓库当中,炮位上空空如野。

    在古卫的指挥下,众人很快便从仓库中推出了一门6磅陆军炮,后面跟着一辆装运弹药的平板小车。与平时训练所不同的是,炮手当中没有再采用归化民,而是清一色隶属于军警部的穿越众,这也是为了确保这次武力展示能够顺利进行。

    亲眼看着海汉人的炮兵放了七八炮之后,李奈的心已经开始痒了起来。这些炮的性能丝毫都不比他所见过的红夷火炮差,射程和精确度也有不错的表现,硬要挑刺的话,只能说这炮的口径实在小了一些,威力还是很有限。

    打完十发之后,陶东来便示意炮兵们先停下来,向李奈询问观后感。

    李奈故作沉稳点头应道:“此炮尚可,不知陶先生可否详细解说一下”

    陶东来道:“这种二七式火炮有两种,一种是陆地上使用,一种可以装到船上使用,刚才试射的这种就是陆地使用的陆军炮。这种炮全重四百四十斤,炮弹重五斤,有效射程可达一里半,散热间隔为连续发射十二发。”

    那就是可以打到两里李奈眉毛轻轻一挑,心道这炮果然厉害,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那不知这样一门火炮,贵方报价几何”

    他却不知陶东来报的这个数据其实是外贸版,而军警部自用版的射程则足足有两里,而且这个射程其实是指最大射程,出口的外贸版能够靠着瞄准和调整角度来进行修正的有效射程顶多只有一里的距离,在此之外的那一段距离就只能纯粹靠运气了。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远东武装力量来说,实际有效射程上的这点差异已经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有望远镜可用,要在平地上观察一里之外的目标已经很困难了,就更不消说瞄准了,能够拥有这样惊人射程的火炮,在他们眼中就已经是了不得的神器了。

    施耐德接过话头道:“我们的火炮虽然性能优异,但价格却很实惠,像李先生看到的这种二七式陆军炮,每门只需要六百元,也就是六百两银子……”

    施耐德见李奈微微皱眉,不慌不忙地补充道:“……这个价格还包括了火炮的整套瞄具、射表和装填工具,以及承载火炮的这种既坚固又轻便的战术炮架,另外还有十发精铁炮弹以及相应的发射药包。鉴于我们与‘福瑞丰’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还将额外赠送可发射十次的拉发式点火管。相信阁下刚才也看到了,这种拉发式点火装置的好处除了在发射时保护炮手的安全之外,同时也提高了火炮在恶劣天气状况下作战的可靠性,就算再大的风,也不会影响到火炮的发射。”

    李奈听了他的解说,这才明白为何刚才火炮发射的时候,那些炮兵都站得远远的,手里拉着根连到炮身的细绳,使劲一扯便能让火炮发射,根本不需用明火去点燃引火药或是导火索,这倒真是李奈以前闻所未闻的新装置,甚至连那些佛郎机人和红毛人的火炮也没听说过有这样便利的设计。

    施耐德接着说道:“如果对于我们这些装备没有兴趣,那么也可以直接选择购买裸炮,每门炮的价格只要四百元。这个价格绝对没有任何的水分,也不可能再有第二家军火商能用这个价格出售这种品质的火炮了!”

    买裸炮开什么玩笑能花大价钱买炮的金主,根本不会在乎多花一点,用以买下这门炮的所有配套设备,特别是那个既方便又安全拉发式点火装置——李奈心中立刻便否决了施耐德的这个提议。当然了,等这炮运到福建发卖的时候,可就不是六百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了,至少还得在这个价格上翻一番才行。

    李奈未置可否,而是转而问起了另一件事:“这种精铁火炮,可有威力更大一些的”

    “有,当然有!”陶东来毫不犹豫地应道:“我们还有一种千斤炮,炮弹重量为十斤



第164章大地主
    相比之前所看到的那些火绳枪,李奈倒是更相信海汉人有能力制造这种红夷火炮,因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他们为何在进港的岸边坡地上修筑了那么多的炮台。就目前所看到的工程规模,虽然还赶不上虎门的炮台,但至少一般的港口外绝对见不到这样的防御工事。

    “不知这些海汉人从哪里寻来的铸炮师。”李奈心中闪过这个念头。广州驻军所使用的火炮大部分是在佛山铸造,而当地的铸炮师个个都是被当作菩萨一样供起来,外人甚至都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神秘人物。但以佛山那些铸炮师的本事,显然还制造不出海汉人所出售的这种红夷火炮。

    一行人回到码头的时候,那一队童子军果然还在岸边的树荫下守候着,这种尽忠职守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得到了陶东来的表扬和鼓励。李奈和贺强都是看得啧啧称奇,那些民兵也就罢了,能把这些小孩子都调教到如此守纪,这海汉人的手段的确有独到之处。

    船只在劳工们的划动下沿着田独河入海口缓缓驶向上游,陶东来准备再带着客人们去看一看离此不远的农场。仅仅展示武备,在执委会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明这样一个尚处于农业社会的国度,粮食的生产能力同样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农业部在田独河东岸开辟的农场距离田独河入海口的新兵营并不远,中间只隔着一座山岭而已。很快小船就抵达了农场外的码头,已经接到通知的高欢正在栈桥上等候他们的到来。

    高欢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们介绍着目前的农场公社生产情况:“我们五天前刚刚完成了上一季的水稻收割,目前正准备进行下一季的水稻种植。虽然上半年我们最终只抢种了两百亩水稻,不过好在后续的打理还不错,各种粪肥也用得足,也没有遇到什么自然灾害,产量比预计的五十吨要好得多,最终统计出来的产量是共计八十吨出头。”

    高欢看了看一脸茫然的两位明朝客商,耐心地解释道:“我们海汉的一吨,大约相当于大明的两千斤左右。”

    李奈不愧是出身商贾之家,这心算能力倒也不错,立刻便惊道:“一亩水稻一季收四百多斤”

    “是少了点,主要是上半年抢种时间太仓促了,下一季的亩产应该比这个高得多。”高欢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亩产四百多斤还少”李奈很是不解地问道:“那一年两季,一亩地的水稻岂不是能种出一千斤”

    高欢一愣,接着便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若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一亩地两季才种出五百公斤的成绩实在有点拿不出手,好一点的杂交水稻品种单季的收获就比这还多了。但放在十七世纪初来看,这个产量已经逆天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有对明代南方稻谷亩产的记录,就算是一年两季的熟田,收成极好之时也不过四五百斤而已。大多数情况下,二到四百斤是比较正常的收成状况,而高欢报出来的一季收成比人家一年还多了,怎能不让李奈大惊失色。若不是双方已经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恐怕李奈已经认为他们这群人是会使什么妖法了。
1...6869707172...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