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1919.第1919章
第1919章
或许是对本土的安全有着绝对的信心,莺歌海县城与三亚一样,也是没有城墙这种防御工事的存在。不过这并不表示本地在基建水平的投入较低,李溰在马车上发现这县城里的主干道甚至还做了整体硬化,标准也是与三亚那条景观大道看齐,便向罗升东问及此事。
李溰知道海汉人喜欢用一种叫做“水泥”的建材来修房铺路,他在大同江基地就曾见过海汉人使用水泥加上河沙石子修筑的各种防御工事,其成品的牢固程度堪比坚石。不过海汉对这种建材的制造工艺秘而不宣,而各国自行仿制的水泥质量就差了许多,因此外销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朝鲜虽然对此有些兴趣,但怎奈囊中羞涩,也只能眼馋一下作罢了。
海汉虽然富庶,但也远没有富裕到随便一个县城的干道都能做路面硬化的程度,莺歌海能把基建做到这样的水平,主要还是来自本地的自有资金。
当然了,这么大张旗鼓地花钱搞高标准的基建,地方上也得有合理的事由才行,而莺歌海县所提出的理由几乎无可辩驳——本地盐场的产出有相当一部分都得通过县城运至海边的码头,所以需要一条能够适应长期大宗货运要求的干道。
普通的松软泥土路面自然无法适应这样的要求,而莺歌海盐场附近也没有适合开辟采石场的地方,做不了石板路,所以用水泥做路面硬化便成了唯一的施工方案。虽然这个方案的造价相当不菲,但海汉官方认为还是保持生产效率比较重要,虽然看似多花了钱,但长远来看能在运输环节省下大把时间,而且基建工程拉动经济发展的道理,上层是很清楚的,所以还是批准了莺歌海这边提出的建设要求。
“这条路的修建方案其实在本人上任之前便已经规划好了,上任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监督这个工程的实施,前前后后的工期有一年半左右吧!目前本地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盐池都是通过这条路运送物资,世子只要看看这路上的车马数量,就知道这条路对本地民生的重要性了。”
关于这条道路的情况,罗升东倒是没什么需要保密的,这其实也是本地值得炫耀的建设成果之一,毕竟像这样的水泥硬化路面,在整个海汉国也是不多见的。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或许是对本土的安全有着绝对的信心,莺歌海县城与三亚一样,也是没有城墙这种防御工事的存在。不过这并不表示本地在基建水平的投入较低,李溰在马车上发现这县城里的主干道甚至还做了整体硬化,标准也是与三亚那条景观大道看齐,便向罗升东问及此事。
李溰知道海汉人喜欢用一种叫做“水泥”的建材来修房铺路,他在大同江基地就曾见过海汉人使用水泥加上河沙石子修筑的各种防御工事,其成品的牢固程度堪比坚石。不过海汉对这种建材的制造工艺秘而不宣,而各国自行仿制的水泥质量就差了许多,因此外销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朝鲜虽然对此有些兴趣,但怎奈囊中羞涩,也只能眼馋一下作罢了。
海汉虽然富庶,但也远没有富裕到随便一个县城的干道都能做路面硬化的程度,莺歌海能把基建做到这样的水平,主要还是来自本地的自有资金。
当然了,这么大张旗鼓地花钱搞高标准的基建,地方上也得有合理的事由才行,而莺歌海县所提出的理由几乎无可辩驳——本地盐场的产出有相当一部分都得通过县城运至海边的码头,所以需要一条能够适应长期大宗货运要求的干道。
普通的松软泥土路面自然无法适应这样的要求,而莺歌海盐场附近也没有适合开辟采石场的地方,做不了石板路,所以用水泥做路面硬化便成了唯一的施工方案。虽然这个方案的造价相当不菲,但海汉官方认为还是保持生产效率比较重要,虽然看似多花了钱,但长远来看能在运输环节省下大把时间,而且基建工程拉动经济发展的道理,上层是很清楚的,所以还是批准了莺歌海这边提出的建设要求。
“这条路的修建方案其实在本人上任之前便已经规划好了,上任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监督这个工程的实施,前前后后的工期有一年半左右吧!目前本地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盐池都是通过这条路运送物资,世子只要看看这路上的车马数量,就知道这条路对本地民生的重要性了。”
关于这条道路的情况,罗升东倒是没什么需要保密的,这其实也是本地值得炫耀的建设成果之一,毕竟像这样的水泥硬化路面,在整个海汉国也是不多见的。或许是对本土的安全有着绝对的信心,莺歌海县城与三亚一样,也是没有城墙这种防御工事的存在。不过这并不表示本地在基建水平的投入较低,李溰在马车上发现这县城里的主干道甚至还做了整体硬化,标准也是与三亚那条景观大道看齐,便向罗升东问及此事。
李溰知道海汉人喜欢用一种叫做“水泥”的建材来修房铺路,他在大同江基地就曾见过海汉人使用水泥加上河沙石子修筑的各种防御工事,其成品的牢固程度堪比坚石。不过海汉对这种建材的制造工艺秘而不宣,而各国自行仿制的水泥质量就差了许多,因此外销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朝鲜虽然对此有些兴趣,但怎奈囊中羞涩,也只能眼馋一下作罢了。
海汉虽然富庶,但也远没有富裕到随便一个县城的干道都能做路面硬化的程度,莺歌海能把基建做到这样的水平,主要还是来自本地的自有资金。
当然了,这么大张旗鼓地花钱搞高标准的基建,地方上也得有合理的事由才行,而莺歌海县所提出的理由几乎无可辩驳——本地盐场的产出有相当一部分都得通过县城运至海边的码头,所以需要一条能够适应长期大宗货运要求的干道。
普通的松软泥土路面自然无法适应这样的要求,而莺歌海盐场附近也没有适合开辟采石场的地方,做不了石板路,所以用水泥做路面硬化便成了唯一的施工方案。虽然这个方案的造价相当不菲,但海汉官方认为还是保持
1920.第1920章
第1920章
就在罗升东举办这接风宴进行的同时,一艘三桅福船缓缓地驶入了莺歌海港湾。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一地区与外界之间的物资和人员输送大多依靠海运完成,所以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一般都会保持在两位数,来自外国的商船在这里也并不鲜见。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引导这艘船停靠之后,按照惯例对其进行了登记。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条件所限,对于身份其实很难即时进行查验,所以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管理手段,更多的还是为了便于管理和统计港口的使用效率和货物吞吐量。
船主姓薛,自称来自福建,不过并不是专程来这里买盐,只是眼见天色渐晚,想在这里的港口停留一晚稍作休整。这当然也是很正常的理由,毕竟海南岛的西南角方圆几十里之内,也就只有莺歌海这里有比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完善的生活设施,如果舍得花钱,县城里的酒楼客栈甚至可以提供不亚于三亚的舒适服务。所以很多船在路过这片海域又不是那么赶时间的情况下,会选择将此地作为一个补给点。
近两年海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日渐改善,海汉官方也慢慢放开了禁制,允许来自大明的海商在海汉的各处贸易港自由进出。由于海汉与大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来说只要是汉人,或者是能比较流利地讲汉语,在海汉都不会受到太多的行动限制了。
这薛姓船主在码头上转了一圈,便说要进县城吃顿好的,而且颇为豪气地在码头上雇了两辆马车,带了十来号船员一同进城。临上车之前,他又回头看了看码头,那里停靠的除了他自己的船之外,还有两艘外形颇为显眼的帆船。其中一艘的船舷上密密麻麻的炮位垛口和炮窗,就已经已经表明了其身份是隶属海汉海军的战船。
上车之后,薛船主便告诉车夫去县城找个热闹点的地方吃饭。旁边一名随从压低声音问道:“老板,要不就去这里最好的地方,说不定正好撞上……”
薛船主摇摇头道:“大人物到小县城作客,少不了会有官方安排的接风宴,这一顿应该不会在外面吃。在城里找个人多的店,看看能不能打听到什么消息。”
莺歌海这地方的流动人口主要便是像薛船主这样的海上来客,而且多是来这里做盐业相关的买卖,褡裢里的钱肯定不少,出手也大多豪阔。所以所以莺歌海地方虽不大,但服务业倒是颇为发达,吃喝玩乐也是应有尽有。而这样的地方往往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消息渠道众多,只要找对路子肯花钱,要打听本地一些不算特别机密的消息,一般都能得手。
而此时县衙门里的这场为朝鲜世子一行举行的接风宴,依然还在继续进行之中,不过斗酒的节奏已经基本停了下来,因为还在喝的也就罗升东跟丁旭了,这两人一时半会分不出高下,最后都主动停战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就在罗升东举办这接风宴进行的同时,一艘三桅福船缓缓地驶入了莺歌海港湾。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一地区与外界之间的物资和人员输送大多依靠海运完成,所以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一般都会保持在两位数,来自外国的商船在这里也并不鲜见。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引导这艘船停靠之后,按照惯例对其进行了登记。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条件所限,对于身份其实很难即时进行查验,所以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管理手段,更多的还是为了便于管理和统计港口的使用效率和货物吞吐量。
船主姓薛,自称来自福建,不过并不是专程来这里买盐,只是眼见天色渐晚,想在这里的港口停留一晚稍作休整。这当然也是很正常的理由,毕竟海南岛的西南角方圆几十里之内,也就只有莺歌海这里有比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完善的生活设施,如果舍得花钱,县城里的酒楼客栈甚至可以提供不亚于三亚的舒适服务。所以很多船在路过这片海域又不是那么赶时间的情况下,会选择将此地作为一个补给点。
近两年海汉与大明之间的关系日渐改善,海汉官方也慢慢放开了禁制,允许来自大明的海商在海汉的各处贸易港自由进出。由于海汉与大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来说只要是汉人,或者是能比较流利地讲汉语,在海汉都不会受到太多的行动限制了。
这薛姓船主在码头上转了一圈,便说要进县城吃顿好的,而且颇为豪气地在码头上雇了两辆马车,带了十来号船员一同进城。临上车之前,他又回头看了看码头,那里停靠的除了他自己的船之外,还有两艘外形颇为显眼的帆船。其中一艘的船舷上密密麻麻的炮位垛口和炮窗,就已经已经表明了其身份是隶属海汉海军的战船。
上车之后,薛船主便告诉车夫去县城找个热闹点的地方吃饭。旁边一名随从压低声音问道:“老板,要不就去这里最好的地方,说不定正好撞上……”
薛船主摇摇头道:“大人物到小县城作客,少不了会有官方安排的接风宴,这一顿应该不会在外面吃。在城里找个人多的店,看看能不能打听到什么消息。”
莺歌海这地方的流动人口主要便是像薛船主这样的海上来客,而且多是来这里做盐业相关的买卖,褡裢里的钱肯定不少,出手也大多豪阔。所以所以莺歌海地方虽不大,但服务业倒是颇为发达,吃喝玩乐也是应有尽有。而这样的地方往往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消息渠道众多,只要找对路子肯花钱,要打听本地一些不算特别机密的消息,一般都能得手。
而此时县衙门里的这场为朝鲜世子一行举行的接风宴,依然还在继续进行之中,不过斗酒的节奏已经基本停了下来,因为还在喝的也就罗升东跟丁旭了,这两人一时半会分不出高下,最后都主动停战了。就在罗升东举办这接风宴进行的同时,一艘三桅福船缓缓地驶入了莺歌海港湾。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这一地区与外界之间的物资和人员输送大多依靠海运完成,所以每天进出港的船只一般都会保持在两位数,来自外国的商船在这里也并不鲜
1921.第1921章
第1921章
莺歌海县的迎宾馆建在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在房间里甚至就能听到海浪反复拍打海岸的声音。不过莺歌海本地的地势十分平坦,这迎宾馆的院落又是平房结构,就不像三亚建在山坡上的迎宾馆那样拥有良好的视野和不受遮挡的美景了。
当然李溰对此倒是并不在乎,他南下海汉这期间几乎天天看海,早就对海景麻木了,而且这大晚上的也根本看不到外面有什么风景,只要室内居住环境足够舒适就行了。
李溰一行人入住之后,盖良才将夜间护卫排好轮换班次之后,才返回海汉官员们所住的院子休息。虽然本地的治安据说还算过得去,但盖良才也不敢大意,他这差事要是犯了半点差错,别说军功了,恐怕以后都不会再有升迁的机会。
而罗升东派来的私人护卫也颇为尽职,前门后门各留两人值守,另有四人在朝鲜人的院内驻防,后半夜还会有另一组人换班。这批人平时训练得最多的内容便是保护重要人物,这次的任务毫无疑问正好是他们最为擅长的项目,甚至可能比军队的安保措施还做得更完善一些。
本地的驻军,随行的部队,加上罗升东的私人护卫,还有迎宾馆本身的夜间巡防人员,守卫李溰住处的人员在这一整晚期间都会保持着五十人左右的规模。如果是不清楚内情的人看到这样的状况,肯定会以为是哪位海汉高官悄悄来了莺歌海。
李溰自然也得到了海汉方面的通报,以免起了什么误会。李溰虽然觉得海汉安排这种水平的安保是为了给足自己面子,但也认为这的确是有一点太过于隆重了。而他自己带的两名贴身护卫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有点多余了,李溰索性打发他们早些去休息了。
“海汉人真的是很喜欢讲排场啊!”李溰若有所思地感叹道:“你说,是不是海汉人觉得他们到我国的时候得到的礼遇还不够,所以要特意做出这样的场面,给我上上课”
李希应道:“那应该也不至于,世子在胜利堡见到的那些海汉高官,他们出行时的安保措施比当下还严密得多。而且海汉人惯于制定各种标准,在各种事情上都是按照标准行事,我觉得他们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可能也只是接待外国政要的标准操作而已。”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莺歌海县的迎宾馆建在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在房间里甚至就能听到海浪反复拍打海岸的声音。不过莺歌海本地的地势十分平坦,这迎宾馆的院落又是平房结构,就不像三亚建在山坡上的迎宾馆那样拥有良好的视野和不受遮挡的美景了。
当然李溰对此倒是并不在乎,他南下海汉这期间几乎天天看海,早就对海景麻木了,而且这大晚上的也根本看不到外面有什么风景,只要室内居住环境足够舒适就行了。
李溰一行人入住之后,盖良才将夜间护卫排好轮换班次之后,才返回海汉官员们所住的院子休息。虽然本地的治安据说还算过得去,但盖良才也不敢大意,他这差事要是犯了半点差错,别说军功了,恐怕以后都不会再有升迁的机会。
而罗升东派来的私人护卫也颇为尽职,前门后门各留两人值守,另有四人在朝鲜人的院内驻防,后半夜还会有另一组人换班。这批人平时训练得最多的内容便是保护重要人物,这次的任务毫无疑问正好是他们最为擅长的项目,甚至可能比军队的安保措施还做得更完善一些。
本地的驻军,随行的部队,加上罗升东的私人护卫,还有迎宾馆本身的夜间巡防人员,守卫李溰住处的人员在这一整晚期间都会保持着五十人左右的规模。如果是不清楚内情的人看到这样的状况,肯定会以为是哪位海汉高官悄悄来了莺歌海。
李溰自然也得到了海汉方面的通报,以免起了什么误会。李溰虽然觉得海汉安排这种水平的安保是为了给足自己面子,但也认为这的确是有一点太过于隆重了。而他自己带的两名贴身护卫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有点多余了,李溰索性打发他们早些去休息了。
“海汉人真的是很喜欢讲排场啊!”李溰若有所思地感叹道:“你说,是不是海汉人觉得他们到我国的时候得到的礼遇还不够,所以要特意做出这样的场面,给我上上课”
李希应道:“那应该也不至于,世子在胜利堡见到的那些海汉高官,他们出行时的安保措施比当下还严密得多。而且海汉人惯于制定各种标准,在各种事情上都是按照标准行事,我觉得他们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可能也只是接待外国政要的标准操作而已。”
莺歌海县的迎宾馆建在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在房间里甚至就能听到海浪反复拍打海岸的声音。不过莺歌海本地的地势十分平坦,这迎宾馆的院落又是平房结构,就不像三亚建在山坡上的迎宾馆那样拥有良好的视野和不受遮挡的美景了。
当然李溰对此倒是并不在乎,他南下海汉这期间几乎天天看海,早就对海景麻木了,而且这大晚上的也根本看不到外面有什么风景,只要室内居住环境足够舒适就行了。
李溰一行人入住之后,盖良才将夜间护卫排好轮换班次之后,才返回海汉官员们所住的院子休息。虽然本地的治安据说还算过得去,但盖良才也不敢大意,他这差事要是犯了半点差错,别说军功了,恐怕以后都不会再有升迁的机会。
而罗升东派来的私人护卫也颇为尽职,前门后门各留两人值守,另有四人在朝鲜人的院内驻防,后半夜还会有另一组人换班。这批人平时训练得最多的内容便是保护重要人物,这次的任务毫无疑问正好是他们最为擅长的项目,甚至可能比军队的安保措施还做得更完善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