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正在打盹的果果突然觉得自己被人抱了起来,她睁开眼睛,然后欢喜的道:哥哥!
昨晚没好好睡觉吧!
沈安抱着她往后院去,庄老实跟在边上,心痒难耐的问道:郎君,那事咋样了?
沈安随口道:马上有赏赐来,你准备接待一下。
庄老实的脸上马上就多了光彩,等沈安进了内院,他就喊道:都出来洒扫了。
前院被扫的干干净净的,然后庄老实带着人在守着。
稍后两辆马车来了。
铜钱装了有半车,但这个不算值钱。
一车半的好料子,这个才是硬通货。
庄老实欢喜的带着人入库,沈安陪着妹妹玩耍,没一会就睡的人事不省。
他前世在论坛上厮混的时候,和大家争论过弩弓的构造,可那只是理论。
结果一上手后,连续三种思路都被老工匠判定为失败,或是改进有限,最后还是第四种方案成功了。
三天绞尽脑汁的过程很兴奋,但是现在他却累的像一条死狗。
果果昨晚也没睡好,先前等哥哥的时候都在打盹。
于是等陈大娘进来时,就看到沈安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而果果就坐在他的膝上,靠在他的怀里也睡着了。
兄妹俩齐齐睡觉,陈大娘抿嘴笑了,然后出去叮嘱家里的人动静小些。
而就在此时,在京的宰辅和重臣,以及殿前司侍卫司马军步军三衙长官齐集宫中。
乌压压的一群人在看着前方。
单人上弦,单人使用
两百步!
嗯,有两百步!
看看能不能破甲!
所有的疑问在弩箭发射出去后得到了答案。
验靶的侍卫提着靶子来了,一脸的兴奋。
贯穿!
贯穿!
一阵惊呼之后,宰辅们得意洋洋的说着有此利器,大宋的江山将会固如金汤云云。
气氛很热烈,甚至有人说太平岁月将会因此而延续五十年。
弄成弩阵,谁还敢窥探大宋?
布下十万弩阵,辽人和西夏怕是会闻风丧胆啊!
文官们渐渐开始胡说八道了。
他们的话在武人的耳中就是放屁。
这是利器,陛下,臣请守密!
啥?
三衙长官的职权和明代的都督府差不多,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利。
而且三衙长官里,一人是熬资历上来的,一人是外戚,只有一人是有实战经验的宿将。
他们三人站在了下首,在皇帝和宰辅们招呼之前,不得参与话题讨论,只得恭恭敬敬的站着,稍有懈怠,几位宰辅就敢当面呵斥。
于是三衙长官屁都不敢放一个,就听着文官们在咋呼。
最终还是在边上觉得不对劲的陈忠珩憋了一句要保密出来。
然后文官们大多皱眉看着他,有人甚至在嘀咕着什么内侍干政。
一群侍卫在边上戒备,听到这话有人忍不住说道:这话没错啊!
几个文官目光不善的看向了声音的来处。
当我们是奸细吗?竟然敢口出不逊。
一群侍卫有些慌了。
可说话的那人却涨红着脸走出来了,他先叉手行礼,然后说道:陛下,小人以前在军中效力。军中军纪森严,泄露军机者,轻则仗责,重则斩首示众小人有罪。
赵祯皱眉道:此事是该守密,若是被辽人和西夏人探知,那可是一场祸事。
先前咋呼的文官都讪讪的退了回去。
富弼欣慰的道:陛下,这是重器,每一件都应当记录,但凡丢失,连坐!
这是最严厉的预防措施,但赵祯却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宋庠现在代表的是军方立场,所以就问了一句:陛下,此物当有大用,那工匠有大功,臣请褒奖重赏,以激励后来者。
赵祯点点头道:是该重赏,只是朕却不知道该赏赐些什么。
富弼随口说道:一个工匠,不如多赏赐些钱,再加封一番也就够了。
大宋多的是散官,随便弄些出去,保证能让那个匠人为之癫狂。
赵祯扼腕叹息道:是沈安和折克行弄出来的。
瞬间那些人就石化了
富弼觉得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但更多的是震惊。
沈安竟然还会匠人的手段?
富弼真想把沈安的大脑给凿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构造。
那个少年啊!
他仿佛只是随手弄了个东西,然后就嘚瑟的扔在那里,而我们却要奉为大宋的重器。
这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于国有大用的重器,能让大宋增加不少底气的重器。
所以富弼躬身道:陛下,当重赏!
第106章 怎么防备武人?(为盟主‘31song’贺,加更)
一件事要保密该怎么做?
普通人大概会威胁,而上面的权贵大抵是警告,外加相信大家的节操。
赵祯觉得在场的都是重臣,保密自然是不在话下。
所以当折继祖进宫谢恩,随口提到自己在外面都听闻了此事时赵祯怒了。
如果能骂人,赵祯此刻最想骂的就是沈安曾经的那句话。
——卧槽尼玛!
而沈安早就知道这事儿怕是很难守住秘密,所以在家里先大睡了一觉。
醒来他就觉得腿麻,等看到果果靠在自己的怀里睡的香甜时,沈安就有些内疚了。
那么小的女娃,身边的亲人就只有自己,这得多寂寞啊!
快十五岁的沈安在想着是不是娶个媳妇来,家中也好有个女人掌管,顺带果果也有个嫂子陪着。
太年轻了啊!
沈安觉得自己现在找媳妇的话,大概会早耗元阳,没半分好处。
郎君。
外面传来了陈大娘的声音,沈安担心果果睡多了,就把她弄醒,然后牵着她去了前院。
到了前院,折继祖和折克行都在。
两人一见沈安,当即就深深一躬。
沈安笑道:都说了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为何这般见外呢!
折继祖拱手道:安北大恩,大恩不言谢,可惜族里的女娃大多喜爱舞枪弄棍的,没个定性,不然我定然给你挑个好的。
折家此次进京几乎都是在沈安的谋划之中,一步步的在不可能中转危为安,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而这些都是眼前这个少年的功劳。
折克行更是因此在皇帝的面前露了脸,此后只要时机一到,说不得折家就要出一个名将了。
将门难出名将,不是没人才,而是不敢用。
比如说折家现在是折继祖当家执掌府州,要是再来一个名将,朝中多半会把他闲置,要么就让他沉寂下去。
多谢。
沈安自然是不能去娶个将门的女儿,否则他以后的仕途基本上就被钉死了。
文武殊途,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文官和武将联姻,怎么看都有些文武勾结的味道啊!
折继祖叹道:此次若是没有你的谋划,折家怕是要倒大霉了。
沈安笑道:可前面也是我的主意,我既然出了主意,自然不会撒手不管。
折继祖赞道:有勇有谋说的就是你,种家那些所谓的名将种子,在我看来比你差远了。
折克行不服气的道:就因为种家的老祖宗是文人出身,所以就比折家得意,凭什么!
就凭种家知道进退!
沈安的回答让折克行觉得有些委屈。
外面来了赵仲鍼,他站在外面进退不得,有些尴尬。
进去的话,就是不速之客。
可不进就有些偷听了别人的话后仓皇逃走的无耻。
折家世代忠良,为何要打压!
折克行指着自己的叔父说道:我折家的男子胸前大多有伤疤,为何?只因我折家儿郎都是死战不退的好汉!这样的好汉,这样为国效忠的好汉,为何要被猜忌和打压!
少年意气啊!
折继祖苦笑着摇头。
沈安知道这是一股子气,不泄掉的话,会在折克行的心中压很久。
所以他思忖了一下说道:汉末之乱,乱就乱在了那些人的手中握着刀枪。
外面的赵仲鍼微微点头。
他系统的学习过这些知识,所以很是认同这个看法。
可不就是这样吗,汉代的皇帝想和越来越庞大的士人集团争权,甚至连外戚和太监都用上了,可依旧没用。
前唐安禄山之乱及至唐末以来,风云变幻中,武人的身影显得格外的狰狞和朝三暮四。
沈安苦笑道:乱世之中,武人杀文人如杀狗,这不报应就来了。大宋立国之后,那个啥咱们的太祖皇帝不也是那个啥
赵仲鍼微微低头,觉得沈安真的是
说的太过分了啊!
太祖皇帝可不就是武将的身份,最后造反成功了吗。
所以武人要防备,这是一条铁律。
不管汉唐还是近代,提防武人永远都是当权者的主要任务。
只是咱们提防武人的手段龌龊了些,而且打压太过,不像是提防,倒像是泄愤。
沈安有些恼火的道:倒像是这些文官的祖宗都是被武人给宰杀了。
咳咳咳咳!
折继祖用力的咳嗽了起来,他身为武人都觉得沈安的话太大胆了,要是被外人听到的话,传到文官们的耳中,沈家怕是要不得安宁了。
然后他无意中偏头过去,就看到了站在外面的赵仲鍼。
沈安兀自在喋喋不休的道:防备武人没错,可别打压啊!
赵仲鍼被人看到了,就施施然的进来,然后好奇的问道:安北兄,那该如何?
沈安挑眉道:要想防备武人造反,最简单的就是调换。
折继祖说道:是在调换,禁军一两年就会换防一次。
沈安无奈的道:才到一地,还没熟悉山川地形河流,马上就要换地方了。而且水土不服怎么办?若是有外敌入侵,这样的禁军可能打胜仗?
折继祖是宿将,但他不知道赵仲鍼的身份,所以只是摇头。
沈安指着赵仲鍼说道:这是汝南郡王家的小郎君,他爹爹在宫中待过些时日。
看来备胎之家的名气不小,折继祖叔侄马上就拱手行礼。
赵仲鍼笑着拱手道:我和安北兄相交莫逆,大家随意些才好。
沈安微微点头,折继祖叔侄这才坐下。
换将领就是了,折腾军士,这是连军士都不放心?
沈安觉得大宋这个真是毛病,你哪怕把一军的都指挥使隔几年对调都成,现在弄成这样怎么打?别说打辽人西夏,我看连交趾都打不过咦!是了,大宋好像连侬智高都打不过,若非是狄武襄后来为将,难说啊!
赵仲鍼喃喃的道:换武将?
没错。
沈安笃定的道:隔几年就调换武将,谁能造反?
他边说边看着赵仲鍼的神色,心想哥现在就给你埋下一根刺,等你以后真要当了皇帝,面临着防备武人的选项时,你还会选择跟着文官走吗?
后来的神宗革新中,军事上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后续保守党上台,人中楷模司马光扒拉着地图,颤声道:这这地方送给他们了。还有这里,都送给他们
赵仲鍼赞道:这法子好,我听他们说,那些禁军隔三差五就换地方,南边换到北边,才刚到没多久,又要换地方,结果将士们没死在外敌的手中,却死在了长途跋涉的途中,还有水土不服。
沈安摸着下巴说道:此事折家却不能再进谏了。
折继祖点头道:再进谏的话,那就是不知进退。
不只是不知进退,而是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