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消耗战对于大宋不利,所以王韶就在绝地列阵,引诱敌军来攻。
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当年楚霸王的破釜沉舟也是此意。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文官们也燃了。
西北的文官也得持刀,否则连百姓都会嘲笑你。
呛啷!
无数拔刀的声音后,一个文官举刀喊道:“诸君,让敌军看看我大宋的大丈夫!”
沈安当年在雄州说过的话,后来被演绎成了无数版本,但最多的一种版本就是沈卞失踪,沈安目睹了大宋的软弱,痛斥大宋的风气,然后在雄州喊出了大宋当有大丈夫这句话。
当时这句话引来了嘲笑和不屑。
可随着沈安的地位不断变化,以及大宋对外不断取得胜利,许多士大夫开始反思自己。
他们发现新党在做,而旧党只是在说,在拖后腿。
这其中只是利益在作祟。
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至于国家,关他屁事!
可这个世间有更多的人在乎这个大宋,在乎自己身上的大宋衣冠。
所以他们在改变。
“谁敢说某不是大丈夫,某弄死他!”
一个文官红着眼睛在嘶吼着。
“杀敌!”
王韶第一个冲了出去。
阵列在裂开,王韶冲杀了出去。
敌军居高临下的在劈砍,宋军在苦苦支撑着。
“知州来了,还有……”
那些将士们在欢呼,当看到那些文官也跟在王韶的身后冲杀时,士气就像是龙卷风,谁也挡不住。
王韶一刀就砍翻了一个敌军,他喊道:“冲杀上去!冲杀上去!”
仰攻需要的是气势。
唯有在气势上压倒敌军才能取胜。
这需要付出更多的牺牲和疯狂,但王韶准备好了。
他高呼酣战,那些文官跟在后面奋力拼杀,无人后退一步。
宋军全面开始反扑。
一个文官被一刀劈砍在胸前,他惨叫一声,有人喊他后退,他却高呼道:“杀敌!杀敌!”
士气就这么不断高涨着,当第一个敌军开始掉头时,王韶敏锐的发现了敌军的变化,他高喊道:“俞龙珂,喊话,喊败了!用你们的话喊!”
俞龙珂带着亲兵也在砍杀,他同样察觉到了敌军士气的变化,就用自己的语言喊道:“败了!败了!”
浪潮般的攻势终结了,敌军开始掉头逃跑。
可在这种坡地上掉头需要时间,而且敌军的阵势拥挤,和宋军又是互相绞杀在一起,所以当他们开始掉头时,一场屠杀开始了。
宋军奋力砍杀着只顾着逃跑的敌军,王韶更是令两翼开始包抄。
跑啊!
不管是西贼还是羌人,他们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作战凶狠,但当溃败时,他们比宋辽军队都无能。
这个时代缺乏国家概念,宋辽好一些,所以军队的组织能力很强大。
而羌人靠的就是一股子血勇,当血勇被对手击溃时,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们的溃败。
宋军掩杀过去,顺势攻占了堡寨。
王韶喊道:“收集战马干粮,战马缓过来就出发!”
……
宋军不断前进攻击,羌人震动,旋即各部开始集结。
“敌军在准备决战,这是好事。”
王韶披着披风,坐在草地上看地图。
“临洮一下,河湟震动,敌军无坚城可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和咱们决战,此战要勇猛,告诉将士们,羌人勇猛,可西贼更勇猛,如今西贼何在?已经成了大宋的疆土,所以……此战必胜!”
“知州,吃饭吧。”
麾下送来了饭食,也只是大饼肉干。
“如今比以前好得多了。”
王韶说起了当年自己在西北游历的经历,众人不禁听的入神。
“老师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当年十余岁就带着妹妹从雄州南归,那一路经历了很多,所以某每每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比老师差了许多。”
他觉得正是有了那一路的艰难,才造就了后来的沈安。
所以……
“让咱们击溃羌人,解除西北的威胁,大宋自然就能倾力于北方!”
“敌军来了。”
斥候来报,王韶笑道:“这是功劳来了。”
将领从容,麾下自然不会紧张。
“知州说了,这是功劳来了。”
“那咱们能不能用功劳去换腿?”
“你那点功劳难道还想和沈龙图相比?有功劳就有赏赐,还能升官,那就是光宗耀祖,让妻儿跟着享福!”
宋军开始集结。
远处,敌军浩荡而来。
王韶举刀,“让我们去夺取功劳!”
“万胜!”
北宋大丈夫 第1662章 扫清西北
弩箭飞蝗般的扑过去,敌军不断落马,而他们的步卒更是不堪,被宋军的骑兵列阵冲散,溃不成军。
这是许多人从未想到过的局面。
宋军的长刀比敌军的兵器更锋利,战场上时常看到敌军的兵器被砍断的场景。
王韶也没想到敌军会这般脆弱,所以做好的各种准备都白费了。
他带着一队骑兵冲杀了进去。
敌将在疯狂的呼喊着,试探挽回败局。
宋军全是骑兵,若是败退,他率领的步卒将会成为猎物。
所以他必须要试试能否反败为胜。
而王韶想的就是斩将夺旗!
斜刺里杀出一队宋军,顺着右边摸了上去。
这一队宋军堪称是狡猾,他们游走于两军厮杀的边缘地带,游走在敌军的边缘。
此刻敌军士气大跌,阵型散乱。
就在敌军露出了一条缝隙时,这队骑兵刚想冲杀进去,却发现有人抢先了。
王韶毫不犹豫的率先冲了进去。
敌将正在呼喊,见王韶率军冲杀过来,第一反应就喊道:“杀了宋将!”
斩将夺旗为何要高呼万胜?
因为将是兵的胆,将领战死,对士气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而旗帜是总指挥,总指挥没了,将领也没法传令全军,不败之败。
双方都抱着弄死对方的心态迅速逼近,王韶和敌将纠缠在了一起。
两人在互相砍杀,两人的战马原地转圈,不时撕咬一番。
王韶的长刀是拜师后沈安送的。
沈安送的刀自然非同凡响,据闻乃是舍慧亲自出手打造的宝刀。
敌将很是悍勇,可几刀之后,却被王韶连刀带人劈落马下,随即王韶一刀砍断大旗,顿时宋军开始了狂攻。
“败了!”
旗帜一倒,俞龙珂带着人就喊着败了之类的话。
敌军开始溃败。
一队队宋军在追杀着,漫山遍野都是。
王韶喊道:“追下去!追杀十里!”
他策马停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军的文官聚拢过来,人人面带喜色。
“知州,我军大胜了!”
“讯问俘虏。”
王韶下马,取了水囊喝水。
他仰头大口大口的喝着,水顺着嘴角流淌下来,看着酣畅淋漓。
“知州!”拷打俘虏很快就得了消息。
“这是瞎整部的,他们听闻咱们大军来袭,就集结了来援。”
“瞎整?”王韶左右看看,有些迷惑。
“怎地没听闻此等名字?再去问问。”
有人又去问了,稍后来报:“知州,不是瞎整,是瞎征部。”
王韶这才释然,“某说怎地没听过这个瞎整。瞎征乃是诸部联合,此战被我军击溃,当前再无阻碍,传令诸军,此战已然大胜,当奋勇向前……只等拿下了河湟二州,某将为诸将士庆功,耀武汴梁!”
耀武汴梁,指的是献俘。
大宋时至今日,武功已然鼎盛。献俘也有过几次,但主要是以大敌为主。
若是论谁是大敌,羌人连交趾都比不得,所以献俘只是个鼓舞士气的谎言。
但哪怕是谎言,宋军将士们依旧被刺激的嗷嗷叫,漫山遍野的追杀着敌军。
“看看这些将士们,以前憋屈,如今走路都昂首挺胸,这些转变从何而来?”
王韶看着诸将,“某以为从诸多对外大胜中而来。你等可知十年前的大宋是何模样?”
一个官员说道:“十年前西贼猖獗,大宋不能制,以至于河东路枕戈待旦。随后厮杀不断,每次西北征战,辽人都会屯兵北方趁火打劫,那时的大宋……让人不安,就像是行走于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之中,不知道这条山洞有多深……看不到光亮。”
“不是趁火打劫。”王韶的阅历比这些官员要丰富很多,又跟着沈安学习了一阵子,眼光自然不同寻常,“每逢西北开战,辽军必屯兵北方,大多人以为这是要挟大宋,可却不知道……”
他看着渐渐远去的追兵,沉声道:“若是西北战局崩溃,辽人的大军就会掩杀过来,到时候西贼从河东路突入,辽人从北方突入,瞬息大宋就风雨飘摇了。”
众人黯然,旋即振奋了精神。
“如今西贼覆灭,若是咱们再扫荡了羌人,大宋的西北就稳了。西北一稳,河东路就能抽调兵力去北方,到时候……大军北伐……幽燕之地……幽燕之地啊!”
那文官面色涨红,挥舞怒吼着。
“幽燕之地乃是每个有识之士都为之痛心疾首的要地,可却在辽人的手中。此前辽人掌控幽燕之地,进退两宜,让人沮丧。幽燕之地的险要,可能比得过此地吗?”
王韶手指着四周问道,眉间全是自信。
这里是高地,山脉到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变成了人间仙境的同时,也多了无数险要之地。
“可咱们依旧一路厮杀过来了,不管是何等的险要,不管当面是如何悍勇之地,只要大宋上下一心,就没有灭不掉的敌人!”
“而这一切从何而来?”王韶坦然的道:“某从不是新政的信徒,某只是老师的信徒。老师给我分析了新政的必要,以及各种手段带给大宋的好处,他让某放弃自己的阶层。
某以前从未想过阶层一词,是老师教会了某。原来某站在了大宋复兴的对面而不知。某扪心自问,此生为官所为何事?”
他坚定的道:“某曾在西北游历,遭遇无数危险,可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那时候某就一个念头,为大宋扫平西北的威胁!而后再为大宋扫清这个世间存在的威胁……谁能让大宋强盛,某就支持谁!”
天下官员对新政的态度各自不同,这里跟随出征的官员们也是如此。
此刻王韶的一番话不禁让他们深思。
“此生为官所为何事?”
这是一个大题目,大抵就是问你的初心是什么。
这个时候还算不上物欲横流,外界的诱惑也没那么大,官员们只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为官。
所以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能激发出他们的共鸣来。
“某当年读书时,想的是治理天下,当时某觉着宰辅们很蠢。”
“某也是。”
“某那时以为宰辅们都是傻子。”
“哈哈哈哈!”
众人策马缓行,不时爆发出大笑。
谁没有初心?
都有,只是在漫长的宦海中,在那些诱惑中变质了。
“新政惠及百姓,这是某亲眼所见。”
“嗯,免役法让百姓能安心种地,让小吏有了钱粮收入,不至于去勒索百姓为生,这便是善政。”
“还有大宋钱庄,京兆府都有了,有商人经过秦州,说那利息低的……”
“你还不知道吧,秦州放高利贷的钱头早就降利息了,说是再不降,回头大宋钱庄来了,没他们的活路。”
“以前日子好过,如今每个府都放着两个御史,还时常更换。那些御史整日无所事事,就下来打听消息,但凡得知谁贪腐或是渎职,他们马上就会来查问,一旦查出来……据闻就是大功,那些御史被激的和疯狗似的,巴不得找到贪官污吏。这个天下啊!真的不同了。”
王韶听着这些议论,想起了远在汴梁的沈安。
这些新政都有沈安的影子在里面,如今新政在地方逐渐落地生根,就像是春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大宋。
这些变化他也恍惚未觉,今日众人提及,他不禁欢喜的道:“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啊!”
沈安在信中说过,越是轰轰烈烈的就越容易出问题,在普遍反对新政的大背景下,不能玩大动作,只能一点点的去改造大宋。
你看看这些官员,有人恍然大悟,有人如梦初醒。
“原来新政已经那么多了?”
众人看着他,然后捧腹大笑。
新政早已深入了大宋的方方面面,包括此次征战。
为何要安定西北?
因为一旦北伐开始,就容不得失败。
沈安说过,太宗皇帝的北伐就是大宋的一次机会,可惜高粱河大败,从此后大宋就从未站起来过。
此刻大宋又看到了亮光,而北伐就是对大宋的一次救赎。
所以他必须要在西北打一次漂亮仗,让大宋在北伐时无需顾虑西北的威胁。
他在思索着。
远方已经有将士押送着俘虏回来了,欢笑声不断。
“知州,您在想什么?”
大捷之后,人人都欢欣鼓舞,只有王韶在沉思。
“某在想,这一步步的……从交趾开始,解除了西南的威胁。随后是西贼,解除西北的威胁,你等想到了什么?”
众人一怔,王韶笑道:“这是一次很大的谋划,有多大你等可知道?”
众人摇头。
王韶说道:“先扫灭交趾,定西南。随后扫灭西贼,定西北。如此,大宋可以心无旁骛的北伐,为了北伐,大宋一步步的做了那么多,谁想到了?”
“这些竟然都是为了北伐?”
这个战略也太宏大了些。
“这般谨慎吗?”
“是很谨慎。”
王韶说道:“老师说过,这个谋略从先帝时就开始了。先帝说,若是能一步步的做到,那大宋复兴在望。若是连交趾和西贼都无法剿灭,那北伐还是暂且搁置吧。”
“如今这些谋略都一一实现了,诸位,请看着北方!”
众人看着北方,一种参与了重大事件的感觉油然而生。
“这就是大宋!”
先帝人称仁慈,可背地里说他软弱的大有人在。
可谁曾想先帝竟然也有这等宏大的谋略,让众人不禁悠然神往。
“这个大宋,它大有可为!”
北宋大丈夫 第1663章 子孙
天色微亮。
头陀就在沈家的门外。
“来了来了。”
陈洛一个箭步就冲出了家门,身后传来了曾二梅的怒吼,“今日再让管家把施舍抢了,你晚间就去灶房睡!”
陈洛刚冲出来,右边人影一闪,他仔细看去,却是庄老实。
“管家,你的裤子掉了!”
陈洛一声大喊,庄老实得意的道:“你别想骗某……咦!真掉了?”
庄老实一手提溜着裤子,一边狂奔。
可陈洛就趁着这个机会冲到了门边,他打开侧门,冲着门外的两个头陀笑道:“稍等。”
“好说。”
头陀报晓是汴梁的一大景致,但凡有能力的人家都会施舍些米粮或是铜钱。但这个有时辰。一般只能在初一和十五这两日。
陈洛摸出了一串钱递过去,笑道:“我家女儿小名点点,陈点点,还请高僧那个啥……”
年长的头陀莞尔道:“在神灵之前祷告几句,可对?”
“对对对。”陈洛觉得这些头陀真的不错。
“定当如此,告辞了。”
两个头陀告辞,并肩而行。
其中一个问道:“师兄,沈家那么有钱,为何不多给些呢?沈安一次悬赏都数万贯呢?”
“哎!他是可以多给,可你却不知道沈安此人。他说过,出家出家,既然脱离了凡俗,最好是自己养活自己,否则那叫做什么出家?你想想,让人奉养着的那是什么?”
年轻的头陀想了想,“那是神灵。”
年长的头陀笑道:“那咱们可是神灵?”
“不是。”年轻的头陀叹道:“那咱们为何不去种地?每日来报晓很辛苦呢!”
年长的头陀说道:“一日之始,朝气蓬勃,此刻世间万物复苏,你能看到的都是生机。你记住了,我等修炼所为何事?看生机。”
“看生机?”年轻的头陀不解的道:“咱们不是不畏生死吗?淡漠生死……”
“在生机里看这个世间,看透了,你就悟到了。”年长的头陀目光淡然,“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而无知,死也无知。凡人留恋人间,于是生机消散。只有看透了生机为何物,你才能超脱了生死。”
年轻的头陀问道:“师兄,那生机是什么?”
年长的头陀抬头,目光深邃。
年轻的头陀心痒难耐,就陪笑道:“师兄,你的修为在寺里最厉害,主持说你去了之后定然有许多舍利子,你肯定知道生机是什么。”
年长的头陀叹息一声,负手站定。
年轻的头陀一脸崇拜的看着他。
年长的头陀突然拍了他的光头一巴掌,然后笑道:“某也不知道,哈哈哈哈!”
“师兄你骗人!”
“没骗你。”
“上次还听你说什么放下就是彼岸,师兄,什么是放下,放下什么……”
“放下贪嗔。”
“贪嗔,那我贪吃算不算。”
“嗯……不算吧。”
“开门喽!”
“热腾腾的汤饼,吃一碗满头汗!”
“羊肉馒头,西北来的肥羊!”
汴梁就在这拂晓中渐渐苏醒。
“爹爹!”
“哎!催命啊!”
沈安也被儿子吵醒了,不舍的在被窝里一阵折腾,最后被杨卓雪赶了出来。
“官人快去跑步。”
“整日就是跑步跑步。”
沈安穿好衣裳,推开房门,然后抠去眼屎,开始跑步。
沈安在前,果果在中间,芋头只是跑着玩,一会儿就变成了散步。
到了前院时,就见曾二梅洋洋得意的在吹嘘,“上次管家夺了给头陀施舍的机会,昨夜我一夜没睡,赶着时辰就把我家官人弄醒了,果然就抢在了管家的前面。我家点点这次可是有福气了。”
五岁的点点坐在她的身边帮忙择菜,很是乖巧。
“点点!”
芋头冲着她招手。
点点回头,用手指指自己,一脸茫然。
“跑步。”芋头昂首挺胸。
点点摇头,“不要,我要帮娘干活。”
芋头皱眉:“回头我帮你。”
点点还是摇头,跑了一圈转到这里的沈安见了不禁很是惆怅。
这几岁的小屁孩都知道泡妞了吗?
果然有你爹的优良传统,有前途。
闻小种突然加入了进来,跟在沈安的身边跑的游刃有余。
“何事?”
闻小种就是个行尸走肉,这是沈安的判断,所以没事也不肯叫他。
“大郎君看着有些意思,郎君,可要小人教授他?”
沈安迟疑了一下。
“是刺杀之道?”
“郎君看不起刺杀之道吗?”闻小种的声音平静。
“某只担心你会把芋头教授的心境大变。”
沈安看着他,“某希望芋头不是那等漠视生死的人,你可有把握?”
闻小种点头,“有的小人不教授就是了。”
“好!”
闻小种止步转身。
沈安结束跑步后,在吃早饭时故作轻松的道:“卓雪,芋头也不小了。”
杨卓雪惊讶的看着他,“昨日您还说芋头还小呢!”
“那个……此一时彼一时。”
饭后,沈安和杨卓雪在院子里散步。
“官人您有事就说吧。”
杨卓雪浑身绷紧,眼神坚定。
在她的脑海里,此刻出现了一个画面:沈安突然叹息道:娘子,为夫在外面有个女人,如今她怀了身孕……
很难受的感觉。
但杨卓雪知道这是常态,所以自己必须要把那个感觉压下去,还得落落大方的把那个女子接进家来养着。
人生为何这般的让人无奈呢?
“娘子,为夫想着……芋头是长子,为夫想让他学些本事,文自然不愁,为夫教授他杂学,诗词文章更不怕,不管是子瞻还是元泽,那都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良师。
只是为夫想让他文武双全。兵法之道,为夫责无旁贷,可拳脚刀枪,闻小种却更为出色一些,你看如何?”
“不是女人?”杨卓雪脱口而出。
沈安一头黑线,“什么女人?”
“妾身……错了。”杨卓雪委屈的道歉,可心中却觉得全是幸福。
他有钱有权,却从不肯对我凶一下,总是笑吟吟的,时常还会弄些恶作剧,和大孩子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