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金成俊笑了笑,“如此……大宋能否借贷呢?”
苏轼就坐在沈安的身边,他发誓沈安刚才浑身颤抖了一下,就像是那个啥……
那么兴奋?
他看到沈安在笑,两人多年的交情,苏轼觉得沈安就像是一只老狐狸,在对一只小白兔微笑。
高丽怕是危险了吧?
虽然不知道沈安要怎么坑高丽人,但直觉告诉苏轼,有人要倒霉了。
“借贷倒是好说,利钱也好说,只是有一条……”
王徽心中欢喜,问道:“哪一条?”
沈安笑的很是纯良,若是汴梁的君臣见到了他的这个笑容,定然知道这小子又要坑人了。
“高丽开放贸易,让大宋商人能进入高丽做买卖。”
这便是开放市场!
一旦开放了市场,沈安的各种手段尽出,高丽人怕是要变成穷鬼了。
比如说布匹倾销,比如说大力丸……
沈安笑的格外的畅快。
而高丽君臣觉得占了便宜,笑的更是舒心。
……
最后一天了,求月票啊!晚安!
顺带说一句:从明天开始,到五月七号,一直是双倍月票,投票依旧不限制数量,恳请大家过了二十四点后,把月票投给大丈夫!
北宋大丈夫 第1806章 出老千
高丽和大宋之间的贸易有些不平衡,因为高丽的警惕,上次水军还特地来敲打了一下,常建仁更是直接问高丽人是站在哪边。
这样的大宋让王徽越发的警觉,为此大宋商人没法自由进出,做点生意都是偷偷摸摸的。
现在沈安要求放开市场,任由大宋商人自由买卖……
这个如何?
王徽看了臣子们一眼,希望有人能出来分析一下。
一个文官起身,行礼后说道:“敢问沈国公,所谓贸易,买卖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错。
王徽暗自点头。
按照他的想法,贸易是可以开放的,但货物得有讲究。
你若是弄些什么兵器来贩卖,高丽是准还是不准?
想到那些逆贼得了大宋的兵器,王徽就觉得如坐针毡。
“就是百姓日用的东西。”沈安心想你们这群棒槌,大宋真要弄什么,难道你们还防得住?
见到高丽君臣一脸幸福的模样,沈安不禁想起了大力丸。
大力丸啊大力丸,你吃了不吃亏,吃了不上当。
但他真心的不屑去弄什么传销手段,就高丽这点经济体量,他只需玩个倾销就得了。
想想,当大宋的布匹蜂拥而至时,高丽布商怎么办?
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下一次再也不能来高丽了,否则王徽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弄死他。
“通商之事好说,只是……大宋能借贷多少呢?”王徽举杯邀饮。
沈安看了一眼酒杯,“一百万贯如何?”
王徽明显的惊喜了。
“一百万贯!”
文武官员们也被震惊了。
一百万贯说借就借,大宋真特么有钱啊!
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酸,高丽每年的收入大多给了官吏的俸禄,外加养着军队,这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看着沈安随口就是一百万贯,让高丽君臣不禁悲喜交加。
喜的是大宋真特么大方,悲的是这个大宋太有钱了。
和辽人做邻居高丽不怕,大不了打就是了。
可一旦和大宋做邻居,想到大宋出手阔绰,众人不禁为之黯然。
这就像是一个穷人有个富豪邻居一样,每日看着这个邻居用百年人参汤漱口,用金箔擦屁股……那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真的压不住啊!
有人的眼中多了贪婪之色,有人低下头,可双手却紧紧地握着。
这是心动了?
王徽看在眼里,虽然赞赏这等想法,但此刻沈安就在这里,你们就不能装作是和平使者的模样吗?
他干咳一声,众人都笑了起来。
而沈安却很是欢喜。
来吧,心动吧,出手吧。
他就希望高丽人出手,而且时机他都准备好了。
等下一次宋辽大战时,一旦辽人被击败,高丽人对东京道下手……
那样是最好的结局。
东京道,那是大宋的地盘!
谁特么敢动,那就是大宋的对头。
弄死你!
所以他一点一滴的在催生着高丽的野心,然后含笑旁观。
金成俊突然问道:“沈国公,不知两百万贯可行吗?”
呃!
王徽皱眉看着他,微微摇头,同时有些不满。
一百万贯就已经够了。
这些钱正好用来购买大宋的兵器,两百万贯的话,太贪婪,沈安怕是不会不高兴。
想到这里,王徽不禁觉得金成俊这人有些不知趣。
不知趣的臣子,自然要冷落一些。
“两百万贯也不是不行。”
噗!
王徽仿佛听到了吐血的声音,他缓缓看向沈安,觉得这位燕国公怕不是脑子抽抽了。
两百万贯,大宋据说每年的结余都没那么多,你也敢借?
但若是真成了呢?
两百万贯,拿一百多万贯卖兵器,剩下的再买些紧缺的东西……美滋滋啊!
他盯着沈安,“沈国公此言……”
沈安微笑道:“酒杯小了些。”
“拿大碗来!”
王徽只觉得热血奔涌,多年的王者生活养成的习惯被抛在一边,现在只想喝一杯。
王者要淡定,不能激动。
但今日却不同。
两百万贯啊!
这对于高丽来说就是能翻身的一笔钱。
有了这笔钱,他甚至想去抽辽人一顿。
有了这笔钱,高丽军队就会成为精锐,到了那时,想攻就攻,想守就守,何其快哉?
有宫女送了碗来,随后倒酒。
沈安这边的宫女看着颇为娇小,长相也算是可人,只是一张嘴,一股子口臭袭来。
“国公请用。”
宫女羞怯一笑,然后捂嘴。
沈安也笑了笑,宫女没想到竟然能得到回应,兴奋的脸都红了。
“你那个……胃火重,多吃清淡的。”
沈安刚才看了,这妹纸的牙齿还行,也就是没口腔毛病,那多半是胃火重。
妹纸脸都红了,然后又是狂喜福身。
能让大宋名医沈安出手给你诊治,这是多大的福分呐!
王徽也心动了。
不只是他,高丽的官员们都有些羡慕那个宫女。
沈安在汴梁出手不多,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名医之称当之无愧。
王徽的身体也有些问题,他试探着问道:“沈国公医术了得,可否给我诊治一番?”
沈安笑了笑,“外臣自然愿意……”
王徽不禁心中欢喜,他知道沈安治病无需用药,如此就不用害怕他害人。
“只是某从汴梁出发前占了一课。”
沈安摸出三枚铜钱,“三枚铜钱全是字面朝上,如此此行只能看缘分。先前某看那宫女面善,心中一动,知道这便是机缘,如此就出言指点……”
至于你王徽,那得看有没有缘分。
你在吹牛笔!
不,是在搪塞!
王徽心中不满,觉得自己是被沈安给戏耍了。
沈安微微一笑,把三枚铜钱往案几上轻轻一扔。
铜钱滚动,加之距离的缘故,众人看不清。
等滚动结束后,有宫女近前一看,讶然道:“大王,三枚铜钱都是字面朝上。”
所谓字面朝上,就是通宝那一面。
要想三枚铜钱全数如此,这几乎不可能。
可大伙儿都看到了沈安随手一掷,所以不禁感慨着命运的神奇。
“竟然如此吗?”王徽不禁释然了,然后心中再次一动。
这等神奇的占卜能力,若是让他为我占卜一下……
但转眼他就苦笑了起来。
他是高丽王,怎能让沈安占卜。若是占卜顺利还好,出现些问题,比如沈安说一声大王您未来能混元宇内,那他觉得耶律洪基和赵曙能活撕了自己。
可那些臣子看着意动,却也无人敢寻沈安占卜,这让王徽不禁冷笑一声。
这是担心占卜的结果不好,大庭广众之下被人知道吧。
金成俊突然起身,“还请国公为我请一课。”
沈安看了他一眼,“既然开了头,也好。”
他又摸了铜钱出来,“你是文官,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此文官当不见字,以为忠诚。”
不见字就是铜钱的背面。
沈安随手一掷,然后伸手一压!
呯!
铜钱被压住了,沈安看着金成俊,微笑道:“金侍郎可忠心吗?”
这是调侃和威胁。
众人不禁觉得金成俊的胆子真大。
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能说明金成俊的忠心。
“当然!”金成俊认真的点头。
“如此就看看。”
沈安松开手,有宫女过来查验。
“大王,全是是背面朝上。”
这……
若说开始时高丽君臣有些看戏的心思,觉得这是把戏。
可到了此时,见到这等近乎于神迹的结果,连王徽都不得不重视。
“好!”
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个好,却是对金成俊最大的褒奖。
那些臣子艳羡的看着金成俊,有人起身道:“还请沈国公为我请一课。”
“此行高丽最多只能起两课,已经满了。”
沈安收了铜钱,结果有一枚滑落,边上的苏轼俯身捡起来,然后随便看了一眼……
卧槽!
卧槽!
某看到了什么?
苏轼想戳瞎自己的眼睛。
某竟然……
这铜钱竟然两面都是没字的!
这样的铜钱随便你怎么摆布,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没字。
安北,你竟然出老千!
他又想了一下前面三枚字面朝上的铜钱,不禁为之叹服。
沈安那厮定然是准备了几套这样的铜钱,他想要字面朝上,那么就拿出那一套两面都是字的铜钱出来。
这个安北,真是让人无语啊!
苏轼转念一想,想起了上次沈安酒后说是要写一篇文章,纪念那次聚会,沈安就弄了枚铜钱出来,说是字面朝上是他,没字是苏轼他们。
他用一个碗来玩这个,铜钱一掷,就用碗盖住,等没声音了再揭开。
结果三次都是没字,自然是苏轼他们写文章。
如今想来这厮在那个时候就有了这等出老千用的铜钱。
苏轼恨不能捶胸顿足才能发泄自己的郁闷,可此刻却只能含笑把铜钱递过去。
然后给沈安一个小眼神:你等着!
沈安呵呵一笑,觉得自己也算是倒霉催的。
这个假钱可是他的利器,用来坑人无往而不利,只是这次无意间被苏轼发现了。
哎!
以后只能换一群人来骗了。
比如说国舅,下次就用这个法子去坑他收藏的兵器。
想到这个,沈安心情大悦,然后又盯住了苏轼。
他觉得老是坑国舅不好,如此就哄了苏轼多写几幅字送给国舅,百年后这些字的价值远超那些兵器,也算是不亏欠。
从未有使者这般心大,在这等时候还在琢磨着坑人的事儿。
“沈国公,两百万贯借贷,利钱多少?何时能兑现?”
王徽心中挂念着此事,恨不能马上就和沈安签署文书。
“此事倒也简单。”
沈安把铜钱收了起来,“两年为期,利率三分。”
这个不高!
甚至算的上是做慈善。
高丽也有高利贷,所以大伙儿都知道这个利率的成色。
大宋果然是仁义啊!
沈安随后提出了个问题,“若是逾期了如何?”
……
月初,求月票。
北宋大丈夫 第1807章 苏轼碾压高丽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遂,不可能永远如意,当你手紧的时候,要么变卖东西,要么只能去借钱。
借贷的历史悠远,已然不可考,但有一条却是共通的。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所以沈安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年到期后,高丽若是还不上这两百万贯的本息怎么办?
王徽看了户部尚书一眼。
高丽的官制和大宋有些不同,他们没有枢密院这等怪胎机构,他们的三司也没有大宋的管得宽。
户部尚书想了想,觉得有些危险。
要想还钱你就得有结余,可按照高丽的财政状况来看,这两百万贯怕是还不上了。
但目前高丽却急需这两百万贯来完成军队的扩张任务,否则在宋辽大战连绵数年的背景之下,高丽如何自处?
所谓豺狼当道,你手中得有棍棒才能安心。
在高丽人的眼中,辽人和大宋都是豺狼。
原先的大宋算不得豺狼,很是柔弱,这样的大宋高丽人最是喜欢。可现在却不同了,这个大宋摇身一变,竟然把大辽打的屁滚尿流,让高丽人不禁脊背发寒。
这小白兔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虎狼。
这朋友还能做下去吗?
所以户部尚书咬牙道:“请沈国公放心,高丽定然言而有信。”
“好!”
沈安一拍案几,举起大碗道:“大王,为此干一杯。”
王徽见事情成了,心中暗喜不已,只是看着一大碗酒水不禁有些发愁。
但此刻他心旷神怡,觉得再多的酒水也喝不醉,就举起碗,“我与国公共饮。”
沈安仰头慢慢喝完了,然后觉得肚子里全是酒水。
他看了黄春一眼,黄春点头。
苏轼不解,低声问道:“安北,你又弄了什么?”
沈安摇头,苏轼嗅嗅,觉得不对劲。
这酒味怎么就那么淡呢?
他看了一眼黄春,想到这厮先前说是去更衣,难道是做了手脚?
啧啧!
这个安北,竟然连喝酒都在偷奸耍滑。
他身边的那一坛子酒水应当是被换了吧,最多能有一成是酒就算是不错了。
这厮真的是……
只是今日的高丽君臣大概就要被他给坑了。
“为了大宋和高丽的情义,干!”
沈安一脸慷慨激昂的举起碗,众人只能跟着。
几碗酒下肚,众人见沈安依旧眸色清明,不禁暗自佩服。
这人的酒量果然是好啊!
一个臣子拱手道:“我却是不胜酒力,沈国公,得罪了。”
这是投降了。
沈安哈哈一笑,那模样当真是得意之极。
有武将看不过眼,觉得自己的酒量了得,就主动发起挑战。
三碗之后,武将轰然倒下,然后狂呕!
“拉出去!”
王徽觉得有些头晕,见状就摆摆手,有侍卫进来把武将拖了出去。
“两百万贯逾期不还,如何?”沈安却再度问道。
王徽不禁暗怒。
才两百万贯罢了,到时候加点税不就有了?
你沈安这般追问,真是小家子气。
想到这里,王徽自信的道:“若是不还,国公以为如何?”
沈安笑道:“两国友好……”
这个沈安还是识大体的啊!
王徽和没醉的臣子们都频频颔首,觉得这位使者虽然脾气不大好,但还算是耿直。
“可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呐!”
王徽正在含笑抚须,闻言差点被刺激的心梗。
这哪里是耿直,分明就是奸商!
“那要如何?”王徽淡淡的问道。
“简单。”沈安举碗,王徽眼皮子跳动着,跟着干了一碗,觉得想吐。
沈安却面不改色的道:“若是逾期不能归还,那就是利滚利……可否?”
利滚利的厉害大伙儿都知道,越滚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坑人。
可王徽却淡淡的道:“可!”
沈安咧嘴一笑,“如此也好,可令人做了文书来签字画押。”
这个棒槌!
王徽颔首,有人去弄了这些东西来。
“还得有印吧?”金成俊质疑道,“没有印的话,此事怕是不妥。”
王徽点头,觉得金成俊很是机敏,若是大宋耍赖,到时候就凭着印章来纠缠。
沈安伸手,苏轼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正是印章。
文书做了两份,内容再三推敲过,然后画押盖章。
“好!”
大功告成,众人都欢喜不已。
“饮酒饮酒!”
王徽想着高丽将士拿着宋人的锋利兵器开疆拓土的场景,不禁热血沸腾,于是看向沈安的目光中难免多了些感激。
这样的棒槌多来几个才好啊!
想到这里,王徽就主动邀饮:“沈国公,你我饮酒。”
这是喝一口的意思,可沈安仰头就干了。
王徽纠结着喝了酒,觉得胸腹那里一阵翻滚,见沈安无恙,不禁有些沮丧。
这人文武双全也就罢了,竟然还是名医。名医也就罢了,竟然酒量还那么好,堪称是千杯不醉。
想到这里,他看了苏轼一眼,见苏轼醉眼惺忪,不禁暗喜,觉得能压过宋人一头,“诸卿皆是文采风流,此情此景,可有诗词佐酒?”
这是狂欢的信号!
也是两国文人拼杀的信号!
一个官员起身作了一首诗,众人不禁纷纷叫好,然后看着苏轼。
苏轼的文名太盛,但这是高丽人第一次见到他,再大的名气也得拉出来溜溜啊!
苏轼喝多了些,看着不大对劲。
有人笑道:“子瞻先生可是醉了吗?可学了魏晋前辈就地睡了。”
魏晋前辈喝多了就奔放,再来点五石散就是神仙了。席地而睡只是寻常事。
“某心中有愁绪万千……”苏轼大笑,然后随口吟诵道:“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那个起身说话的官员面红耳赤,拱手道:“我失礼了,子瞻先生见谅。”
只是随口说一句话,竟然就引出了苏仙的一首诗。
而且这首诗寓意不凡,让人沉醉。
如说有路不能行,那就一醉解千愁,不走了。若是有口不能说话,那不如闭嘴高卧。哥醉倒在这里,千万年都没人知晓哥的心思。
这是一首愁绪万千的诗,沈安听了不禁翻白眼。
这次出使前,沈安和他约法三章,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别去。可苏仙的本性奔放,哪里受得了这等约束,这不就借着一首诗来抱怨了。
哥没法说话,连自由行动的权利都没有,谁能知道我的苦闷呢?
这是沈安的理解,可在高丽君臣的眼中,这就是苏轼对自己境遇的一次抨击。
这般大材斑斑的苏仙,竟然混了数年还是御史,不得重用。
哎!
真是让人难过啊!
这人真是大才,堪称是出口成章啊!
王徽不禁摇头赞叹,有喝多的臣子见了心中嫉妒,就说道:“子瞻先生,大宋虽然物华天宝,可高丽也不差,高丽的大才多不胜数!”
苏轼呵呵一笑,斜睨着那厮说道:“你说这个……某有了!”
操蛋!
高丽君臣是第一次见到苏轼,他们觉得苏轼大才,但你再牛笔也得慢慢的琢磨才能出作品吧?
可苏轼只是随口就说有了。
难道诗词对你而言就是吃饭喝水,说有就有?
他们不知道苏仙的牛笔,那文采就像是喷泉,挡都挡不住!
沈安苦笑低头,觉得高丽君臣这是在自取其辱。
苏轼喝了一杯酒,叹息一声,“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来了!
来了!
来了!
苏轼随口就是一首诗,众人赶紧品味。
腥涎不满壳,这是说蜗牛吧。蜗牛的口水不多。
聊足以自濡,那点口水只够打湿蜗牛自身。
升高不知回,蜗牛借着粘液口水在墙壁上爬高,却不知道回头。
竟作粘壁枯……
最后一句堪称是点睛之笔!
竟作粘壁枯,蜗牛爬到了高处,最终粘液口水用完了,倒毙在前进的路上。
这首诗初听没什么,可仔细一品味,竟然寓意深长。
这蜗牛堪称是不自量力的典范,牛笔哄哄的往上爬,最后倒毙在路上。
粘液口水,这是暗指实力。
那么蜗牛暗指谁?
高丽?
啧啧!
不愧是苏仙呐!
先前才将有人说高丽比之大宋也不差,苏仙马上就作了一首蜗牛诗,借着蜗牛把高丽批驳了一番。
蜗牛也配和大宋相提并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