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可朕怎么又提了这个。
“官家,来了来了。”
一队乐手进来,个个长相普通,可赵曙知道,这在宫中已经是美人级别的了。
稍后两个臃肿的女子披着薄纱进来了,还玩了个羞涩。
朕……想驾崩了!
赵曙觉得生无可恋,不禁想起了前隋的杨坚,那厮也是娶了个河东狮,宠幸的女人都会被干掉。
哎!
虽然隔了数百年,但赵曙还是举杯,和那位隋文帝干一杯。
高滔滔见他兴致高,就欢喜的道:“官家,这歌舞是最近飞燕她们新编的,看来您果然喜欢,回头臣妾让她们再编几支舞,让您忙于政事之余,也能松缓松缓。”
“是啊!”
赵曙的眼中全是悲伤。
他一杯接着一杯的喝酒,可就是喝不醉。
张八年又飘了进来,“官家,沈安带着苏轼他们斗殴。”
“和谁啊?”赵曙的声音听着就像是飘忽在空中。
“为首的是冯京……”
卧槽!
赵曙霍然起身,“可出了人命?”
沈安那厮心狠手辣,冯京这群家伙是吃饱撑的敢去惹他?
“没有,冯京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剩下的有两人断腿,一人断手。”
高滔滔也很是好奇,“官家,不该是全部的腿都打断吗?”
“这是手下留情了。”赵曙松了一口气,问道:“为何打起来了?”
“说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伎,那女伎擅长吹箫,一管洞箫让人沉醉,冯京他们那边先叫了,可半路遇到了喝多的沈安,沈安出手打了冯京,两边都喝多了,就斗殴……”
啧啧!
赵曙摇头叹息,“看看朕的这些重臣们,整日干的是什么事,竟然在青楼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丢人!”
“是啊!真丢人!”高滔滔觉得太不像话了。
“不过还好。”赵曙说道:“只是明日富弼那边怕是要和沈安有些纠葛。”
……
沈安多年未曾喝醉过了,所以第二天早上一醒来,依旧习惯性的问道:“天亮了吗?”
“还没,官人再睡一会儿吧。”
听到妻子的声音,沈安就安心了,翻身继续沉睡。
杨卓雪从梳妆台前起身出去,稍后问了赵五五。
“官人昨夜的事可打听到了?”
赵五五才将起床,“打听到了,说是郎君和枢密副使冯京为争夺一个女伎打了起来。冯京被打的鼻青脸肿的。”
杨卓雪点头,然后准备回去。
晚些沈安醒来了,头痛欲裂,“昨夜和人打架了。”
杨卓雪听了心中一喜,“为何呢?”
许多事儿她不能问,沈安能主动说再好不过了。
“有些郁闷,打一架比较好。”沈安接过茶杯,一口喝了,“官家这是要让为夫以后享福,既然要享福,定然是要做纨绔才舒坦,于是昨夜就寻了个借口,打了冯京一顿。”
杨卓雪放心了,说道:“那冯京可是富相的女婿呢!”
富弼可是新政的大佬之一,这和内战没啥区别。
“冯京却是反对新政。”沈安玩味的道:“这翁婿俩一人新政,一人旧党,你说和诸葛亮家族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杨卓雪想了想,“妾身不想这个。”
妻子不笨,只是不想把自己展示的太精明,这个沈安知道。
“富弼说不得会来沈家,向为夫道谢。”沈安又倒了下去。
“怕是不能吧。”杨卓雪觉得富弼再软弱也得来吵一架。
“不信就等着看吧。”
沈安只想睡觉。
天亮了,他依旧在沉睡。
“哥哥!”
“爹爹!”
沈安不动。
“郎君,富相来了。”
沈安睁开眼睛,“知道了,让他等着。”
他慢条斯理的起床,到了前面时还在打哈欠。
“昨夜喝多了?”富弼看着笑吟吟的,压根就看不出自家女婿被沈安暴打的恼怒。
“是啊!”沈安坐下,见是浓茶就摇头,庄老实赶紧去换。
“你家早饭吃了什么?”
“吃了汤饼,还有馒头……”
“真是不错啊!”
富弼就这么和沈安扯淡一刻钟,然后起身告辞,最后纠结的说了一句话,“安北,多谢了。”
昨夜女儿回了娘家,哭诉冯京被沈安打的好惨,他亲自去看了,确实是惨。可他此刻却必须要来道谢,这憋屈的感觉,让他想吐血。
等他走后,庄老实不解的道:“郎君,他来就是为了说这个?”
“冯京最近不大稳,有人想动他。”
“谁?”
“吕诲他们。”沈安站在外面,伸个懒腰,“冯京毕竟是富弼的女婿,就算是反对新政,可也不会下狠手。于是吕诲他们就想换个更狠的人。可某昨夜的一顿暴打把冯京给打惨了。
被某打惨了的旧党官员,顷刻间就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冯京算是因祸得福,枢密副使的位置自然也就稳固了。”
“这合着您打人还能帮人?”庄老实觉得自己怕是听错了。
“当然。某去睡了,没事不要打扰。”
沈安打着哈欠回去了。
富弼一路回到了政事堂,韩琦见他进来,就问道:“早上你很告假是何意?”
富弼坐下说道:“去了榆林巷。”
韩琦笑了笑,“沈安昨夜把你女婿打惨了,怎地,你去理论了?”
富弼摇头,“吕诲他们准备换掉老夫的女婿。”
韩琦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不会吧。”
“冯京亲口对老夫说的,这几日他焦虑不安,求了老夫好几次,可老夫也没办法啊!可……”
韩琦压压手,“可昨夜沈安一顿暴打,旧党那边定然有不少人会说冯京让沈安恼怒了。能让沈安恼怒的自然是旧党里的大才,谁敢换他?啧啧!沈安这是既打了你女婿,还得了你们翁婿的感激,这小子,手段真是黑!”
富弼苦笑道:“是啊!所以某让女婿去感谢一番,可沈安下手太狠了些,冯京的脸肿的和猪头似的,还掉了两颗牙,哎,没脸去。”
“哈哈哈哈!”
韩琦不禁大笑了起来。
“诸位相公,王韶那边怕是晚些就到京城了。”外面来了个小吏,通禀此事。
韩琦一怔,“王韶……他上次上了奏疏,说是打下了河湟二州,可有官员弹劾他,说他擅自出兵,用什么……用那处有良田千亩为由出兵,可最后一看,也就是几亩荒地,要验证一番才是。”
“嗯,若是谎言,定然严惩,否则以后谁都能撒谎出兵,那和前唐有何区别?”曾公亮有些恼火。
众人点头,然后处理政事。
时光流逝,韩琦觉得差不多了,就伸个懒腰,“这宰辅也不好做啊!整日事情多的做不完,老夫在想,何时能放个长假,好生歇息一番。”
“明日如何?”
有人在后面说道。
韩琦这话只是个笑话,作为首相来说,他哪里会舍得给自己放假。他刚想骂人,却觉得这个声音太熟悉了。
“官家!”
就在门外,赵曙带着张八年和陈忠珩皱眉看着他。
“韩卿可是累了?”
赵曙昨夜看了歌舞,‘龙心大悦’啊!现在的心情却还不错。
“臣只是玩笑。”众人起身相迎,赵曙进来后,说道:“有人说王韶要回来了,还带来了不少好东西,朕想看看西北那边有什么好东西。”
韩琦笑道:“西北那边最多的就是牛羊。”
“或许吧。”赵曙想起了王韶,“王韶朕记得,他当初在西北一战击败了西贼的叛逆。后来西北报捷,说是打下了河湟二州,朕不胜欢喜啊!他说此次还带来了其它好东西,让朕有些好奇。”
“能打下河湟二州,在朕看来这就是意外之喜,当初沈安说王韶可独当一面,朕还有些迟疑,就想着西北那边没什么大敌,那就让他去试试,没想到竟然给了朕这般惊喜,可见沈安的眼光不错。”
韩琦等人只能称是,前面的想法都没法说出来了。
“来了!陛下,王韶来了,好多人!”
“好多人?”赵曙不解,笑道:“诸卿,与朕去看看?”
“是。”
宰辅们放下手头的事儿,跟着赵曙一起出去。
众人一路到了皇城门内,就见前方两排军士,中间的全是些羌人。
“这是……”韩琦想到了一种可能,不禁狂喜。
王韶来了,他的脸看着多了些黑红,近前后行礼,说道:“陛下,臣在西北大小三十余战,收河湟二州,打到了积石山,一路击溃羌人不计其数,这些都是头人。”
他回身指着那些俘虏,一脸的平静。
可赵曙却已经震惊了。
他对王韶占据了河湟二州已经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堪称是惊喜。
可王韶此刻却又给了他一个惊喜。
“你打到了积石山?”赵曙最近经常看地图,脑海里已经出现了那一块。
打到积石山,也就是说,王韶又攻取了河湟二州那么大的一块地方。
祖宗啊!
朕又开疆拓土了!
赵曙不禁喜上眉梢。
“是,臣不敢妄言,此处有当地的部族头领归降,来人,带了来。”
王韶言行稳重,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气息。
稍后来了个头领,行礼说话,虽然结结巴巴的,却让人听懂了。
“见过陛下。”
这就是献俘。
赵曙不禁大喜,“好!”
北宋大丈夫 第1834章 掺沙子的封赏
所谓天子脚下,说的就是都城。
都城的百姓见多识广,一般的事儿压根就没法让他们激动。
“这是西北那边的?”
有人觉得西北那边已经没有了威胁,“西贼都没了,他们的太后在杀猪巷那边弄了个什么东西,那些贵妇人整日去厮混,赚钱的本事不小。这怎么西北又出对头了?”
众人都觉得有理,可有人说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原先西贼还强盛时,那些羌人就是他们的大敌,李元昊都打不过,李谅祚更是不行,那些羌人连辽人都头疼,不是你等眼中的小贼。”
这个事儿百姓知道的不多,但大宋君臣却非常清楚。
“见过陛下!”
那些归顺的头领一一上前行礼,王韶在边上说道:“陛下仁慈,得知你等来归顺,竟然亲自来了,这是莫大的殊荣……”
那些头领跪下,虔诚的叩拜。
这是臣服之意。
赵曙知道西北那些羌人的桀骜不驯,所以看向王韶的目光中就多了欣赏之意,“朕知晓西北苦寒,但大宋不会坐视百姓受苦,你等可在京城好生的度日。”
既然归顺了,那自然就是大宋百姓,以后登记造册,该交税就交税,该怎么就怎么。
等这些羌人被带走后,君臣一起去了垂拱殿。
“王卿此行经年,朕看着你的脸上多了风霜,可见西北艰难。”王韶看着真的粗糙了不少,而且也瘦了不少,让赵曙不禁很是感慨,“当初本是让你戍守兴庆府,可你却要去征伐羌人,记得你当时说了什么……”
赵曙每日看的奏疏太多了,许多奏疏过后就被忘的一干二净,但王韶当年的奏疏他却还记得。
“朕记得你说……西贼虽然平定了,可羌人却不容小觑。此刻大宋觉着羌人不是大患,于是置之不理。可遍观史书,那些大敌谁不是从极弱小时渐渐强大的?于是朕想着就让你去试试,那时朕想着,若是能给羌人一些教训,让他们以后老实些也就罢了,谁曾想你竟然给了朕这等惊喜。”
赵曙是真的惊喜了,“你竟然能夺回河湟二州,西北之地就消除了许多隐患,让朕欢喜。朕以为你就只能如此了,谁知道你竟然又夺回了偌大的地方,西北此次算是彻底的安稳了。”
西北那边虽然收复了,可大宋一边要防着有人造反,一边还得盯着辽人,另一边还得防着羌人。所以那边虽然看似不打眼,却是战略环境最恶劣的地方。
王韶一战攻占了河湟二州,后续一路厮杀,把大宋的疆土推进到了积石山一带,羌人被震住了。
“羌人如何了?”赵曙含笑问道,觉着舒爽之极。
“羌人如今退却,不敢和我军接触。”王韶说道。
这就是达到了战略目的。
“你立下大功,朕很欢喜。”赵曙笑吟吟的道:“这大宋如今文有诸卿,武有许多悍将,据闻西北还有谁……姚兕?上次在征伐时很是凶悍,让辽人胆寒,让朕不胜欢喜啊!”
没有哪个帝王不喜欢这等文武济济一堂的局面。
众人齐声恭贺。
赵曙心情愉悦了一番,见王韶沉稳,就问道;“关于西北那边,你如今有何方略?”
“西北原先西贼的地方算是安定下来了。”王韶想起了沈安,“当年沈国公打下了兴庆府后,当即令商人们赶来西北,并勒令不许压价,用市价收购了那些牧人的牛羊。”
“朕知道此事。”赵曙笑道:“沈安那时上了奏疏,说什么……要想西北的牧民归心,最要紧的是让他们知道,大宋比李家好。若是和他们谈什么忠义,那是缘木求鱼。朕便许了,如今那些牧民难道都归心了?”
“是。”王韶觉得老师的手段虽然看似不激烈,却比谁的主意都好使,“那些牧民如今都一心放牧,种地的也一心种地,臣临行前去问过,那些百姓都说了,谁敢造反,不用官家出手,他们就会弄死那些叛逆。”
赵曙只觉得胸中一松,就像是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竟然这般吗?去,把沈安叫来。”
随后就是问王韶一些征伐的情况,以及西北需要怎么巩固目前的局势……
沈安已经得知王韶归来了,进殿后先看了他。
瘦了,也更锐利了。
“见过老师。”王韶很是恭谨的行礼,沈安说道:“听闻你击败了羌人,某很是欢喜。”
他是真的欢喜。
历史上王韶得了王安石和赵顼的看重,随后攻伐西北,堪称是纵横千里。
可王韶虽然是个天生的名将胚子,却不善于谋身,更不懂怎么在官场这摊浑水里行走,后来就扑街了。
现在王韶却在西北打出了赫赫威名,再有他这个老师盯着,以后就是一颗政坛新星啊!
哥的队伍又要膨胀了。
若是前阵子,沈安还得忌惮一下这些关系,可在和赵曙达成了默契之后,他就无所谓了,“陛下,王韶此战扫清了羌人的威胁,臣以为是大功。”
这等时候他这个老师不为王韶争功,那就是棒槌!
封赏吧陛下!
沈安一脸期盼,赵曙失笑道:“你倒是知机,王韶在西北大小数十战,立功不少,朕若是不封赏,以后谁……朕倒是想起了一事,当初你说西北苦寒,去那边的官吏都该优先提拔,此刻就正当其时!”
他的眉间多了肃然之色,可见是要重赏了。
沈安不禁暗爽,说道:“官家,他还年轻……”
这个混账!
韩琦真是忍不住了,就回头看了包拯一眼,暗示他怎么忍得下去!
你看看王韶那张老脸,这特么还年轻?
王韶……记得有四十岁了吧,沈安也好意思说他年轻?
啧啧!
用这种姿态去和官家讨封赏,还要不要脸了?
包拯,出来抽他!
老包看了他一眼,微微皱眉,那姿态好似在说:咱们不闹了行吗?
韩琦觉得一肚子的气,回过头却见陈忠珩在盯着自己,就瞪了他一眼。
官家在呢,你韩琦竟然就敢不顾规矩东张西望,若是御史在,定然要弹劾你!
赵曙见到这一幕,就笑了笑,“王韶朕记得中了进士之后就不大得意,后来考制科不过,就去了西北游历,这才遇到了沈安,可对?”
王韶看了沈安一眼,眼中全是感激,“是。若非是遇到了国公,臣此生怕是就要误了。”
咳咳!
沈安对此觉得理所当然。
老王没上台,赵顼还蹲着做皇子,若非是沈安,王韶也没机会重新站起来,更不会有机会统军,一战成名。
在他的教导引领之下,王韶渐渐的展露了锋芒,如今更是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型官员。
这是何其的得意啊!
沈安心中得意,却一脸的云淡风轻。
赵曙笑了笑,“人一辈子有起伏是好事,朕便是如此。如今你立下殊勋,朕自然要封赏,如此,你可为宝文阁待制。”
宝文阁待制,这是前年才设置的新职位,算是一个学士预备役,从四品。
一步登天啊!
沈安不禁欢喜,王韶见了不禁暗自感动。
老师为了某这般殚精竭虑,为了某这般的欢喜,某当好生为他争气。
虽然他是宝文阁待制,但在沈安这位军功封爵的大佬面前还是不够看,所以王韶才觉得自己该为沈安争口气。
但这并无实职,沈安在想赵曙能让王韶去哪里。
三司?
若是三司,沈安觉得自己能罩得住,韩绛那里不消说,还有个唐仁能和王韶联手。
“枢密院前阵子闹出了事情,渎职!”
沈安心中一震,不禁看向了富弼。
上次火**纸被截,就是枢密院的锅,后来冯京还差点被旧党推出来兑子当炮灰,闹得一塌糊涂。
在这个时候,赵曙让王韶去枢密院,这就是要掺沙子啊!
富弼失态的抬头,然后微微一笑。
沈安也很是欢喜。
官家终于出手了啊!
枢密院那边有两个旧党,文彦博和冯京,弄的枢密院有些密不透风的味道。
把王韶安插进去,这就是要捅个缝隙出来。
文彦博要惆怅了吧。
“枢密院都承旨。”赵曙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好事,至于文彦博和冯京怎么膈应和他没关系。
“陛下,枢密院都承旨乃是从五品,这不妥吧?”
让从四品的宝文阁待制去担任从五品的职务,这个……
可那些宰辅们下课后,去当地方官怎么说?
韩琦这是存心要恶心文彦博,传过去文彦博大概要扎他的小人。
这样的老韩沈安觉得很有趣。
赵曙淡淡的道:“就这样吧。”
众人随后散去,韩琦和沈安走在一起,“枢密院那边要下狠手,别担心,老夫在政事堂看着,文彦博若是敢得意,老夫……”
他正好走到了门边,边上就是门框,于是就捶了门框一拳。
嘭!
尘土落了下来,曾公亮正好在下面,赶紧低头避开。
富弼说道:“你小心把门给捶坏了,这个修起来可费劲,还费钱。”
韩琦笑道:“除非老夫成神了,否则哪能一拳打坏门框?”
吱呀……
众人缓缓偏头,就看到那扇门在缓缓倒下去……
嘭!
北宋大丈夫 第1835章 狠人王韶
“当世,枢密院为何要紧?因为官家和天下的士大夫需要枢密院来压制着武人,压制住他们的勃勃野心。”
值房里,文彦博的声音轻缓,“老夫看好你,待老夫卸任之后,定然也是由你来接任,你可知为何?”
脸上青肿的冯京摇头,神色淡然,但却能看到一些兴奋。
别人说这话他会当做是放屁,可文彦博不同,这位前首相的手腕实在是太出色了,所有人都相信他不会在枢密院久留。
到时候他飞升去了政事堂,留下的枢密使空缺给谁?
按照大宋的规矩,离任者可以建言接班人,而且官家会很看重他的建言。
这是专业性导致的。
一个做了几年的枢密使要离开了,他深知继任者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所以建言的那人多半是最适合的。
而君王要做的就是剔除他建言里的私心,然后再做决断。
文彦博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政事堂被韩琦等人占据了,水泼不进,可你却不能小看了帝王,这等局势之下,帝王可会担心政事堂里的人联手?不是说谋逆,而是说……压制帝王。”
冯京悚然一惊,“相公……”
文彦博从容的道:“你不知道,这是常事。当世,每当帝王强大时,宰辅要低头。帝王衰弱时,宰辅就会接过更多的权利,这是此消彼长之势,任何人都无法撼动。所以枢密院很重要,我等在枢密院就能牵制政事堂,只要老夫建言由你来接任,官家大概会踌躇一番,但最终却会选择你。”
这便是从帝王制衡局势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顶级大佬任命的规律。
冯京感觉受益匪浅,起身拱手,“多谢相公。只是枢密院这边,那沈安一直说要弄武人来协助,原先那些武人……”
文彦博压压手,示意他坐下,“你担心什么?原先那些武人时日长了就变得畏畏缩缩的,这怪不得旁人,他们自家不敢说话……”
冯京点头,然后摸摸嘴角的青肿,“如此也好。”
武人始终是个麻烦,有他们在,冯京始终感觉不舒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