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夏爽站在屋檐下,只觉得心中惆怅。
沈国公他会何时回来?
……
沈安已经接近汴梁了。
蔡州,沈安一行进城,随即开始采买补给。
这是最后一次采买补给了,而且因为这里距离汴梁不远,所以沈安让乡兵们去吃了一顿热乎的火锅。
包下了一家酒楼后,沈安在大堂里边吃边和掌柜说话。
“生意如何?”
掌柜说道:“生意比去年还好些,大家手中的钱多了,也舍得出来吃顿好的。”
“说书的呢?”沈安看到前方有套座椅,就问道。
“那先生病了,说是嗓子疼,要歇息几日。”掌柜遗憾的道:“先生不在,某这里的生意都差了些。”
“会好起来的。”沈安这一路见到的都是蒸蒸日上的景象,看到的百姓大多情绪积极向上,这就是大势。
“国公,他们说您在岳阳楼里歇息?”掌柜想起了这个事儿,就无比钦佩。
“某在岳阳楼里饮酒,天色晚了,懒得去客舍。”沈安回答的平淡无奇,可掌柜却脑补了许多事儿,比如说沈安是如何的洞察先机,知道有人要谋逆,就在岳阳楼蹲守。
这些脑补随后被说书先生变成了故事,慢慢的传遍了大宋。
“郑员外!”
外面来了一个男子,“郑员外,今日的菜可还要?”
掌柜说道:“要,你只管送来。”
男子笑眯眯的出去喊道:“把菜抬进来。”
掌柜和他在边上聊天,沈安吃着火锅,缓缓感受着难得的安宁。
“你家娘子可生产了?”
“生了,前日就生了,某还去寻人取名字,可取来取去都不如意,干脆自己弄了个……”
掌柜问道:“叫做什么?”
“高俅!”男子得意的道:“都说这个名字好呢!”
掌柜笑道:“是不错,俅哥,好听。”
“是吧,某就说好听,回头某好生教养了他,等以后也让他进书院去读书。”
掌柜好奇的问道:“不考进士?”
“考什么进士,那么多人去太辛苦,某觉得还是沈国公的杂学好,学了是真本事,回头能养活自己。”
掌柜唏嘘道:“这人啊!对自家的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着他能平安一辈子,温饱一辈子,这便心满意足了。”
男子笑眯眯的拱手:“郑员外这话可是吉利,回头我家俅哥长大了,某就这般和他说。咱们也不求什么高官富贵,再说了,那高官一般人可做不了……”
沈安端着酒杯在发呆。
良久,他喝了杯中的酒,莞尔道:“就算是那个高俅,那就去做个球星好了。”
他随后起身结账,掌柜笑道:“国公若是急也无事,某下个月要去汴梁,到时候去榆林巷拿也使得。”
这是套近乎,回头去了榆林巷沈家,就算是认识了。
沈安笑了笑,回家之后,他定然要好生休息一阵子,好好的陪陪家人,所以就笑道:“这个倒是不缺。”
黄春过来,摸出个钱袋,里面全是纸钞。
掌柜有些遗憾,边上的男子却欢喜的行礼,“见过国公。小人在此见到国公不胜欢喜,正好小人的孩儿刚出世,这缘分可是百年难遇,还请国公赐名。”
这机灵劲真是没谁了,让沈安想起了历史上高俅成为赵佶宠臣的事儿。
“不是叫做高俅吗?”
男子堆笑道:“高俅高俅,就是个球呢!多难听,若是国公赏个字,小人的孩儿定然能平平安安的。”
大宋不少地方都传说沈安杀人太多,浑身的煞气,鬼神不敢近。所以若是能得他赐名,孩子定然能平安长大。
沈安笑了笑,“高俅这个名字某觉着甚好,真的不错。”
就叫做高俅吧,等赵顼的女人哪天生个儿子,取名叫做赵佶时,沈安觉得这个世间就很奇妙了。
……
感谢书友“戰戰”的盟主打赏。
北宋大丈夫 第1874章 显摆,太子
后宫之中有个不大的宫殿,里面供奉着赵家的祖宗牌位。
这里终年都是香火不断,有专人负责。
陈忠珩就站在殿外,和负责这里的内侍低声说话。
“这边没啥动静?”陈忠珩一直觉得帝王是神灵,那么仙去后就该显灵才是,“就没说个话?牌位没动动?”
想到空无一人的殿内有人阴测测的说话,牌位无风自动……那内侍一脸想死的模样,“真没有。”
这个问题问的人太多了,大伙儿都觉得帝王去了会下凡,蹲在牌位上看着大宋,看着子孙,可真的没有啊!
但被问多了之后,每次他进去洒扫点香都觉得脊背发寒,总觉得那些牌位就是一个个死去的帝王,正在盯着自己看。
牌位顺着辈分一路排列,粗大的香在缓缓燃烧着,俗世的烟雾在渺渺升起,烟柱笔直。
“有人说仙去的人能享用香火,所以我令人每日都焚香,祖宗们若是享用不到,可托梦于我。”
牌位摆放在大桌子上,前方是蒲团,供人跪拜。
赵曙就盘膝坐在蒲团上,双手放在膝上,目光中全是自信,“皇城司的人奏报,说是水军一路出海,在大食遭遇了大食人和塞尔柱人的联军,我当时怕啊!就怕大郎出事……”
“水军登陆就是厮杀,敌军被击退,可大批援军就在后面,大郎并未退缩,随后就是七万对三万的厮杀,祖宗们,这是大宋的三万啊!”
赵曙的眼中多了自豪,“这是大郎指挥的大战,他击败了强敌,让敌军溃逃。大宋扬威于域外,这是第一次,我觉着不会是最后一次。”
“塞尔柱……他们说是西边的强国,很是厉害,可大宋三万就击败了他们七万,我们的火器横扫一切,无可阻挡,若非是需要驱虎吞狼,此刻无数异族的俘虏已经在前往汴梁的路上了,这是什么?”
赵曙抬头看着那些牌位,坚定的道:“这是荣耀!大宋百年的屈辱,就该用这等荣耀去清洗干净,如此,我在死去之后,也能安心去寻了诸位祖宗说话。”
“有人问大宋将去向何方,我在想,大宋该往更宽的地方去,越走越宽敞,而不是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去蹒跚而行……”
外面,陈忠珩蹲在边上,说道:“你说这世上有没有鬼神?”
那内侍说道:“怕是有的吧。”
“嗯。”陈忠珩点头,“有人说人死如灯灭,某也信这话。”
内侍好奇的道:“那您还说信鬼神?”
“是啊!”陈忠珩感慨的道;“可每当看到了那些牌位,某就觉着祖宗必然有灵,沈安不是说这上千年就只有咱们才能做到传承不断吗?某觉着这便是祖宗的庇护,不管咱们遇到了什么大灾大难,总是能再度起来,这不是祖宗庇护是什么?”
内侍想了想,“可某却觉着那些大灾大难咱们能熬过去,是咱们自己的骨头硬呢!一次次的被打倒,一次次的又自己站起来。”
陈忠珩皱眉道,“也是啊!某最近在读史书,看到汉唐衰微后,异族入侵,惨呐!觉着咱们就要灭了,再无声息。可你看看,这没过多久,咱们又起来了,可见……沈安说什么?这是文明和文化,咱们有这样的文明和文化,根植于骨血之中,不管多难,总是能站起来。”
外面来了几个内侍,看着急匆匆的模样,陈忠珩起身招手。
几个内侍见状就跑了过来,脚步声不小。
“……我这几年做的事,不说多,就新政弄了些。为何弄新政?就是因为大宋要衰败了,这个缘由……三冗是一个,这里面真宗皇帝……”
赵曙拱手,冲着真宗皇帝的牌位说道:“真宗皇帝莫怪。”,然后他才得意的道:“真宗皇帝在时,弄了许多冗官,后来荫官就成了惯例……可这些却不是大宋衰败的主因,我觉着大宋衰败来自于那些士大夫,他们太过贪婪……”
“先帝也弄过新政,只是不够凶。”赵曙得意洋洋的冲着先帝赵曙的牌位拱手,“那些士大夫势力庞大,要想施行新政,得把禁军抓在手中,身边还得有敢动手之人。
要敢用人,我就大用了韩琦,给他撑腰,于是他就跋扈了,整的那些士大夫们焦头烂额。我还重用了沈安,把杂学弄出去,让那些只知道文章诗词的士大夫们看看,缺了他们,我也能担起大宋!”
赵曙肃然道:“他们怕了,北邙报碾压了汇英报,他们沮丧不安,可却不敢再逼宫,为何?因为他们怕我再往各处推行杂学。到了那时,就算是撕破脸,我也敢把禁军拉出来,一旦谁敢造反,全家拿下,赶到海外去种地!”
他的目光锐利,情绪渐渐激动了起来,“你们定然要说我太冲动,说那些士大夫才是大宋的脊梁,可他们的所作所为哪里是脊梁?我看是拖后腿的强梁!
怕什么?动就动了,他们此次再敢出手,我真就让各地的书院把教授杂学的时辰多加些,我手握禁军,看看谁怕谁!”
他昂首,很是得意的道:“这才是新政的要点,不是我吹嘘,当年先帝若是大胆些,更狠一些,庆历年间的新政就不会失败的那么惨。”
“陛下!”
赵曙正在和祖宗们吹嘘的起劲,被打断了兴头之后,黑着脸回身。
陈忠珩进来了,“陛下,大王回京了!”
黑脸马上变成了红脸,赵曙欢喜的道:“快让他来!”
陈忠珩看着这里,迟疑的道:“官家,这里?”
这里是摆放牌位的地方,让大捷归来的大王来这里?不妥吧?
赵曙骂道:“速去!”
陈忠珩一路狂奔而去。
赵顼已经进了皇城,宰辅们闻讯出来相迎。
“见过大王!”
赵顼的脸看着黑了不少,沉稳了许多,他点点头,说道:“官家可在?”
回来先面圣,这是规矩。
韩琦说道:“官家得了消息,晚些定然有吩咐,敢问大王,此行如何?”
沈安那个缺德带冒烟的,在岳阳楼喝酒嗨皮,竟然也不知道派人来报信,让宰辅们的心中七上八下的。
而官家竟然得了消息,可却不肯说出来,也不知道在弄什么。
“此行大败塞尔柱和大食联军,两国俯首!”
赵顼微微昂首,那微黑的脸上全是威严。
韩琦一怔,“他们俯首了?敢问大王,此战如何?”
“我军三万,联军七万,我军大胜!”
他正准备详细说说此战的情况,陈忠珩狂奔来了,“见过大王,官家有令,大王且跟臣来。”
说完他喘息了一下,然后恢复了正常。身后的那个内侍喘的和狗一样,发誓回头就苦练跑步,下次一定要争口气。
赵顼应了,跟着他进去。
韩琦一脸懵逼,“这……我等呢?”
这个是大捷啊!可官家竟然只召见了大王,把我等丢在了这里,这是啥意思?
曾公亮却没有这个不满,他兴奋的道:“那些人说此战胜负未卜,总担心塞尔柱和大食报复,可如今我军大胜,海外就此安稳,此后商船出海贸易,水军护航,这万里海涛尽数属于大宋,壮哉!”
韩琦抚须笑道:“此战之后,海路无虞,沈安当年所言,大宋需海路两条腿走路,如今算是成功了,老夫心中欢喜。”
包拯说道:“老夫更欢喜的是大王征伐归来,越发的沉稳了。”
韩琦点头,难掩欣慰的道:“大王远征大捷,这便是一个震慑,震慑那些心怀叵测的敌人,让他们畏惧,消息传出去,大宋上下将会欢呼雀跃,他们会觉着这个大宋将会拥有长久的盛世。”
大宋孱弱百年,近些年才渐渐崛起,可百姓心中还是有些没底,担心这样的好日子随时会被外敌打断。
现在未来的帝王远征大捷,这便是在告诉大家:安心,大宋的下一任帝王依旧能保护大宋的安全。
这份安全感比什么都管用,能让大宋的革新越来越稳固。
“老夫想知晓此战的详细,可……”韩琦看着宫中,恼怒的道:“去问问官家,为何还不议事!”
赵曙现在没想着议事,在赵顼来了之后,他招手,“我儿,你且进来。”
赵顼行礼,进去之后,赵曙说道:“给祖宗行礼。”
赵顼依言行礼,赵曙站在边上说道:“列祖列宗,大宋至今百余年,已然有盛世之像,可汉唐盛世往往不长久,我以为与帝王有关。帝王晚年昏聩,雄才大略如汉武也不能免俗,可见一斑。”
他行礼,然后说道:“帝王昏聩,往往会视太子如仇人,我也担心自己有一日会如此,于是就令皇子出征,果然大捷。如此皇子颇有威望,群臣赞许。此后我就算是昏聩……臣子也会支持皇子……”
大宋的臣子不同于汉唐的臣子,他们一旦觉得某件事不对,帝王就别想强行推行。
赵顼心中一震,不顾礼仪,抬头看向了父亲。
赵曙虔诚的道:“盛世要延续,太子当为第一,不可前人革新,后人保守,如此盛世难以再续……今日在此,我有一事当告知祖宗,皇子赵顼……”
赵顼行礼,眼中的泪水越来愈多。
赵曙叩首,“皇子赵顼……可为太子,恳请祖宗庇护这个孩子,让他无忧无难……”
“爹爹!”
此次远征赵顼以为是历练,可此时才知道,原来是为了让自己积累威望。
他叩首,“孩儿不敢!”
“我儿,为父为你扫清了那些外敌,你可为圣君。”
赵曙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顶,微笑了起来。
赵顼抬头,泪流满面。
……
感谢书友“小明132618”的飘红打赏。
第三更送上,晚安!
:。:
北宋大丈夫 第1875章 王安石要飞升
韩琦等人等了许久,这才得了进宫的许可。
一路到了垂拱殿,韩琦见赵曙神色欢喜,而赵顼的眼睛有些肿,不禁就好奇的揣测了一下。
莫不是大王被抽了一顿?
想想也是,这一年多以来,官家上朝时经常会看向宰辅们身后的那个位置,也就是赵顼以往站的位置。
这是牵挂了吧?
是了,每个老父亲看似平静的面容下面,都隐藏着一颗闷骚……不,是隐藏着一颗细腻的心。
叫你丫在外面浪!
韩琦想到这里,不禁觉得很是有趣,就微笑了起来。
赵曙觉得老韩有些古怪,就问道:“韩卿这是有喜事?”
“没。”韩琦一怔,说道:“喜事也是大宋的喜事,臣想着水军出海远征,竟然能大胜而归,不胜欢喜啊!”
“是啊!朕也是如此。”赵曙淡淡的道:“此战水军遭遇塞尔柱和大食联军,火炮起了大作用,让敌军胆寒。诸卿,当初火炮出来之时,朕想着这个东西以后会如何。可不管是北征还是出海征伐,火炮已然成了大宋的镇国利器。
在此朕想说一件事,此后火炮要多琢磨,不可止步不前。”
韩琦说道:“是啊!火炮此物原先是铜,如今却能用钢来打造,以后说不得会有些更厉害的变化。若是如此,大宋……”
他眯眼想了一下,“那就要开万世之太平了。”
怎么去开太平?
教化是一手,武力是一手,两手都要紧紧抓牢了。
“此战在击溃敌军之后,我军并未追击,随后传话商议……”
赵曙最看重的是后续的事儿,“双方一番商议,塞尔柱和大食愿意从大宋购买兵器,随后向西征伐,大宋保证源源不断的把兵器和货物运送到大食那里,不再登陆……诸卿,海上之事……妥了!”
“好!”韩琦激动的道:“征伐取胜固然让臣欢喜,可臣更欢喜的是能让塞尔柱和大食人掉头向西,这才是最要紧的。”
“朕也是这般想的。”赵曙看了一眼儿子,倍感欣慰,“此后看着他们在西边厮杀,时机恰当,大宋再度出击,一举奠定这个天下的尊卑!”
他拍着大腿,目光坚定的道:“这个世间,就该大宋为尊!”
曾公亮出班说道:“陛下,此战大胜,臣以为大王功不可没。”
老曾这是要示好。
赵曙笑了笑,“此次皇子很是出色,沉稳,好学,让朕欢喜。朕想着祖宗也会欢喜。大宋百年,帝王数位,朕也想千秋万代,可终究知道那是梦呓。朕每每觉着小腹坠沉,生恐变成了韩卿这般……”
韩琦双手捧了一下肚子,君臣不禁大笑。
人到中年发福是常事,赵曙笑道:“皇子观政数年,深得朕意,如此……可挑选日子……册封为皇太子。”
韩琦心中一震,无礼的直视着赵曙,沉声问道:“官家可是想好了?”
赵曙点头,“此事朕想了许久,让皇子远赴海外远征,这便是看看他的本事。如今他大捷归来,朕再无疑虑。”
“恭喜大王!”
宰辅们躬身行礼,赵顼颔首,并不说话。
历来册封皇太子都是一件艰难的事儿,帝王身强体壮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册封个太子没什么。可等他们渐渐老去时,看着身强体壮的太子就有些碍眼了。
在权利的面前,父子都会变成仇敌,到了那个时候,帝王下手整治太子就成了常事,甚至还有直接弄死的。
比如说一路逼迫,让你造反,随后镇压下去,再流几滴泪,随后帝王的权位稳固。
宰辅们在史书里看多了这等父子相残的惨剧,所以才对立太子有些犹豫。
赵曙深知这一点,所以起身道:“这世间……终究没有长生不老之人,太子仁孝,朕很是满意。”
随后各自散去,赵曙去了后面。
“立太子?”高滔滔觉得眼前的丈夫有些陌生,“您……”
你没病吧?
高滔滔当然愿意赵曙立太子,可这事儿她也知道是犯忌讳的。
这是抽了?
高滔滔真想伸手去摸摸他的额头,却见他神色从容自然,不禁就问道:“莫不是您想修道?”
想到了修道,联想就不可抑制的冒了出来。
这帝王修道,外面的事儿得有人管吧?所以就立个太子来挡着。
想到这个,高滔滔就心急如焚。
“修什么道?”赵曙坐下,淡淡的道:“道在心中,佛也在心中。你心中坦然,你就是道,你就是佛。”
这话说的极为精妙,高滔滔竟然痴了。
“我最近看了些佛道的书,这才懂了许多,何为佛道?人心就是佛道。”赵曙伸手拿起茶杯,见妻子痴痴的看着自己,不禁就笑了起来,“人生百年,来了,去了,于人而言漫长,可世间万物存了多少年?亿兆年,这天空有多少年?无数年。一生看似漫长,可于这些来说,只是弹指一瞬罢了。所以再多的权位有何用?”
这话豁达,高滔滔不禁握住了他的手,有些不安的道:“可……可终究有百年。”
“是啊!所以就这百年,我觉着该踏踏实实的过。”赵曙反握着她的手,柔声道:“忙忙碌碌的日子我也不喜,且等大宋稳固了,我便把朝事交给大郎做,你我每日喝喝茶,下下棋,四处转转,看看这世间美景,岂不是更好?”
高滔滔嗯了一声,“臣妾觉着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嫁给了您。”
……
“水军大捷!”
司马光坐在值房里,外面来了一人禀告消息。
“……水军三万对七万,大王亲自指挥,一战击溃敌军,随后谈判……”
司马光摆摆手,等人走了之后,他不禁苦笑道:“官家之后还有大王,这个大王这般强横,如此奈何?如此奈何啊!”
旧党最近很是颓废,连聚会都越发的少了。
文彦博继续蹲在枢密院里琢磨北方,吕诲继续在御史台里被王安石压制。
“大王竟然能指挥这等大战,莫不是作伪?”吕诲依旧像是一个斗士,不肯放下对新政的攻击,连带着对赵顼也颇为看不起。
“此事不知。”刘展用手帕捂着鼻子,觉得吕诲身上的味道很难闻。
“如此大王的威望就越发的高了,这臣子功高震主,皇子也是一般,莫要忘记了,帝王可不想有继承人在盯着自己,这会提醒他老了。”
吕诲冷笑道:“咱们就看热闹吧,半年之内,保证官家会冷落了大王。”
“立太子了!”外面一阵喧哗,就听一个大嗓门在得意的道:“官家令中丞为礼仪使,下月十九日就册封皇太子了!”
我曰!
吕诲脸都绿了,他才将说赵顼没好结果,可这里就要册封太子了。
他出了值房,就见苏轼得意洋洋的在吹嘘,“大王此次远征可是不得了,打的塞尔柱和大食人都怕了,这不都掉头往西边去,以后这海上就是大宋的了!”
“这海就是大宋的了?”
苏轼笑道:“大宋的水军天下无双,谁能匹敌?以后这海上就是咱们说了算,谁能来,谁不能来,大宋一言而决,若是不妥,直接让水军去堵门。”
一个官员叹道:“这才几年,大宋竟然有如此威势了吗?”
“想着以前大宋被欺凌的日子,某就觉着有些头晕,这才几年啊!”
“这是好事,只要咱们走对了路,这路就会越走越宽敞!”
一个官员欢喜的道:“大王听政时就很是沉稳,可那是文,如今……某真没想到大王竟然还能指挥征伐,这便是能文能武,就算是……如此大宋可保百年威势,百年之后,哪还有什么对手,哈哈哈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