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宋钦宗派李纲亲自组织第三次援救,更可笑的是宋钦宗到这时还不放权,让李纲营救,又不给他节制各军的权利,于是继续各自为战,继续败。

    太原百姓足够勇敢,打完城墙战打巷战,年轻人打死了,年老的顶上,然救兵不给力,又无险可守,最终太原城破。

    金军南下平阳、洛阳。

    北宋亡

    太原保卫战经过,刘昌郝记不得了,但知道太原失守后没多久,北宋灭亡。

    真到那时,即便岳飞早生十年,也早得到重用,也无回天之力。因为金军南下之时,乃是兵锋最锐之时,岳飞后来对付的金军,完颜宗弼金兀术自己都感慨金兵堕落的速度快,两相战斗力根本不好比。

    刘昌郝未必能活到那时候,即便活着,也无法完成保卫河东保卫河北的任务。

    除非让他做宋朝皇帝,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似乎是能“保卫河东”,若是做的好,似乎有那么一丝希望。

    韩大虎认真回想,毕竟少小离家,一直未回,有的印象也略模糊,他感觉着刘昌郝说的有些严重。当然,他不知道几十年后北方忽然冒出来一支更强大的,几乎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灭掉强大契丹的军队。

    不过宋朝朝廷干的这件事极其不理智,即便契丹未必能拿下太原,失去西大门,只要契丹有敌意,岚州、宁化军、苛岚军多半保不住,一州二军丢失,火山军、保德军与府麟路则会成为真正的飞悬之地,也会保不住,那宋朝问题大了。

    “朝廷如何能答应”

    刘昌郝如何回答将欲取之,先姑与之会笑死人的。

    “谁知道,据说亦有许多士大夫反对,然王相公与之。”

    “此王相公真乃大宋第一害民之相公也,然,刘昌郝,你为何去河东”

    “我要去看看具体的地形。”

    “咦,是也,你未去过河东,为何知道河东的山川地理”

    “书中自有描述。”

    “王相公亦可看书。”

    “亦勿用他看,许多士大夫恐多言之了。”

    “果然害人也、。然,刘昌郝,即你去前线,亦看过,又如何令朝廷改变注意,且我们皆是草民,谁会听你之言”

    “我自有一策,让朝廷能关注我所言,然朝廷听或不听,我亦不大好说。”

    “朝廷能关注你所言”韩大虎不大相信。

    会不会让大佬关注到呢这是有办法的,但宋神宗与王安石听不听,刘昌郝一点把握也没有。听,说不定就能完成那个“保卫河东”的任务,至少有一些希望。不听,什么也完成不了。如韩大牙所说,自己终是草民一个,能力很有限。

    “能,”具体的刘昌郝不欲说,于是说道“韩叔父,无论能与不能,我既知之,须做尝试。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况且我们这里,无论贫贱富贵,皆是京畿地带,一旦被我猜中,你我两村会是何等辰光。”

    岳家军都打到朱仙镇,就在东边,刘梁村这里会不会是战场

    当然,那个很遥远。

    但不尝试,所谓的保卫河东任务一定完不成。完不成,那些让他眼馋的技术资料便不能解锁。其技术资料不能解锁,恐怕那个“科技发明”之路也完成不了,时间长了,黑猫将它给自己的奖励一起收回,那时才会惨。

    “亦行,九月中旬,我陪你走一遭。”韩大虎说,他心中的想法是,刘昌郝虽聪明,依然有些书生意气,若自己不陪他去,那里是前线,又是茫茫的山区,刘昌郝都未必能活着回来。

    这还用韩大虎提醒仅凭他记忆里的一些资料,也知道宋辽边境只能说相对的平静,实际不平静,不然他也不会请韩大虎相助。他拱手说道“谢过谢过。”

    “刘昌郝,见外矣,若说谢,我家,我们村,皆要谢过你家,你。且今年节气早,九月中旬,我家农活大至也忙了下去,亦能抽出空。”

    它才是刘昌郝将时间安排在九月中旬的用意,不但韩家,刘家还有更多的事等着安排,不到九月中旬,刘昌郝不放心离开。

    韩大虎回去监督大伙做活了,刘昌郝呆呆地看着山塘。

    “原来是这个保卫河东。”

    除了这个,再也没有其他符合黑猫所说的保卫河东,且是以自己能力能完成的保卫河东。黑猫大人将自己弄到宋朝,可能对它来说是一场游戏,不会有民族、家国等因素影响,评价必然更公正。

    也就是未来河东丢失,王安石与宋神宗得负四成以上的责任。这一想,他对王安石评价更低。不过保卫河东任务谜底总算揭晓,保卫河北又是什么据他记忆,宋朝未割让河北的地盘,又是一马平川,如何保卫




第144章 落户
    要种红花草,必须耙平,刘昌郝又开始请牛。翻耕暴晒后耙平,好处多多,都知道的。但耗人力耗牛力,又是低产量时代,无牛户皆舍不得。不过在耙平之前,刘昌郝又撒下惊人的堆肥,然后一道耙平。

    夏天翻肥时间短,天热,数量又惊人,当时让许多人看着咂舌,却是刘昌郝有意为之。等着用它们,夏天翻肥虽辛苦,劳力却是最多的时候,发酵时间短,时至今日,基本全发酵好了,上覆碎泥,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取。若是放在现在买,过段时间又开始大忙,劳力回家,仅是翻肥,便让各家客户喝上一大壶。

    刘昌郝还想做一件事,菜油与红花草混播。只要肥料跟上,不仅紫云英能进一步高产,油菜产量也不低,不过想想油菜收割时,正是自家最忙的时候,又不易请人,且地又易漏水,于是放弃。

    同时分出一些人手,小心地尽量不触动芍药的根部,将原来的老土挖走,换上基质土。这个不难,但今年才来的各家妇女,做这些活时,动作仍有些生涩,只能慢慢来了。

    王叔搬进了新宅,他是最后搬家的一户。

    还有四家宅子未动,刘昌郝、张德奎、秦瓦匠与盖氏,刘昌郝在等,若明年他小叔还不回来,只好全换成砖瓦房,再于户帖上将房主、屋基地换上张德奎他们的名字。

    刘昌郝上山滩看了看。王叔一家搬进新宅,大伙将他的老宅拆掉。刘昌郝结清了几个瓦匠的工钱,地多了,孩子又多,刘昌郝打算继续买三四头牛,因此就着王叔旧宅拆下来的材料盖一栋大的牛棚,不过有秦瓦匠,带着家里的劳力,就能完成,没必要继续聘请瓦匠干活。

    吃中饭时,各个劳力用艳羡的眼神盯着这个新村落,有人忍不住说“真漂亮。”

    山滩上现在住着三十一户,并且马上会变成三十三户,韦小二与褚三哥分别订下亲事,腊月成亲,也建了三十三栋新宅,能称为一个单独的村落。加上作坊、仓房,用掉刘昌郝不少钱,作坊仓房在西北边,新村落在东南边,虽沿着山塘而建,却整齐地分成了三排,房屋面积、高矮以及屋基地都是一样的规格。

    可能另一个时空对这种标准化模式很憎恶,认为呆板。但在宋朝出现,却十分亮眼,反正各个劳力认为这样盖房子,让新村落显得很漂亮干净。另外与去年不同的是,窗户档子全部换成铁档子,是有意让乌头渡铁匠打造的,毕竟家家户户都有了钱,刘昌郝又要求大窗子,防盗也是要注意的。

    刘昌郝说“明天我请孔押司替你们落户。”

    王叔他们十几家,有的喜极而泣。

    不仅落户,刘昌郝之前便说过,一落户,房宅、菜圃、屋基地会一起落于他们家户帖上。

    但能落的只有十几户,去年来的十户,以及荆老五他们六户,新来的十八户得等到明年才能落户。

    杨信父亲小声问“少东家,是否分家便能盖房舍”

    杨信兄弟两与韦氏兄弟十分地相似,杨信成亲了,杨明没有成亲,不过杨明认识不少字,刘昌郝让杨明取代武兆麟管人工账,且杨明岁数也老大不小了,故杨父有此一问。

    刘昌郝想都未想,便答道“是啊。”

    刘昌郝夸张地待客户,不要说棘岭寨,连刘梁村都有不少人家想做刘家的客户,夸张是各种的夸张,伙食夸张,布帛夸张,不能与京城里看到的那个漂亮的苏小娘子家相比,在刘梁村多数人穿的是麻布衣服,即便是麻布衣服,还补了又补,舍不得扔。然而刘昌郝动不动地发一两匹彩绢,有几户人家用彩绢做衣服似乎还给了许多钱,以及房舍,不但是砖瓦房,兄弟多,一人一栋砖瓦房。

    实际没有大伙想的那么奢侈,各客户都有孩子,那怕荆老五他们,虽然孩子不是他们的血肉,也是妻子的血肉。多者能有三四个,少者只有一两个,当然,生活安定,伙食又比较好,可能以后还会生。但这些孩子有男有女,平均每户不足两个男孩子。

    只有两个儿子才会分家,一个儿子想分家,官府也不让你分,你与父母分家是不想养你父母或是你想逃官府的丁役

    三十几家客户,杨明岁数是大了,还有几个与武兆麟相仿佛的,武兆麟兄弟一个,如何分家,其他的人家可能会分家,也需要好几年时间了。况且多数的还很小,等到长大成亲,不知得多少年。

    韦大头在边上说“杨叔父,你欲使你儿子成亲,努力做活。”

    来的人,除了张大平外,余下的虽然便卖了家产,实际手中没有多少钱。

    这是正式的婚嫁,非是荆老五他们,无论是婚或是嫁,都需要不少钱,他们是外乡人,需要的钱会更多,只有努力干活,刘昌郝才会发更多奖励,婚嫁时才不会吃力。

    分家早,落户是小事。

    下面的才是大事。

    方波从京城赶来,先说鞭炮。

    眼下刘昌郝没资格小视鞭炮的利润,就如中秋这次鞭炮,不是十五天,而是十四天,其收益就超过刘四根一家全年的收益。

    那首新词又引起小轰动。

    放在重阳上,它算是重阳节诗词中的翘楚之一,放在隐括上,它同样也是翘楚之一。特别是隐括,宋朝许多文人喜欢作类似的同人诗词,然能超过原作者少之又少。

    也有人笑骂刘昌郝无耻,去年还遥思来着,重阳节登高遥思也是对的,今年却成了“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感情不遥思不哀伤,能放你家鞭炮了。

    也有人欣赏,甚至认为刘昌郝将这一文学形式渐渐推向正途,眼下宋词也不少,一是佳作少,二是许多词作比较香艳,虽然宋朝不禁,许多正统的文人因此而鄙视之。

    如柳永,许多士大夫便将他当成“三俗”代表。

    秦观见苏东坡,苏东坡说,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观说,某虽无学,亦不会学他。苏东坡说,“当此际”,非柳七乎秦观满庭芳里“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为天下传唱,苏东坡却开玩笑地说“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显然,大苏非是赞扬,而是善意的讽刺,毕竟与柳永沾上了边,终有些不大好听。

    且看,人家不写香艳的场面,同样写得很好,多是佳作,且各种题材,信手拈来。

    其实这首词贵就贵在隐括上,真将隐括拿掉,级别会下降不少。真正重量级的在后面,不久即将问世。

    反正现在是卖诗词还是卖鞭炮,连方波也搞不清楚,只知道因为新词,鞭炮比较好卖。

    “那就好。”

    说了一会,方波也要去洛阳,但不是一个人去的,韦小二与武兆麟也随他去洛阳。

    一是让韦武二人见到更多的世面,进一步培养。朱三他们也懂的,刘昌郝家业越来越大,需要两三个近似内知的人物替他分扰。韦武二人是矮子里挑将军,至少与朱三他们相比,稚嫩许多,只好慢慢磨砺了。

    二是今年准备充分,不但资金,时间也充分,且是“熟门熟路”,刘昌郝让朱三他们尽量地做到当天修剪,当天夜里将花枝窍到手,第二天早上必须拉到租院里,立即挑选修剪,中午出发,赶向刘梁村,尽量保证在三天内能嫁接好移载到大田里,真不行,也不能迟于四天。这样,必须每天都要派一个人带着接穗与砧木回来,朱三四人人手显然很吃力,故刘昌郝让韦武二人前去洛阳支援。

    第二天落户,看着这些房舍,孔押司也嗟叹良久。

    第三天伍贵便送来接穗与砧木。

    因为许多妇女才来的,嫁接时,刘昌郝依然不敢放手,站在边上继续教导。

    中秋节过后,各个劳力一起回家,没办法,秋忙开始。

    刘昌郝带人打开陡门,向各片大田里放水,灌溉的是自家的老田,平整的坡田。买来的五百多亩耕地明年种甜瓜,不用灌溉。但也是不小的面积,刘昌郝刻意量了一下,平整的坡地面积达到五百三十余亩,是610平米的亩。自家的老田面积也不小,不仅有三百多亩瓜田,还将租地收回来,平整的蓄水塘,以及十几亩桑园子,即便抛除苗圃花圃,也有三百九十多亩。

    刘昌郝不敢放太多的水,只灌溉了一层水,然后关闭陡门,仅是这样,便使山塘的水位线下降了一半。

    红花草是一种比苜蓿更吃水的作物,不灌溉,种不活。至于后面的,即便新山塘开始蓄水,刘昌郝也舍不得灌溉,只好将水引入小蓄水池,耗费人力一遍遍地浇灌。

    随后处理种子,先用沙子擦种,这样容易发芽。

    擦好种后用沼液浸种。

    不但红花草,苜蓿也用了类似的手法处理了种子,否则发芽率与成活率会更低。

    张德奎看着,忽然问“少东家,小麦能否用沼液浸种”

    “能,即便肥力跟不上,用沼液浸种,种子发芽率高,抗病力强,其收成亦能高半成。”

    半成便是5,那也可观了。

    “不仅小麦,水稻,蔬菜,大多数作物皆能用沼液浸种,然须注意几条,须用正常运转的沼液,废弃的沼液禁用之,出料间流进生水、生粪便禁用之。须充分发酵好的沼液,有恶臭、浑浊的沼液禁用之。浸好后种子必须清洗干净,且,各种作物种子沼液的浓度皆不一,浸种的时间亦不一。故不懂者,最好不要用。”

    谢四娘说“你应帮助你几个叔父。”

    “阿娘,其不仅浸种”其实就是浸种的作用,也值得建沼池,处理沼肥,刘昌郝继续说“沼液叶施、穴施其作用不亚于浸种之作用,我家瓜为何产量高,沼肥会占据三成的功劳。故我不计成本建沼池,然其不仅成本高,其臭味难闻,亦有危险性。”

    “故我明知有许多好处,沼池数量亦有限,我帮助了三位叔父,要不要相帮义父家,薛勇他们几户人家,韩大虎家随后余下人家来讨要,我要不要相帮”

    帮三户人家无所谓,几十户人家,如何帮,自家还要不要用了




第145章 花木
    “它很危险”

    “我改变了一些设施,发酵效果会差许多,然安全会提高,亦不能称为很危险,然不注意,会有危险。阿娘,不仅危险,即便提高半成产量,两季下来不过四五石粮食。”
1...5758596061...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