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万一死逑了,这东西没换成钱给家里可不就亏了么?!
“指挥使大人且听我一言……”
抢劫这方面……啊~呸!是配合作战这方面,小周管家那也是行家里手了。
无他,唯手熟尔。
毕竟跟着自家小公爷那是走南闯北,到处劫掠……啊~呸!是配合作战。
边上的牟斌小心翼翼的将这枚玉玺装回了盒子里,一招手四五条汉子呼啦一下围在了他的身边。
看着这老家伙一脸紧张兮兮的模样,张小公爷哭笑不得。
“牟公!何须如此啊?!”
牟斌却一脸杀气腾腾的摇头,那手死死的抱着腹下。
里面装着的,便是那枚玉玺。
“痴虎儿啊!这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
可怜的牟斌眼珠子都红了,这老家伙现在看谁都像是贼。
“这里的事情你先莫管了,先护送老夫回山海关……不!护送老夫回京!”
这下是真给牟斌刺激大发了,老家伙没成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把传国玉玺找回来。
要知道,这枚玉玺对于标榜正统的王朝是有多么的重要!
牟斌甚至可以想象,送回这枚玉玺他在史书上会有怎样的地位!
那绝对比他的两大偶像朱骥、袁彬更高啊!
毕竟,这可是寻回了传国玉玺啊!
“牟公!完全不必如此紧张,如今天下谁敢抢夺它?!”
玉螭虎看着牟斌这紧张兮兮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这里有大明国防军精锐的八千铁骑,还有随之出关的车营大军万余。
更有火筛部精骑两万余!
即便是身边的朵颜三卫突然发难,张小公爷也自问可堪一战。
更别说现在乌齐业特都将另外两卫的人,都俘虏了交给国防军了。
剩下他自己的这一卫,仅仅是三万余骑。
或许跟火筛部一个对冲,他就得完犊子。
可以说现在张小公爷和大明军队,就是这关外最强的军事力量!
在他们手上抢夺传国玉玺?!那是嫌命长了么?!
“不成!痴虎儿啊!这可是传国玉玺!!”
牟斌看得张小公爷浑然不在意的模样,不由得着急的就要吼出来了。
“只要将它送回京师,我这条老命丢了都无所谓!”
“听老夫一句罢!这玉玺,比老夫的命都重要!!”
张小公爷真是无奈了,看着老家伙这急赤白脸就差要自杀明志的模样赶紧答应。
答应了还不行,老家伙要求马上出发、连夜出发!
人不要多、要精,就要八千精骑中最精锐的三千人护送。
且一人三马,日夜不停必须赶赴山海关。
张小公爷原本还想乘马车回去,可看着牟斌那表情……
可怜的玉螭虎只能叹气换上了战马,随军一并出发。
牟斌这老家伙自己倒也没有躲懒,直接上了战马后眼珠子瞪的比铜铃都大。
谢玉田这厮眼珠子赤红,饿狼似的在周边巡戈。
沿途他们不断的发出信号,让散落在各处的番子们聚集过来一并护送。
而在核心护送的,牟斌根本就放心任何人。
直接是让张小公爷,和他的姬武将们负责。
妙安小姐姐、足利鹤小姐姐到底有多能打,老家伙是心知肚明的。
姬武将们对张小公爷那是彻彻底底的死忠,他也是一清二楚。
所以他唯一放心的,就是张小公爷而已。
其余的人稍微靠近一些,老家伙就打眼色让几个亲卫手按刀柄。
送来的饭食,也是先让亲卫们吃过无事。
然后他才小心翼翼的吃上几口,抿几口水便再不多吃了。
张小公爷这次是真对牟斌这老家伙,刮目相看啊!
史书上说他忠贞不二、不曾对权势滔天的刘瑾假以颜色,看来这记载是真的了。
比如现在老家伙的表现,那就真可圈可点。
为了把这玉玺平安的护送回去,老家伙都对自己玩起了极限生存了。
要知道,牟斌现在已是五十奔六的老家伙了。
然而却还每天两顿就吃一丁点儿的面饼子、肉干,喝一丁点儿的水。
还得在战马上飞驰,这哪怕是换成青壮也都趴下了。
然而老家伙却还死死的撑着,连睡觉都死死的抱住自己的腹部。
三千精骑连续奔驰了三日夜,总算是到了山海关前。
看着这熟悉的关隘,牟斌似乎总算是放松了些。
到了关内他能够调动了力量就很大了,甚至他能去公函紧急把调查局的人都找来。
他相信如果张诚、戴义他们这些老家伙知道此事,绝对会带着精锐一路沿途护送他回去。
但在关外,他却没有这个底气。
张小公爷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到了山海关,还没等他歇息一脸苦像的李福达就找上门来了。
“悔迟公,何事惶急啊?!”
第一眼看到李福达的时候,张小公爷几乎是不敢相认的。
原本意气风发的李福达如今脸颊凹陷,佝偻着背有气无力。
跟在他身边的刘大夏亦是差不离,很显然这两位是遭了大罪了。
只是张小公爷有些想不明白,他们俩这也是位高权重了。
谁能给他们气受?!
尤其是在这山海关内,张小公爷实在想不出来谁能给他俩气受。
“白莲主脉,江南的老祖要见您……”
李福达进来就开门见山的对着张小公爷作揖,叹气道:“这位老祖,着实不好对付。”
好吧,能够在江南隐匿下诺大的白莲、还形成一股势力的确实不好对付。
张小公爷将目光转向了刘东山,东山公您也是国朝宿老了啊!
怎么还应付不来那些个乡绅士族?!
“梁嘉悯公在这关隘之上,还有学生弟子痴虎儿可曾想到么?!”
刘大夏一脸苦笑的叹气摇头,轻声道。
“豫南冀北等地,国朝所不掌握的铜铁金银矿山高达数千处!”
“隐匿的流民、乡民,甚至还有元末时期迁入山中的寨民,竟有百万之多!”
张小公爷听着这二人娓娓道来,只能是垂首苦笑。
莫说是他们俩了,便是自己听到这些消息也得被吓住。
果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大明朝倒掉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白莲到下面的乡绅士族全都在吸血。
甚至可以说是在大血管上趴着,拼命的喝血。
海商、漕运中,白莲的人已经渗透了泰半。
甚至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差点儿渗透到了水师中去。
若是按照历史的发展进程,他们最终将会成为大明血肉的一部分。
而且还是最为恶毒的那一部分毒瘤。
也是他们这些大明之癌,最终让大明彻底的惨死。
张小公爷的横空出世彻底的将历史的进程打乱了,也让他们不得不浮出水面。
大明剧烈的激变之下,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适应便被风吹雨打去。
“时代淘汰你,与你何干……”
玉螭虎莫名其妙的想到了这一句话,实实在在的残酷……
然而每天都在上演。
大至国、小至家,轻飘飘的一阵时代尘烟之下。
也许面对的就是灰飞烟灭。
“明日我与他们见见罢!”
张小公爷刚说完这话,就看到了边上目光灼灼的牟斌。
老家伙显然没考虑这件事儿,在他看来赶紧回京才是正经。
“要不……三千铁骑借您?!牟公,您先回京?!”
牟斌却摇头,低声道:“这不合规矩!”
他的这句话却让张小公爷对这老家伙刮目相看,即便是他如此着急的时候依旧惦记着规矩。
规矩就是他特情侦缉司这边,不能插手军务。
“老夫稍带你两日,正好让人立即回京禀告一番。”
回到了关内,牟斌似乎也放松了许多。
却见他沉思了一会儿,才缓缓抬首道:“三日后,我们启程!”
张小公爷知道,牟斌这是做了极大的让步了。
所以赶紧作揖称是,这老家伙看着张小公爷想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长叹一声,抱着自己怀里的玉玺走了出去。
门外早已经汇聚了这山海关内所有他的下属,里三层、外三层的如临大敌。
而此时,关内一队队的货殖会车队哗啦啦的往关外赶。
开玩笑啊!这是要发财啊!
张小公爷要回来,本来小周管家是要跟着回来的。
但被要求带着乌齐业特熟悉情况,所以也就没回来。
倒是张小公爷把他的信带回来了,蹲守在山海关的各家货殖会顿时沸腾了!
朵颜三卫去抢劫……呸!是去作战!
这可是真真发大财的机会啊!!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六十六章 山海关内俩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上)
张小公爷望着面前的这两位,其实心情也是挺复杂的。
历史都没有特别记载的这两个人,却是如今为难的一代名臣刘东山、造反行家李福达动弹不得的人物。
如今,这两人就这么低眉顺眼的坐在自己的面前。
梁坚梁嘉悯,看起来就像是一介鸿儒。
身着一身浆洗的发白的儒衫,清瘦美髯身姿挺拔俊秀。
这一身的卖相走出去,说不是一介鸿儒名士都没有人信。
福熙,低垂寿眉一老僧。
身上的僧袍是一件百纳衣,却没有双腿。
是一位低垂眉眼的壮硕弟子将他背进来,恭敬的放坐在椅子上的。
“两位老先生啊,痴虎儿不过是一介小儿。”
张小公爷面对着这两只让刘大夏、李福达都发怵的老狐狸,说心里不紧张那是假话。
可人家如今找来了,他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老夫欲求者,唯有玉螭虎能予之……”
梁坚梁嘉悯微微躬身,声音带着苍老和丝丝的沙哑。
“若非亲见玉螭虎,老夫宁愿玉石俱焚!亦不会交出半分!”
却见梁嘉悯顿了顿,微笑着点着自己的头颅。
对着张小公爷轻声道:“豫南冀北等八百六十余矿、三百二十余流民隐户村寨,都在这里。”
老家伙说着,微微垂首轻叹道。
“我梁家数代人多方奔走,只是没曾想子孙会用在此处。”
张小公爷倒是对此不意外,若非是数代人的奔走联络。
在这个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很多人出门可能就意味着彻底失去联系。
若非是数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如何能够取得那些寨民的信任。
没有这些寨民的支持,梁家也无法低调的成为这两地的掌控者。
梁家真正的根基不是什么田亩、不是什么铺子房产,而是这些散布在山里的寨民。
这些人可以受梁家指使袭杀任何一支商队,甚至可以暴乱冲击县衙。
数百个山寨的寨民,梁家默默的隐瞒了他们的位置。
同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官府去追索他们。
并保持与他们的买卖交易,给他们提供了盐铁粮食。
从他们手上收过矿产山货,再倒手卖于他人。
可以说这个过程他们赚的是盆满钵满,同时不断的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隐隐的在这两地之间,成为了比官方更有话语权的世家。
“老先生啊!您也是进过学的,当是读过太史公的自序才是呐!”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回了这么一句,他算是听出来这老狐狸的不甘心了。
老家伙分明就没想交出这些,或者说他的意思是待价而沽。
梁嘉悯听得这话不由得脸色一滞,随即叹气道:“所以,老夫才来寻您的。”
张小公爷所说的“太史公自序”,乃是《史记·太史公自序》。
里面提及类似的字句,则是那句: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张小公爷其实是用这段儿在告诉梁嘉悯,别误了你的时!
现在你投效国朝还有些许机会,真以为国朝大军拿你没辙?!
还以为是当年卫所糜烂时期,让你可以有很多腾挪躲闪的机会?!
逼急了,直接大军进剿。
你梁家就算是拉上各家山寨起兵,难道还能扛住数十万国防军精锐大军?!
“福熙师傅呢?!您又是因何而来?!”
张小公爷没有继续跟梁嘉悯这边说话,而是转向了一直笑吟吟的福熙。
却见老和尚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垂首:“老僧是来向玉螭虎求一条活路的。”
唔……这态度就端正多了啊!
这话说的也让人舒坦不是,跟那梁嘉悯一比顿时两人高下立判。
梁嘉悯这个时候亦目露些许尴尬、惭愧,他甚至都没有想到这位白莲大佬居然二话不说就兜底了。
“福熙一脉追溯而上,恐怕得到盛唐时期罢?!”
张小公爷沉默了一会儿,望着老和尚轻叹道:“能传承至今,果然不简单啊!”
“传承一脉,血泪斑斑。”
福熙微微一叹,缓缓的抬首望着张小公爷。
“向死而生,不敢负香堂里祖宗牌位。所以老僧厚颜来此,向玉螭虎求条活路。”
求条活路,您应该向陛下求去啊!
张小公爷不由得苦笑,你向我如何求之?!
“您呐!是老僧最看不透的人物……”
似乎感触到了张小公爷在想些什么,福熙微微一笑垂首轻声道。
“聪慧而有宿慧,果决而有慈悲。允文又能通货殖,允武还可作百工……”
说着,老家伙顿了顿道:“坊间言您‘横推八百年无出其右者’,非虚言也。”
叫这老家伙夸的,张小公爷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仔细想想,似乎他还真就没有说错半分。
“大明已不再是老僧所熟悉的大明了,老僧曾经想了很久是为何……”
老和尚自顾自的继续说着:“想来想去,一切的根由皆在您身上。”
“玉螭虎!是大明变幻之根由!”
眼见老和尚低眉顺眼,轻声道:“原本老僧欲让我弟子融入国朝,再不分彼此……”
“如此方为存续根基,然而……”
然而却被张小公爷触动的国朝风云激变,给彻底的打断了。
这才是老家伙必须要找到玉螭虎的原因,因为他已经疑惑了。
他看不懂到底国朝为何变换,但他很清楚他的法子再不管用了。
国朝势力已经逼迫到了江南,没有时间再给他思考了。
等下去,那么只有死路一条。
“悔迟先生不来找老僧,老僧亦是要寻玉螭虎的。”
眼见这老和尚微微一顿,叹气道:“总不能数百年道统,毁于老僧之手罢!”
所以他是真的来求活路的,不是虚言。
“不敢!您言重了……”
张小公爷微微一叹,躬身作揖:“小子只能说,给您些许想法而已。”
“成或不成、做或不做,皆由您来决定!”
“好!!老僧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海关内俩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中)
张小公爷眼中余光扫了梁嘉悯这老狐狸眼中一闪而逝的笑意,顿时心头一顿麻卖批!
这俩老狐狸果然特么不是省油的灯啊,无怪乎刘大夏、李福达俩应付的头大。
才刚对话而已,就给自己下套了。
偏生自己还钻进去,而不自觉。
这俩看就知道没有商量过,然而俩老狐狸却默契无比的进行了一次配合。
一个白脸唱奸角儿,一个红脸唱忠角儿。
就这一个操作,顿时把自己的实话给掏出来了!
其实这两家为啥要来找张小公爷?!他们直接上报国朝不成么?!
必然是不成的。
他们两家的牵涉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有结党营私之嫌。
即便是国朝暂时答应了他们什么,事后为避免尾大不掉也必然会针对性清洗。
所以他们需要的不是任何的承诺,而是需要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可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与国朝有着巨大的冲突。
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双方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梁家作为士绅的代表,即便是离开了两地、放弃了那些山中寨民。
可有这份经历在,国朝岂能安心?!
即便是如今弘治皇帝仁慈不清理他们,可他们又能在何处安身?!
即便是国朝不清理他们,只需杯葛一番数代之后梁家岂能不落寞?!
这件事情说到底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便是刘大夏也无法想出两全其美之策。
所以他们能够找到的只有张小公爷,因为张小公爷的特别。
一切的发生点在哪里、在谁身上,谁就最有可能解决这个矛盾。
相较之下福熙的问题就更难解决了,他面临的是白莲啊!
本朝上下多数人不敢提及,但私下里都知道开朝的洪武陛下那是咋起家的。
说白了就是明教,所以才叫“大明”。
是以洪武开朝后毫不犹豫的对包括白莲在内的所有教派,进行了清扫。
白莲这票人那也不是吃素的,洪武开朝迄今也是起兵多次。
不乏李福达这样的造反世家,但终究没能成事儿。
开朝迄今百五十年过去了,天下渐渐兴盛。
尤其是张小公爷的这一顿操作之后,李福达都看出来再行起兵只是找死而已。
连李福达都看出来了,福熙不可能一无所觉。
甚至他比李福达还要更早的察觉到了这种变化,然而苦思冥想之下无法解决。
最重要的是,这位张小公爷和国朝似乎不打算给他继续思考下去的时间了。
李福达出现在了江南,这就是最危险的信号。
连他这样造反世家的人都能为之所用,而且还是派到了江南。
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国朝要收拾白莲了。
福熙只能是长叹一声,然后用自己最后的筹码拼死来到了山海关。
他能做的就是找到张小公爷,这是他们现在唯一能够选择的解决方案。
如果张小公爷都对此事无解的话,那他们真的不知所措了。
其实咱小公爷现在也是满心的麻卖批,这特么关劳资毛事儿!
为大明江山劳资拼死拼活都拼完了,救百姓也没少救。
算是坚定的为大明踏出了一步,结果现在好像自己越处理事情就越多。
一下子蹦达出来百多万的隐户寨民,还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江南海商、漕运。
说不头疼那是假话!
“梁家欲脱身,就不得不脱皮。”
张小公爷也知道,这事儿不解决不行啊。
“我朝开朝以来,归附者多如过江之鲫!凡忠义者,无不受功禄于后人。”
话是点到即止,不必说的太明白。
俩老狐狸哪里还能不懂?!
张小公爷这是告诉他们,想要获得国朝的认可就得去卖命!
“可……如今朵颜三卫都平了,且国防军招收严厉……”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望着梁嘉悯,轻声道:“老先生不必担忧。”
“只需老先生与我回京,很快便知簪缨货殖会将成立‘塞外边疆巡查营守’……”
大明需要有人去开发、巡查边疆,这些人怎么来?!
甚至还会不断的需要人力开发,欧洲在中世纪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说白了就是血腥的贩奴贸易,不是靠着压榨和掠夺怎么最快的累积资本?!
当然,这些是不能让国防军去做的。
但某些人去做就合适了,他们是负责做这类脏活儿的。
隐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野人女直,存留下来亦是一股危害的力量。
大军不断的去征伐必然耗费巨大,想要清理他们……
朵颜三卫、海西女直,还有梁家的这些山中寨民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需要投名状,大明需要安稳的关外之地。
“白莲一脉想要存续亦并非不可,但总得知道这天下是谁家天下。”
眼见梁嘉悯低头陷入了沉思,张小公爷则是对着福熙轻声道。
“大明自然是不能容许再有教派的威胁了。”
福熙自然是知道这点的,张小公爷则是继续道。
“白莲一脉不除教派、不除刀兵,要获国朝嘉许怕是很难的。”
眼见张小公爷微微一笑,轻声道。
“那些海商,我倒是能给他们安排一条路!就看他们自己走不走了……”
唔……哪怕是一张厕纸,也是有他的用处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