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六十八章 山海关内俩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下)
福熙低垂着眉眼轻轻的叹了口气,想来这或许是如今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让步了。
道统可存续,教派不可续。
而且他也明白,这还是建立在他福熙一脉放弃起兵多年的情况下。
如果是李福达那一脉,除非卖身卖命搞一套投名状。
否则的话国朝宁愿清剿他们,以免再成祸害。
“老僧明白,只是……如何保证我福熙一脉在香堂散去后可存续之?!”
这老和尚啊!张小公爷苦笑,你咋就不会向人家释门看齐呢?!
看看后来高原上的那一支,人家怎么称呼大清皇帝的?!
都直接叫“文殊菩萨在世间的转世圣王”了,还给制了唐卡、塑像。
更别说你们的前辈了,大唐时那位著名的女帝武曌甚至立像入佛。
野史传闻中释门原版中带胡子的观自在后来生出女相,据言便是武曌相貌。
人家可比你们会来事儿多了,好歹你们也算是从里面分化出来的一支啊!
咋地就那么不会来事儿呢?!
“坊间多言,我大明国号乃源于教派典籍……”
张小公爷琢磨了一下,决定旁敲侧击给这老狐狸开导开导。
然而他这话说的时候,福熙不由得脸色潮红了些许。
因为坊间传闻中,大明的国号可是跟他们白莲有关系的。
坊间多有传闻,洪武陛下袭承于大小明王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之基业。
当年为削平群雄、拢络旧部,故将“大明”建为国号。
而韩氏父子大小明王之号,则是出自于《大小明王出世经》。
南宋始,白莲、弥勒及明教等逐渐揉为一体。
是以至元末时,喊出来的口号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其实也不能怪坊间议论纷纷,洪武帝当时起的这个“明”的国号也没仔细说清楚。
这老家伙又杀了不少文人,下面的读书人自己不敢造反。
却恨不得别人造反把老朱家给肛了,于是自然牵强附会的弄些许教派名头传扬出去。
“……然坊间不闻者,乃我洪武陛下《平伪周榜》中字句。”
福熙听得这话不由得发愣,张小公爷见状只能是苦笑着把这《平伪周榜》中的话给他说了一遍。
其实也不复杂,洪武陛下当年很早就开始反对教派之说了。
《平伪周榜》里面,洪武陛下是怎么说的?!
“不幸小民误中妖术,不解其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
也就是说,当年还没起家呢!洪武陛下就对教派之说极为痛恨。
所以在缴文里面,直接斥其为“妖术”。
这话说完福熙又紧张,特么老朱家这是契而不舍的要怼了他们白莲啊!
“我大明国号,乃出自于《易经?干卦》而已。”
没有理会福熙的反应,张小公爷自顾自的道。
“彖辞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方为我大明国号出处。”
顿了顿,张小公爷微笑着道。
“是以,方有俞景立公于《纪事录》载龙凤六年之事。”
福熙这老和尚可没有皓首穷经,自然是不听不懂的。
好在边上的梁嘉悯低声给他解释了一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纪事录》,原名《皇明纪事录》。
其著者乃元末明初的俞本俞景立,早年即加入濠州军。
曾任洪武帝帐前黄旗先锋,洪武初年隶属凤翔卫此后驻守河州。
期间深得都指挥使宁正欣赏,并与与明朝开国元勋李善长、邓愈等都有过接触。
这《纪事录》更多的像是他晚年的回忆录,其中记述的部分为他接触、部分为听闻。
而书中有记载龙凤六年初一,洪武帝亲书桃符悬挂在自己的府门之上。
桃符上当时所写,乃是“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
这同时也暗合了大明国号,乃出自于《易经?干卦》这一说法。
“然,我大明国号暗合教派所言却亦属事实……”
听到这里如果福熙还不懂张小公爷的意思,那他就真的可以去死一死了。
张小公爷的意思很简单,你们特么咋就不知道把陛下推举成“明王降世”啊?!
给你们的信徒、你们的人说,陛下就是明王这不就完了?!
结合张小公爷上下所言,就是让他们先宣扬陛下为明王降世、正统合理。
随后保留本堂道统,教派则是解散乡里。
这自然就符合了国朝的统御方向了,如此一来构不成威胁国朝何必要赶尽杀绝?!
且他们还能时不时的担当一下安民抚民的角色,协助官府干活儿。
“我大明水师如今多保海域清平,只是海域之外据闻还有仙洲。”
这出海探险的事情总得有人干嘛,若是让大明水师去损耗颇大啊。
海商们就不一样了,且他们中还有白莲的人。
这些人不少是被忽悠的很坚定的,作为长时间航行的水手极为合适。
关于这些海商们的安置,张小公爷已经想好了。
既然欧罗巴可以有探险队到处跑,为何大明就不能有?!
当然啦,我大明可跟那些蛮夷不一样。
到了地方我大明自然是要做生意的,不是去抢掠的。
如何行事等一整套计划,其实张小公爷心里已经有底了。
“具体事宜,两位还是随我上京师后再言说罢。”
眼见张小公爷顿了顿,对着梁嘉悯低声道:“山中寨民,可以让他们出来了。”
“能否给自己挣一份地,只看他们在这关外为大明流了多少血!”
若是说到流血,现在的乌齐业特是真的在流血。
建州女直完了,他们全族被连根拔起。
当万余火筛部骑兵在后面督阵的时候,乌齐业特就知道自己不得不先拿建州女直开刀。
海西女直的扬古抖起来了,他现在是带路先锋。
在建州的女直凄凄惶惶的被各家货殖会押送着回去的时候,他组织了人马开始开拔进山。
山里是野人女直的地盘,他们还需抓捕到足够多的人手抵账。
“要活口!不要死的、不要残的,活人才值钱!”
“不要乱放火!万一烧了值钱的皮毛就亏了!!”
小周管家对此可是行家里手,不辞辛苦的大声吩咐着。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专业人士周瑾山,淳淳教诲新手村
从前乌齐业特觉着自己算是抢掠专业户了,然而今日看人家小周管家的调度……
顿时感觉,自己就特么是个弟弟。
神马叫专业?!人家这就是专业啊!
人先给分出来,老弱妇孺各自分开。
青壮全部扎捆起来,丢到一边。
牛羊开始按照肥瘦强弱分开,顿时价钱一目了然。
帐篷里的皮毛、金银珠宝、刀弓剑甲……等等,都被扛出来分门别类。
三两下的就区分开来,哪哪儿值钱、哪哪儿不值钱。
随口一个评估,这弓鹿角所制、弓弦为牛筋三年、弓二石。
算是个稀罕物件儿,到京师里出手八两罢。
唔……这绿松石倒是不错的物件儿,没有咎没裂两指大小。
就是上面雕的那尼玛啥玩意儿,回去找个苏工收拾一下倒也不差。
能值个二三十两罢!
乌齐业特顿时对小周管家肃然起敬,人家这才是专业!职业!高标准!
相比之下,自己那些个崽子们简直傻呵呵的跟山贼土匪似的。
再看人家那些黑甲国防军,顿时满心草泥马!
那些个狗犊子熟门熟路的开始逮住青壮老幼们查探,没一会儿就揪出来好几个头人。
再一搜他们身上,就找出来了些许贵重物件儿。
这特么效率比积年老匪都厉害,简直堪称大神级操作。
还有那些个货殖会的,跟随军而来的领队吵的面红耳赤。
“他们是在争价钱,都想要多挣几个。”
小周管家手里拎着几粒东珠,一看就知道是漂亮的走盘珠。
边上的一大摞人们就跟没瞧着似的,甚至还有几个臭不要脸的点头哈腰。
凑上前去请小周管家到自己那会儿挑挑,有啥玩意儿要能予小公爷的您尽管拿去!
全大明上下谁特么不知道,张小公爷那是财神爷啊!
能看一眼都是福分了,咱是没机会给人家正经磕头一个。
倒是这伺候他的小周管家是个好声气,且小周管家有着张小公爷赋予的豪遮之气。
我英国公府张家,那是拿人东西不给钱的人么?!
那等腌臜事儿忒丢人了!
银子不重要,我英国公府的脸面重要啊!
至于银子……我英国公府,差那点儿银子么?!
不要银子无所谓啊,我家少爷要啥木有?!
最主要是得东西好,我家小公爷满意!
他们巴巴的盼着小周管家来自己摊子上看,也是知道这些的。
但同样的,银子特么算个屁啊!
能凑上大财神小公爷的管家,这特么才是正理儿啊!
背靠着财神爷,那特么发财还不容易么?!
多少人恨不得散尽家财给张小公爷俯身做小去,人家还不带收的呢!
攀财神老爷玉螭虎那是想都不要想的,没那福分。
可攀附一下财神老爷的大腿毛小周管家,那倒是阔以考虑的。
当然,这小周管家也不好攀附啊……
跟着财神爷走四方的人物,小周管家啥没见识过?!
说个略装批的话,那就是往来皆进士、过手皆珍宝。
螭虎货殖小周管家那是恪守本分,多以自家叔叔老周的意见为主。
遇到重大事物必然跟足利鹤公主那边报备,抑或禀告小公爷。
可实际上多数时候都还是他在管理,也是以他自己的想法意见为主。
张小公爷很少去打理这些琐事,足利鹤小姐姐那也是大而化之的好手。
其实越是如此,小周管家就越是小心谨慎、不越雷池一步。
因为他很清楚,信任是失去容易得来难。
莫看今日张小公爷、足利鹤小姐姐对他几乎完全放手、大而化之,那是因为人家知道他跳不到哪儿去。
离了张家、离了张小公爷,他周瑾山什么也不是。
小周管家很清楚这点,所以他恪守自己的本分。
他知道该他的张小公爷绝对不会少给他,既然如此何必作死?!
数代人靠着张家吃饭的,哪怕是为了儿孙的福分自己也不敢乱伸爪子啊!
伺候好小公爷,这才是正经事儿。
“指挥使大人啊!这才到哪儿啊?!得多抓些人。”
小周管家是有资格面见乌齐业特的,后者也知道小周管家的身份地位。
是以从来不敢怠慢于他,哪怕是营帐中相见也是相对而坐。
“太子如今修造新京师,且京师至各地直道都在修造。”
小周管家悠悠的叹气,道:“哪儿都需要人手啊!开山筑路,冶铁架桥……”
“指挥使大人呐!某说句不该说的话,太子将来那是要克继大统的。”
眼见小周管家轻声细语的道:“此时还不给太子留下一个能吏的印象,将来如何争取出兵为将啊?!”
也不是说乌齐业特做事不积极,但却是有点儿吝惜兵力。
毕竟这些骑兵可都是他的依仗,自然是要尽量少损失些的。
所以小周管家这话一说,顿时乌齐业特的脸色有些潮红了。
因为小周管家说的,直接就点到了根子上了。
现在咱们干活儿可不止是为了自己而已,那也是为了太子啊!
抓人抓多了、送的勤快些,回头太子记得你这不比啥都强么?!
乌齐业特心下感慨,自己到底是混迹关外小家子气了。
瞅瞅人家,不愧是玉螭虎身边的人呐!
自己以后还得混迹朝堂,得多跟人家学学本事。
一念至此,更加感激而热情的对着小周管家拱手。
“指挥使大人啊!别把目光就放在关外,得朝关内瞅瞅!”
小周管家收了一匣子东珠,还有几只狗头金后眉开眼笑的道。
“如今国朝最重者、且适合指挥使大人的,便是皇家军事学院……”
乌齐业特听得这个名字,顿时感觉自己这狗头金和大东珠那没白给啊!
尤其是听着小周管家娓娓道来,乌齐业特就琢磨这礼还得多送啊。
军事学院出来了可就是天子门生了,回头下去就是军官。
小周管家的说法和建议没错,自己这部族还得靠着功勋起家。
尤其是自己这一代,先给挣一个爵位出来让子孙们吃上皇粮饭。
日后有了这门路,干啥不方便啊……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章 归得京师福熙憾,重兵相迎传国玺(上)
怀抱着的玉玺的牟斌,终于满意的踏上了归途。
这三天内快马出关的三批人,已经开始显现自己的作用了。
三千铁骑隆隆出了山海关,沿途便有无数的探马飞驰在道路两侧清场。
驿站全部由红着眼珠子的特情侦缉司番子们,里外四五层的围着。
梁嘉悯和福熙俩老东西要不是久经风浪,这会儿特么绝对撒丫子跑了。
简直不要太可怕,三千黑甲精锐铁骑红着眼珠子四周围巡视。
数不尽的番子前后既当探马,又做外围巡查。
这阵仗换谁不害怕啊,尤其他俩身份可不咋干净……
开始俩老狐狸确实也紧张了一阵子,后来发现不是针对他们。
这些队伍与其说是在扫荡,不如说更像是在保护着什么。
核心就是张小公爷的马车。
姬武将们为最核心的部分,那位一直随侍在张小公爷身边的侍女居然披挂盔甲亲自赶车。
指挥姬武将们的变成了那位扶桑的公主,两个贴身侍女则是不断的在外围闪过。
很明显他们在保护着什么,而保护的核心就是张小公爷的那辆马车。
不断的有人影在两旁的树林中闪过,并打出信号。
任何一丁点儿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整个队伍的反击。
前后各五百骑兵开路断后,中间两千铁骑负责的是队伍的安全。
至少六百余精锐的番子在探路、清障,不时可以看到路边干涸的腥血痕迹。
他们俩不知道的是从三天前开始,这里就不许任何人在直道上出现。
侦缉司不惜亮出自己的令牌,要求各衙门配合行事。
如此大的阵仗自然是引起了某些人的好奇,然而他们没听过好奇心会害死猫这句话。
所以那些抱着好奇心,甚至搏一波的心思来的就成为了路边的尸首。
这些人很快就会被挖出根底来,然后他们全家人都会被抓捕。
全杀了不至于,但都送到工地上劳作几年是免不了的了。
车队轰然前行中,新京师已经遥遥在望。
无论是梁嘉悯还是福熙,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新京师的模样。
而远远的看到京师的城墙的时候,他们已经彻底的被镇住了!
拔地而起、由巨大的石条段段垒成,一眼看不到边际!
在数里之外便能够看到,高达数丈的巨大城墙!
它就这么如同一座沉默的洪荒巨兽一般,似乎百无聊赖的看着往来的人群。
无论任何人远远的看到这巨大的城墙,第一反应都会是:震撼!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如此绵长、巨大高耸拔地而起的砖石建筑是极少的。
这种可以清晰看到是用巨大石条垒起来的城墙,更是他们所看到的独一份儿!
“这……便是京师新城吗?!”
福熙好一会儿了,才回过神来对着身边的护骑问道。
后者从面甲里嗤了一声,昂首道:“必然是新京师!不然,何以太子要如此多人手?!”
的确,要修造这样巨大的城池必然需要非常多的人手。
而此时他们的车队缓缓的抵达,亦不断的有人汇入到队伍中。
整条大道都被清空了,一只黑甲军伍隆隆杀来。
开始接手整个队伍的防务,为为首者赫然便是如今的军部总长虎头老国公!
今日的虎头老国公穿上了新制的帝国将军铠,上面金灿灿的蟠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一行人轰然穿过了巨大的城池,福熙等人好奇的看着巨大的街面。
两侧楼上早已被调查局、谍报司等部门的番子布满,看得福熙这老狐狸都心惊肉跳。
这老狐狸其实一开始就在猜测,自己这车队里到底有什么值得如此重视。
金银珠宝?!国朝不会在乎这点儿。
或许牟斌会在乎,但也不至于出动大量的番子随行护持。
所以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到底是什么东西值得如此谨慎的护持。
甚至那位玉螭虎身侧不离的婢女,都披挂上铠甲持鞭了。
当进入了京师扫去了心头震撼,看到了虎头老国公之后心头的那点隐隐猜测被他肯定了。
能够让如今帝国最高的这位军事统帅都出动的,必然是弘治皇帝。
连弘治皇didu会看重的东西,还能有什么?!
必然是关乎到整个大明帝统的,否则的话这天下还有什么值得他看重的。
再联想到玉螭虎出关所征伐的是朵颜三卫,最终朵颜三卫选择的是投靠过来。
一下子福熙就确定了,张小公爷能够拿到的肯定是传说中的那枚玉玺!
元末明初一直都有传闻,那枚玉玺被北元带到了关外去。
洪武帝、永乐帝多番征伐,就是想要将这枚玉玺追回。
然而很可惜的是,他们多次击败北元却始终没有找回这枚玉玺。
天下间几乎都认定,这枚玉玺是彻底失踪了。
然而今日看来,这枚玉玺其实没有失踪。
它被保存在了朵颜三卫的手里,而且一直都在。
甚至福熙这老狐狸都将事情推断出了一个大概,北元最后的皇帝战败被杀之前就交到了朵颜三卫手里。
毕竟当时他自己都朝不保夕,如果被俘想要从大明的手里活命必然需要东西来换。
这枚玉玺无疑就是最好的交易条件,而放在自己手里恐怕一并被缴获的可能性极大。
只有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且那些人是靠得住的才可以……
在老狐狸脑子飞快的转动的时候,他们被送出了车队驱往驿馆。
弘治皇帝现在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搭理他们,弘治皇帝现在迫切要看到是那枚玉玺。
刘大夏早已经一马当先轰然杀往皇宫了,军伍在虎头老国公的引领下缓缓的穿过了新京城。
如今新京师的皇宫还没有装潢完毕,所以很多事物依旧在老皇城里进行。
张小公爷缓缓的打开了车窗,看着新旧京师的变化不由得亦感慨万千。
这大明,似乎真的在自己的推动之下向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前进了。
然而这也意味着,大明最终会驶向何方他都无力去控制。
他或许能够在最初调整一些方向,但最终驶向何方……
只有天知道。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一章 归得京师福熙憾,重兵相迎传国玺(中)
“来了!陛下来了!!”
老戴义这也是激动的上窜下跳,边上的萧敬不断的吞咽口水。
其实也别说他们俩沉不住气,紧急赶回来的三大学士现在哪个不是眼珠子瞪直。
死死的盯住了御书房的大门,这件事情尽管是快马飞报回来了。
但东西没有送到手上、没有亲眼看到,三大学士还是决定秘而不宣。
否则拿回来的不是传国玉玺,这可就真的丢人丢大发了。
一身风尘仆仆的牟斌终于在禁军的护持下,和张小公爷一并轰然踏了进来。
虎头老国公手按战刀,那如铜铃般的虎目寒光四溢不断的扫视着四周。
相比起牟斌的激动,张小公爷就显得有些无奈了。
他其实是真的想回自己的桃林的,然而牟斌扯着他必须一起来。
家里大父也说了,陛下让他一并入宫。
这就很蛋疼了,皇帝都说话了他如何反驳?!
“陛下!臣……得陛下天幸庇护、关外行走,幸未辱命!”
牟斌哆哆嗦嗦的进了御书房,噗通就给弘治皇帝跪下了。
双手颤抖着从怀里抱出那玉玺的盒子,打开黄绢双手捧高。
萧敬长长吐出一口气,颤颤巍巍的走下御阶去双手稳稳的托住盒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