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而且这一日三餐还有肉吃,哪儿找这么好的差事啊!
靠着人多及军械营造司不断的更新器械,新京师的建设可谓是一日千里。
作为整个新京师的核心建筑主体——皇城,早已经修造完毕。
弘治皇帝这次直接力排众议,他要的就是坚固、坚固、再坚固!
你特么跟我说逾制?!且尔娘之!不逾制如何抵挡火炮?!
弘治皇帝红了眼珠子,礼部自然不敢再说什么屁话了。
于是这影响到的是,周边的建筑更讲究实用性、美观性。
逾制只要不是太过分,礼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陛下,入夏以来干旱多日!恐怕,还是得您亲往求雨一番啊!”
谢迁有些忧心忡忡,说到这里还不忘了对张小公爷拱手。
“痴虎儿早前修造的水坝此番起了大作用,若非是有水坝在恐怕京师早已缺水的厉害了。”
张小公爷听得这话先是笑了笑,但似乎脑海里闪过什么东西。
只是一闪过儿,他想要抓住的时候却又想不起来是什么。
“如此干旱下去,恐怕京师的庄稼就先撑不住了……”
刘健也是忧心忡忡,垂头叹气道:“若是此季失收,怕是又得出粮赈济了。”
李西涯沉吟了会儿,呼出一口气。
“好在这几年粮库充盈,且有安南、西南等地缴获之存粮。应付到明年,应该是无碍的。”
提到这个,三大学士不由得望向了张小公爷。
这些粮食可都是有赖他出击两地,这才最终缴获回来的。
否则的话他们三个现在就得琢磨从哪儿弄来粮食,应付干旱后可能发生的饥荒了。
“潮白河的水坝还有多少储水?!能用多是时日?!”
弘治皇帝提到了这个问题,也一脸肃然。
他很清楚一旦京师这里旱情严重,最终导致绝收的话会发生什么。
当然,现在他手上有粮食、有国防军。
所以他倒是不担心会出现什么变故,只是如果国库的粮食减少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儿。
应付到明年,可如果中间又生出什么变化怎么办?!
“陛下!大旱之后必然大涝,臣是建议尽快的疏通河道以保将来!”
张小公爷所想到的与他们不一样,大旱之后必然大雨倾盆。
到时候一旦发生了洪涝,那将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陛下!老臣建议,此事可调回东山公及廷仪公二人负责!”
刘健毕竟是老成持重,他很快的想到了治理水患最有经验的两个人。
刘大夏、白昂!
他们二人可以说是如今整个大明国朝中,对付水患最有经验的。
“善!”
弘治皇帝对此倒是没有异议,沉吟了会儿道:“吩咐礼部准备一番,朕……亲自去求雨!”
李东阳、谢迁听得这话,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他们就怕弘治皇帝不同意,毕竟他现在声望是如日中天啊!
又新取回了传国玉玺,这事儿公布出去的话毫无疑问弘治皇帝可以达到封禅泰山的级别了。
毕竟开国洪武陛下、强悍如永乐陛下,都不曾真正的收复平定鞑靼、朵颜三卫。
然而,这一番的伟业在弘治皇帝的手上完成了。
论及文治更不用说了,如今一年一科的取士、各部的展开。
还有史无前例的弘文注释院的建成,这天下谁敢说弘治皇帝文治达不到封禅泰山?!
“吾皇圣明!臣等能侍奉于陛下,乃臣等之幸也!!”
接下来便是这君臣开始商讨京师的搬迁事宜,毕竟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搞定的事情。
现在那边只是装潢完毕了,但物件儿还是缺的。
皇宫大内许多物件儿都极为珍贵,不少都是各地的贡品、古物、珍玩。
这些搬迁过去可不敢损坏半分,更得注意不能丢失。
摆在哪里也有讲究,这些全都得安排好……
张小公爷倒是不耐与他们聊这些事情,起身躬身便是要告退。
弘治皇帝也没有留他,挥手让他自行离去。
出得皇宫来,张小公爷并没有直接回桃林。
而是先往庠序教谕部找到了正在当值的李兆先,向他询问了一番太子的行踪。
这才离开了皇城。
隆隆的马车往新京师的皇城方向去,一路直道亦是行驶了半个多时辰。
抵达的时候已是午后了,张小公爷从马车上缓步走下来看着巍峨耸立的皇城顿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这座皇城修造的更像是中西合璧的样式,因为很多力学的概念确实那么做是最合适的。
整个皇城远远的看起来就像是放大中式版的扶桑天守阁,但样式又多偏向于中式。
只是整个底层基座,几乎全数采用巨石垒造。
樱子拿着张小公爷的腰牌前往大门处,当值的黑甲军卒验过后放行礼放行。
安步当车,张小公爷打算好好的逛逛这座新皇城。
上次来有些走马观花,弘治皇帝既然说要搬来了那必然是已经修善好泰半了。
“嘎嘎嘎嘎……”的一道道宫门打开,很显然他们是接到了命令打开宫门迎接。
果然,远远的张小公爷就看到了那猴子一样家伙。
“哇哈哈哈……虎哥儿!你可算回来了!咋样,这回有没有给本宫带一个师娘回来?!”
张小公爷听得这话不由得一头黑线:“怎么?!我看着是那种到处找婆娘的人么?!”
“不是你找婆娘,是你太漂亮了!婆娘都找你呢!哈哈哈哈……”
这熊孩子果然还是那副欠揍的德行,张小公爷脸皮发黑手指“咯咯咯”作响。
他已经准备好要收拾这熊孩子了,可怜的熊孩子却还没有半分的自觉。
“虎哥儿,这不是本宫说你啊!每次你去打仗,回来都带个婆娘的!”
这小子说着,还砸吧了一下嘴:“所以,也不能怪本宫如此做想嘛!”
“唔……殿下说的有理!只是不知道殿下最近功课做的如何?!”
张小公爷一脸平静,抬手将自己的外袍脱掉。
顿时熊孩子眼皮子抽搐了几下,这回他总算是感觉到大事不妙了。
“这个……虎哥儿,咱们有事儿好商量!好商量嘛……你瞅你这刚回来……”
我刚回来,所以你就给我添堵?!
“所以臣更得考校一番殿下的功课了!沙场搏杀,容不得花架子!”
张小公爷面无表情的道:“正好,殿下领臣到校场走走。”
“臣亦帮殿下看看,这校场是否合适。”
该!您可算是回来收拾他了!
边上的刘瑾、张永低垂眉眼,可心里是泪流满面啊!
大救星张小公爷、财神爷玉螭虎小祖宗,您可算是回来了。
您这再不回来,我们家殿下可就真成了脱缰的野狗了。
弘治皇帝忙于处理国务,现在又得安抚接收流民、又得登记安置他们。
还得规划草原城池修造事宜,更得准备安排人手出关、划地。
弘文注释院如今算是排除了干扰,没了肘制后四书五经被飞快的断句印刷出来。
作为范本开始下发大明各州府县学,并开始着手制定社学科目。
军部内也是忙的团团转,首先便是功勋的评定问题。
有功必赏这是古往今来的通用法则,弘治皇帝更是要笼络住国防军为皇家私军。
所以这赏赐是必须丰厚的。
好在内库如今是财源滚滚,不差钱儿的弘治皇帝自然不吝惜赏赐。
赏赐倒是无所谓了,就是入读军事学院和军官学校的名额是个问题。
这些可都是抢破头了在要啊!
很多下层军卒是宁愿赏赐都不要,就要这么一个名额。
都知道这进去了,就是鱼跃龙门一朝兴旺。
可师资力量摆在那里,两院校能够接收的就这么多人。
于是为了些许名额,下面几乎猪脑子都打出狗脑子来了。
几个国防军的将校在军部里没少掐罗圈架,要不是虎头老国公比较能打镇场子。
说不准这群丘八就得在军部上演全武行……
“虎哥儿,你就饶了我这一回罢!”
看着张小公爷开始穿护甲了,熊孩子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本宫咋就那么嘴贱呢!
再回头看看想让妙安小姐姐、足利鹤小姐姐帮忙求情一下,可这俩母老虎笑眯眯的样子一看就知道……
她们是巴不得自己挨揍。
想想也是,你没事儿鼓噪人家男人多找女人去。
这特么你不挨揍谁挨揍啊?!
“虎哥儿!本宫就一个要求!!”
可怜的太子爷终究是放弃了抵抗:“别打脸!!”
肯定不打你脸,打成花猫了回宫里你爹还不得收拾我啊?!
张小公爷撇了撇嘴,手上的长棍“呼~!”的扫出一缕罡风……
差不多一刻钟之后,神清气爽的张小公爷在一瘸一拐的太子朱厚照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新皇城。
“这些区域本宫都设置了通道,若是有敌来袭可在此埋伏……”
别说,这熊孩子还真是有些许灵醒劲儿。
虽然被抽的一瘸一拐的,但提到了这座他亲手设计的皇城还是极为自豪。
“内院处本宫是想到了鹤姐姐所说的扶桑制,我大明倒是可以借鉴一二。”
眼见熊孩子顿了顿,道:“后宫内全数调配武勋家女,做训为‘凤仪卫’专事护卫之职!”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二章 归得京师福熙憾,重兵相迎传国玺(下)
皇家的禁卫问题一直都是最麻烦的问题,历朝历代以来都是如此。
毕竟禁卫守护的是皇帝的安全,他们稍微出现问题皇帝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而在禁卫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后宫的禁卫问题。
秽乱后宫,这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不想看到的。
然而后宫本身又需要一定的武力,否则一旦面临事情她们自保都成问题。
大汉时传闻中有“靠山妇”之说,甚至传言中淮阴侯便死于靠山妇之手。
唐时武将家女、婢女多有练习弓马刀剑,不少甚至不亚于男子。
到了宋代女子护卫这一项开始下沉民间,其中最为热门的便是女子角抵。
甚至连宋徽宗都颇为沉迷于女子角抵,但因为其“不雅”所以未登堂入室。
但大户人家则是开始引入这些女子,用作后宅妻妾的随身护卫。
因为常年修习角抵枪棒,这些女子几乎都生的膀大腰圆极为肥硕。
且力气颇大,又擅长角抵锁拿。
对阵起古时候一日两餐的普通百姓来说,那当真是等闲三五人近不得身。
当然,对上了练家子她们终究是不够看的。
这就相当于后世职业女搏击选手,真要动手揍几个普通人那跟打沙袋似的。
但对上了同量级的男性职业搏击选手,她们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元代这方面是一个断层,但到了大明朝则是开始恢复了一些。
尽管女子角抵因为礼教的观点没有再出现,但大脚婆娘在内院里干活儿这点倒是留下了。
这些女子力气可不比一般男子要小,膀大腰圆还练了角抵锁拿。
家中妻妾女儿要去进个香,也不虞有一二个泼皮骚扰。
皇宫内院里一直就有招募武勋家次女入宫,忝为后宫女官行走的惯例。
只是她们并没有明确地挂上护卫的职衔,且一部分也确实未曾修习家中技艺。
“殿下是打算,重塑汉唐后宫仪卫?!”
听着熊孩子的叙述,张小公爷若有所思。
这算下来的确是最适合后宫的方式,且亦符合大明的情况。
主要是大明将门多有虎女,这些姑娘那可不好惹啊!
例如戚继光的妻子王氏,乃是万户南溪王栋之女。
史载曰“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那说明绝对不弱。
估计也就是因为太猛了,以至于有传出戚继光不敢纳妾之言。
熊孩子倒也不是心血来潮,他之所以会萌生这个想法吧……
是因为被妙安和足利鹤抽的太狠了,经常被抽的哇哇乱叫。
再加上看到了姬武将们的飒爽英姿,觉着后宫有这批卫队会更好些。
“本宫的想法,是需从民间再遴选身家清白、武技高超的女子!卫戍后宫!”
朱厚照的设计即便是张小公爷亦不得不承认,花费了非常多的心思。
首先就是勋贵家女,她们入宫为女官后可不是皇帝的后宫这类身份。
女官就是女官,将来若是武举子、将校立下功劳者。
而他们又能与这些女官的家中说合,那么宫中赐婚并给一个命妇的身份是妥妥的。
到时候这些命妇们可是跟宫内关系良好的啊,说不准还会经常被召入后宫见驾。
这同时又加强了皇家同武将们的关系,并加强了武将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个武将们是皇帝敕封的,他们的正妻都是皇家赐婚、曾在后宫担任女官的。
还能够经常入宫见后宫之主,算下来自然关系无比亲密。
即便是某些人想要威逼利诱他们从贼作反,他们也得考虑这么干值不值罢?!
缓缓走进了皇宫内,发现大殿的装潢已经结束了。
新皇城内的大殿比之旧皇城的更大、更宏伟,采用了更多钢料、水泥及巨石为材。
在民间里,很多人以为金銮殿上的龙椅乃是黄金所铸。
实际上它采用的并非是黄金,而是木制。
金丝楠木,其色如金、其亮如星。
且冬不凉、夏不闷,纹理大气抗腐蚀性强。
是以一直以来这种楠木,都被帝王们用于各种皇家建材首先。
由生时的龙椅、床柜,到死后的棺椁墓葬。
这点甚至连元帝都继承了,在选择皇家的器皿材料时亦多选金丝楠。
“阁上御榻二,柱廊中设小山屏床,皆楠木为之,而饰以金。”
“寝殿楠木御,东夹紫檀御榻,壁皆张素,画飞龙舞凤,西夹事佛像。香阁楠木寝床……”
这是出自于元末学者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所言,可见元帝对金丝楠之厚爱。
此番得益于张小公爷的开源,弘治皇帝的内库不仅不差钱儿还挺富余的。
于是二话不说没要地方上贡,反而是出资采买去了。
弘治皇帝不懂啥叫“鸡的屁”,但不妨碍他家儿子伺弄过数千万两银子啊!
熊孩子不知道“鸡的屁”仨字儿,但他知道这钱撒下去能让下面的百姓挣钱。
果然,这银子撒下去原本懒洋洋的地方顿时热火朝天。
都知道这特么不白干活儿啊,各家货殖会那是真金白银的掏钱呢!
有钱烧自然就勤快多了,一大群收了白花花银币的当地百姓二话不说就上山干活儿。
当地官方目瞪口呆的看着这票平日里徭役喊累、要歇息的百姓,个顶个的生龙活虎。
徭役时候半个月收拾完的事儿,他们现在八天就干完了。
而且收拾的比徭役花费二十天干的都要干净,完事儿了还不需催促的自动上工。
“军部那边如何装潢?!”
张小公爷突然冒出了一阵的恶趣味,主要是他看着这金銮殿实在是太正式、太过金碧辉煌了。
这让他觉得太不舒服,他决定任性一把搞搞震!
“那边啊!倒是还没开始装,东西也没往里运。”
朱厚照这下被问住了,楞了一会儿才道:“倒是六部和内阁朱批之处,已经修缮好了。”
“走!去军部看看!”
张小公爷一摆手,朱厚照虽然莫名其妙但还是跟了上去。
新皇宫并没有将六部、内阁暖房设置在宫内,而是设置在了宫外。
贴着皇宫前几栋硕大的牌楼,依次分布着目前国朝所有的部门所在。
其中最为靠近新皇宫的无疑是军部,皇帝甚至可以出宫几步就抵达军部。
而军部如今内里空寥寥的,只有巨大的穹顶和一条条未经打磨的柱子。
张小公爷看着这军部内的情况不由得两眼放光,都没装潢好啊!
这才方便自己对它进行设计改造!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三章 铸敌甲盔竖君威,重举大明雄风聚(上)
“这里,烧大片的琉璃保证采光。这里以空心砖相隔……”
张小公爷琢磨了一下,让熊孩子把整个图纸拿过来开始规划区域。
因为弘治皇帝是急着搬过来,所以必然先要修造的是新皇宫。
新皇城的设计上,熊孩子是决定除了大朝会之外其他都不在皇宫内举行。
日常办公迁出了皇宫大内,自然是要给诸部都设置办公点的。
而军部则是放在了最后,因为军部比较特别。
其他诸部几乎都大同小异,除了各尚书、侍郎之外。
便是照磨、校验、存档……等等这类小官儿的位置,推而开去占不了多少地方。
军部则不一样了,它占的位置不要太大。
内里得有沙盘、会议室、各战例火器档案……等等,还得有很多下属部门。
比如军师参事、谍报司、功考司、整训司……等等,这都是一连串的。
“这里接见败国求和之使臣、敕封功勋、升将校……等,以我帝国皇帝、国防军总帅的名义!”
张小公爷呼出一口气,点了点一个位置。
一双丹凤桃花精光四溢,沉声道:“此地……需凸显我帝国君威、军威!!”
熊孩子对于军伍那是无比渴望的,听得小公爷的话不由得拼命点头。
对对对……这地儿以后还不得是本宫用的么?!必须凸显君威!必须凸显军威!
一番话说的熊孩子是两眼放光,砸吧着嘴。
这君威、军威,该如何凸显才是?!
“没记错的话,我大军缴获的刀剑、铠甲、头盔、旗纛……甚多罢?!”
熊孩子听得这话不由得一愣,是缴获了不少来着。
一些杂品基本都回炉重造了,精品则是被保养一番放起来。
还有一些敌方将领的刀,除了赏赐出去的、下面的将校军卒们自行缴获留下的。
其他头人、将领的都被收起来了,都在军部的兵库里。
那里面还有铠甲、旗纛、金印……等等缴获的物品,熊孩子有些不太明白张小公爷问这个做什么。
熊孩子不知道的是,这一瞬间张小公爷脑海里闪过无数的画面。
汉之贾太傅《过秦论》中曾提及: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始皇帝祖龙曾收天下兵戈聚于咸阳,铸成金人十二以为禁武。
如今我煌煌大明收鞑靼、平西南,并朵颜三卫尽归附。
缴获如此多刀兵,如何就不能再行禁武之威?!
“御阶以甲胄灌钢水为铸,阶柱乃用顶盔铸成!”
一时间,这些话突然从张小公爷的脑海中闪过。
他甚至不由自主的将这些话,铿锵长吟而出。
吟诵中似乎这殿堂内轰然有感,一股肃杀恢弘之气轰然炸开!
“我帝国皇帝之椅……必用诸贼将帅佩剑而铸,留其样式、铸成王座!!”
朱厚照眼珠猛然瞪起,耳畔似乎一下子被“轰~”的炸开。
整个脑子“嗡嗡嗡……”的轰鸣着,那剧烈的喘息“呼哧~呼哧~”的从鼻腔中弥漫开来。
“此殿……可名‘止戈’!止戈为武!!”
眼见玉螭虎缓缓踱步,一双丹凤桃花精光四溢。
玉面上一片肃然,瞧着让人不由自主的站直了身子。
“止戈为武,何以止戈?!斩敌酋、夺敌刃,以敌甲胄铸我大明‘止戈殿’!!”
猛然间,张小公爷转过身来望着朱厚照。
一字一句的道:“此亦以警醒后辈子孙,我华夏、我大明之荣光威名从何而来!”
“唯踏敌酋尸骨,方可高歌凯旋!唯敌剑甲造殿,方显我帝国英武!!”
话语声轰然落地,眼见一阵罡风猎猎吹起。
罡风中眼见玉螭虎那披风被吹的猎猎作响,似乎那百五十年下大明的战魂在这亭殿内嘶吼!
“止戈殿……止戈殿……”
熊孩子不住的低声呢喃着,双目中精光四溢。
张小公爷则是一摆手拿过炭笔,在图纸背面空白处开始作画。
有一个擅工笔的弟子,张小公爷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想争一口气的。
所以背地里他其实一直偷偷临摹,但这事儿只有亲近的妙安小姐姐他们几个知道。
足利鹤甚至认为,自家夫君的工笔其实不比唐伯虎差多少。
甚至在技法上融合了一些她所不知道的手法,看起来比之唐伯虎的更加立体一些。
就这点上来说的话,两者算是各有千秋。
熊孩子这个时候也注意到了张小公爷正在做工笔,于是好奇的凑了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