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看着张小公爷笔下的大殿,熊孩子差点儿激动的就要叫出去。
好在妙安小姐姐杏眼一瞪,吓住了这娃。
因为上面出现的王座、次座,及整个大殿的布置是他从来不曾见过的!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四章 铸敌甲盔竖君威,重举大明雄风聚(中)
若是有后世若有美剧爱好者看到那张王座,必然惊呼“铁王座”!
是的,张小公爷这张王座的原型便是铁王座!
整个王座保留的是全铁剑打造风格,但这张铁王座中又带着东方的丰韵。
剑柄明显被重新勾勒过,即便是保留着原样以组成了新的形状。
在整体来看依旧是脱胎于“铁王座”所铸,只是它比铁王座更大、更显厚重。
尤其是那铠甲铸成的玉阶,那顶盔所连成的玉柱。
后面的屏风张小公爷只是简略的一画,只是标明为“九龙飞绕万里江山旭日图”。
想来必然是以铁铸之屏风,彰显霸气威严。
顺着玉阶往下则是宽阔的大殿,整个大殿以铜雕铁铸为主。
按照张小公爷所画出来的图纸上看,两侧皆有仪卫所站的位置。
大殿两侧仪卫所站的位置有着一条条的台阶而上,上面显然是臣属所站的位置。
只有大殿的中央是空出来的,铁王座的位置是最高。
次之则是下面的臣属所站位置,臣属所站的位置前列还有椅子。
皇帝可以选择给他们赐座,抑或是让他们站着。
大殿的空间很大,而进得大殿来首先前面便是“卸剑台”。
上面很明显是要插上缴获自周边安南、东吁等国的国王佩剑,并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这里说白了,就是受降用的!
进来卸剑,直白的说就是叫你投降。
“止戈殿!好!!”
一声低吼,直接把正沉浸在画中的张小公爷吓了一跳。
刚开口想要骂人,回头一瞅没法骂了。
弘治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带着一大摞军部重臣就站在这殿内呢。
“见过陛下……”
张小公爷礼还没有行完,弘治皇帝就迫不及待的摆手让他不必多礼。
说着还拿起这副图,看的是啧啧有声。
“好个止戈殿!好!!”
弘治皇帝看着上面的王座,觉着比自己的龙椅霸气多了!
其实主要就是个猎奇的心态,大明没有这样粗旷、直白而锋芒毕露的风格。
甚至这铁王座都是后世臆想出来的。
然而这个“臆想”是建立在中西方各种审美观融合冲击下的结果,自然造就了不一样的状态。
“好!此处‘止戈殿’便如此造便是了!”
如今弘治皇帝的心气儿也高了,随着他与陈州同修习武艺身子变得更加健硕。
内库的银子水涨船高之下,周边多处威胁不断的被摘除。
若非是还有万里之外那巨炮大国的威胁,弘治皇didu觉着自己文治武功能封禅泰山了!
“止戈殿……好一个止戈殿!铸敌剑为座,朕看谁还敢觊觎我大明江山!!”
张孝公闻言不由得苦笑,拱手道:“陛下,您怎么来了?!”
弘治皇帝哈哈一笑,身畔的萧敬则是小声解释了一遍。
在御书房里商议了一阵子,弘治皇帝便心血来潮要到新皇城来走走。
军部这边的人没啥事儿,便跟着一并来了。
倒是内阁还需要跟诸部协调,几位阁老没有到这边来。
转悠了一阵子,弘治皇帝就听说太子陪着张小公爷到军部的新大殿去了。
于是便带着人一并跟了过来,结果来到就看着张小公爷在写写画画。
本来熊孩子还想给自家虎哥儿报信儿,可弘治皇帝一眼瞪过来。
熊孩子瞬间很明智的选择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虎哥儿反正不会挨揍。
若是自己瞎叫唤,说不准就真挨揍了。
张小公爷还琢磨弘治皇帝这是要夸他几句,还是要赏点儿好处。
结果,这狗皇帝一摆手就让他走了。
自己拎着图啧啧有声,带着一众老狗腿们便开始看起了大殿。
“陛下果然不愧是千古明君啊!如此宏伟殿堂,亦只有陛下可据之!”
率先跳出来拍马屁的,是汪直这厮。
听得他这话张小公爷那是气的吹胡子瞪眼,难怪当年都骂你是佞臣!
老家伙这拍马屁的功夫果然了得,直接都略过他这个设计者夸赞起弘治皇帝来了。
“哈哈哈……汪公说笑了,朕克继大统以来只盼着不辱没祖宗而已……”
弘治狗皇帝史书上还说他仁厚,这老家伙分明就是脸皮厚啊!
张小公爷很是悲愤,汪直那厮不知道您自己没点儿批数么?!
当真不为人子啊!
“陛下!此殿以敌酋甲胄刀剑旗纛铸之,如此君威可谓是千古未有也!”
说这话的是汪直的好基友王越,这老家伙也是臭不要脸中的一员。
如今弘治皇帝的铁杆老狗腿,拍马屁的功夫跟着他好基友一并顺溜无比。
倒是自家大父还算矜持,好几次似乎想提大殿是孙儿所画。
但看着周边全是马屁狗腿,终究是只能给孙儿一个抱歉的眼神。
狗皇帝似乎也觉着张小公爷这位设计师在这里很碍眼,摆手让他滚蛋。
唉……谁叫人家是皇帝呢?!
张小公爷很是无奈的作揖告退,下定决心:回去就揍他儿子!
我惹不起你爹,我还揍不得你么?!
可怜的熊孩子不知道,自己将会无缘无故的再捞一顿揍。
眼见他还乐呵呵的畅想自己将来在这止戈殿里,受那些列国之投降。
只要想到这一幕,顿时熊孩子便热血澎湃面皮涨红!
太特么牛批了!当年老祖宗洪武陛下,都没本宫这么牛批罢?!
哪怕是始皇帝祖龙,也就是收缴中原诸国兵刃铸十二铜人而已。
回头本宫要收缴天下万国兵刃,铸几个巨大的铁狮摆在军部前震慑大明之敌!
无论熊孩子还是弘治皇帝,甚至张小公爷都不知道的是……
如今一个小小王座上的改变,最后竟然形成了历代大明皇帝的执念。
家里老祖宗牛批啊!
缴了那么多兵刃回来铸王座、铸玉阶,那做子孙的岂能不追寻祖上威名耶?!
必须打一哈,哪儿有烽火往哪儿钻!
而后来大明的内阁对皇室热衷于战争这事儿,已经波澜不惊了。主要是无可奈何。
皇家的内库财源充沛的不像话,军部的狗腿子们寻思建功立业也跟着鼓噪。
一群狗犊子皇帝们,对政务几乎都不太上心。
有肃贪廉政院他们盯着,反正谁干不好就全家整整齐齐修路开山去就好了。
没啥卵事儿的大明狗皇帝们整天就在军部蹲着,盼着哪里冒一阵烽火他们可以建功立业。
最好能缴获足够多的军械回来,好铸个物件儿给子孙们瞻仰一哈。
看看老祖我多牛批啊!看看这缴获,大大滴牛批啊!
这票狗皇帝们最终把皇城门前的皇城广场,弄的跟历代军事博物馆一般。
几乎近现代各类型枪械武器铠甲刀剑,都能在这里找到。
而且被铸成的形状是五花八门,一坨坨的堆着。
不过,他们的这种做法倒是导致了帝国臣民们自信心爆棚。
瞅其他国家的人都是用鼻孔看的,尔等蛮夷不服?!吃过武器木有?!
敢惹我?!知道我家陛下没事儿就寻思干架么?!
为何会掀起这个风潮,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马洛斯需求层次论中,当人摆脱了生理、安全、情感归属和尊重需求之后。
剩下要实现的,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无论是弘治皇帝、汪直、王越……甚至是戴义他们几个老家伙,到了这份上还追求什么?!
年纪到了、银子地位和名声不缺,他们需要的是千古留名啊!
青史留名,他们作为军部中人如何留之?!
那除了扩大武功之外,还能有更好的方式么?!
这样的一间大殿造下来,可想而知对于后世子孙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而军部前辈们的做法则是形成了一个标杆,以后大家想要有奔头都得这么干。
这是军部和皇帝一致的意志体现,用的又是皇家内库的银子。
内阁根本就无权干涉,只能是琢磨怎么配合。
“哎哟~!虎哥儿,你玩真的啊?!啊……别打!别打……哎哟……”
揍了一顿熊孩子,神清气爽的玉螭虎才满意的带着憋着笑的二女撤离而去。
倒是张嫣然心疼的过来给太子包扎,感激的熊孩子说以后要给嫣然姐姐封一个命妇淑人。
闹的张嫣然脸红了一阵子,啐他说殿下还是赶紧写完作业罢!
我家玉螭虎可是说了,若是回头他检查你未曾写完是要再收拾你的。
听得这话熊孩子的脸一下就垮了,喏喏半天涨红了脸不说话。
张嫣然到底是心软的,知道这太子虽然平日里撒欢儿的疯癫。
其实只是孩子心性,待人接物从来出于诚挚不会摆什么架子。
“回头伯虎下值回来了,妾身便让他帮殿下一把罢!”
得了张嫣然这句话熊孩子瞬间觉得不疼了,伯虎那做公文可是一把好手啊!
随着张小公爷跑了几回之后,这位原本只是文采风流的师兄如今也成长起来了。
别看他默不作声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可熊孩子却知道内阁谢迁如今极为欣赏他。
在褪去了铅华之后,唐伯虎是彻底的成长起来了。
从做车行、货殖会那边带来的习惯,点亮了他的新技能点。
那些繁复的政务在他手里变成了直观的数据,一份份的汇报到了谢迁的手上。
老谢当时就震惊了,政务还能如此处理?!
大明朝不是没有尝试过直观的数据处理,可下面的官员不给力啊!
大部分报上来的,都是数字百及以下的就用“有奇”俩字儿。
这尼玛一个地方有奇、俩地方有奇,总数下来就只能算是大概。
而一大票的文人办事儿,之乎者也先扯一大摞。
正事儿就说那么一两句,还得引经据典才能算数。
如此一来,那还谈个屁的事儿啊……
苦哈哈的熊孩子那年幼的肩膀,不得不扛起学习的重担。
一边做作业,一边还得被亲爹弘治皇帝逼着干活儿。
设计图被拿去之后又进行了改版,原本的北欧式大殿再次被中式风格所占满。
铁王座依旧是铁王座,只是被打造成了“蟠龙九绕吐珠钢铁王座”。
大匠们可不是张小公爷这等二把刀,他们巧妙的利用了剑盾、铠甲残件打造了这张王座。
已经有数万工匠、数千大匠的军械营造局内,仅仅是用了不到五日便将一切所需打造出来了。
熊孩子则是加班加点的带着人,给新军部安装这些物件儿。
随着整个新京师的修造完毕,收回成本的骚操作则是开始上演……
“这……这是啥?!”
新赴京师兴致勃勃参观的梁嘉悯、福熙二人,看着那城墙上巨大的方块儿直接傻眼了。
眼见上面数尺位置不仅有字儿,还带了画儿。
“写取一支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钓竿!清瘦楼,秋风江上院!您接待亲朋,会友作赋之佳地!”
看得这二人目瞪口呆,边上的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李福达则是耷拉着眼皮道。
“筑城得用钱呢!陛下没打算加税赋,就将这些城墙块面包出去收回银子……”
呃……这神马操作?!
福熙傻眼了,愣愣的看着那墙上一幅幅的字突然生出怪异之感。
一国京师之地,是不是该威严一些?!
这特么国都京师的城墙墙面上,居然刷着各色酒楼饰品甚至青楼的名号……
“这……这朝中文武百官能同意么?!”
李福达听得这话,不由得撇了撇嘴:“开始倒是不同意的……”
“陛下后来说,谁不同意可以纳捐把钱凑起来就不放广告。”
福熙听得这话顿时不言语了,整整一座城啊!
他绕了一天都没有绕完,这座城修造下来恐怕得数千万两银子。
这还没算皇宫、内阁诸部衙门,及军部的修造。
谁能出得起这份银子啊?!
“当然,那会儿还有反对的。”
李福达自然是知道这事儿,当时还闹的挺大。
据说都有人要去金陵哭陵了,还组织人跪宫门口打算死谏。
“陛下说了,既然百官凑不齐就用他们的名义加税赋。”
福熙听得这话直接翻了白眼,这特么……黑锅扣下来得死啊!
谁敢背这黑锅啊!!
这一手玩的,即便是福熙也得夸一声:好阴招!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五章 铸敌甲盔竖君威,重举大明雄风聚(下)
这尼玛挂上他们的名字去征税,回头下面的百姓不得把他们祖坟都刨了啊?!
顿时那些反对的文官们全都怂了,没人敢接这茬儿。
礼部、刑部、户部趁机又跳出来,一个说于礼此虽不合却省民用也并非不可。
刑部则是说此法之下,亦可开启民智、启苦役人之思绪将来从良也多个出去。
户部则是哭穷说国库实在没有太多银子,要备着荒年不说。
九边、豫南冀北及草原上筑路修城,虽说多是苦役可也得吃饭不是。
国库里每天金山银海的往外掏,哪里还敢再担下这新京师的营造?!
内库这个时候跳出来了,负责的萧敬说内库可以担下此事。
城墙如何处置则归内库所掌,否则这事儿办不下来。
那些个文臣们没了办法,现在有了台阶也就捏着鼻子下了。
福熙没有问这些广告能挣钱么,挂在帝国京师的城墙上广而告之。
如果这都不能吸引到人来的话,那才是奇怪了。
能挂上去的必然是产业力量雄厚无比的,看到这城墙上的告示天然就多信了几分。
是以自然是生意兴隆了。
“此亦是那位玉螭虎的主意罢?!”
福熙眯着眼睛,坐在轮椅上对着李福达低声问道。
这轮椅亦是到了京师后的福利,军械营造局专门打造给伤残军卒的用品。
尽管张小公爷没有小瞧过古人的智慧,但这一会还是叫大匠们的手笔吓住了。
甚至他都没有提过轮胎的概念,然而大匠们自己从羊皮筏子那里领悟到了减震轮胎的概念。
若是直接用皮子来做经不住磨损消耗,于是他们根据轮胎的大小用水压机压出了薄铁皮。
内里则是用上了皮子做内胎,充气之后上下之间便因为胎压而形成了减震。
这种轮胎甚至现在都被初步运用到了马车上,一部分均输司出产的高级马车就有配备轮胎。
甚至为了应付胎压不足的问题,他们还做了响铃。
一旦胎压不足,响铃就会互相触碰发出声音来。
“大明……大明啊!”
福熙看着这一切不由得心生感慨,垂首轻叹:“已经不再是老僧所知的大明了。”
李福达默默抬首没有说话,眼见城墙上黑甲军卒“咔咔咔……”的在巡查。
一门门泛着古铜色金属光泽的火炮,尤其是数门巨炮!
那数门巨炮看起来有两人合抱粗细,黝黑的炮口对着城墙外的远方。
“我等天时不再,便该随潮而殆……”
梁嘉悯望着那一尊尊的巨炮,发出了长长的一叹。
轰隆隆的新京师大建设终于落下了帷幕,大量的苦役开始被迁往其他工地。
军械营造局的大匠们开始接手接下来的工程,精雕细琢必然是他们更为精通。
弘治皇帝现在没有再继续管这皇宫大殿的事宜,因为大旱之下京师已经开始出现缺水了。
此时的他带着一众朝中重臣,在祭坛上默默拜下只为求雨。
因为大旱涉及的,再也不是京师一地的问题了。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
这是刘大夏归来路上所见所闻,痛心疾首的他很快的将这份奏章递交到了内阁。
京师尚有潮白河水系并水坝供水,如此依旧缺水。
可想而知其他区域面临的是怎样的旱情,而此时的生产力根本就无力应对这种旱情。
弘治皇帝并非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压力,但这种压力正在加大。
想到刘大夏奏章里描述的情况,弘治皇帝不由得心尖发颤。
何以的大明如此凄苦?!好容易平息了外患,如今却又生旱情!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念及祝文,弘治皇帝缓缓抬首再拜。
身后文武百官,接伏而拜之。
“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弘治皇帝痛心疾首的念着,但很快的他发现不对了。
这似乎是有针对性的祝文,有人篡改了这些祝词!
一瞬间,那种被愚弄的愤怒涌上他的心头。
弘治皇帝不是笨蛋,他猜到了有人正在借此时行攻讦之实。
一时间他阴骘的目光直接扫过了下面的礼部、内阁诸人,却见礼部内阁三大学士神色慌乱。
他们显然也没有想到,祝词竟然会变成了这样。
“不是他们干的,此事于他们而言全无好处!”
弘治皇帝的心头闪过了这个念头,很快的他扫过了群臣中低着头的翰林院。
那些低着头的翰林们,却让弘治皇帝心头的怒火烧了起来。
翰林之名,本于扬子云《长杨赋》。
所谓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盖谓文学之林,如“词坛”、“文苑”云尔。
古未有以此为官名者。其设为官署,则自唐始。
这是清代三半老人赵瓯北在《陔余丛考》中,对于翰林所考。
而翰林院可不是简单的存在,这些翰林们可是身负重任!
他们受皇帝宣召,负责顾问应对、拟写诏制等,其职能类于后世秘书处。
翰林院创设于唐代中叶,及至大明则得到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废除丞相制度、建立内阁制度后,他们的影响力更大了。
一度是非翰林者,无以入阁。
也只有他们,能够有机会并有权限去删改诏书、祝文!
他们为何会这么干,弘治皇帝也很清楚。
翰林院自从被张小公爷闹过几次之后,其重要性开始被削弱。
这些翰林们自然是不甘心的,寒窗苦读数十年一朝鱼跃龙门了。
然而这龙门后却并非是一片坦途,居然现在那些跃不上龙门者也配与自己竞争了。
如此恶气,怎生能忍的下来?!
“隆隆隆……”弘治皇帝忍住了怒气,将这篇祝文缓缓的读完。
便听得天上雷声阵阵,似乎这篇祝文天地皆有所感。
“雨来了……雨来了!下雨了啊!!”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七十六章 影中残余毒牙显,不顾生死为一搏(上)
这天居然下雨了!
弘治皇帝一时间竟然心情复杂,雨是他所求来的。
可这祝却并不合他的意,究竟是老天感动于他的虔诚
还是老天亦赞同这份祝?!
“轰隆!”雷声轰鸣中,大旱里的第一场雨轰然落下。
无数的百姓们早已经知道陛下为了大旱已经求雨三日,如今大雨落下无不奔走呼号。
狂风呼啸而起,吹的弘治皇帝身上的龙袍飞扬。
然而寒意悄然深入他的骨髓间,身后的萧敬赶紧站起来亲自捧过那柄万民万福伞将弘治皇帝遮住。
“轰隆”滚滚雷声,猛然间在天空中炸响。
瓢泼大雨哗啦啦的应声而下,弘治皇帝在这密雨中听得雨滴敲打在铁甲上的声音。
那些站在豪雨中的黑甲军卒们纹丝不动,萧敬用尽全部力气运起丹田吟啸一声。
“陛下起驾”
便听得这哗啦啦的豪雨中,那铁甲松动声“咔咔咔”的响起。
一道道黑甲身影将弘治皇帝护住,并有军卒在前方开路。
护送着弘治皇帝,往天坛上的祭祀庙中行去。
那些个臣们就显得很是狼狈了,只是内阁三大学士、诸部尚书们脸色阴沉。
扫向那些个翰林学士们的眼神,极为不善。
这明显不是一两个人掺和到里面去了,而是很多人都参与其中。
因为大半个翰林院竟然与内阁、诸部直接对视,他们显然不认为自己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