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看到《天龙八部》楔子里面的这段词时,萧叔至就觉着玉公子这书那妥妥得大火!
“诸位……”萧叔至才唱了个肥喏,那下面的举子们便嚷嚷开了:“先生还是莫做这些虚礼了!”
却见几个举子站出来朗声道:“想必先生已知我等所来何事,便快快将那《帝国时报》拿出来罢!”
“十文一份!”萧叔至决定从善如流,至于你们看完是不是要闹我萧叔至可管不了。
随即一指着侧面洞开的三排小窗,便道:“排队拿钱取报!”
一份十文!倒也不贵啊!
举人老爷们一瞪眼,下面的士子自然是灰溜溜的自动靠边儿。
可举人老爷们总不好去跟那些带着丫鬟的官宦商贾家小姐们争抢罢!
于是无奈的又只能被挤到一边,看着那些小姐们上前去先买了报纸走人这才去买。
好容易买到手大家凑一块儿这一看,不由得面皮涨红止不住骂出“卧槽尼玛!”
你玉公子声名赫赫不假、你玉公子才华横溢我们认!
甚至你玉公子在苏州、在海上甚至在扶桑杀的人头滚滚,我们照样认了!
可你特么的现在指着一票读书人的鼻子,骂我们措大骨相这就不能忍了!
一时间南腔北调的怒骂声不绝耳语,有些骂着有辱斯文便想砸了这宝文堂。
但随即被人拦住了,你煞笔啊!这宝文堂是东缉事厂名下的产业,何况这又不是人家写的。
你砸了东厂的产业,那些如狼似虎的番子能饶了你!
这是要作死啊!
这被拉住的人顿时一个激灵,赶紧作揖谢过那拉着自己的同窗。
随后愤愤不平的说我等读书种子、名教子弟怎能受此等羞辱!
砸不得宝文堂咱们砸了他英国公府去!
便有那消息灵通的在边上嗤笑,您要作死便自去。
那老国公前些日子便因为御史欲参他家痴虎儿,直接在宫门前便把马给事中直接打的不能自理。
陈御史想上前相劝直接被一脚踹飞三尺吐血半升,现下还在家里躺着呢!
挨打的马给事中现在撤职了,苏州府那冲
第一百五十三章 调虎离山,暗渡陈仓
“陛下,这这么办……”谢迁哭丧着脸,老家伙这是真没办法了。
老谢也是五十来岁的人了,但这敢于直面举国上下所有士子举人开怼的真汉子……
他还真是第一次见啊!
刘健这老学究则是被气的吹胡子瞪眼的,一个劲儿的骂:“苟肆狂狷!无礼至极!无礼至极!!”
“眼下是要先将此事平息,痴虎儿这一闹……”
李东阳捻着自己的长髯无奈的苦笑着,虽然某些程度上来说他也认同这痴虎儿的说法。
弘治皇帝掇了掇自己的脑门儿,心说难怪那天痴虎儿说他接下来要做的事很大先跟朕请罪。
自己还心道他能怎么闹,莫非能动摇国本么!
这尼玛才过了几天啊,真给这臭小子闹的翻天了去了……
却见此时一个小太监在门外张望了一下,弘治皇帝顿时眉头皱起。
在他身后的萧敬却躬身低声道:“陛下,恐怕有些许消息……”
“你且去取来!”有消息!弘治皇帝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三大学士心头一凛,然而没一会儿萧敬便从外面回来了。
手上还拿着一封信恭恭敬敬的交到了皇帝手上,轻声道:“陛下,张小公爷托人带进来的。”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拿过这信件拆开火漆便看了起来。
只是看了一会儿弘治皇帝就笑了,将信递给了三大学士道:“这个痴虎儿,真是胡闹台!”
却见信如平日弘治皇帝与张仑来往的一般称呼,然后打头就写了两个词。
“调虎离山,暗渡陈仓”!
看到这两个词如果李东阳他们还不知道这痴虎儿想表达什么,他们真可以去死一死了。
这痴虎儿分明是告诉他们,现在朝堂肯定一团糟无数人气的要找他痴虎儿拼命。
你们还不赶紧趁着这个机会,把咱们那天商量的事儿办下来岂不是傻子么!
“弹劾鼓励,只需三日此围自解。”
这是痴虎儿给他们的话,这就很明确了。
这件事情他们只需要旁观就好,甚至隐隐支持下面的给事中、御史们去弹劾。
只需要帮他压住三天,这件事情他自己能解决。
“陛下,您看……”李东阳沉吟了会儿,抬首望向了弘治皇帝。
刘健和谢迁也不吱声的看着皇帝,说实话他们也真觉着给这痴虎儿收尾太棘手。
“弹劾一律留中,着户部、刑部来见!”
弘治皇帝没有多考虑,痴虎儿既然事先就跟自己打招呼了。
现在又来信说让自己给他三日,那说明他早有腹稿完全不必自己出手。
再说了,那帮举子还能把痴虎儿怎地!
打上门去!那可不是找死么!
顶多是群情激愤在朝堂上闹腾罢了,自己做个泥塑菩萨他们也莫可奈何。
等白昂和老佀俩忧心忡忡的老头儿来了之后,几个人又凑一起嘀嘀咕咕。
几个不是阁老就是尚书,那都是宦海浮沉多年的人物了。
或许搞舆论战这个他们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会显得很懵逼。
但若是说到在朝堂上搞事、平事儿,大概没有人比这几个老家伙凑起来更厉害。
一番商议计定完毕,只等第二天给事中们去征讨张仑时候发动。
次日早朝果然御史、给事中们跟打了鸡血似的,嗷嗷叫着轮番站出来要弹劾。
但老佀眼疾手快先让自家侍郎跳出来奏请夷州开矿事宜,并言之户部已有章程。
若是平日下面的御史、给事中们肯定蹦达出来要求说清楚,但今天他们目标全在张仑身上。
好在他们还清楚张仑他可是英国公嫡孙,再想到上次老国公发飙后的结果。
于是只是要求管束张仑取缔《帝国时报》,然后再处罚钱福他们一群人。
 
第一百五十四章 范进中举再气人,妙安武名传大内
王越眼角抽抽的看完了张仑递过来的那篇雄文,然后叹气:“你说你小小年纪怎会如斯毒舌啊!”
“不是我毒舌,是你们太怂!”
张仑耸了耸肩,富家翁一般的汪直好奇的拿过这篇文去看。
看完那脸上的表情是无比精彩,不仅眉角抽抽连嘴角都在抽。
“想笑你便笑罢,痴虎儿写的倒也没错……”王越看着自己的这位小友,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汪直终究是没忍住整个人失态的大笑起来:“噗~哈哈哈哈……”
张仑此次写的乃是《范进中举》,只是稍微改了改符合这大明的描述习惯。
毕竟《儒林外史》是吴粒民在清朝写的,用词用字习惯都是清朝的习惯。
虽是改了但精髓仍在,读起来依旧是一副形象跃然纸上。
将范进中举前那丈人屠户的唾骂嫌弃教训,什么“现世宝”、“烂忠厚无用人”“就想天鹅屁吃”……
读着都让汪直想笑,待得后来范进中举了先喊上“贤婿老爷”,又心说“天上‘文曲星’”。
那前倨后恭简直不要太让人莞尔。
及他中举后那句“噫!好了!我中了!”癫狂乱跑,疯癫的模样刻画的无比传神。
这些看着夸张,然而王越却知道实际上远有比此更夸张的事情。
“师兄,反正你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过来帮我一起做稿子可好!”
张仑突然想到,王越这老头子那也是行文的行家里手啊!
这样的老壮丁不抓回来干活儿,岂不是浪费:“还有汪公,您在天津卫想必也是无趣的很罢”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汪直目光清澈,矜持的笑了笑:“能光明正大的骂这些御史言官、六部阁老,可是我很多年的愿望啊!”
草庐后面的地被张家拿来做了印刷厂,几十号闲置在家里的婆姨则是被组织起来帮忙印刷。
排版则是孩子们在做,他们现在认识的字儿已经很多了。
庄子里给张家卖命了数代的老人们抹着眼角看着这一切,心里感激的不行。
一分分都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啊,小周管家笑吟吟的给大家发下来。
家里有老人的还多发一些,说是小公爷吩咐的得好好将养。
现在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有学上,那不止有学上教习还是翰林哪!
有几家勋贵会给庄子里的老人准备这个!
王家庄子往外扩大了不少,这当然没有用什么权势去恐吓人家。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小公爷有的是银子!
校场上妙安瞪着杏眼在教训两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汉子,直直把这俩汉子训的不敢抬头。
这是杨家遣来参加武举的种子,是现在家里最优秀的俩娃。
这杨家为何家传绝学眼都不眨的就传给了妙安,这里就看出来了。
梨花枪再精妙、练的再厉害,这骑射你怎么练!
战马如今这么好找么!骑射师傅又上哪儿找去!场地呢!
背靠着英国公府这啥都不是问题,所以当妙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后。
那位杨家的老太爷磕巴都没打一个,直接把妙安录入族谱再把梨花枪的精髓传给她了。
“再过些时日就要开武举了,公子说这回朝堂很是重视!拿得头名是可能面圣的!”
妙安瞪着杏眼居然还真有几分气势出来,点着这俩杨家的小子道。
“家里把你俩交给我,肯定是家里的传习种子!你们怎么能偷懒不争气!”
“府里老亲兵别人想请都请不去,我是请公子发了话老猛叔才来教你们的!还不肯好好学!……”
妙安气呼呼的对着这俩汉子骂道:“还有天信先生,天信先生人家可是解元公出身呢!”
“考得金榜进士还是翰林,旁人见了得磕头的!亲自给你们教策论还不好好学!居然偷懒!……”
却见妙安左首那汉子低着脑袋小声道:“小祖姑奶奶,我们错了!再不贪杯了……”
训斥了半天妙安才气呼呼的责令他们补上今天漏下的骑射,晚上再把策论做了。
在武举之前不许再喝酒,不然祖姑奶奶打断你们狗腿丢回去。
妙安这话让他俩不由得一个哆嗦,原本他们来的时候还有些不服气的。
结果考验他们成色的小祖姑奶奶让他们换上护甲上校场打了一波,直接抽的这俩哭爹喊娘。
让他们并肩子上都被按了,要不是考虑到他们还得考武举说不准现在还躺着……
一夜加印早间发售的时候共计四万份的报纸被送出,江南那边还得加印两万份
第一百五十五章 难得糊涂张痴虎,朝堂言官分两派
正对陈惟贞所言“二十年梨花枪纵横天下无敌手”杨妙真四娘子心驰神往的老太后,骤然听得一个声音传来。
“皇曾祖母!”门外的宫女还没来记得通报,便听得一个稚嫩的声音嚷嚷着传来。
同时传来的还有两个着急的太监的声音:“殿下,静气!风仪!”
“您若是再犯,内臣可得跟小公爷说去了。”
听得话音落下,那稚嫩的声音便消失了。
周太后笑眯眯的从罗汉塌上坐起来,抬眼望去便听得宫女通报太子来请安了。
“便喊他进来罢!”听得周太后的话,有宫女相引小正德这才笑嘻嘻的进门来。
这时候可是讲究礼制的时代,皇宫大内尤其重于礼。
周太后这般做已经是稍微逾越了,但她本身出身就非礼制传家身份又尊贵。
加之是长辈见曾孙儿,所以不讲究倒也没有什么。
若是君臣之间那就得大讲究了,臣子想见皇帝那得“上谒求见”。
比如《史记卷九十七张丞相列传》载晁错“错恐,夜入宫上谒”。
就是说晁错害怕,连夜入宫求见皇帝。
上谒还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要等宣召。
晁错当年就是上谒了,但没有等到宣召第二天就嗝屁着凉了。
宣召你见面了,当场中官还得“谒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