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第二百三十八章 螭虎伏勋贵,足利说两宫
“所以啊,咱们得有所表示……”
张小公爷又不会读心术,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个豪门贵戚的心里满心的麻卖批。
却见他自顾自的开始陈述想法,就是最近陕西的地震问题。
国朝现在到处都缺钱,尤其是户部特别缺钱。
你看户部大佬独山公,为了银子这不仅把朝堂上下连带咱们全都得罪完了。
说到底这还就是钱闹的么!
咱们要想开这个和户部、陛下合利的先河,就得先有重量级朝臣的支持。
小公爷这话一说顿时勋贵们皆点头,是这个理儿啊!
“所以,咱们得做个典范:纳捐!”
张小公爷的戏肉这个时候才端了上来,却见他咧嘴笑着道。
“我张家既然欲在此事中占一成股子,自然要先认大头!六十万两!我张家捐了!”
一众勋贵们听得这话眼珠子都要爆了,满心卧槽!六十万两啊!小祖宗,这不是六十两啊!
此时一亩上好的田亦才十两上下浮动,六十万两那可就是六万亩地了啊!
成国公朱辅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内心里早已经汹涌澎湃,难怪人家皇家帝宠不衰、得享大名啊!
能文允武、挣得大钱、声名显赫……甚至帝宠不衰,朱辅之前只觉是不错的少年人罢了。
然而一口气为了自己所想规划生生砸出六十万两银子,这手笔、这决断可就非常厉害了!
想想自家的那些个崽子们,跟人家一比那不是差了一星半点儿啊。
莫说是自己家的崽子了,即便是这些个勋贵们家中子嗣又有几人可与其比肩!
亦莫说比肩罢,便是能有人家半分本事、决断那都是天纵奇才了。
无怪乎两位解元、两位翰林甘拜其为师,陛下将太子交予他从学。李西崖更是将儿子送去。
“老夫亦认捐二十万两!”众勋贵还没有反应过来,成国公就先反应过来了。
却见朱辅缓缓的站起身来,看着张小公爷居然是躬身一拜。
张小公爷哪儿敢受他这一礼啊,人家算下来虽然比自家大父要低一辈儿。
可到底年纪摆在这里,怎么算也是跟自己父亲一辈的。
于是小公爷慌忙将他扶起,自己作揖拜下道:“小子怎敢受您大礼啊!”
“老夫除了二十万两认捐之外,再出十万两!只请痴虎儿能收我儿为徒!”
一众勋贵们闻言不由得瞪大了眼珠子,满心卧槽!
但很快的他们也反映过来了,麒麟儿这名下的弟子数来数去好像就那么几个。
而这几个哪个拎出来可都是大名鼎鼎、来历不凡的啊!
再一想到陛下、李东阳都将自己的子嗣送到了麒麟儿那边教导,顿时大家悚然一惊!
这两位难道不比自己更疼爱自家孩子么!他们难道就会不在意自己孩子的教习问题么!
肯定不是啊,但他们都把自己的儿子送过去了……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麒麟儿的确有着育才法门在手!
再一看成国公朱辅,顿时觉着人家不愧是老牌勋贵啊!
这眼光比自己等人可毒辣太多了,借着这个机会便是要让自家子弟入痴虎儿门下去啊!
于是一众勋贵们纷纷表态,认捐十万两的有、认捐二十万两的也有。
但都表示希望自家子弟能够随着痴虎儿学本事,被收录为弟子。
至于捐款他们已经没意见了,很多话不必说透大家只需琢磨一下就明白了。
自己等人真金白银掏出来给国朝、给陛下在这个时候表了忠心,那事后咱拿钱筑路、修码头。
然后陛下、户部和咱们从中分取股权分红,这个不算过分吧!
即便是国朝重臣们对此反对,那陛下和户部也有充足的理由把他们压下去。
都说咱们勋贵是损国利己,现在咱们为国朝真金白银的掏钱了那还说个甚子!
那便不如开个学堂吧!
张小公爷笑吟吟的看着这些个肥羊……呸!是勋贵们,满心感慨!
&n
第二百三十九章 勋贵两宫皆纳捐,国朝上下俱惊诧
周老太后想到的则是更多,尤其是上次妙安小福宝说痴虎儿表述的那句“忙则无祸患,闲便生是非”。
便与张皇后叹道,两宫后族可不就是骤得富贵闲生事端么!
整日里没得事情可做,不通诗文又不熟武艺。自然是斗鸡遛狗,与那些浪荡子一块儿瞎混的了。
张皇后听得老太后的话亦是感慨点头,言道家中老父曾为国子监贡生。
老父在世时管束极为严,亦不讲吃穿用度多与仕林、贤能往来于是赞誉颇多。
至老父去世两个弟弟没了管束,这才开始飞扬跋扈以致多次酿成大祸啊!
再说了,痴虎儿给的车马行那可是一门好营生啊!
既然小公爷给了皇帝一辆,自然不会忘了两宫和太子这边的啦。
皇后的鸾驾、太后的鸾驾,还有太子的车驾自然是都准备好的。
车驾之华丽那是自不必说的,足利鹤当时还亲自上车给演示了一番。
原本给两宫驾车的中官们,早已经被送去培训过了。
为了让大家的车夫适应新式转向马车,张小公爷自然而然配套的成立了“驾校”。
除了学习驾驶这种新式马车,还会告知如何保养、如何临时修理。
当然,这暂时是免费滴买车配套服务!
两宫之主自然也从中官、女官那里得知了小公爷这车马行,到底有多挣钱啊!
这还只是京师一地,全大明两京十三省,张、周二家拿下两地做车马行。
那银子还不得流水一般哗哗的来么!不会经营没关系啊,痴虎儿的几个弟子可都在呢!
若是能学的痴虎儿那计然之策半分,将来还会忧心生计问题么!
再有,此策好处便是能够多与太子、与痴虎儿几个弟子亲近亲近。
将来也算是有几分情谊在,自己等人能熬多少年!他们可是青葱年少啊。
那江潮江天信、那许庭光许本谦,可都是翰林之才。
唐寅唐伯虎、徐经徐衡父现下也是入了陛下法眼的人儿,将来必有重用。
那李兆先李徵伯自然不必说了,据闻如今其才学在钱福钱与谦教导下大进!
所著策论甚至连谢木斋、张柏崖这等状元出身的老臣,见之都击节拍案赞赏不已。
言道若是来日开科,此子当为状元之才!
一念至此当下两宫互看一眼,拍板便将此事决定下来:就这么办了!
次日早朝,先是内阁大学士刘健站出来上禀陕西地震事宜。
并告曰当地受灾严重,产粮绝收恐灾后亦无法支应。
李东阳则是跟着站出来表示,可由国朝支应将流民引往京师安置。
成国公朱辅此时上禀,国朝贵戚听闻陕西地龙翻身、国库空虚恐施救困难,因而甚敢焦心。
《国语越语下》有云“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吾等世受皇家国朝大恩怎可不报!
是以各家决意为陛下、为国朝纳捐,各家所纳银钱已成账簿。
下朝后可请户部及内库可依账簿所记,往各家提取捐银。
那朝堂上连同刘大夏、马文升再到各部官员们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珠子:喵喵喵这特么神马操作!
这群恨不得抠腚眼儿都吮手指的豪门贵戚,这会儿转性子了!
还是上次被陛下严厉打击以后,全都开窍了!
还没等他们做出反应英国公张懋又出列上禀曰:老臣家中孙儿虽不甚成器,却也知道忧心国朝。
于是请老臣代奏,自请为陛下前往迎接赈抚灾民以安民心。
弘治皇帝一脸肃然,端坐在龙椅上言道痴虎儿果不负朕之夸赞!
又有内官来报,太后、皇后皆言为解陛下、国朝之忧,她们已命外戚两家一并为陛下纳捐了。
听得这话弘治皇帝差点儿感动的要哭了,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这顿时一目了然啊!
却见弘治皇帝犹豫都不带的,直接命萧敬与内阁准备拟旨。
敕命回京述职之前应天府提学御史方志方信之,暂领“钦差总督陕西赈抚使”职。
命司礼监太监戴义为监军,大明帝国皇家军事学院总教习张仑为副
第二百四十章 京师多方皆筹备,嫣然请往接灾民
小公爷好歹上辈子也是玩兵击的,虽然没有打过。
但这不妨碍他因为打兵击玩而对古铠甲、刀剑和冷兵器,产生巨大的兴趣。
若小公爷一直都是个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渣渣,那这种兴趣大多也只能是停留在兴趣上而已。
然而小公爷却是跟着处男哥一块儿打拼出来的,自然银子也是不甚缺的。
和处男哥一样,咱挣了银子是为了享受啊!
所以自然大把的时间扑在了自己的兴趣喜好上,这也是他对于铸造、冶炼有一些了解的原因。
但这也仅限于有些了解啊,小公爷他毕竟不是玩冶金的不是。
他顶多是记得粘土砂模、油砂芯、油淬、盐水淬……等等这类工艺技术,但具体配比和工艺操作他就傻眼了。
这也是小公爷表示要投入大量银钱来操作此事的原因,想要知道具体配比唯有不断的试验。
另一方面小公爷责令江潮、许庭光二人带着人白天查阅徐经家里翻印来的古籍,从中寻找有用的记载。
晚上则是教授这些个负责试验的工匠们识字,然后把那些记载交给他们看。
张家庄子识字机灵的孩子则是跟在这些个工匠们的身后,不断的记录试验的数据、材料配比、操作方式。
好在古籍中虽然记录甚少,却终究是留下了一些前人的经验和记录。
比如南北朝綦毋怀文的灌钢法,虽然对綦毋怀文记录甚少好歹是把他的经验记录下来了。
然后还算是比较有用的是《考工记》,里面记载的比较多。《荀子强国》提到了一些。
但这特么都是战国时候的著作了,再往后就是《齐民要术》、《梦溪笔谈》零零碎碎的记录了一小部分。
越看小公爷是越生气,心里不断的在痛骂狗批的重道轻器!
该记载的技术工艺革新在战国和南北朝后,几乎都是随性记载一点儿全然不在意。
反而是一堆有的没的屁话、废话大书特书,《盐铁论》就是个最重要的例子。
里面少量的提到桑弘羊的主张,也提及了一些冶炼铸造的技术。
但大篇幅的都是特么各种给那些狗批“贤良文学”吹逼涨脸儿,那些狗批的贤良文学说的废话有个鸡毛用啊!
你特么倒是多记录点儿当时冶炼、铸造的资料啊,要是多记录点儿小爷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啊!
几乎都在研究这道、那道的了,关于技术方面的记载来来去去就那么些简直让人丧气。
这些个工匠们分作几组,不断的在试验铸造新炮。
只是现在并非是铸造大型的火炮,而是几十斤重的那种小型后膛装速射炮。
一方面这种试验品耗费的材料会少很多,其次的话几十斤的小炮如果合适则可以安装到战车上。
事实上华夏古代的铸造工艺其实并不差,出土的汉代叠铸法模范内浇口厚度只有2到3.5毫米。
这说明精度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的,于是张小公爷最早做的就是先把度量统一起来。
不得不说这华夏各朝代几乎一个朝代就一个度量方式,实在是操蛋的很。
出土的战国尺是大约22~23cm,汉代居然从21到近24不等。
到了隋唐又涨到了29~30cm,明清这会儿直接31.1cm了。
“不是……嫣然姐姐,你们跟去做什么!”
小公爷回到了草庐,最近一直在草庐里跟妙安小姐姐、足利鹤小姐姐玩耍的开心的张嫣然就找来了。
张嫣然抵达京师后老国公专门亲自带着她,到了旁支那边祭祖入籍。
要说这老国公如此江湖老夜枭一眼就看出孙儿那徒弟唐伯虎,跟这嫣然姑娘之间那眉来眼去了。
&nbs
第二百四十一章 时报造声势,敕建显忠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最新一期《帝国时报》的时评。
上面评的是两宫及勋贵们,听闻陕西大灾纳捐救助的情况。
“乡间地裂涌水泛滥,流而成河……蒲州城北地裂涌出沙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