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弘治皇帝嗯了一声,随后笑着吩咐道今夜金吾不禁!

    此令传出顿时整个京师欢呼雷动,这相当于是坐实了张国公家的功绩了。

    也就是说真的有全歼了达延汗精骑此事,若是真事儿京师的百姓们自然是高兴无比的。

    数日的形成转瞬即至,当张小公爷在马车里远远的看到张家那新建的庄子时竟有恍若隔世之感。

    出门时百余张家老亲兵,怒马鲜衣气势如虹。

    而今归来却仅余不足六十人,其中二十人已是上不得战场、做不得重活儿。

    近乡情怯,但小公爷更难过的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跟庄子里的老人们交代。

    尽管张龙、张猛多次安慰他,这便是武家老亲兵们的命。

    您和老爷没少照顾咱们,咱们就该以命报于家里。

    弟兄们随您战死于沙场,您能活下来、能照顾他们的家小这便是尽责了。

    要不咱回去说好了,您不必为难。

    张小公爷怎能让张龙他们去说!该他承担的责任,他是不会逃避的。

    当车队接近了庄子,京营回去缴令后张小公爷便下车了。

    早已经准备好的长板架子从车上卸下来,一个个贴着姓名的罐子被恭敬的摆在了架子上。

    看着这些个罐子痴虎儿依旧心里难受,去的都是都是活蹦乱跳百八十斤的汉子。

    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一个个这样的罐子……

    但他还是亲自细细的将这些罐子整理好,战场上尸体不可能久留只能火化。

    当架子上摆满了罐子后,痴虎儿默默的走到了架子前抬起一角。

    “起~!!张家的汉子们,回家了!!”

    红着眼睛,他几乎是用尽了力气仰天长啸。

    “回家了!!”

    早已有老亲兵打马回庄,只是庄子里的老少们没有想到小公爷会亲自将那些战死的弟兄抬回来。

    一时间那庄子里走出来的老汉们顿时愣住了,随即眼眶一下就红了。

    与老汉们一并出来的小正德、江潮等人,亦是愣愣的看着自家的少年恩师肃穆的抬着架子。

    顿时,他们感受到了那种无声的悲切……

    他们默默的垂首,为小公爷让开了一条道路让他和张龙他们好抬着这些战死的英灵回家。

    是的,回家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上
    庄子里那座新造的祠堂内,痴虎儿亲手恭敬的将一个个的骨灰坛子摆了上去。

    哀哀的哭泣声由远至近由小至大,终究在祠堂内外哀泣声响彻……

    一个个的箱子里是那些战死沙场的张家老亲兵们的遗物,还有他们缴获的战利品。

    张龙、张猛送来,痴虎儿亲自将这些箱子交还到了他们家人的手上。

    “少爷莫为此挂怀,战死沙场本就是我等杀才的本份!”

    庄子里年纪最大的那位老太爷站出来了,这位老太爷都已经八十有余了。

    张家曾祖张辅那会儿在土木堡,便是这位老爷子随侍身边。

    当年曾祖事实上是可以杀出重围的,然而他很清楚自己唯有死战将正统皇帝救出。

    是决计不能自顾自的杀出来的,于是这位老爷子临危受命带着曾祖张辅的遗书与十八老亲兵杀了出来。

    堪堪回到京师时,十八老弟兄活下来的只有六人。

    土木堡一役英国公家近乎打断了半数筋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韬光养晦低调行事。

    直至老国公祭奠土木堡一役再行反杀,英国公家这才算是恢复了几丝元气。

    此次战死中的,便有他的大孙儿张晋鹏。

    “老公爷和您活着,活下来!我们这些人才有盼头!”

    别看老汉八十多了,却是双目精光四溢站如松柏长枪般笔直“莫挂怀!当值本分!!”

    洒下酒水,给他们的家人答礼。

    小公爷还没有来得及洗漱萧敬就匆匆的赶来了,见得他那副模样小公爷只能是苦笑了一下。

    看了眼马车,想到了那把罗伞……

    痴虎儿便低声要求洗漱一番,然后才入宫见礼。

    萧敬有些疑惑,风尘仆仆的不是更显得艰辛么!但他还是同意了小公爷的要求。

    洗漱很快,三两下的换上了一身玄色绣袍。

    随后便让妙安、足利鹤捧好百衲衣、带上那顶罗伞,匆匆的往皇宫大内赶去。

    进了皇宫小公爷照例去见朝堂新团伙——以弘治皇帝为首,内阁三学士、刑户礼三部尚书为辅的小集团。

    刘大夏、马文升二人则是因为跟清流牵涉太深了,以至于没有被纳入小集团中。

    工部曾鉴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吏部倪岳则是秉性太过豪直怕是到时候憋不住要跟刘马二人干起来。

    所以很多事情,也不好给他所知。

    一番宣召之后,小公爷在内官的引领下悄然的进入了御书房。

    他自己的手上捧着一个匣子,而身后的两名内官则是吭哧吭哧的抬着一个长条箱子。

    进来后就先肃穆隆重的大礼对着弘治皇帝参拜而下,看得弘治皇帝有些奇怪。

    痴虎儿这孩子很少用如此大礼的,多数时候这小子更像是敷衍了事。

    “痴虎儿,你这是……”

    莫说弘治皇帝有些发懵,三大学士和三位尚书都有些发懵。

    然而小公爷却缓缓的起身,那双丹凤桃花中满是肃穆平静的道“臣来缴令……”

    “并将应承于灾民,将他们献于之心意奉于陛下!是以,不敢不郑重!”

    说着,小公爷让身边的内官帮自己捧着匣子打开来。

    将里面的那件百衲衣袍子拿出来,郑重的给自己披上……

    “百衲衣!老天爷啊,这是多少百姓缝下的!!”

    刘健简直呼吸都有些不畅了,瞪大着眼珠子几乎不敢置信的望着这件被无数的布块缝制起来的百衲衣。

    他们可不是没有见识的人,知道这种百衲衣的难得!

    而且这件,还都是绣着一个个“福”字的百衲衣!!

    无比郑重的将这袍子穿上,让身后的两位内官将长条箱子抬起。

    小公爷打开后,双手从箱子中轻柔而庄重的把那柄罗伞抱出来。

    转过身双手捧着郑重的单膝跪地高举过头,声音低沉而肃穆“臣,受十万灾民托付将此献于陛下!”

    罗伞,这是一柄罗伞。

    这可说是很简陋的罗伞,甚至形制都完全不对、看着让人觉得很可笑的罗伞。

    但这里却没有哪位重臣能够笑得出来,甚至弘治皇帝亦是激动的浑身都在颤抖。

    “萧……萧伴伴,快把伞打开!”

    说话间弘治皇帝居然站起来,甚至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

    萧敬手疾眼快的赶紧将弘治皇帝扶住,弘治皇帝却摆了摆手三两下的冲下了御座。

    两个内官得了萧敬的眼色赶紧上前,郑重的将这顶罗伞举起“咔咔卡~”的缓缓的张开来!

    当这柄罗伞张开来的时候,这御书房里的众臣们都沉默了。

    他们看着这柄罗伞心潮不由自主的激昂而澎湃,这无论任何为政、从政者而言……都是最大的褒奖!

    无数细碎的布块,上面一个个歪斜甚至字都没绣对的“福”字……

    那些细碎的布块有些大、有些小,有些破旧有些没有染色浆洗的发白。

    但那一针一线中,所蕴含之意却重逾泰山!

    何为民心者乎此为民心者也!

    何为民意者乎此便为民意者也!!

    是的,它简陋、它不合形制,它甚至连伞柄都是没有削好带着树瘤的树枝。

    若以银钱论,这般模样的它甚至不比街边的乞儿破衫贵重多少。

    但若是以其所代表的万民之心……此伞,举世无双!

    即便是世间上最奢华的、最尊贵的、最古老的罗伞,在它的面前依旧相形见拙。

    “臣离开当日,十万灾民连夜缝制竟是在臣车驾前静候一夜……”

    单膝跪在地上,小公爷声音低沉“灾民推举之老丈言之,灾民多不识字、亦不知如何做万民伞……”

    此言出,三大学士、三位尚书皆默然。

    这分明是在说那些士绅们、读书人们,根本就不在逃难之列。

    “民间有俗,大家受人恩泽无以为报便可集百家布、制百衲衣,祛病化灾、安康长寿……”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这个习俗他亦是知晓的。

    常生病遭灾的孩童,依俗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

    “百姓逃难身无长物,便自取衣布一块儿并询‘福’字绣于布上……”

    “为显尊贵而仿于罗伞,十万百姓连夜赶制此‘万民百衲万福伞’托臣带回献于陛下!!”



第二百八十二章 民心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下
    弘治皇帝颤抖着,几乎是挪着走到了那举起的罗伞前双手微微发颤的伸出摩挲着这顶罗伞。

    它的形制真的看着很可笑,然而这里却无一人发笑。

    摩挲着罗伞上的一个个“福”字,它们歪歪扭扭的很丑、用的线很乱。

    缝制的很粗糙与宫中绣工完全没法比,甚至很多字都绣错了。

    然而在弘治皇帝的眼里,它们却比任何精美的绣工更让他心悸。

    “这……这是他们给朕的!真的……是给朕的!”

    弘治皇帝的声音都在颤抖着,他几乎不敢置信的对着小公爷连问了数句。

    小公爷默默的双膝下拜,这不是为了他自己。

    这是为了那十万得救的百姓,是为了后面一并可以活下来的二十余万灾民!

    “老丈将此伞交予臣时,曾言之……”

    “此伞为十万苦命人,念陛下之恩泽所献!唯求陛下万年万福,护佑苦命人!!”

    却是此时小公爷恭敬无比的对着弘治皇帝大礼拜下,声音低沉而肃穆。

    “臣!得天幸,遇明君!受重任而救灾民,沿途艰辛、多番苦战……”

    “幸而未辱祖负恩,向陛下缴令!灾民……无恙!!”

    苦命人……十万苦命人,此语从未如此的沉重。

    从弘治皇帝再到这殿中众臣皆尽默然,那一个个的“福”字、那一块块的碎布……

    如今看来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刺眼,身在国朝内他们的每一条讨论、每一次国策之订……

    牵涉的都将是这数万、数十万,乃至国朝数百万人、上千万人的生死存亡!!

    曾经他们都只是奏报上的数字,而如今却随着这把伞似乎实实在在的摆在了弘治皇帝的面前。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看着那顶万民伞,谢迁亦是浑身都在颤抖喃喃自语“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李东阳等人知道,谢迁这背诵的乃是《小雅小旻》。

    国事国朝何尝不是如此!一分一毫、一举一动,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刘健望着那伞竟是有些失神,嘴里呢喃着《孟子离娄上》章身躯在不住的颤抖着。

    这句出自于《孟子离娄上》的章句,意思是

    要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就得到了天下。

    而要得到民众支持亦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了民心就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此伞……可不就是最好的诠释么!

    李东阳则是愣愣的看着那把伞,看着伞上一个个看着简陋甚至寒酸的“福”字低声呢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句出自于《论语为政第二》,此句之意是

    执政者如果执行的是德政,那么就会如同北斗星辰一般巍然不动,而众臣、众民自行围绕拱卫!

    这一刻,三大学士、三部尚书愣愣望着这把伞……

    那些朝堂上的龌龊、那些勾心斗角、那些争名夺利……与在这伞下,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而可笑。

    弘治皇帝突然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明悟,朝堂之上的那些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1...9394959697...4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