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隋末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隔壁老黄哥
甚至,在矿匠找到了煤铁矿和硝石矿后,更是跑前跑后的测量勘察,虽然眼下还没有劳动力来开挖,但总得先设计出最省时省力的道路规划和运输方案,不然以后肯定抓瞎啊!
&
第一百零七章 纳妾
大业十年的腊月初八,倒也算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天气在进入冬月(十一月)之后,也就日夜的温差略有些起伏,根据体感判断,夜晚的温度略低于十度,但白天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能爬升到二十来度的样子,一开始黄小刚还以为仅是幽幽谷中特有的“温室效应”,后来几次随着矿匠外出探看矿区的时候,也才发现谷外的温度也同样如此。
对于这个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听黄娜说,在她读的经济史里面似乎提到了历史上的几次小冰期,而魏晋南北朝就正处于这样的一个小冰期,所以这才导致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引发了五胡乱华。
那么,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眼下无疑是进入了小冰期结束之后的“温暖时代”,这或许也正是开启盛唐贞观之治的最主要因素吧
反正,大环境和大气候这种事情,目下也不是舅侄俩应该操心的问题,而是得好好操心这纳妾的礼仪。
说起来,这隋朝的婚俗比较汉族的婚俗更为复杂和丰富,据刘复的《敦煌掇琐》七四《婚事程式各种》,可看到当时婚礼仪式的名目和细节:其中有相当于“纳采”、“问名”意思的通婚书,有相当于“纳吉”意思的答婚书,有相当于“纳征”意思的女家受函仪,这些仍为传统礼仪,只是将“六礼”通俗化了。
此后,由于魏晋南北朝汉胡婚俗的交融,使得婚礼仪式越来越热闹繁多。
比如说大婚之日,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到女方家中亲迎,这时女方家中已做好迎接男方迎亲人员的准备,“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只置户上”。
新郎一行到女方家后,“妇家亲宾妇女毕集”,用口头调笑或竹杖扑打的方式来戏弄新郎。这叫做“下婿”,是受北方游牧民族婚俗“拦门”的影响。新娘出门之前,要梳妆打扮,故意迟迟不出,男方就咏唱诗歌来催请新娘,这种“催妆”的仪式,也是由北方游牧民族的婚俗发展而来的。
隋唐时用来催妆的诗歌都是临时口占,而且傧相、贺客、新郎都可即事成诗。如《唐诗记事》卷三五“陆畅”条:“云安公主下降,百僚举陆畅为摈相诗,皆顷刻而成。……诏作催妆五言曰:‘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光怜赐花。催铺柏子账,侍障七香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到了新娘临行之时,父母祝愿一番,最后劝诫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并用“蔽膝”即后世的“盖头”来覆盖新娘的脸面,出门后乘坐用围幔装饰成的彩车,新郎骑马绕车三圈。新娘的彩车启程后,途中还有“障车”的仪式,就是一伙人聚集在路上,不让新娘动身,拦住彩车索要财礼,并且“邀其酒食,以为戏乐”。
但这种习俗也被一些乡里无赖所利用,“多集徒侣,巡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逾万计”。
先有“新人入门跨马鞍”的仪式,表示平安到达,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婚礼旧俗。后有新郎新娘互相交拜的“拜堂之礼”,这种仪式早先是在屋旁所卜之地上搭设的青布
第一百零八章 军议
虽然今日这纳妾的规格堪比娶妻,但吕氏族人倒也知道分寸,在婚书上明明白白写着是纳妾,倒也叫黄小刚心存感激,也就由着他们可劲的闹腾。
到了入洞房揭盖头的时候,倒也发现经过黄娜装扮的二十九娘果然是美如天仙一般,他也不是什么不知妻美傻傻东,倒也乐呵着接受了这段跨越了千年的姻缘。
至于说洞房之夜,二人细节如何……这也就不必详谈了,反正二十九娘此时算起来倒也刚满了十六岁,虽然搁在后世妥妥的就是犯罪,但放在隋朝倒也正好是法定的成婚年龄。
然后二人既然这般结成夫妻,总要与她些信物才行,想了许久黄小刚便将自己小宏光的车钥匙用一根红绳系好与她挂在脖子上,黄小刚的车钥匙是在网上淘来的diy版,不但可以自动弹出钥面,还自带一个led的小灯,并且还有一个紧急闪光的按钮,按下之后小灯就会狂闪,黄小刚便也装模作样的教了二十九娘如何来用这钥匙,并且与她道日后若有危险,只要在黑夜中按动按钮他就一定会看见。
新婚三日,到底是百炼钢化作绕指柔,还是铁杵磨成了针,这也就不足与外人道哉。
却说到了腊月十二这日,黄小刚便将幽幽谷中管事的众人都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十分严肃的军事会议。
与会之人倒也不多,从长到幼有吕望公、吕七公、何春、吕德、吕友、吕宗、黄娜、曹豹,以及铁匠曾七和矿匠茅泉,此外还有被特许列席的吕小四、吕小七、吕虎儿和罗黑子,其中吕虎儿和罗黑子二人还刚刚完成了探查敌情的任务从高密返回。
望公太老,并且年老耳聋,请来只是做个尊老的样子,自然不能指望。七公还没成黄小刚的岳公之前,便是事事都大力支持,如今两人多了这么一层关系,更是妥妥的自己人了。
至于何春、吕友,也在这几个月的磨合中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何春不但匠头干得还行,且他妻子吕七娘如今在女兵当中也渐渐的冒出头来,与他长了不少脸子。至于吕友经过了曹家村一难以后,也渐渐从一个山野樵夫开始向职业探子转型,并且最近几次打探敌情的任务也都完成得很好,得到了黄小刚的口头嘉奖和黄娜记功犒赏,如今倒也是一付春风得意的模样。
至于说吕德、吕宗二人,吕德倒也把百余匹驴骡伺候得很好,甚至闲来无事还组织母驴配种,如今已经有至少十二头母驴确定妊娠,倒也算是干出了成绩。而吕宗虽然担着一个田头的职务,但幽幽谷实在太小没有辗转的余地,他便跟着采集组外出采摘,倒也在谷外发现了不少野生的植物和食用菌生长区域。
至于曹豹还有他领来的男兵,这个多月来就是整训,如今倒也勉强算是完成了舅侄俩拟定的新兵基础训练,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整训,也就是要给他们接触和实操梨花枪了。
“今日议事,主要讨论三个议题!”黄小刚瞧着在座众人都准备好后,便也徐徐开口道:“其一、便是今次官军围剿左孝友一事,吕虎且来报上你在高密探得的消息!”
吕虎论起辈分,当是与吕小四同辈(也即是吕七公的孙辈),但因为他的父亲乃是倒插门的,所以他虽然随了母姓却不能入列吕氏的字辈,便以乳名虎儿来叫,如今既然立功列席,黄小刚干脆把他的“儿”字去掉。
却说吕虎听得点名,忙也起身抱拳来道:“好叫村正与诸位叔叔、叔爷得知,今次俺与罗家哥哥去了高密探问,到也得知了那齐郡的郡丞所以急急赶回,乃是听说这
第一百零九章 军议(二)
实际上,芦山在地理位置而言,并没有占据什么明显的优势。
就黄小刚几番查问得知的情况来看,此地一没有矿藏、二没有险要地形、三不是交通要道,唯一的优势也就是山下峡地吕氏村人用了数百年时间开垦和增肥出来的熟土。
并且即便是熟土产出也很有限,就往年而言一季春小麦最多也就亩产两斛二斗(约二百五十斤),再算上套种的小米、大豆等杂粮,一年下来每亩的粮食产量平均不会超过三斛(约三百六十斤),就这还得拿出一半来交了朝廷的赋税和各种劳役差遣。
须得知道,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小米(粟),当时的平均亩产也就在二百斤(一百公斤)左右,到了汉代依旧也是以小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则略微提高到了两百八十斤上下。
接下来到了魏晋南北朝,南方水稻耕作尚较粗放,亩产水平不高,与汉代相当,北方旱地则开始了大面积引进了冬小麦的种植(也称宿麦,种植技术和种子都来自中亚,据说由张骞带回),加上冬种、春种(辅粮和菜豆)和杂粮套种,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全年亩产水平也才增加到了五百斤的总量。
到了后来的唐宋时期,由于政策更迭的关系(均田制进步为两税法),土地流转进入繁荣时期,大量土地被整合佃租,百姓的耕作意愿空前高涨,也才把全年的粮食亩产再往上推了个五十斤,使全年亩产达到了五百五十斤的高位,这以后的元、明、清也就在这个位置上起伏徘徊,无法超越。
在当时,宋代南方水稻的亩产折合今市制亩产约三百八十斤,北方小麦主产区的平均亩产也能达到三百斤的规模。
而根据前期黄小刚收集到的消息看,芦山吕家村所拥有的全部土地,约在两千八百亩左右,其中两千三百亩为公田,以均田的形式分发给村民耕作,还有五百亩属于族中的私田,通过隐匿的方式存在于官府的户册之外,平时由族中指派村民耕作,所得充入族中公库支用,此外在山边还有近千亩的桑田和麻田,种植的是桑麻这两种经济作物,只是吕家村人仅掌握较为成熟的麻布纺织技术,种桑养蚕获得的蚕茧主要用来交税和贸易交换。
那么,就眼下来看,这两千八百亩的土地也就意味着至少五千斛的粮食收入,在没有更为稳定的经济支柱作为增长点保障的情况下,下一年度的经济基础就得从这些土地上找出来。
“我建议,即日发兵夺回芦山!”
也就说,当黄娜铿锵有力的提出要夺回芦山以后,众人的表现却是大为不同,先说吕德、吕宗还有吕小四、吕虎他们,都是神情为之一振,可再来瞧看吕七公、何春还有吕友等人的模样,却是都是愁眉不展似有深虑。
吕七公慢慢捋须,沉声道:“夺回芦山是好,只是如今我等虽有战兵,可无人力,便是夺回也作不得田呐!”
作田也即是耕作,如今不算男兵女兵,吕家村剩下来的底子,也就不足三十男丁和一百妇孺,别说耕种两千八百亩土地了,就是两百八十亩都够呛。
一旁的曹豹听了却是好笑,便道:“缺人作田到是好办,我豹山人手够多,或可佃与我曹氏,如何”
吕友闻言便斜眼来看,正要开口挤兑一下,却叫黄小刚拦住道:“曹村头,如今芦山豹山算是一家,此事我自有安排。”
 
第一百零一十章 军议(三)
第一百零一十章军议(三)
黄小刚拿出来的几枚矿石,有黑漆漆的煤和煤矸石,有土黄色的黄铁矿,还有纯白色的硝矿晶体,这些都是最近由矿匠茅泉在他的指示下,从幽幽谷周围寻来的矿石。
首先在幽幽谷的北方,茅泉根据黄小刚的提示,找出了后世地图上标注为龙矿八号井的煤矿,根据黄小刚自己现场勘察的结果,这个矿仅在地面部分就有至少上万吨的标煤,且还是高品质的无烟褐煤,煤层的位置平斜整齐,日后要深度挖掘的话也便与打洞采集。
另外,与煤伴生的煤矸石也是好东西,不但可以用来生产矸石水泥、混凝土的轻质骨料、耐火砖等建筑材料,灰渣还可以作为肥料。
至于黄铁矿的用途,眼下多的也不好说,就是炼铁和炼硫磺,而恰恰这两个东西是黄小刚眼下最稀缺的,至于硝矿的用途这里也就不多说了,不然你会发现有大段的文字不翼而飞,呵呵!
将矿石摆出来后,黄小刚便也指着几种矿石与大伙介绍了用途,然后便也直言道:“收回芦山,用处一个是保证粮食,靠着外买虽然能解得一时的燃眉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另外一个,便是我们需要一个更为稳定和隐蔽的工业加工基地……呃!主要是幽幽谷的格局太小了,空间也不够辗转腾挪,所以我决定将幽幽谷作为老营,日后仅负责烧制吕瓷和训练新兵,谷中的老弱妇孺就专门为这两个项目搞好后勤保障服务。”
“啥叫工业加工基地”黄小刚的这番话,大部分倒是听懂了,但还是有几个关键词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便听吕七公开口问道:“还有啥叫后勤保障服务”
黄小刚忙也笑着解释道:“七公可听好了,后勤保障服务也就说指给人管好吃喝、洗好衣服等等这些,像是做饭、制衣也都可算是后勤保障服务的行业!”
随后黄小刚又接着道:“至于说工业加工基地,我的意思是把铁坊还有日后肯定要建立起来的制革、制械以及相关的产业,都转移到芦山去!当然这里有一个不情之请,也就是我希望能把吕氏宗祠后面的山洞打开,里面的空间极大,放下十个工坊都绰绰有余,而且极为隐蔽,难教外人察觉!”
“这……这怕是有些难了!”吕七公听得一愣,但也马上想明白了黄小刚的意思,却是一拍大腿道:“老汉不会弄那断龙石,那可是嫡亲嫡传的大秘密!”
这当初吕家村人躲入吕氏宗祠后面的山洞避难的时候,黄小刚倒也听说过洞口有一个叫做断龙石的机关,一旦放下之后不论内外,若无技巧仅凭暴力是无法打开的。而黄小刚的确是看中了避难山洞的巨大空间优势,想着如果把那个隐蔽在山腹中的巨大山洞改造出来的话,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地下基地么
甚至,还可以按照铁炉堡的格局来设计,搞出一条龙的体系出来。
听得吕七公表示不会搞断龙石,黄小刚倒也不以为意,这种古代机关哪有后世人研究不透的,正要宽慰的时候,却听得吕友道:“七公莫急,这望公不也是嫡亲嫡脉么且问他一问!”
吕七公想想,便冲着从一开始开会就微闭着眼睛打盹的吕望公耳边喊道:“吕望!吕望!你可会开断龙石”
“啥”吕望公被突然叫醒,自然是一脸懵逼,待得吕七公又喊了一遍后,便见白发白眉的吕
第一百零十一章 曹豹认主
要说起这“大事”来,黄小刚其实也是在芦山的吕家村莫名其妙上的贼船。
还记得当时他初到吕家村,只是为黄娜试做竹弓弩,却被吕家人瞧出了这玩意的厉害之处,便大量制作来与村人自保,结果也才这么一步步走到了如今。
细想起来,虽然合理合情且大家都心里明白,但如吕七公他们却也偶尔还会把自己当做良民。
不过,魏晋南北朝以来,政权更迭变化频繁得犹如一年四季气候更迭,这个时代的人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简单来说,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共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平均每个朝代也不过三十余年而已。
这其中,“魏”指的是三国里面的曹魏(也即曹操),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国时代及后世被肯定为中原王朝,而刘备的“蜀”、和孙权的“吴”,为该时代的附属割据王国,所以“曹魏”为正统,可以称为“魏朝”。
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司马懿)所建上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至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则更为复杂,此处就暂且打住,但也说这吕氏和曹氏所居的东莱郡,乃是汉景帝时分胶东国而置,其地在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
东汉时治所为黄县(今山东龙口),属青州。曹魏时移治掖县(今山东莱州),南朝宋移治曲城县(今招远西部),后北魏复治。至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东莱郡。
所以大伙看看,仅是从两汉以来,这片土地上的政权更迭就繁复到了什么程度,真要细数起来怕是还得算上什么后赵、北齐、北周,还有慕容氏的诸燕之国。
对了,南燕这个国家想来很多人肯定不知道,但《天龙八部》总是看过吧
里面的慕容复,要复的燕国便是十六国时的前燕、后燕、南燕等国的统称,南燕国(398年-410年)乃是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今河南省滑县),统治范围包括今天整个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南燕。
所以也不扯远了,不论是彼时的诸多政权更迭,还是如今的大隋,对于吕氏和曹氏这样绵延了数百年的氏族而言,肯定都没有什么忠诚感可言。再说了杨坚也没脸皮厚到天天叫人去宣传什么要“爱大隋爱杨皇帝”、“没有杨皇帝就没有新大隋”、“没有了大隋你什么都不是”、或者是“有大隋才有小家”、“厉害了我的大隋”之类的狗屁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