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凤舞隋末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隔壁老黄哥

    听得华夏商行和五店联合开业、酬宾几句,范炯倒也大致明白了过来,不过却是好奇道:“却不知这店中发卖的究竟何物,引得百姓如此围观。”

    黄小刚自然与他解释道:“五店分别发卖铁器、陶瓷、种苗、熟食和炉具燃料,都是些民生日用之物。”

    范炯听来好奇,便也道:“可否就近一观”

    “有何不可!”黄小刚当即欣然引路,范炯便也向着一处百姓聚集最多的高台行了过去。

    待走自近前一瞧,范炯也就见得高台之上有人用东莱土话大声宣扬什么“一年四季皆可供应”、“体重达标照单全收”,此外台上还摆着一个硕大无比的篾笼,里面似有什么东




第二百一十章 入营
    范炯走走瞧瞧,既是满眼新奇,又是满面震惊。

    他感觉新奇的当然是这些店铺售卖的商品和这种所谓开业酬宾的形式,而感到惊奇的却是这些原本大隋治下的百姓,似乎已经漠然接受了天凤军的统治。

    说起来,范景恭这几年也随张须陀剿灭了好几股起义的流贼,什么卢明月、左孝友这些人,不论是从组织形式上还是实际作为上,看上去更像是流寇,如卢明月在涿郡起兵后,一路攻城掠地,一路烧杀抢掠,如过境的蝗虫一般,走到哪便吃到哪。还有左孝友更是大势裹挟百姓,盘踞在蹲狗山后,一切给用全靠派遣贼兵外出劫掠,所以后来张须陀领兵来攻,只是简单一围断了贼军进出道路,便将号称十万大军的左孝友弄得没有办法,不得不出降乞活。

    而天凤军的所作所为,却是与这些个的所谓义军有着大大的不同,不说别的,光是如今城中街市上汹涌接踵的人潮便说明了这些百姓一不害怕天凤军对他们图谋不轨、二不担心个人财产遭到损失,要是害怕图谋不轨他们怎敢进城,要是担心财产损失他们又怎敢掏出铜钱购买这些天凤军名下店铺卖的商品

    思索之间,也就瞧见炒菜的伙计将一锅锅的菜品呈上了高台前的长案上,便即有人举着托盘上来示意围观的百姓用盘中一寸来长的小竹棍取菜品尝,范炯大着胆子在一盘看上去该是爆炒鸡肉的菜上取来一片,发现肉片入口即化,鲜嫩可口,竟十分开胃。

    须得知道这炒菜在原本的历史上乃是宋代才有,此时烹饪多是水煮、烧烤,如此烹饪方法当然叫隋朝人食指大动,大开眼界。

    慢慢退出来后,范炯与黄小刚和随从等人走到人少之处时,也才停下拱手道:“自大业七年天下纷乱之始,老夫倒也见得不少所谓义军,行径与流贼无疑,劫掠百姓、裹挟青壮、不事生产,如今监军所行果非如此,老夫当真佩服!”

    这之前范炯得知高密遭义军攻占,只道是如卢明月、左孝友一般的贼匪,后来在赶赴高密的路上,虽然也瞧见了天凤军发出的檄文,不过却对其中所言不置一词,如今亲身体验之后,也才知道这天凤军当真是把高密作为根基之地来经营,也才完全信了黄小刚之前所言。

    当下也不多话,黄小刚便也领着他出了西门来到城外。

    也就见得距城三里之外,正有一座中规中矩木栅硬寨拔地而起,范炯远远看了营寨的规制走向,见这营寨采用的正是隋军规制,依城而建,与高密形成犄角之势,和互为屏障依托,辕门设计合理,营区和校场设置合理,不由也是暗暗点头。

    入营之后便也见得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如今在营中的巨大校场之内,正有数千人各自列队作训,很是热闹非凡。

    不过范炯慢慢走近一瞧,便也发现列队作训的军士都是在训练走步,瞧起来并无什么与作战有关的训练,正有些纳闷不解的时候,也就听得黄小刚与随从吩咐后,校场之中情况迅速起了变化,众多士兵迅速被集结在校场一侧,一支约有二百人的队伍也迅速集结起来,开始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进入校场中央,走起了队列。

    这来做演示的自然是天凤老军,队列走起来当真是一个整齐划一,威风凛凛,范炯看后也是不住点头表示认可,不禁肯定道:“昔日战国武卒、三国陷阵,所谓勇冠三军,精锐之士,不过如此而已!”

    演完队



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
    对于让范炯的劝说被俘的齐郡府兵投效天凤军的成功率如何,想来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这隋朝继承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并进行了一些改革。

    只是,到了如今这隋朝的府兵制度,在杨坚和杨广父子的折腾之下,自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中间的过程倒也不说了,只说在大业五年(609年)时,杨广为发动收复辽东故土的战争,搞了一个“增置军府,扫地为兵”,除原本的军户的之外,大量征召农民为兵,结果搞得农民不堪负担沉重的兵役,纷纷把自己的四肢弄成残废,失去披坚执锐、长途跋涉的能力,以逃避军旅生活,因为以祸得福,反倒把残缺不全的手足叫做“福手福足”。(《资治通鉴》卷196)

    尽管这样,大业八年(612)正月首次用兵辽东时,仅陆军就多达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集结于涿郡(治今北京市),分批奔赴辽东战场,这次用兵历时半年,最终失败。紧接着的两个年份,又连续两次用兵,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不过即便是隋军失败了,但府兵并不是大量地暴尸沙场,而是乘机大批逃散。

    而这次范炯带来的齐郡兵,根据前几天的排查,其中专吃军旅饭的老兵倒也不多,大多数都属于新入伍不过两三年的农民兵,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天凤军的劝降,到不是这些人忠于什么杨皇帝,而是担心“从贼”之后,自己的家人遭到牵连。

    如今以范炯的身份地位这都降了,他们自然也就没理由再做坚持,于是范炯也就用了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便把之前俘虏的六百余名齐郡兵全部说降,投效了天凤军。

    对此黄小刚大喜过望,但并没有让这些降军自成一军,而是打散之后编入了新军,加上原本招募的一千多高密一期和曹豹领回来的水军,正好凑出了三千人马。

    实际上,当日在城下一战击败了隋军之后,这几日陆续也是有不少百姓前来投军,不过舅侄俩商量过后,决定还是不能过分扩张,至少先把得把眼下的高密一期给整训出来以后,再进行扩招。

    不然的话,要是训练跟不上无法形成战斗力,哪怕招来再多人也是乌合之众,想想看之前的左孝友号称有十万大军盘踞在蹲狗山,结果张须陀也就领着两万隋军将他一围,他还不是哭着喊“gg”。

    当然,这些来投效的百姓黄小刚也不会放过,让马四贴出告示又继续招了两千多的工人往芦山送了过去,反正眼下芦山的矿场、工坊大量要人,根本不会安排不下。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在这一批新招的工人里面,终于开始大量出现有手艺的匠人,也不论技术水平高低如何黄小刚肯定是照单全收送走再说。

    也不说零零碎碎的杂事,磨磨蹭蹭直到战后的第七日,在天凤军的军史上被称为“奇袭高密”的战役,便也算是终于尘埃落定。

    而此战牺牲的十二位芦山老军火化收敛之后,经过全体芦山老军的一致决定,十二位牺牲战士的骨灰也不用送回芦山,而是埋在了高密城东新建的烈士陵园。

    却也说这日一早,也即是大业十一年的十月初一,除各处守备和值勤人员不能擅离职守外,天凤军全员合计两千多人列队来到了城东十里处,由舅侄俩亲自领着来到了一个被命名为英雄岭的



第二百十四章 新政
    也不说在范炯这样专业的人眼里,黄小刚和黄娜这对舅舅和外甥是如何的不专业,反正两人一直都是这么凑合着干过来的,并且看起来也还要这么凑合着继续往下干,也就不去管了。

    开完这场军议,舅侄俩也就按照分工各自行事,黄娜主理军政,黄小刚负责民政。军政的训练、整编也就是怎么回事了,倒也不用过多着墨,黄娜自然采取老带新、一传十的老方法,挑选出二百四十人组成六个教导排,对新兵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新兵训练。

    项目自然还是老三样,也就是队列、体能和团建,一个月的新兵强化训练结束之后,才会分兵种搞实战训练。

    不要觉得这么搞浪费时间,古往今来的那些农民起义军动辄数月之内就能发展出数万人马,可战斗力却弱得如渣渣,转眼就被官军给剿灭了,人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事情多还是在民政这边,如果说眼下的各种事务算是一副重达一斛的担子的话,那么差不多八斗都在黄小刚的肩上担着,一点也不轻松啊!

    也就说开完了军议,事情也就得一样样的开始做起来。

    首先,黄小刚把从芦山带出来搞后勤保障的一百六十名青壮、健妇分作四队,各自带领一定数量的高密新招青壮分别负责军营的建设、城墙的修缮还有军队的后勤与保障。

    此外,高密的政务也得全面的抓起来,于是黄小刚就把最近把废奴搞得越演越烈的高仲叫了回来,开始进行对天凤军实际控制区的田亩厘定,拿出了具体的“均田”政策,贴出告示让百姓持田契来县衙登记确权。

    在实际的均田新政中,天凤军并不会强制征收普通百姓手中实际持有的隋朝公田以及地主的私田,只是确权之后,以户为单位可以让他们获得每户最多两丁四十亩的免税待遇。也即说不管老百姓手中有多少公田,每户就两个男丁和四十亩田免税,超过这个数目以后其余的土地产出自然就要交税了,如果一些人口多,田地多的大户想要合理避税,那就必须分户。

    此外,地主持有的私田虽然不在免税的范围之内,但只要在指定的期限内拿着地契来确权,那么在税收方面就可以给地主按照原先隋朝规定的税制打五折征收。甚至对于地主们手中持有的,对隋朝搞瞒报和漏报的田亩,只要地主们愿意主动出来登记并缴纳一定的契税,并且没有百姓对此提出异议,天凤军这边也给予承认并发给地契,并且还给予三年的免税优惠。

    此外,在农业税赋和农村徭役方面,天凤军这边也不准备全面推翻隋朝的制度,而是在现有制度上先打个五折,简单点说就是大规模的减负。

    之前说过,隋末之所以烽烟四起,主要的问题就是杨广瞎搞又是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又是骄奢淫逸大建宫室、开凿大运河,农民负担过重活不起,这也才纷纷揭竿而起。

    但实际上,杨广搞这些事情并非是用从农民口中夺食的方式聚敛来的物资,而是大部分来自他老子隋文帝给他留下的家业。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历史在汉文帝之后,再度迎来了一次“天下免税”。

    根据《隋书》记载,这一年“户口滋盛,中外



第二百十五章 弯路
    不得不说,隋文帝建立的严格户籍制度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财政收入,也给貌似给杨广挣下了一份永远败不光的家业。

    开皇年间,隋文帝这个人虽然在个人生活方面十分的节俭,但却常常大兴土木。在他执政时期搞了三大工程,分别是修建了新的都城大兴城(也即长安城),又在岐州北面建造了仁寿宫,开挖了一条从大兴城到潼关的广通河。

    这三大工程都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后来杨广之所以也热衷于建设宏伟工程,灵感就来自于他老子的三大工程。

    而且,在建设仁寿宫时,开山填谷,工期紧迫,大批被征发来服役的青壮劳工因为过度劳累死去,于是被扔到坑里盖上土石了事。宫殿建成后,隋文帝来视察新建的宫殿时,在路的两旁就堆满了死尸,由于临时无法处理,监工的大臣杨素只能临时命人将尸体烧掉。

    但即使全国有这么多的灾难,在高效的征税机构运作下,隋文帝的仓库仍然是满满当当。皇帝仿佛有发不完的钱,给百官的俸禄和功臣的赏赐优厚,对出征南陈将士的赏赐从京城的朱雀门一直排到了京城的南郊,一次性发放的布帛达到三百多万匹。

    但就算这样,政府的钱仍然花不完。

    开皇十二年时(592年),财政官员报告各个府库都已经装满了,再收税没有地方可以放了。连隋文帝都感到惊讶,问他的官员:我已经发了这么多赏赐,为什么仓库还是满满的

    真实的答案是:由于制度过于高效,皇帝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民间抽取了过度的税收,但是没有人这么回答,只是敷衍了事。

    在全国各地,政府建造了一系列的大型仓库,用于税收的转运或者储存,如卫州的黎阳仓,洛阳的河阳仓,陕州的常平仓,华州的广通仓等等。这些大型仓库无不填满,即便在各地灾难频发的时期也都没有空虚过。

    后来的唐太宗曾经对黄门侍郎王珪评价隋朝的制度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隋朝灭亡后仓库里仍然堆满了作为货币使用的帛匹和粮食,后来李唐得了天下以后开启隋朝的仓库使用里面的存粮,结果用了二十多年也没能把存粮全部消化完毕,使得许多存粮因为存放太久而全部碳化。

    而以上这些知识,有一部分是高中历史的知识点,一部分是大学历史还有经济学的知识点,加上舅侄俩的社会经验,天天耳濡目染什么小岗村、南街村、华西村的事迹,自然不会还要傻到再去走什么弯路,所以事实上天凤军将要推行的均田制度,也就是包装了均田制外皮的土地国有制+土地流转承包。

    前面说了,天凤军将要施行的均田制,目前的过度方案是以官府掌握的公田为基础,根据实际的情况规定普通农民实际持有的土地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每户两丁,每丁可免税四十亩的免税田,另外一部分便是需要交租的公有田,在事实细则方面,天凤军规定免税田必须拿来种主粮,这是硬性规定不能违背,违反的



第二百十四章 新政
    也不说在范炯这样专业的人眼里,黄小刚和黄娜这对舅舅和外甥是如何的不专业,反正两人一直都是这么凑合着干过来的,并且看起来也还要这么凑合着继续往下干,也就不去管了。

    开完这场军议,舅侄俩也就按照分工各自行事,黄娜主理军政,黄小刚负责民政。军政的训练、整编也就是怎么回事了,倒也不用过多着墨,黄娜自然采取老带新、一传十的老方法,挑选出二百四十人组成六个教导排,对新兵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新兵训练。

    项目自然还是老三样,也就是队列、体能和团建,一个月的新兵强化训练结束之后,才会分兵种搞实战训练。

    不要觉得这么搞浪费时间,古往今来的那些农民起义军动辄数月之内就能发展出数万人马,可战斗力却弱得如渣渣,转眼就被官军给剿灭了,人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事情多还是在民政这边,如果说眼下的各种事务算是一副重达一斛的担子的话,那么差不多八斗都在黄小刚的肩上担着,一点也不轻松啊!

    也就说开完了军议,事情也就得一样样的开始做起来。

    首先,黄小刚把从芦山带出来搞后勤保障的一百六十名青壮、健妇分作四队,各自带领一定数量的高密新招青壮分别负责军营的建设、城墙的修缮还有军队的后勤与保障。

    此外,高密的政务也得全面的抓起来,于是黄小刚就把最近把废奴搞得越演越烈的高仲叫了回来,开始进行对天凤军实际控制区的田亩厘定,拿出了具体的“均田”政策,贴出告示让百姓持田契来县衙登记确权。

    在实际的均田新政中,天凤军并不会强制征收普通百姓手中实际持有的隋朝公田以及地主的私田,只是确权之后,以户为单位可以让他们获得每户最多两丁四十亩的免税待遇。也即说不管老百姓手中有多少公田,每户就两个男丁和四十亩田免税,超过这个数目以后其余的土地产出自然就要交税了,如果一些人口多,田地多的大户想要合理避税,那就必须分户。

    此外,地主持有的私田虽然不在免税的范围之内,但只要在指定的期限内拿着地契来确权,那么在税收方面就可以给地主按照原先隋朝规定的税制打五折征收。甚至对于地主们手中持有的,对隋朝搞瞒报和漏报的田亩,只要地主们愿意主动出来登记并缴纳一定的契税,并且没有百姓对此提出异议,天凤军这边也给予承认并发给地契,并且还给予三年的免税优惠。

    此外,在农业税赋和农村徭役方面,天凤军这边也不准备全面推翻隋朝的制度,而是在现有制度上先打个五折,简单点说就是大规模的减负。
1...4142434445...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