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草莽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海一岛

    腊月二十八的这天,店铺收工,大家回家过年,包括李春兰两口子、李冬梅两口子,都在。

    也就是这天,村口的大喇叭从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响,号召全村村民,上午八点,到村委开会。

    这样的日子开全村大会,在村里还是头一次,大家都有点不明所以,不知道村里在整什么幺蛾子。

    临近八点,村民们吃罢早饭后,纷纷赶到,此时村委会的大礼堂里,高台上已经摆好了桌椅。

    当然,村民们肯定是自带板凳,这个根本不用提。

    待到大家伙儿都坐齐后,方驼子率先走上高台,紧接着,令众人诧异的是,跟在他身后走上去的,却不是村里的几名干部,而是老李家的两个儿子。

    李老大和李老幺。

    “这是要干嘛”村民们纷纷议论着。

    “好了,乡亲们,大家都左右看看,看各家各户都到齐了没,还没到的,派人过去喊一声,今天村里要下达重要通知,为大家创收入的好事,错过了可就怨不得别人。”方驼子扯着嗓门说道。

    一听这话,底下众人皆是眼前一亮。

    “创收入”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收入到底该怎么创,但这并不妨碍所有人瞬间打起精神。

    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情,他们都乐意干。

    因为实在是穷拍了。

    “怕不是李家两个娃有什么好点子吧”大家望着高台上的情景,有人猜测。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老李家这几年的变化,众人是看在眼里,羡慕在心头,同时也很感恩。

    纸终究包不住火,虽然方驼子一直不承认,但现在村里谁不知道,他们过年分的年肉,都是李家人花钱买的。

    扶贫

    笑话,就他们村子是亲娘养的,政府的扶贫金只给他们,周边的其他村子,都是后娘养的

    而且他们年年不落,人家年年没有

    这种说法,现在连小孩子都忽悠不了。

    “这俩孩子都能耐着呢,特别是亚东,出国见了大世面,好点子肯定不少。”

    “是啊,要是亚东能带着咱们一起干点什么事情,那还有不富起来的道理”

    李亚东眼下在村里,无疑就是一块金子招牌,找遍整个县城都是独一份的留学生,他如今站出来坐在台上,而会议内容又是创收入,令村民们一个个的激动不已。

    村里有几个刺头,这大过年原本不想开劳什子会,可一听说亚东要带着大家创收入后,火急火燎的便赶了过来,跑得比谁都快。

    又过了几分钟,方驼子居高临下的扫视了几眼,估摸着人数差不多后,便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种田打土了几辈子,也苦了几辈子,我就想问大家一句,想不想过上富裕日子”

    这还用问吗

    方驼子一句开场白刚说完,底下便齐刷刷的一声大喝传来——“想!”

    没人甘于贫穷,只是他们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根本找不到发财的路。

    “那好。”方驼子笑了笑,对于村民们的渴望,很是满意。

    倘若大家都安于现状,没了奋斗劲儿,那这件事情,不干也罢。

    “下面我宣布,村里将成立一个农村合作社,把大家集中起来,一起发财致富!”

    “农村合作社”

    众人一听这话,皆是云里雾里的感觉,搞不懂是个什么东西。

    方驼子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呵呵笑道:“下面就由李亚东,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这个农村合作社,是个什么意思,是干什么的,又如何带领大家致富。大家鼓掌欢迎。”

    “啪啪啪……”

    底下顿时传来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他们哪有心思听方驼子鬼扯,他那几斤几两,村民们还能不清楚

    早就盼着李家两个娃说话了。

    “谢谢大家。”掌声久久不息,李亚东站起身来,给父老乡亲们鞠了一躬。

    他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道:“这个农村合作社呢,简单点来说,就像过去打仗时的司令部一样,会给大家发号指令,教大家怎么去做,怎么把仗打好。”

    他这样一说,村民们便懂了,听得连连点头。

    他们想要致富,想要过上好日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人带领大家。

    如此看来,这个农村合作社,还真是个好东西。

    “合作社这边会统筹全局,给出发财致富的方案,大家只要跟着干,过上好日子不成问题。”

    “亚东,你就说怎么干吧,我们听你的!”

    “是啊,你直接说就是,我们都相信你。”

    “对,你跟我们讲这些,我们也听不懂,你就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别的不行,卖力气还是可以的。”

    李亚东一番话还未说完,底下便有不少人发声支持。

    &nb




第三百二十五章 合作社的具体规划
    “亚东,别说胡话了,鸭子可以每家每户少养点,田地还是要种的,不然我们吃啥退一万步说,每年还得交上交呢。”田叔笑着说道。

    “是啊,也只能这么办了。”

    很多乡亲们纷纷点头,认为也只能小打小闹。

    不过即便是少养,一家养个十只,平均一只鸭子赚一块钱,也有十块,而鸭子三四个月就能长大,一年至少能养两拨,也能有个二十块的收入。

    二十块钱,这年头能供一个孩子上一年学,总归也不少。

    “大家静一静,太别急,让我一次性把话说完。”

    李亚东笑了笑,乡亲们能想到的这些问题,难道他会没考虑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纷纷安静下来,想听听这有大学问的留学生,能有什么好主意。

    “我说不种田,当然不是说让大家饿肚子,因为在我看来,将田地用于种植水稻、种蔬菜,经济产值太低。”

    要知道他们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可谓真正的鱼米之乡,农村人每家每户都种水稻,眼下又是一九八八年,不像过去,吃不饱穿不暖,自从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也大幅提升,现在每家每户年终还能有些余粮。

    所以大米在他们这里,真的不算什么稀奇东西。

    而不稀奇,也就意味着廉价。

    “叔,问个问题。”说到这里,李亚东扭头望向旁边的方驼子。

    “你说。”方驼子笑了笑。

    “咱们村平均一亩水稻,能收获多少粮食”

    “现在要比以前多得多。”方驼子呵呵一笑,“我们现在种的是杂交水稻,亩产能有一百五六十公斤的样子。”

    我去……才这么点

    李亚东楞了一下,比他想象中的还少,袁院士这个年代应该已经有所创举,他原本猜测至少能有个三四百公斤。

    当然,他也就是个门外汉,胡乱瞎猜,因为犹记得日后的水稻亩产可以达到一千多公斤。

    看看方驼子一脸得意的模样,以前的亩产只怕得打个半折,也真是替中国人的肚子捏了把汗。

    “好了,我算它两百公斤,也就是四百斤。目前粮食的价格应该是两块出头一斤吧,那也就是说,一亩水稻,它的单季产值是八百多块钱的样子。”

    底下众人虽然竖起耳朵认真听着,但都显得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从养鸭子的事情上,扯到粮食产量上面。

    “那大家知道……一亩水塘,如果用心养殖的话,一年可以出多少斤鱼吗”

    此话题一抛出来,众人面面相觑,村里虽然有两口水塘不假,但绝对没有用心养殖,原因很简单,买不起鱼苗,也就随便养养,放个几尾鱼苗,年底有个年肉吃就行。

    这时,始终没有说话的李亚民,开口道:“养得好的话,一两千斤应该不成问题。”

    他生活在县里,本身也有些文化,见识自然不是一年到头不怎么出门的村民们,可以比拟的。

    李亚东看了他大哥一眼,笑了笑,“咱们村要是养鱼,没理由养不好,因为……我们有鸭粪,到时还得悠着点,不能弄太多,不然太肥了容易把鱼塘弄黄。”

    “是啊!”

    听他这么一说,有些人大概已经猜到,他在打什么主意,皆是眼前一亮。

    不再种田,改田为塘,鱼的产量明显比庄稼高,而且各个品种的鱼类价格一综合,也不比庄稼便宜。

    鸭粪能肥鱼塘,鱼塘又能养鸭子,似乎刚好形成一个循坏。

    “大家应该猜到我的计划了吧”

    李亚东望向底下露出恍然表情的一众乡亲们,继续说道:“你们想的没错,我准备把村里的田地全部改造了,请挖土机过来,全部挖成鱼塘。到时占了各家多少田地,鱼塘里的收益,就按照比例平分。前期的改造费用由合作社出,后期鱼塘有了收益,再补回来,不用大家掏一分钱,所得收益合作社也一分不取……”

    李亚东说到这里顿了顿,见乡亲们一个个的眼神明亮,笑着继续说道:“而且鱼的销路大家也不用愁,合作社这边会找水产公司合作,保证不愁卖。至于大家的口粮,以及上交,鱼塘里赚的钱买些粮食,肯定是足够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还用说,简直太好了!”

    “是啊,这样一搞,咱们都成吃商品粮的人了!”

    “哈哈……可不是,真是好主意!”

    “这么一看,这个合作社还真是好,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李亚东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你们说哈,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不一样,这歪歪扭扭的道道,咱们怎么就想不通要早能想通,几家人合伙把田给挖了,咱们不说请挖土机吧,硬挖也能挖出来,早养鱼,不早就发了”

    “改田为塘,塘底下养鱼,水面上养鸭,这个主意真是好,不用再合计了,就这样干吧!”

    “是啊,亚东,就这么干,我家那几亩水田平整,不如先挖我家的吧。”

    “李老六,就你家那几亩杂田,哪有我家的好,还是先挖我家的。”

    “挖我家的……”

    底下村民都有点癫了,以前当



第三百二十六章 婷婷进城
    欢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一转眼间,已经到了正月初六。

    虽然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是过了正月十五才算年过月尽,但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通常潜意识里认为过了初八,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

    李亚东若想去苏家拜个年的话,就不好再拖下去,差不多也该启程了。

    两个姐姐得知他今天要走,昨天下午便都赶了回来。

    朝阳初升,温暖的霞蔚包裹着小山村,驱走了黑夜余留下来的寒意。

    胡秀英做了两碗鸡汤面,每个碗里都有一只大鸡腿,外加两个溜水蛋。

    一碗当然是李亚东的,而另一碗,则属于李婷婷。

    俩人坐在四方桌上不紧不慢地吃着,旁边几位女眷便你一句我一句的叮嘱个没完没了。

    李老幺这货已经在外面闯荡了这么多年,事实证明绝对吃不了亏,她们倒并不怎么担心。

    真正让她们担心的,是李婷婷。

    她才将将满十八岁,这辈子从没离开过父母的怀抱,最远去过的地方就是临县的一座山头,得益于学校某次组织的一次春游,如今却陡然要去往十万八千里外的香港,一家人又怎能不担心

    “婷婷,到了地方就安心学习,没事就待在学校里,别到处乱跑。”

    “是啊,小东不也说了嘛,那边车比人多,过马路牙子可一定要小心。”

    “还有,交朋友也要长个心眼,电视里不也放了嘛,大城市里的坏人可多了。”

    “要时常给家里写信……”

    李婷婷觉得自己现在急需两团棉花,这些事情她妈从年前就开始说,现在“念经”的队伍再次壮大,除了奶奶外,又多了两个姑姑。

    她们或许还没说累,可她的耳朵,是真的已经听起茧了。

    “我说……妈,奶奶,大姑二姑,你们能不能先消停会儿,让我把饭吃完”

    “哦好,你先吃,先吃……”

    李亚东笑呵呵望着这场景,蓦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离家的那会儿。

    等吃过饭后,李婷婷继续接受长辈的谆谆教导,而李亚东则把他大哥拉到房间,将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布袋子,塞到他手里。

    李亚民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也没看,问道:“多少”

    “五万。”

    “这么多!”

    “哥,你先拿着,接下来又要挖鱼塘,又要买鸭苗鱼苗,还要进饲料,前期的投入着实不小,钱多了不要紧,就怕少了。”

    李亚民蹙眉道:“那你把钱都给我了,自己够用吗,还有婷婷……”

    “放心吧,哥,不是跟你说过嘛,我有十几万存款呢,不差这点。再说了,扩张店铺什么的也要不少开支,手里头有钱好办事。”李亚东呵呵一笑。

1...108109110111112...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