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草莽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海一岛
    当然,他其实最不爽的人是陆涛,可谁让那张证儿最后到了李亚东手里呢

    李亚东不由一阵无语,终于明白了那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自己放的嘴炮,含着泪也得继续啊,尴尬一笑,“那好,咱们就谈生意。胡老大手上囤了这么多地,听说近期还卖出好几大块,应该赚了不少钱吧”

    胡生彪瞟了他一眼,一副“我已经把你看穿”的眼神,奸笑道:“囤地的事情,可是咱俩的一笔交易,而且我也一直在认真履行我的责任,不管我赚了多少,那都是我该赚的,你别想拿这个说事。”

    “不不。”李亚东笑着摆手,“胡老大你误会了,我不是想拿它说事,而且想说……那几块地,卖得可真亏。”

    “什么……意思”

    胡生彪显得有些不明所以,亏没亏,难道他不知道吗

    譬如某块地,他从政府手上150块一平方买下,如今转手180块一平方卖出去,一个平方净赚30块,这笔账小学生都不能算亏!

    “我的意思是说,明明是一个金疙瘩,偏偏被你当成白菜卖了。”李亚东呵呵一笑。

    可胡生彪依然不明所以。

    “这么跟你说吧,打个比方,一块地明明价值一千块,你却一百块把它卖掉。你自己说,是不是亏到姥姥家了”

    “你是说我卖早了”胡生彪微微蹙眉。

    “不是卖早,而是根本不应该卖!”

    “为啥”胡生彪瞪着眼珠子问,这么多地,囤在手上不卖,难不成让他拿来种菜

    李亚东没有直接搭话,而是反问道:“那不知道胡老大有没有兴趣做这个‘一千块’的买卖”

    “这不是废话嘛!”胡生彪狠狠地刮了他一眼。

    “那基地的事情……”李亚东适时地饶回到“主题”之上。

    “我说你小子鬼心眼怎么就这么多呢!”

    胡生彪撇撇嘴道:“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好赚,利润能翻出十倍,那这二百亩基地我一分钱也不赚,就按建造成本给你!”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李亚东心头一乐,倒也不担心他说话不算话,什么人,什么秉性,打过几次交道后,大概也就清楚了。

    “来来,让我告诉你这个妙招……”

    胡生彪稍稍凑近了些,听他咬着耳根子讲完后,诧异道:“真的假的,全部造房子,能卖出去吗”

    “看吧,你又不信。”李亚东耸耸肩道:“你自己应该也看见了吧,自从海蓝建省之后,全国各地来了多少人,单是目前,起码就有好几万吧。那你说这些人上哪儿住去全部住酒店,还是睡大街应急也只是一时,后日总归得寻思着有个自己的住处。”

    胡生彪一听这话,并不大的眸子,陡然一亮!

    “有道理啊!”

    “废话,这是一笔躺着都能赚钱的买卖。”

    “那你为什么不做”胡生彪疑惑。

    “我……看不上。”

    “……”

    其实就李亚东看来,告诉胡生彪搞房地产的事情,不过就是让他快人一步而已,以这家伙的实力与势力,再过个一年,想必自己就能摸到其中道道。

    一笔交易就这样达成,对于李亚东的市场判断,胡生彪完全不疑有他,一方面是自己考虑之后,觉得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也是之前的合作经验让他明白,眼前这小子的眼光出奇的狠辣!

    看看他的财富就知道了,个人资产已经超过十亿,这是什么概念

    胡生彪虽然脸上没有什么表示,但心里同样震撼无比。

    而李亚东呢,算是顺手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两百亩建设完整的制造基地,包含地皮在内,仅仅花了三百四十五万人民币,你能信

    胡生彪是典型的一口唾沫一个钉的爷们儿,连造价清单都拿出来给他看了,半点不玩虚的。

    这也就是他,在海蓝铁蛋一样的存在,各行各业都要卖几分面子,李亚东估计要换成他当初来建设这个基地,没有五百万,根本拿不下来。

    至于现在,海蓝建省后,土地价格爆涨,即便再追加个三两百万,大概也挺悬的。

    而且钱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时间!

    这给他节约了至少两年时间,用钱都买不到。

    ……

    &nb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人傻钱多
    “老板,你有听说过斯柯达这个汽车品牌吗”黄德平在电话那头询问。

    “废话,当然听过。”李亚东白眼一翻,真当他是没见过世面的土老帽啊。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大汽车品牌之一,与奔驰、福特、标志齐名的斯柯达,他怎么可能没听说过

    二战时期,德国佬占领捷克,勒令斯柯达工厂给他们造坦克,随后推出的斯柯达t-25和t-15中小型坦克,在当时的战场被称作陆地跑车,所向披靡。

    斯柯达纯正的欧洲制造工艺可见一斑,难不成斯柯达现在就要卖了

    李亚东只知道斯柯达最后被大众收入囊中,典型的小鱼吃大鱼,却记不得具体是哪一年发生的事情。

    只是……如果是斯柯达的话,他估计……自己应该啃不动。

    这个年代的斯柯达,可远非日后被大众玩残的斯柯达可以比拟,在欧洲市场可谓供不应求,如日中天。

    “哦,呵呵……”黄德平讪讪一笑,他哪里能想到老板对于汽车行业的了解远胜于他,只是斯柯达目前在亚洲市场不显山不漏水,知名度不高,潜意识里认为老板或许没听说。

    原本还打算跟他科普一下,现在既然老板知道,那就最好不过。

    “斯柯达要卖”

    “倒也没说卖。”黄德平解释,“由于捷克目前正在施行经济体制改革,很多企业都面临私有化的问题,斯柯达也不例外,缺乏国家的支持之后,斯柯达面临重大经济危机,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德国大众和法国雷诺,已经公开表示有意向。”

    “捷克经济体制改革”李亚东恍然,猜想:约莫应该类似于中国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果然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也是一样,目前国内为了将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正在进行“物价改革”和“价格闯关”。

    第一个试验点,便是魔都。

    魔都万体馆——此时全国唯一的一个万人体育馆,它还有另一项作用,开大会,全市代表大会,每当这里停满车辆,附近的居民就会议论是不是又要涨价了

    会议总在下午三点钟左右举行,等开完时,魔都各大商店基本打烊,第二天早上,各大商店重新定价。

    商品可谓一天一个价。

    此举就造成各大商店货物急剧减少,形成抢购热潮,一段时间后,老魔都人甚至摸出一条规律:一斤肉两斤蛋三斤鱼。意思就是说:一斤肉等于两斤蛋等于三斤鱼,如果发现肉涨了,蛋没涨,就赶紧抢购蛋。

    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已经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大家都觉得钱不值钱,唯有商品才是值钱的。

    一个货币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人们如弃敝屣,这无疑是悲哀的。

    中央的方法是好的,奈何手段缺乏章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物价闯关最终以失败告终,自一九年开始,中国经济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倒春寒”,几个年头都未能缓过神儿来,间接导致了波及全国范围的“三角债”危机。此局面直到一九九二年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给经济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后,才算真正被打破。

    “我说德平同志,你觉得以我的实力,有染指斯柯达的可能吗”李亚东苦笑。

    真当大众和雷诺是吃干饭的

    再说了,斯柯达未必能瞧得上他。没听人家说嘛:招募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他的那点底蕴,在这样一个诞生于一五年的巨无霸面前,可着实汗颜提“实力”二字。

    要知道,据说捷克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都在为斯柯达工作,如此情形,你能想象一下它的规模吗

    “不是啊,我是在想他们宣称招募合作伙伴,不谈染指的问题,咱们可以争取与他们合作,这样共同开发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他们何乐而不为”黄德平解释道。

    他这样想倒也不无几分道理,但李亚东却知道,所谓的“招募合作伙伴”,只是斯柯达方面比较委婉的说法,毕竟也是一个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汽车老大哥,总归要些脸面,实际上他们肯定已是孤木难支,要不然能被大众收购

    李亚东想是真想啊,可做人呐,总归得有点b数,要想啃下这样一个巨无霸,他的修行还欠点火候。

    “还有呢”李亚东问,想了想后,又补充了一句,“靠谱点的。”

    “兰博基尼。”黄德平说,“这个绝对靠谱,目前只有克莱斯勒一家公司在接触,据说报价四千万美金,还有点一口价的意思,我们肯定有能力拿下。”

    “大牛啊。”李亚东情不自禁地眼前一亮,不过很快,就黯淡下来。

    想要吗,自然是想的,然而……要来却半点卵用没有。

    不懂车的人大多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越是高端品牌,实力肯定越雄厚。

    事实上,现实的情况恰好相反,绝大多数的高端汽车品牌,都是小角色。

    而真正的巨无霸,则是那种以中低端汽车为主力的大众化汽车公司,譬如福特、大众、标志等。

    很多高端汽车品牌的规模,小到你都不敢想象,或许只是在欧洲的某个小镇上,拥有一家占地几百坪的作坊,仅此而已。

    而这样的规模能够干嘛

    生产发动机,还是生产变速箱

    那都是一个笑话。

    实际上,他们啥玩意儿都生产不了,真正的核心汽车零部件,都得向其他大型汽车公司定制。

    而他们要做的,无非只是组装,讲究一点的说法,就是纯手工制造。

    西方国家如同兰博基尼这种名气很大,但自身实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汽车品牌,多不胜数。

    这些品牌如果是被实力强大的汽车公司收购过去,稍加运作,或许还有点赚头,但像李亚东这样从零开始汽车菜鸟,拿来可谓半点作用没有。

    他要的是技术、配备,以及经验,而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市场叫好不叫座的高端品牌。

    “pass!下一个。”

    “不是啊,老板,这个不是挺好的嘛,价格便宜,名气又大。”

    “你懂个屁!”

    “……”

    黄德平是不太懂其中道道,因此显得有些悻悻,连说话都带着些许的委屈感,“还有就是英国利兰汽车公司,这几年亏到姥姥家了,目前正在大肆甩卖旗下产业,说来



第三百六十六章 选中目标
    李亚东约莫想起来了,罗孚公司早前确实被一家公司并购,一九八八年英国宇航将其收购后,又把它更名回来,被冠以集团,这才有了罗孚集团。

    此举不外乎两重含义。

    第一,给它拾掇拾掇,提升一下逼格,争取卖个好价钱。

    第二,宇航里的某些大佬们缅怀过去,想要保存下这个英国汽车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独苗。

    不过事实证明,情怀再美,终究抵不过现实利益,一九九四年,德国宝马从英国宇航手上,收购了罗孚集团……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亚东回忆起了当时的收购价——八亿英镑。

    括弧:还是缺少了一个捷豹品牌的罗孚集团。

    八亿英镑是个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英镑很值钱,排在世界“最值钱”货币榜第五位。

    八十年代末的英镑更值钱,与人民币汇率约为:5,八亿英镑,也就相当于一百二十亿人民币,同等于三十二亿美金,零头不计。

    福特……真是人傻钱多。

    福特收购一个捷豹,在一九八八年的时候,就花了二十五亿美金,而宝马在一九九四年的时候,收购包含“路虎”、“ini”、“g”、“罗孚”等品牌在内的整个罗孚集团,才花了三十二亿美金。

    这还不绝,更绝的是,两千年的时候,福特又从宝马手上购走单一路虎品牌,价格为二十七亿美金……

    而这个冤大头却是美国历史上截止二零一没有破产过的汽车公司,也实在是令李亚东十分费解的一件事。

    好了,绕回到主话题。

    英国宇航在罗孚集团身上肯定大赚特赚了一笔,这一点毋庸置疑——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因为其公司性质为私企。

    如果是国企为了挽救民族工业,那就另当别论。

    而英国宇航脱手整个罗孚集团揽回多少财富,这笔账不难算:一九年出售捷豹给福特集团,回款二十五亿美金。一九九四年全盘脱手整个罗孚集团给宝马集团,回款八亿英镑,粗略折算为三十二亿美金。

    所以,总共就是五十七亿美金。

    而正如李亚东所了解的情况,八十年代末整个英国宇航的总资产不过百亿多美金,它会拿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资产去收购利兰公司吗

    可能吗

    一家公司的总资产,可不代表现金流。

    一家市值百亿的集团,手头能有十亿现金流就算很不错。

    所以,李亚东斗胆猜测,英国宇航收购利兰公司的价格,并不高,撑死不会超过二十亿美金。

    蓦然想到这里,他感觉自己的呼吸有些加重。
1...126127128129130...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