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海一岛
见此情形,其他人还没什么太大反应,但何树清与钟云路俩人却相识一望,皆有些忧虑,然后赶紧跟了下去。
&n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开端
走近之后李亚东看得愈发清晰,那些竹篮或箩筐里装的哪里是菜啊,根本就是垃圾,譬如白菜,它不是整颗的,而是一瓣一瓣零散的,且上面到处都是虫眼不说,还蔫不拉几,绿中泛黄。
就好像有时候逛菜市场在地上看到的那种别人丢弃的废菜一样。
但就是这种菜,居然遭到了哄抢。
而客人们也明显知道这菜不好,全都蹲在盛菜的器具旁边“挑三拣四”,使得买菜的小贩白眼直翻,还不时嚷嚷一句“诶买不卖啊,不买别乱翻”。
搞的好像那是宝贝一样。
何树清说的没错,这里确实没有黄瓜,即便有,李亚东也不可能吃得下。
那些番茄明显都烂了,但依然有客人不停地往手中的菜篮里捡。
而李亚东很容易在他们大多数人身上找到共同点——他们都穿着灰白色的厂服,左胸口袋上方用白色丝线绣着四个小子——灵溪酒厂。
“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乱七八糟的,这里是做买卖的地方吗,还不赶快散了!”
大家完全没意识到巷子里多了两个衣着光鲜的人,直到何树清怒喝一嗓子后,才齐刷刷地扭过头来。
紧接着一瞬间,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得极为复杂,有种担忧,有种尴尬,有种羞耻,也有……些许的愤怒。
“走吧……”
但他们依然没有做出任何表达,只是拉起身旁孩子的手,挎着或许已经挑好的一些菜,又或者空空如也的菜篮,默默地转身,然后离开。
“还有你们!哪里跑过来的,像话吗,跑到我们镇上卖这种烂菜!”
“呵呵……您别生气,这不是最近菜有点缺货吗,我们错了,这就走……”
“是啊,您有所不知,今年闹旱灾,乡下没收成,别说这里,市区里好多人也吃这样的菜……”
小贩们陪着笑脸,挑起还没卖完的菜,赶紧闪人。
两分钟前还热闹非凡的小巷,瞬间寂静了下来,留下的除了一些实在烂得化水的菜叶外,还有一股**的气味。
不得不说,何树清真是一个很有“威严”的干部。
“何镇长,南方今年闹了旱灾”李亚东问,看不出喜怒。
“那可不大旱灾呢,不然大家伙儿哪里会买这种烂菜”
“灵溪酒厂以前有多少职工”李亚东又问,依然无法从表情上判断出内心情绪。
“哟,那还真不少,将近一万人左右。”
所以这个镇上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在灵溪酒厂工作……当然,是以往。
而现在,酒厂倒闭,很明显,他们失业了。
“何镇长,你可能不知道,我已经在这边待了8天,期间下了三场大雨,昨天路过徐闻时还看到一座桥被冲垮了。”
“这……”何树清的脸色瞬间便得极为尴尬。
与他相比,钟云路就聪明得多。
他知道对方聪明绝顶的人物,某些事情只要看见,许多东西也就无法掩藏了,干脆没跟过来找不自在,只是站在过道的另一头唉声叹气。
“我以为你之前说的酒厂债务清晰,只是小欠了120万,无其他转让责任是真的。”
“是真的呀!”何树清连声道:“李董,您放一百个心,除了那120万外,酒厂确实没有其他负债,这个咱们可以写进合同的!”
“那酒厂原先的一万名职工呢”
“这事你完全不必担心,知道您和胡总要做大企业,搞现代化管理,所以我们已经都搞定了。”
“哦怎么搞定的”
“让……他们下岗了。”
果不其然,李亚东猜到就是这样,否则上万名职工的善后问题,岂是那么好解决的
再没什么能比一张“下岗证”更适应于当下的情况了。
上万个家庭,或许还不止,而灵溪酒厂存在了30多年,最早的一批工人至少已经过了50岁。
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酒厂,到了这般年纪突然下岗,甚至连重新学一门手艺的时间都没有……
你让他们,何以为生
也难怪看似环境优美的灵溪镇中,市区菜场里扔掉的垃圾却迎来了市场。
蓦然一想,心中悲切。
更令李亚东感觉五味杂陈的,则是刚才那些酒厂职工们的态度,他们……终究接受了这个事实。
已然做好了为小镇的未来、为国家大业,牺牲掉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想,心生敬佩。
&nbs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酒厂职工
灵溪酒厂。
李亚东一进大门,就知道如果要进军白酒产业,这家工厂他非拿下来不可。
应该不会再有比这里更合适的现成场地。
它大门朝北,门外就是镇上的主干道,右行两公里可进入s109高速。背靠一片低矮的山脉,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左侧临近一条贯穿整个小镇的河流——折沙河,河水清澈见底。
还是那句话,灵溪镇的环境确实很不错,因为整个镇的重心都在酒厂之上,少了许多小镇上随处可见的砖瓦厂之类的重污染企业。
山依然绿,谁依然清。
因为酒厂规模不小,占地接近2000亩,所以大巴车并未停下,只是放缓了速度,与此同时钟云路开始介绍起酒厂的硬件设施,一路说过去,看到什么讲什么。
“前面这一圈建筑都是办公楼,后面重建的,所以还算比较洋气……”
“这一排底梁高的房子就是出货仓库,后面那排房子带地下室,就是成酒和存酒仓库,有些需要窖藏的酒就储存在地下室里……”
“那边一个大厂房就是1号生产车间,也是我们生产主力酒的车间,里面的机器设备都是91年刚换的,两条生产线,全德国进口……”
“上面的几个大铁罐看到没有那是存基酒的地方,一个罐子可以装50吨,能调制好几百吨的成品酒……”
他一路介绍,李亚东、包括胡生彪,都听得频频点头,果真就是配套设施完善,只差开工生产。
“这边,那一片三层楼是什么”李亚东注意到钟云路漏掉一个地方,不由伸手示意。
一块占地十来亩的建筑群呢,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自然要搞清楚它是干什么的。
“那个……是工厂宿舍,分给夫妻双职工的房子。”钟云路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隐瞒,虽然有些事情还没完全处理干净。
听他这么一讲,李亚东就懂了,实事求是地说,在国企体制改革没开始之前,国企职工的待遇还是可以的,只要两口子都在厂里工作,便会分一间房子,虽然基本都是不会超过40平方的单间或一室一厅,但总归也是个家。
至少这待遇二十年后是不可能享受到的,哪怕你是国企小干部都没用。
而且厂里还会负责缴纳社保、养老保险什么的。
不过只要一下岗,这些东西注定也没了。
李亚东是过来人,听说过太多关于这场浩劫所造成的悲惨故事。
下岗职工中有人借着房地产的东风富甲一方,却又在后来因民间借贷跳了自己盖的楼。
有人在国企破产倒闭时侵吞国有资产完成原始积累,随后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知名企业家,甚至跻身政坛。
有人从此颠沛流离,只为勉强混个温饱。
还有人出苦力蹬三轮,积劳成疾,50多岁身患重病没钱治疗,像个屁一样的死掉了,没声没响,就好像从来没来过这个世上。
等等等等。
“那房子里还住着人吗”
“没有!”钟云路还未说话,旁边的何树清却先开了口。
“确定”李亚东微微眯眼,心想你这个镇长怕是不想干了吧,忍你到现在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下岗潮是一场国家灾难,非个人可以导致或改变,仅此而已。
但这厮谎话连篇、一再欺瞒,即便出于心急为小镇招商引资的目的,也实在不是一个父母官应有的风范。
品行欠佳。
“这个……应该没有,已经让他们搬出去了。”何树清硬着头皮说。
“那就去看看!”李亚东决定给他一个下马威。
“这……”
“司机,开车。”
运输公司找来的司机,知道这车上谁才是老大,不敢怠慢,开始从主干路拐弯,驶向那边。
何树清与钟云路窃窃私语起来,也不知钟云路说了些什么后,瞬间眉头蹙得老高。
当然,李亚东并未注意到。
汽车还未驶近,他眺望那些宿舍楼,留意到一些细节,阳台上并没有任何晾晒的衣物,有可能还真没人。
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哒!哒……”汽车响起喇叭,因为第一排楼房下面有个小孩子在玩耍。
而在这个距离李亚东也很容易发现宿舍楼中许多门都是开着的。
这阵喇叭声就犹如一个信号一样,使得那些房门瞬间关起,也没有任何动静传出,仿佛刚才只是自己的错觉,它们从未开启过一样。
&n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活生生的故事
“你干的好事!”李亚东狠狠地瞪了何树清一眼。
何树清顿时噤若寒蝉。
他是真的怕李亚东,不是假怕,即便只是一名小镇长,但由于地区的缘故,经常关注香港那边的消息,所以对东方红集团可谓如雷贯耳,很清楚眼前这个人要玩坏他都不需要一句话。
通过小敏的反应李亚东不用问都大抵猜到了事情原委。
八成是吴树清这个总司令下令清场,而落实人则是钟云路这个军长,但他并非那种性格强势的人,又或者还念及着一些旧情分,实在无法直接将这些人扫地出门,于是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他们待在家里尽量别出来,造成一种这里根本没人的错觉。
也就能拖一阵儿是一阵儿的意思,毕竟工厂还没转出去。
“是叫小敏对吧小敏,你不必这样,我是来买工厂的人不错,但我可不是什么万恶的资本家,也没说非得要把你们赶出去,工厂买来我也是要招人干活的呀,再先进的流水线也要有人操作。你说不是这个理儿我只是想找人了解一下工厂的具体情况,说不定你还能继续留在厂里工作哦。”
“你……您说真的”小敏一听这个消息后,容不得惧怕,脸上顿时涌现出一股狂喜,藏都藏不住。
“当然了,这有什么好开玩笑的这么大的一家工厂买来不开工,难道摆在这里玩吗而开工就要工人呀,我不是那种只看学历的老板,我更注重态度和经验,你们都是酒厂老员工,多少有些感情,经验也不缺,用起来应该更加顺手才对。”
得到李亚东肯定的答复后,小敏更为惊喜,也变得不在那么忐忑和害怕,“那您请进吧,就是房间有点小。”
“老胡走,咱们进去,其他人在外面等。”李亚东头也不回地说。
旁人也就算了,主要是吴树清和钟云路二人,相视一望后,一脸悻悻,知道这位李董已经不信任他们,否则不听他们讲,找一名普通职工打听什么
一个单间,在李亚东意料之中,有条绿布帘子将房间隔断,前面是一个小客厅,后面应该是卧室,厨房或许在后门外面,没有卫生间,楼内大概有公用的。
小敏邀请二人在看起来挺新、就是油漆工艺比较粗糙的木质沙发上落坐,然后放下怀里的小虎,递给他一个塑料葫芦娃,给俩人倒了茶水,桂花茶,应该是自己摘下晒干的那种。
沙发头顶的白腻子墙面上挂了一副照片,结婚照,从着装打扮上能看出,也就近几年的照片,很显然结婚并不久,从小虎的年龄上也能推断个大概。
“你丈夫”李亚东伸手指向头顶。
不算帅的一个男人,年龄应该要比小敏大几岁,但精神气不错。
小敏点点头,站在沙发旁似乎正在犹豫要不要坐。
“坐啊,有些事情向你打听,你这样站着我压力很大呀。”李亚东打趣着说。
这样小敏才腼腆一笑,在旁边的单座沙发上坐下。
“你丈夫呢,没在家”
“嗯出去了,厂里停工已经好几个月,我们也没工资拿,总得做点事吧他去市里给人家做木工学徒,他爸是老木匠,他也学到一点手艺,再加上年龄还行,所以人家愿意带,一个月也能挣点,够生活的。所以厂里我们家还算好的,最惨的,是我们正楼上张叔他们家……”
小敏说到这里欲言又止,还下意识地望向门外。
“没事的,你继续说,我就是找你了解情况的,工人的事情我也关注,不用怕他们。这么的吧,我保证给你在厂里安排一份工作,这样你以后就是我的人了,不必在乎他们。”
“真……真的”小敏激动得差点站起来。
李亚东笑着点头。
“那就太感谢老板您了,实不相瞒,我丈夫他这份工作很累,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基本要八点多才回来,我要能就近找到工作就把孩子送我妈家去了,给他分担点压力,但实在找不到,现在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
是个好姑娘无疑,年龄不大,但知道体贴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