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薄荷雨

    最初刘建民老婆想要出来跟人做生意是因为单位改制,下岗待业了好大一批人,她听人说她在第二批的名单上。这个时候人心都是慌的,她那么想要另谋出路也情有可原,但是后来一系列的改变就让人搞不懂她在想什么了。

    这话陈馨没法回答,她对刘建民两口子不了解,之前跟刘建民打交道的时候,对方两口子也是比较冷漠的那种,所以之前什么样,之后什么样,对她来说完全没有概念。

    “唉,离婚了也好。”

    刘奶奶心里最梗的是她儿媳妇一直不愿意生孩子,说什么工作太忙,后来又说什么经济条件不好怕亏了孩子。她都说过,生了孩子她可以帮忙支付一半的生活费,可儿媳妇还是不乐意,到现在儿子都要三十了,两口子都还没要孩子的打算。

    &nb




第七十二章 苦丁茶
    刘建民离婚之后请了半个月的假。他单位的领导也知道他跟妻子离婚的前因后果,因此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假。第二天,刘建民拎着包就来找他爸妈了。

    见到陈馨之后,刘建民向她道歉兼道谢。本来陪伴父母应该是他跟妹妹刘春燕的事,但细想这一两年来,陪伴父母更多的反而是身为外人的陈馨跟张璋。

    以前刘建民还没觉得有什么,在妻子常年累月的念叨之后也觉得陈馨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但这次闹离婚,他仔细的去打听过之后,街坊邻居没有一个说陈馨坏话的,楼下的阿婆还说刘建民兄妹应该感谢人家陈馨替他们陪伴了父母这么久。更有对面的邻居老林两口子说刘家老两口在跟陈馨张璋认识之后,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

    正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刘建民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忽略了父母太久,久到连自己都觉得理所当然了。

    这一次刘建民是专门过来陪伴父母,他想要为之前忽视父母的自己赎罪。

    自刘建民过来之后,陈馨就少于陪着老两口了,她得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刘建民。毕竟他们才是一家人,就算刘奶奶口中说着不会原谅儿子,但怎么可能不原谅呢,毕竟是她十月怀胎,又养了十几二十年的孩子。

    听到刘建民打电话过来说要来陪他们住两周后,陈馨就能感觉得到刘奶奶那按捺在心底的急切。在看到刘建民如约过来之后,刘奶奶还红了眼睛。

    老年人嘛,嘴硬心软,这一点陈馨也理解,所以她在陪了他们一下午之后,说第二天打算带着张璋到半山腰去看看。

    “半山腰那里人都没有,你带着孩子去干嘛”刘奶奶嗔怪的瞪了陈馨一眼,“你要去就自己去,把张璋给我留下。”

    “不用啦,刘大哥难得有假期,你们就好好的玩几天,别管我们俩。早前不知道你跟刘爷爷要来的时候,还不是只有我们姨侄。”

    第二天吃过早饭,陈馨背起双肩包,拉着张璋就往山上走。

    她提前打听清楚了,半山腰上并不是没有人居住。山上有茶园,早先茶园下方还有个村子,就叫茶山村,后来因为前后山开发,村民们觉得这边生活不易,就相继搬到了前后山之间的峡谷地带新建了村落。也就是他们来这边路过的山边小村庄了。

    那村庄是采取的统一修建的模式,基本上沿着山谷河流修建,只有一条村级水泥路通过村子,道路两边就是村民修的房子,然后大约不到两公里长,通过前后的两座桥连接到河对面的旅游通道。

    “茶山村的张老头是个老兵,上过战场的那种。他家大儿也是牺牲在战场上,二儿子抗洪抢险的时候成了残疾,为了不拖累家里硬生生把自己饿死了,现在就三女儿跟三女婿在照顾两老。他们三女在山下的村子修了房,让两老下山来住,张老头死倔,愣是不肯搬,说要守着两个儿子的墓。这些年村子就把看守茶园的工作交给他老两口在做,每个月除了低保和看守茶园的工资外,还会隔三差五找点名头给送点米面粮油上去。”

    跟陈馨姨侄俩一起上山的,还有疗养院的小杨。小杨是后勤人员,这次上山就是去找张大爷买茶叶的。他们这边的茶园其实质量不算好,但是有种比较特殊的茶:苦丁茶。

    这种茶有很好的药用效



第七十四章 炒茶
    “哎,这次来我大嫂就是要让我帮她多买点。”

    “买什么买,都是一家人,拿去喝,拿去喝。”

    “不成,这个真得给钱。”汉子笑笑,从荷包里摸出一个塑料袋,里面包着几张红票子,“上次我给她带了些回去,她搁店里喝来着。结果有住客在她哪里喝到了,说这个比村里统一加工的好,非要让她给买一些。你看,钱都先给了。我带回去让我大嫂给那位住客寄过去。”

    听到女婿这样说,张大妈才没有推拒,收下钱,赶紧照他说的量把茶叶包好。

    “妈,这次我呆不长,要先赶着把茶叶送回去。过两天我再跟三儿过来,她给你织了毛衣,估计要不了两天就成了。”

    等到张大爷回来说了两句话,他三女婿看了看天色,赶紧背起腾空了的背篓往山下跑。

    张大爷三女婿上来这一趟,基本清空了他炒好的茶叶。之前小杨那一部分是早就预定了的,他给先准备妥当了。这会儿女婿要的数量也不少,幸好他老两口没事儿就炒炒,家里还存了些,不然就今天都不够。

    有了压力,张大爷连午觉都不睡了,非要背着竹筐去茶园采茶。

    陈馨想要跟着一起去看看,又担心张璋一个人乱跑掉山崖下去。她想了想,打算明天拜托刘爷爷刘奶奶帮忙照看一天,自己上来跟着张大爷学一学如何炒茶。

    这门手艺当然不是说看一遍做一遍就会的,但是陈馨本来有点基础,她只是没有炒过这种需要搓捻的茶叶,而且火候什么的也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掌握。

    张大爷一点不担心陈馨把手艺学了去。

    “早十几二十年,我们这里的人家家都会炒茶。后来老人老了,年轻人又不乐意学,炒茶很费工夫,一天也炒不出多少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这里偏僻,少有外人前来买茶,所以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乐意留在家里继承这门手艺。再后来有了机器,学的人就更少了。你想想啊,人力炒茶,一锅也就那么两三斤,三四斤,一天能炒两锅到三锅,顶天了一天也就有个十斤。可机器不一样,流水线啊,一次就可以翻倍,一天下来足以当我们人工的一个月的量。”

    张大爷不是不知道机器的方便,但是他除开当兵的那些年,一辈子大部分的时间都跟茶叶打交道。

    “我爸以前就是炒茶的,那个时候我跟我兄弟都得帮我爸打下手。学得最好的是我二哥,他命不好,刚结婚就病逝了。我大哥七年前走的,一直很遗憾他的儿女都不愿意继承炒茶的手艺。我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在北方工作,现在身体不好,都好几年没回来过了。还有一个当初跟我一起上的战场,不在一个地头,后来我去找他才知道他牺牲了。”

    张大爷扒着树枝,目光投向山外面的方向,目光里镌刻的是儿时的记忆和对兄弟的思念。

    “我也老了,我女婿是个厨子,对炒茶没兴趣,教过他,总是学不好。看样子我这手艺也要带到土里去啰。”张大爷摇摇头,继续采摘茶叶。

    陈馨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问:“那张大爷你介不介意收个女徒弟”

    像那些老的手艺人,他们最遵循传统,很多技术都是传男不传女,因此而失传的不在少数。

    “不是我不收女徒弟,对炒茶这门手艺来说,女孩子太受限制了。首



第七十五章 帮忙
    刘建民就没做过体力活,他是个科研工作者,用脑的,这会儿让他跟陈馨一块儿试着炒茶,还没陈馨做得顺利,那蹩手蹩脚的样子,把他爸妈给乐呵得嘴都合不拢。

    张璋也闹着要去炒茶,可他那小个子还没灶台高呢,垫着脚看了好一会儿,嘚嘚的跑去刘爷爷身上,又要跟着学捡茶。

    还别说,张璋小胖子做事很认真。张大妈给他用小竹箩装了一些,让他坐小板凳上捡,他真就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把一竹箩的茶叶都捡完了,张大妈检查的时候都很吃惊。

    “哎,这小东西很不错,我家外孙子可没这个耐性,每次来帮着捡茶,总是要让他.妈捡第二遍。”

    张璋得了表扬,仰着一张小胖脸乐得见牙不见眼。

    这边陈馨跟着张大爷试炒了一锅茶叶,大半个小时下来,她的手都要抬不起来了。

    “这还早着呢。你这才多少茶,还没学习扬茶,过一两天你会连碗都端不起来的。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不,这是肌肉疲劳,等我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得有个适应的过程。”陈馨性子也倔,既然是自己求着张大爷要学的,肯定不会半途而废。力气不够那就锻炼,总有一天她能顺顺利利的炒完一锅茶。

    原本只打算在山里待十来天,可是因为炒茶的缘故,她决定多待一段时间,等炒茶的季节过去之后再回城。

    而跟她想法相同的还有刘家老两口,他们俩也不定每天都上山找张大妈说话,而是到周围转悠,有时候跟老干部们一起去河塘钓鱼,有时候跟着相亲去赶集。前两天两老还参加了个两日游,去后山再后面一点的大山里面泡温泉。

    这么两周玩下来,刘奶奶的精神状态回到了之前没出事的时候。

    “前面那个袁大爷,你知道吧就是那个老红军老革命。他家里不是四个儿子嘛,早前也是闹得不可开交,后来他干脆直接把财产分了,每人都有,然后自己的退休工资就拿来请了个保姆,每年还参加军区和社区组织的各种旅游啊疗养之类的活动,现在不管他家那些糟心的孩子,结果孩子们反而不闹了,隔三差五的就开车来看他,还轮流陪他出去玩。一到夏天,他就来这边疗养院呆着,孙子孙女们没事儿的也过来陪着住上一段时间。我看他日子过得很舒心。”

    “本来就是,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你都操心了他们几十年了,难道还要操心他们一辈子孩子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也不给他们多找事儿,这样没有矛盾产生的机会,自然也就不会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了。”

    陈馨自己没有爸妈,也不是能完全体会老人们的思想,但是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那些问题,一般来说给的建议还是比较妥帖的。只不过事不关己关己则乱,真要搁她身上发生了这些,她其实也没有把握自己就能做好一切。

    “就是啊,所以我跟老头子商量了,等这次回去,我们就跟老伙伴们约一约,冬天时候找个地方去住一两个月。过年前再回来。”

    “去南方吧,前段时间听说海南那边不错,有个地方在做养老过冬的打造。但是这还是只有个概念,也不知道具体条件怎么样。”

     



第七十三章 卖茶
    “这边是老作坊,现在后山那边也有茶园,是用的现代化的炒茶设备。不过要我说,还是老张叔的手艺好,机器炒出来的茶总觉得没有那股灵气。”

    小杨从矮屋边的木架上的竹筛里摸了一根卷好的茶叶出来嚼,然后眉头一挑,脸皮一皱:“好苦!”

    “现在做苦丁茶都是机器了,做出来的是茶砖,方形的,要喝的时候用茶刀取一些泡。我们家老头子不喜欢那种,都是手工炒,搓捻成索。”

    张大妈是北方人,当年跟着父母南迁到了这边,后来嫁给张大爷,在这山上过了一辈子。她有着北方人的直爽,也有着南方人的温和,这两种特质在她身上融合得非常完美。也是因为她的陪伴,才让张大爷走出了两次丧子之痛。

    有时候说女人才是世上最坚强的人真的没错。照说以张家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担心张大妈过不去这个坎,包括他们家三女儿也是担心妈妈受不了打击,然而谁都没注意到,真正走不出来的是看上去沉默寡言做事执着的张大爷。

    若非张大妈心细,及早的察觉到了老伴儿陷入抑郁症的话,他们家说不定还得办一场丧事。

    这几年张大爷要守着儿子的坟不肯下山,张大妈就算身体不适,也坚持要陪着老伴儿。

    “人家都说嘛,少时夫妻老来伴。我都跟了他一辈子了,临老了难不成还让我们俩单飞这山上我们住了几十年了,一草一木都熟悉,真要搬下去,让我啥事儿不干,每天唠嗑打牌我也过不惯,还不如这样,种点菜炒点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人也有个寄托。”

    豁达的张大妈一点没避讳自己两个儿子的事情,她只是可惜自家老二心理承受力太弱,却从没有觉得送两个儿子去部队是错误的选择。

    陈馨打算在张大妈家搭伙吃饭,小杨要赶着回去,临走之前还帮张大爷把山上的柴火拖回柴房,并照着张大爷的习惯存放好才离开。

    “这几年多亏了小杨他们常常来看我们两个老的,三丫头她还有公婆和孩子要照顾,一周会来一次,有事情的时候,她男人会过来帮忙搭把手。”张大妈烧柴火灶的速度很快,陈馨帮不上忙,就干脆端着菜盆在旁边洗洗切切。

    山里没什么好东西,俩老也不是每天都吃肉,基本上一周吃两次。今天是陈馨姨侄来了,他们才取了一截腊肉下来打算炒着吃。

    山上的腊肉可是好东西,膘厚但是一点不油腻,大火一爆,切得薄薄的肉片就卷成了灯盏,再加一些蒜苗和豆豉豆瓣酱,那滋味可别提了。连张璋这个挑嘴的小胖子都一片接一片的往嘴里塞。

    陈馨怕他吃太多积食,不许他再添饭,吃完之后还让张璋跟着张大爷去茶园巡视。

    其实茶园都没有外人过来,本来是用不着每天都去巡视的,但是张大爷已经习惯了饭后走一走。走一圈回来后,喝杯泡好的苦丁茶,再睡一个午觉,等下午三四点钟再起来继续炒茶。

    “我们这边是土灶老铁锅炒茶,一次最多两公斤。你大爷现在身体不如以往,我给他减了量,一次就炒个两三斤。炒的过程中还要选出碎的坏的,等差不多了就要开始搓捻。一锅茶炒完差不多得到晚上六七点钟。夏天还好一点,冬天是没办法做这些的,所以天气最冷的那段时间,我跟老头子也会去山下住一阵。”

    新村庄也有他们的房子,在村子尾巴上,是一栋一楼一底的小二层。一栋楼分左右两家,专门提供



第七十七章 古镇
    但是好歹张大爷还知道给记者们面子,在炒茶的过程中会出声指点陈馨使力的方式,还有力度的变化以及火候的掌握都是他在指点。

    这一次陈馨也很幸运的采用了扬炒的方式,并成功的完成了整个流程。

    记者们照了好多照片,更多的是张大爷在旁边指挥,陈馨目光专注的听张大爷的讲解并认真动手操作的照片。标题他们都想好了,就叫《传承》。

    这一次的采访也是市里文化办下发的任务,让他们挖掘那些有传承的手艺人,比如酿酒,比如炒茶,比如竹编刺绣之类的。他们除了这里外,还要赶去另一个县市的另一家著名的茶企业进行拍摄。

    等送走了村长和采访的记者,张大爷沉默的将剩下的茶叶都给炒了。

    “大爷怎么了感觉他好像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是想老二了。”张大妈看了老伴一眼,无声叹气。

    他家老二比老大小七岁,从小就喜欢跟在老伴儿身后转悠,人才灶台高就跟着炒茶捻茶,如果不是去当兵,恐怕张大爷的手艺就该归老二继承了。

    陈馨也想到了这点,她鼻头也有些酸酸的,觉得老两口实在太不容易。

    想得多了,她就想要为张大爷做点什么。但是她一个小小的平头老百姓,能做什么呢

    陈馨回到疗养院后,整夜没法入睡,翻来覆去的都在想这件事。

    直到天色将明时,她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又细细的思考了能想到的各个细节,觉得很有操作性。
1...1516171819...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