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薄荷雨

    不过这事儿不能她一个人做,最好是找几个伙伴,如果能得到官方的支持是最好的。

    起床之后她没急着上山,先去给程洁打了个电话,把这事儿提了一下。

    程洁听完陈馨说的之后觉得是个好主意。她现在的工作也跟这方面有关,而且刚好在一个瓶颈上,陈馨要做的这件事她可以用她的工作关系去帮忙,然后再请求其他的朋友帮助。整个程序完全有可操作性。

    “那行,程姐你先看看要怎么开始,我去跟张大爷说说,看他愿不愿意配合。”

    如果张大爷不乐意配合的话,这事儿也不好办。毕竟是挖老人心头的伤口,陈馨也不知道会不会惹得老人伤心生气。

    “你说你想要出一本书,专门介绍我这样的老手艺人”

    “也不全是老手艺人了。我想要找寻一下我们周围的像张大爷您家这样情况的老人,看看他们现在是怎么生活的,希望社会和政府能够重视一下他们的晚年生活。”

    张大爷沉默了很久,最后点头答应了陈馨的请求。他还算好的,还有个女儿,女儿跟女婿都很孝顺。但是还有很多老战友的晚年比他难过得多。如果陈馨说的都能实现,他们可以把卖书所得的收入筹集起来建立一个基金,专门给老人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这样的话,他的手艺也不算白交给陈馨了。

    自张大爷答应后,陈馨先是回去了市里一趟,将自己《花茶品味》的初稿交给了编辑审阅。然后又去跟程洁他们碰了头,按照商议好的各自分了工。

    陈馨跟周昊关系不错,所以她的任务是通过周昊看能不能从军区获得一份关于烈士家属的资料。再根据资料的记录来确定走访的对象。

    &nbs




第七十八章 突发意外
    陈馨蹲下来跟老乡们聊了一会儿,得知他们要疏通的这个下水道修建于三百多年前,后来是为了防止水污染,外加环境清洁,才统一给封了起来,另外修建了一套下水渠链接了污水处理中心。

    那套旧的水渠是从每家屋檐前面的地下穿过,上面铺了青石板,大概八十公分长的石板在连接处有一指宽的缝隙,这是专门留出来让雨水渗入沟渠的。

    “为什么不延用之前的沟渠把水渠清理一下,不许居民将生活污水排放进沟渠里,再从上游引水入渠,保持水渠中有活水流动,这样既减轻了污水管道的负载,又能让整个小镇‘活’起来,还可以借此恢复旧时的古镇风貌。”

    其实这样的水渠很多古镇都有。古代的排污系统不见得就比现在的差,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工业和化学污染,人口也少,所以不存在环境保护这个概念。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到了现在旧时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像这种地面排水系统,延用旧时的水渠就比新修一个来的妥当。

    “你们如果要想修建古镇打造成旅游景点,完全可以去参考一下其他地方的打造方案,在保持本地建筑特色的基础上稍微改进一下就好了。这方面我也只是稍微有点了解,你们最好去找古建筑学的专家咨询了解一下。”

    看得出这个小镇的镇领导是真心想要做事,但是毕竟地处封闭的农村郊县,在眼界和格局上受到了限制。

    “嗯,我们镇新来的副镇长也是这么建议的,不过现在领导们还没商量好,你们过来也看到了,我们这边真的穷。”小武没回避这个问题,他们镇是农业镇,但是土地资源也不算好,前两年大家一窝蜂的跟着种所谓的高经济作物,结果不但没赚钱,好多人都浪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和人力,到最后连个钱影子都没看到。

    今年镇政府统一安排统一规划,分片区进行指导栽种,目前看来应该前景可期。但是这一番动作已经让政府资金吃紧了,想要打造古镇就有些力有不逮。

    但是旅游经济是最见成效的,想要加快发展,打造古镇旅游景点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他们过了这一段继续走了大约两百多米,在巷道尽头停下。这里位于最内侧,小木屋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建筑了,每年镇政府都会拨款修缮,尽量维持主体不发生危象。

    小武叩门,提高了嗓门:“李大爷,李大爷在家没”

    旁边邻居开门,说她昨天下午就没看到李大爷,敲门也没人回答,不知道李大爷是不是出门去了。他最近老喜欢往后山走,那边有一片无名墓地,早年是牺牲在这边的战士埋骨之地,后来镇上统一迁坟,迁到了榆阳那边建了一处烈士墓,这边就成了周围老乡们埋葬亲人之所。

    李大爷的妻子儿子女儿和大孙子都埋在这里。

    “卜晓刚,卜晓刚在不在”小武回到拐角那儿,扯着嗓子叫了两声,没多会儿就听到有个小伙子在回答,几分钟后,一个穿着体恤的小伙子跑了过来。

    “武哥你叫我啊啥事儿”

    “来帮个忙,搭把手我翻进去看看李大爷家的情况。三婆婆说他昨天晚上就没见人。”

    小武有点担心,叫来卜晓刚帮忙,打算从墙角那边翻进去二楼,再从屋里下去一楼开门。

    这边的老屋子临街都是两层,二楼的窗户很窄小,还是以前旧式的推窗,打开之后要用木条撑住的那种。从外面开很不好做。

    “算了,武哥我来。你对这个窗子不熟悉。”卜晓刚是体院的毕业生,在镇小学当体育老师,家在这条街的后面。他家里的格局跟李大爷家差不多,只是要宽一些。

    小武跟同



第七十九章 钱大爷的心事
    镇上除了民居保留着两三百年的历史外,还有好几株百年老树,其中历史最久的一棵黄角树据说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镇老街的码头就在黄角树下。

    小武带着陈馨沿着河边老街走了十几分钟,又穿过狭窄的位于两栋木楼中间下行的石梯,一直到临水而居的一排老房子前才停下脚步。

    “这家老人姓钱,你叫他钱大爷就行。他不是本地人,当年逃难流落到本地,跟钱婆婆结了婚,就定居在这里。听人说他原本也不姓钱,是结婚之后跟着钱婆婆改的姓。钱大爷脾气很怪,你等会多听少说,看他今天心情怎么样再说要不要跟他聊以前的事。”

    镇里生活最困难的就是钱大爷,他孤僻暴躁,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快三十年,平时就靠捕鱼为生。在镇上住了五六十年,从来不去人家家里串门。当年钱婆婆在的时候他还好些,后来钱婆婆病逝,他就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拒绝走出去也拒绝别人的帮助。

    钱大爷虽然一个人住,但是身体还好。

    他们这栋木楼不比之前李大爷家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下面临河都是三四家公用一个厕所。

    “镇上已经拨款在前边修建一个公厕,就那围起来的地方。”小武给陈馨指了指,“这边地势很低,污水处理没法做,厕所也是两个月就要定期淘,不然简直没法住人。”

    正说着,钱大爷来开了门,也没让他们进屋去,就站在门口问小武要干啥。

    “这位是小陈,想要做个关于老年人养老的报道,想问问钱大爷你愿不愿意接受采访。”

    钱大爷身材瘦小,老脸上皱纹都成褶子了,风吹日晒让他的肤色比普通人要深两个色号,加上老年人都有的老年斑,看上去就是一位非常严厉冷漠的老人。

    钱大爷沉默的看了一会儿小武跟陈馨,突然问:“你那个报道能有多少人看到”

    陈馨愣了一下,敏锐的察觉到钱大爷关注的重点,心里灵光一闪,开口道:“先会在市里报道,但是我们单位有个省上下达的任务,也是关于养老这一块儿的,所以如果效果好,会报到省里。”

    陈馨看到钱大爷眉头皱了一下,似乎不太满意的样子。

    “如果钱大爷你不需要官方报道,那么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投稿,现在很多报纸都有网络版,而且上网的人也越来越多,影响肯定比省内大。”

    这句话似乎说服了钱大爷,他嘟囔了一句之后,打开门,让他们俩进去。

    让人意外的是,钱大爷家收拾得非常整洁利落,一点也不像独居的老人那样东西堆得杂乱。如果不是本身的采光不太好,真称得上是窗明几净了。

    小武也是第一次被允许进屋,之前他来找过钱大爷,最多就在门口说上几句话,连领导来送慰问品,钱大爷都宁愿让他们在屋外坐,而拒绝让人进入自己家。

    屋子不大,两居室,一个四个多不到五个平方的小厅就是客厅兼饭厅了。

    临河有一间房,房门开着,一张老式的木床靠窗摆放,床上整齐的叠放一床被子。床脚靠墙是一张老式的书桌,上面没有摆什么,只有一个二十多年前很流行的木质相框,里面貌似是一家人的合影。

    另一间房门关着,陈馨也没有多余的好奇,跟着小武在木头凳上坐下。

    “那位就是钱婆婆吗”

    陈馨坐的位置右前方的墙壁上有张照片,里面是个短发的四十多五十来岁的女人,笑得灿烂。

    “是我老伴儿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钱大爷就挨着照



第八十章 心思
    “那个,小陈同志,你能不能给我留个联系方式,有些事情我一个人想不太周全,如果能找你和那位程洁同志帮忙参谋一下,肯定会更好的完成我的工作。”

    陈馨眨巴眼,有点不太确定他是真的只为了工作,还是别有所求。

    不过就留个手机号码而已,对陈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得了的事,而且后续都还要麻烦人家,把关系先维护好是很有必要的。

    小武送陈馨到了车站,刚好有一辆到县城的车还没走。陈馨需要坐这趟车到县城,然后再转乘回省城的大巴。

    小武很细心地去售票处看了行车时间,回来告诉陈馨,如果路上不绕路揽客的话,能够赶在晚上七点之前回到省城。

    刚好陈馨家离省城的长途汽车站不远,坐公交也就两站路,下来走不到五分钟就可以到家。

    她上车的时候已经给程洁打了电话,对方和毛摄影师已经回到单位上了,正准备问她今晚上回不回来,要不要找人去接她。

    陈馨看到小武有点担心李大爷,便问程洁李大爷现在情况如何。对方回答说李大爷已经确诊为肺气肿加肺梗塞,需要住院治疗。因为没有人可以留在医院照顾他,所以程洁和毛摄影师凑钱给请了一位护工。

    护工的年纪大概在50岁左右,常年在医院里做护理病人的工作,对于照顾老人也很有经验。古镇那边的工作人员也打来电话,说他们垫支的医疗费用会有专人前去支付,并且请护工的费用也会由镇政府进行报销。

    程洁没有跟镇政府客气,但是这个钱就算报下来了,她也不会收回去的,她跟毛摄影师商量后决定就用这个钱给李大爷买些营养品养养身体。

    陈馨算了算时间,如果不急着赶回去的话,她也可以选择在县城里过一晚上,去看看李大爷的情况。

    今天她要出来办事,提前就给刘春燕说了一声,拜托刘春燕晚上去接张璋回她家休息。

    刘大爷他们夫妻俩已经跟老同事约着去了海南玩,现在刘春燕就住在刘大爷家里。她跟张家镇子那边的合作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意向性的合同也已经签订,对方答应帮她申请低息贷款,但是要求必须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给本地人。

    对于刘春燕来说,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就可以解决资金困难,这完全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毕竟他要开厂就必须要请工人,请谁都是请,肯定是就近请人比较方便,还不用提供住宿。而且本地人的话更便于管理,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本地人会不会联合起来欺骗她。

    对于这个问题,雷邦给了她一点建议。说是最好找一个本地的,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管理这个厂,但是财务方面的事情必须要刘春燕亲自来掌管。

    同时要完善工厂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同时在重要的生产环节增加实时监控的手段,并且将责任落实到班组。这样的话,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地追溯到源头。

    雷邦还建议他们跟检验局那边先打好关系,到时候主动将产品进行定期送检,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产在相关部门眼中的诚信度。

    刘春



第八十一章 一档节目
    “李大爷,听人说你有一手无人能比的做肥肠血旺的手艺,本来我是打算去找大爷你取取经的,没想到刚好遇到大爷生病,不巧也是巧。”

    陈馨拿了个橘子剥皮,慢慢的去了软皮和籽,将干净的果肉放在小碗里,最后才拿了小木勺,一点一点的舀给大爷吃。

    跟钱大爷的严肃不同,李大爷看上去就是十分和善的老人。

    他大病一回,虽然经过医生用药已经舒缓了不少,但是说话还是没有什么力气,只带着笑听陈馨絮叨。

    “李大爷,如果,我是说如果,政府出面牵头,让相关机构建立一个养老院,专门供你们这样的老兵养老,你愿意去吗”

    如果搁以前李大爷还真不愿意去,但是现在病这么一回,他也想明白了,于是点头。

    “不能远,我要陪着他们。”

    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但陈馨很容易就听明白了。

    之前就说过李大爷经常去后山无名墓地,陪着家人的坟墓一去就是大半天,他的意思是养老院不能离家太远,不然不方便他去陪妻子孩子。

    这事儿陈馨也只是一个隐隐的念头,还没想好具体要怎么做。

    陪着李大爷待了一会儿,陈馨跟大爷约好,等他恢复了身体出院后,再去古镇跟他聊以前的事,包括他的妻子孩子。李大爷乐呵的点头,有些不舍的看着陈馨离开。

    到了门外,陈馨掏出几百块钱给护工胡叔,让他每天给大爷买点牛奶鸡蛋之类的食物。

    “行嘞姑娘,我晓得罗。你放心,我肯定把大爷照顾好,他是老革命,我晓得滴。”胡叔很认真的拿出随身的小本子,把收到的钱记上去,“你看哈,这是昨天给我的,我每天打了饭菜用的钱都要记上去的,到时候政府的人来了我就给他们看。”

    陈馨朝胡叔道谢,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胡叔,让他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给自己打电话。

    没吃午饭陈馨就坐车回家去了,到了之后顾不得其他,先去找了程洁,把自己记录的钱大爷的故事交给了她,并说了下自己的打算。

    “我想做一个节目。”陈馨一来就语出惊人,让程洁吓了一跳,“一个关于家乡和家乡味道的节目。”

    陈馨知道后世很多美食节目都火得一塌糊涂,但是现在还没有这类的节目。电视台都是走的主旋律综艺。

    如果要做,肯定去水果台所在更好,但是陈馨不乐意为了这个千里迢迢去异地打拼,她觉得其实本地的电视台也有一颗改革的心,但是毕竟是因为身处内地接触外界的太少,有时候步子不敢迈开,等到后来敢迈了已经晚了,市场差不多被瓜分掉,只能捡人家剩下的玩。

    但是陈馨自觉自己不是个做节目的料,她想做这一款节目也是受到国台的启发,将单纯的寻亲节目跟美食相结合,既能煽情,又能吸引不需要寻亲的家庭主妇们。

    “我们国家的人对于饮食一道有天生的热爱,地大物博不是一句空话,因为疆域太大,所以南北口味差异也大,但是现在不比以前。以前旧社会交通不便捷,南方的极少去北方,北方也很少来南方。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火车一响,千里奔忙。加上之前支援三线建设一类的国家级行动,现在南北交融的情况很普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将日常的美食以综艺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请来嘉宾点评。从营养角度,色香味的角度,甚至是乡情的角度来评价一款美食,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各个年龄层次和需求的观众。”
1...1617181920...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