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三郎,这大冷的天,您还要准备大朝会,一定要保重龙体啊!”

    杨玉环非常关心的将李隆基后背的披风紧了紧,满脸的关怀之情。

    李隆基轻轻一笑:“蛮蛮,回去等我,时间不早了,朕要去含元殿了,起驾!”

    “起驾!”

    随着一名太监高昂的叫声,李隆基坐上步辇,向大明宫正南的含元殿行去。

    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有元日大朝会的,其实,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有这项礼仪活动了,秦汉时代继承了这一活动,并一直延续到大唐,当然,历史上直到明清时期,也一直坚持这项活动。

    元旦大朝会不仅仅是开个会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天子与百官混个脸熟,而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活动

    在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会向中央朝廷汇报自己为官一方,所取得的政绩,也相当于后世的各地方gdp和财政收入,让朝廷考察其称职还是不称职,从而为朝廷的决定升迁还是贬黜提供参考。

    当然,这些官员所汇报的情况,很多都是掺了很大水分的,至于究竟掺了多少水分,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朝廷不可能一一前去调查。

    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官员,甚至要直接向皇帝本人,汇报其执政时期所取得的政绩,而这个汇报就发生在大朝会期间,还有朝廷的很多政治纲领,也会在大朝会期间宣布,以让众官员及时得知。

    另外,在大朝会这一日,各附属国和友好国家,会派遣使臣前来朝拜大唐皇帝,甚至,有些国家的一国之君,会选择亲自前往长安城,以瞻仰大唐皇帝的风采。

    大朝会这一日,在含元殿的外面,是一片万邦来朝的气势,这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政治威望极为重要,所以,这是一场不可或缺的政治活动。

    与去年差不多,今年的大朝会同样异常繁忙,含元殿外面聚集了成千上万等待朝见的人,大小官员和各国使节遍布。

    李安在吃完早饭,欣赏完雪景之后,也来到含元殿外,等待着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大朝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繁琐的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需要最高规格的礼仪,就连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不可以乱来。

    一身红色的豪华礼袍穿在身上,李安感到非常的别扭,好在身旁的众大臣,也都穿着同样颜色的礼袍,这让李安的心里平衡多了。

    最让李安感到安慰的,是参加这样的政治活动,丝毫没有人注意他的穿着,当然,更不可能嘲笑他穿的太娘炮。

    外国使节基本上全是马屁精,什么是大唐皇帝爱听的,就说什么话,惹得李隆基龙颜大悦,几乎不用思考的就对这些使臣大加赏赐,这其中似乎大有炫耀大唐国力的意图。

    各州郡的地方官,在汇报自己政绩的时候,几乎全部注水,以显示自己的执政能力,李隆基整天呆在皇宫,自然无法知道真实的情况,这就为地方官的欺上提供了便利。

    忙活了一上午,李隆基感到非常疲乏,但心情却是不错,周边各国的使节对大唐帝国都是非常的恭敬,甚至,有几位附属国的一国之君,亲自到长安城来,这让他的心里非常的满足。

    中午小憩的时候,鱼朝恩匆匆跑来,见李隆基闭眼小憩,话到嘴巴又咽了回去。

    “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李隆基并没有睡着,早就听到鱼朝恩的脚步声了,作为伺候自己的贴身小太监,鱼朝恩的脚步声早已被李隆基所熟识。

    “大家,已经查出来了。”

    鱼朝恩应了一声,将自己调查出来的结果,一一告诉李隆基。

    原来营州别驾李静,是太宗废太子李承乾之孙,郇国公李象之子,生前曾担任营州别驾,死后赐官齐州刺史,是大唐皇族成员,左相李适之的亲二哥,与李隆基是同辈。

    “居然是他。”

    李隆基感到大为震惊,营州别驾李静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堂兄,太宗李世民是他们共同的曾祖。

    但李静的‘告身’怎么会出现在李安的家中,难道他们有着某种关系,是血亲还是其他的关系。

    此刻,李隆基的好奇心更大了,早在李安平定东女国叛乱的时候,李隆基就已经对李安颇为重视,并下令调查李安的身世,但查出的结果却仅仅是一名校尉的儿子,而白狼村的意外覆灭,让李安的更多身份信息蒙上了一层面纱,一时无法查出更多的信息。

    这一次,居然在李安的家中发现李静的告身,而李静是李隆基的堂兄,这让李隆基对李安的身份变得更加的重视。

    按照年龄推算,若李安是李静的子孙,则必然是其孙辈,但李静作为皇族,既然拥有子孙,为何不上报宗族,还有,他记得自己的这位堂兄,在五十多年前,年纪轻轻的就为国捐躯了,怎么会有子孙呢

    但李安若不是李静的子孙,那为何会有李静的告身,若是没有特殊收藏意义,李安怎么可能将这份‘告身’带在身上呢

    “大家,这是奴婢从崇文馆拿来的全部资料,大家过目。”

    见李隆基眉头紧蹙,鱼朝恩将李静的详细资料递了上去。

    李隆基一页页的翻看,直到最后确认李静是在五十多年前的孙万荣之乱时为国捐躯,并被赐予齐州刺史的官身,以及下葬的相关事宜。

    “衣冠冢,居然是衣冠冢,也就是说没有找回尸首”

    李隆基对堂兄的为国捐躯还有些印象,但堂兄的坟墓是衣冠冢这件事情,李隆基却不是太清楚。

    “大家,奴婢问过崇文馆的学士了,当年孙万荣之乱,我大唐损失惨重,大部分将士的尸体都没有收回,齐州刺史也是如此,所以只能采取衣冠冢的办法,来进行安葬。”

    鱼朝恩开口解释道。

    ‘堂兄是衣冠冢,也就是没有找到尸体,或许他并没有死,而是躲起来了,但孙万荣之乱,很快就被我大唐兵马平定,此后,他又为何不肯回来呢又或者,这个‘告身’只是李安或者李安的前辈捡到的,可谁会这么无聊,将捡到的告身,仔细的收藏起来。

    仔细回想自己二兄的容貌,再想想李安的容貌,李隆基觉得这二人的长相,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或许李安真的是李静的孙辈,




第二百五十七章 皇族身份
    李安当初在得到那张‘告身’的时候,也对自己阿翁的身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百姓,而且尚无立锥之地,自然没有能力去调查这张告身,所能做的仅仅就是将这份告身带在身上罢了。

    随后,李安忙于征战和各种事物,也渐渐的将这份告身的事情忘记了,此刻,经李隆基这么一提醒,猛然想起这么回事。

    “回陛下,白狼村覆灭之后,微臣在在整理家中物品的时候,的确发现阿翁的一份告身,写的是营州别驾的职位,不过,微臣并不能保证这份告身是真实可信的,而后又遇到各种事情,就把这份告身的事情给忘了。”

    李隆基佯装不知,轻声道:“哦,居然有这样的事情,那告身现在何处”

    “陛下,这份告身应该就在微臣的家中。”

    “营州别驾,在我大唐可是不小的官啊!李将军可立即将此告身拿来,让朕看看,或许能获知李将军更多的身世,朕相信李将军应该也对自己的身份很好奇吧!”

    “是,陛下,微臣这就回去取。”

    李安会意,缓缓离开紫宸殿,策马奔回府邸。

    看着李安大步离开,李适之心头略有所感,刚才李安说的很清楚,那份告身上写的职位是营州别驾,而李适之岂能不记得,他的二兄当初就曾担任营州别驾,而且,还在那个职位上为国捐躯了。

    “陛下,李校尉所说的告身,会不会就是我二兄的告身。”

    李适之小声问道。

    李隆基轻轻点头,并将手中的画像交给李适之,点头道:“应该错不了,你看这张画像,与李安是不是有几分相像。”

    李适之仔细看了看画像,觉得确实有几分相似,不过,他也很快明白,李隆基正在调查李安的出身,而且,已经掌握了很多情况,让他过来,则是因为李安的阿翁极有可能是他的二兄。

    李隆基沉吟片刻,不解道:“若那份告身不假,则李安的阿翁就很有可能是二兄啊!可朕就是想不明白,既然二兄还活着,为什么要隐瞒身份呢而且还躲在白狼村那么偏远的地方,这么多年来,他为什么不来找朕。”

    李适之许了口气,轻声道:“陛下,二兄性子恬淡,喜欢平静的生活,也许孙万荣之乱,让他看破了一些事情,所以,才故意躲在白狼村一带隐居的。”

    “说的也是,孙万荣作乱前后,我大唐政局变幻莫测,无数皇族子孙惨遭不幸,也许二兄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故意隐居的吧!他这也是为了自保啊!”

    李隆基对当时的政局是最清楚不过的,武则天晚年,大唐的政局非常不稳定,各方势力都在激烈的角逐,边境更是不稳。

    李静在这个时候借机隐居,倒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李适之感叹道:“臣倒是非常佩服二兄那放下一切的勇气,想想这么多年来,臣与陛下为了大唐耗费太多的心力,而二兄却躲在白狼村,悠然自得的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这也不失为一种活法,只是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是啊!朕有时候也想一个人隐居在深山之中,从此再也不问世事,可朕不能这么自私,大唐江山还需要朕,朕走不开,也放心不下啊!”

    李隆基发出一声感慨,但其实是他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利,毕竟,若是真的隐居了,就会失去主宰的权利,那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会做不到的,比如强占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

    也就是说,拥有强大控制欲的李隆基是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帝王权利,选择舒舒服服隐居的,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越来越不济,又希望有人能分担自己的压力。

    可以这么认为,李隆基既要保持自己的帝位稳固,同时,还要让自己尽可能的舒服一些,可自古以来,悠闲而不够尽责的帝王,总是会给一个帝国带来未知的危险,而李隆基已经在与危险共舞了,他以为自己舒舒服服的就可以掌控朝政,但事实又岂能让他如此轻松。

    李安策马奔回府邸,一路上溅起了大量雪花,这么大的雪,若不是骑着一匹好马,估计早就摔倒了。

    “阿郎回来啦!”

    赵六见李安返回,连忙跑过去牵马。

    “给我换一匹马,要最好的马。”

    李安开口下令,并直奔主宅而去。

    此时,主宅之中,颜如玉正在草儿的陪伴下欣赏庭院的美丽雪景,见李安回来了,连忙热情的迎了上去。

    “夫君,你回来啦!”

    “夫人在等我吗”

    李安拍了拍颜如玉的肩膀,轻声道:“为夫是回来拿东西的,要立即返回皇宫,今晚可能要很晚才回来,夫人不必等我,早些歇着吧!”

    “夫君,究竟是什么事情,这么匆忙”

    “夫人不必问了,先歇着吧!”

    李安从颜如玉身旁经过,直奔主宅而去,并翻箱倒柜,寻找那份珍藏已久的告身。

    告身很快就找到了,并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不过,李安能看的出来,这份告身被人动过了,上面有被动过的痕迹。

    这更加让李安确信,自己的身边有朝廷安插的人,只是自己做事一向谨慎,不在的时候,主宅都是锁着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警惕性也非常高,所以,此人没有进入主宅的机会。

    但大婚之后,李安与颜如玉夜夜体力活,警惕性自然也就放松了很多,而且,啪啪啪的响声,很容易就掩盖了隔壁的轻微响动,这才让此人得手,找到了这份告身,并获知了告身的内容。

    ‘也罢,谁让自己这么优秀呢被朝廷监视也是正常的,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个有着强大自信的皇帝,对自己放心。’

    李安并不在在乎被监视,君子坦荡荡,自己又没有谋反的打算,怕个毛线。

    将告身塞入怀中,李安迈步离开主宅,并在经过小亭的时候,抱住颜如玉,在其粉嫩的小嘴上狠狠的咬了一口,而后微微一笑,大步离开。

    “夫君,一路小心,不论你多晚回来,我都等着你。”

    颜如玉大胆的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李安回眸一笑,转身继续向外走。

    赵六按照李安的要求,早已准备好另外一匹战马,并将马匹牵到门外。

    李安跨上战马,以最快的速度疾奔大明宫。

    “陛下,微臣已将告身带来,请陛下过目。”

    李安进入紫宸殿,并将那份告身交给李隆基。

    李隆基只看了一眼,便笑着点了点头,并让小太监转交给李适之。

    “没错,是真的,陛下,这的确是二兄的告身。”

    李适之的表情显得非常激动。

    ‘二兄’

    李安听李适之叫二兄,心里也是大为惊讶,李适之身为左相,他的身份,李安自然非常的清楚,而若自己的阿翁是李适之的二兄,那自己岂不是大唐皇族了,这身份可老高贵了。

    &n



第二百五十八章 礼尚往来
    李安的出身变成皇族之后,虽然暂时官位没有丝毫变化,但社会地位却在无形中提高了不少,毕竟,在大唐这个时代,还是很讲究出身的,皇族和各大士族代表着地位最高的一等人,也是最受人尊敬的一类人。

    至于那些吃喝嫖赌与欺压百姓的士族子弟,则并非主流,大部分士族的家教还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大唐帝国大部分的人才都集中在士族,甚至国家的命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士族的制约。

    大唐帝国是李家建立的,作为皇族一脉,陇西李氏的地位自然是最高的一等,也就是说,李安现在已经是大唐最高一等的人了,拥有了高高在上的身份。

    此时,天已经很晚了,长安城也早已进入宵禁阶段,但李安有令牌,可以自由同行,并直奔自己的府邸而去。

    “阿郎,这么晚才回来啊!我让小尹熬了参汤。”

    赵六一直等在前院的门口,直到李安返回府邸。

    “赵六,你不困吗不用每次都亲自等我回来。”

    “阿郎,我不困。”

    赵六憨憨一笑,将马匹迁往马厩。

    李安知道赵六不是不困,只是心里放心不下自己罢了,当然,也许是为了显示忠心,以免失去这得来不易的地位。
1...114115116117118...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