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位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眼如丝
好在张为康学的农经管理专业,而且前一段时间,他还写过关于农民收入问题这方面的论文,这次他来主笔,倒也不为难。关键是要结合清河区的实际,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最后,张为康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抓生产发展促增收。二、抓特色农业促增收。三、抓产业化经营促增收。四、抓科技发展促增收。五、抓农民减负促增收。
形成初稿后,张为康交给方建民,让他过目。方建民看了看框架,大体浏览了一下里面的内容。觉得思路清晰,操作性也很强。当时就给了张为康,说不用改了,你让王区长过过目,看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没问题的话,领导签了字下文就是。
张为康出来一想到要给王洪昌审阅,心里就打怵,但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呢!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第一次,张为康敲门进去,王洪昌办公室里有人。他恭敬的给王洪昌说明来意,王洪昌看了看他,说你明天再来吧,我今天抽不出时间。
第二天,张为康一早就去了。这次办公室里没其他人,王洪昌正在看着当天的报纸。看到张为康进来,他放下报纸,热情的跟张为康打招呼,让张为康坐下。还专门打电话要隔壁办公室给张为康倒水。这让张为康受宠若惊,心想就是啊,人家都是副区级领导了,犯得上跟你一个小小的副处计较吗!
听到张为康说明了来意,王洪昌神情一震,说:“嗯!柳书记安排的工作还是全区的工作,这是大事。早知道我昨天就让你留下了!”
听他这样说,说明领导很重视啊,张为康
第280章 曲线救国
第二天一早,方健民带着张为康到区委找柳书记。
意料之中,柳书记不在,方建民和张为康只好找到秘书田间,让他转交给柳书记。
田间本来是提了副处到了区纪委的,可是领导用着方便,走了几天后觉得不习惯,又把田间从区纪委借调到了区委办,还是柳书记的内勤秘书。
张为康和田间是老熟人了,临走时又特意给他说,最好尽快让领导看到这份材料,田间笑着说没问题。
跟着方建民出来以后,张为康突然想到了华秀峰,说不定他能给自己出个主意。找了个借口给方建民说了一声,转身去了华秀峰办公室。
华秀峰听了张为康的诉苦,笑了一下,说:“这件事情,确实整的有点麻烦了!当然错不在你,关键是王洪昌,他故意卡你为难你就没办法了!方建民这么做也是不得已的偏招!到时候柳书记找我的话,我一定给他好好说!如果你要是相信老哥的水平的话,就把材料给我看看,这么些年,我还是比较了解柳书记的脾气的,他喜欢什么风格,我还是比较清楚!”
听华秀峰这么说,张为康当然喜出望外,二话没说,就把手头的复印件给了华秀峰。
华秀峰一看张为康这架势,笑骂道:“你小子,早就给我下了套啊!”
张为康嘿嘿一笑,来找华秀峰是有这意思。
华秀峰拿过来大体一看,不由得伸了大拇指,说了六个字:“文笔好,够专业!”
张为康苦笑了一下,就是这样,王洪昌那里还一遍遍的通不过呢!
华秀峰说:“这一看,我知道是王洪昌故意为难你了!你要叫他写这样的材料,不把他愁死才怪!材料本身没问题就好改了,你坐一会儿,我简单给你润色一下,你赶紧交给田间,把给柳书记的那份换回来就行!”
张为康不禁感激涕零。
等着华秀峰改完,张为康马不停蹄的重新打印,到田间处把原稿换了回来,这才算是稍微安了心。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左右,田间和华秀峰先后给张为康打了电话,说柳书记有了批示,让他到华秀峰哪里去一趟。
田间打电话的时候说:“我给柳书记送过去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句是全区农业发展的一个规划文件!柳书记看来很重视,先拿起这个文件就审阅了!很快就让我找华主任的!估计已经跟华主任有了交代,你去找华主任吧!”
张为康赶紧说谢谢,他明白,田间的意思是说柳书记这么忙,能这么快给批示,我可是给你说了话的!
华秀峰给张为康打电话的时候比较简单,就说你过来吧,柳书记批了。
这就是在政府机关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在。关系差了,就跟王洪昌一样故意刁难,要是熟人,关系好了就跟田间和华秀峰一样,事半功倍,而且心气还顺。
张为康颠颠的跑到华秀峰办公室,满脸堆笑。
华秀峰笑着摇头,把文件给他。
张为康赶紧接过来看,那上面写着几行字,“请孙区
(本章未完,请翻页)
长过目,迅速组织落实;要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形成特色!”后面龙飞凤舞的写着柳书记的签名。
张为康心花怒放,心说领导不愧是领导,水平就是高,短短几行字,就把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和活动的具体要求给点出来了。
看着张为康高兴的样子,华秀峰甩给了他一根烟,说道:“柳书记还另外有指示呢!你不听了!”
张为康闻言,赶紧抬头肃穆。
华秀峰取笑似的叹了口气,年轻人啊,跟自己那时候一样,领导就是放个屁都当成香的。可是现实如此,你不这样,怎么能进步呢!
“领导对你的材料很满意,专门问我是谁写的!我告诉了他!柳书记对你印象不错!”华秀峰吐了个烟圈,欲言又止,故意卖关子。
张为康一看他这样,反而沉住气了,乐呵呵的看着他。
呆了一会儿,华华秀峰摇头苦笑,说:“领导说这个小伙子不错!”
“还有吗”张为康这会着急了。
“没有了!”华秀峰一本正经的说。
张为康有点失望。
华秀峰嘿嘿笑了一下,“哦。领导还问我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我告诉他你们是校友,是学农经的!“
张为康嘿嘿乐了。他相信华秀峰在这一过程中,肯定是不遗余力的在推荐自己,而前期的求字事件,肯定也起了作用。他咧着大嘴说:“谢谢老哥,改天请你吃饭!”
“不用吃饭,改天领我再去拜访一下陈老就行!”华秀峰笑着说。
一听这话,张为康的笑声噶然而止,他赶紧说再说再说,我先给领导汇报。
这次,张为康学乖了,他不再直接找王洪昌了,免得多话。他把写有柳书记批示的文件放在了政府办,请那里的工作人员转交有关领导。他相信这份文件很快就会传到有关领导包括王洪昌哪里,因为这上面有柳书记的大名,谁敢怠慢啊!
王洪昌当然吃醋了,他没想到这件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签有区委书记和区长的文件很快就到了他的桌子上,他不办也得办了。
他忍着怒气,拨通了方建民的电话,当然他得客气一点,虽
第281章 柳暗花明
确定了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的思路,下面的重点是就是如何在减负增收上座文章了。
张为康说:“下面咱们琢磨一下如何从减负增收上做做文章!减负是一个热点话题,我们如果要是在减负的问题上搞点名堂,有可能成为全区甚至全市的亮点!”
“减负啊!我觉得够呛!现在整天吆喝的减负,但都是喊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就是做文章也是表面文章!除非从上到下直接取消税费负担!”赵春梅说。
“取消税费负担!哎,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张为康打断了赵春梅的话头。
“不会吧!张局,取消税费,亏你想得出来,这是咱们说了算的吗!就是区里的大头也没这个权力啊!”孙兰英惊讶的说道。
“嗯,事在人为吗!其实取消农民税费负担的试点在有的省份已经开始了。既然这样为什么咱们区不能作为平远市乃至滨海省的试点呢!”张为康踌躇满志。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果这个方案真的能通过的话,就不仅是清河区、平远市的亮点了,很可能会在全省甚至是全国的打响,作为一个区率先搞取消农民税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当他把这番话汇报给方建民时,对方也表示了跟孙兰英同样的怀疑,但是在张为康的坚持下,方建民同意给孙鸣汇报一下。本来是该给王洪昌汇报的,但考虑到对方的情绪,极有可能不配合,方建民决定这次还是找孙鸣汇报。
作为主要领导,孙鸣对这个提议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显示了浓厚的兴趣。直觉告诉他,如果这个提议一旦落实成功的话,就是清河区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亮点和特色工作。它不仅仅是清河区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许更是清河区广大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或许要有为数不少的干部将会从这个提议中获益。
孙鸣高度重视,要农业局写出详细的方案和可行性报告,然后一块向柳文龙书记汇报。
张为康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他立即投入了相关的调查工作,首先他对近五年来清河区的农民税费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从构成情况到近几年的增长情况都列出了详细的数字;其次,对清河区近几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做了统计,并分析了农民税费收入占清河区财政收入的比例及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第三,分析了税费负担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第四,分析了税费取消后对清河区的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做了准确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真要是全面取消税费的话,对清河区财政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却能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极大的调动全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这个报告,历时一个月终于完稿了。这一个月里,张为康亲力亲为,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到最后,张为康心想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个方案没有获得通过,作为一个地区的关于取消税费负担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是具有相当的价值。
张为康把这份研究报告,寄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也算是为中央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参考吧!同时,张为康也把它寄给了几家国家级的农业研究核心期刊。在装订的时候,他心念一动,虽然这份报告是自己的全部心血,但毕竟跟领导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区委区政府的决策给予了极大地支持。他自作主张,也算是小小的拍一下领导的马屁,把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署上了柳文龙和孙鸣,第三作者给了方建民。他心想,反正自己不走职称了,发表文章也没用了,可是万一给领导发了文章,那对自己可是大大的有好处。现在领导的肯定就是自己最大的利益。
最后,他把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交给了田间和孙鸣的秘书。报告虽然写出来了,至于是否能够在清河区率先取消农业税,关键在柳文龙和孙鸣的决心了。
张为康拭目以待。
在忙完了取消农业税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张为康就开始调度秦方涛他们正在操作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化的工作。
秦方涛愁眉苦脸的给他汇报:“张局,前期品牌认证工作我们都做得差不多了,下面关键是如何真正把它们推向市场,而且必须要以一种好的形式推出去,要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宣传,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产品一个很好的宣传!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实实在在的收益!”
张为康听了不住的点头。小秦的脑子很好使,也比较了解政府工作实际,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造势,要影响,宣传一定要跟得上。说实话成绩是宣传出来的,话说千遍就成了真理。如果这时候再有比较拿得出门的特色,那就成功了。
请媒体宣传没问题,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从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渠道,而且还要切合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大背景,形式、角度、渠道都要新颖。秦方涛愁的就是这个。
&nb
第282章 又见洪浩
一个女人能因为男人的一句“我们结婚吧!”,就能表现出如此激动的神情,如此幸福的样子,只能说明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女人太爱这个男人,对这个男人是死心塌地、当成了自己生命里的全部了。
张为康看她的反应不由得大为感动。虽然看起来马明涵表情漠然,一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样子。但是她对自己却是那么的在乎那么的放在心里。
从这一点来说潘筱晨和林菁菁哪怕是杨敏都做不到,就从刚才听到结婚时突然间的反应,其他人都不会惊喜成这样。
张为康拉着她手,爬到了她的身后,轻轻的给她捶起了背,轻声细语的在她耳边问道:“亲爱的小涵,整天在店里忙,累不累!”说完了,张为康突然觉得有点肉麻,他尴尬地等着马明涵的反应,担心她会受不了这个酸劲。
没想到马明涵半天没反应,闭着眼睛,脸变得绯红起来,身体也突然僵硬了,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张为康知道这是自己的情话给了马明涵异样的刺激,他接着故意继续挑逗,还是轻轻的在她耳边说:“小涵,你说什么时候咱们结婚啊!”
马明涵的身体越发僵硬了,她颤抖着说:“你,你说什么,什么时候都行……”
张为康这时候完全被感动了,马明涵这连续的反应,充分表明了她无论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把张为康当成了自己最在乎最亲的爱人。
他忍不住动情地吻了一下马明涵滑润纤巧的耳垂,这一下马明涵突然就颤抖了起来。她的双手翻转过来,扳住了张为康的脖颈,侧着脸主动吻起了张为康,而且是前所未有的主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张为康突然走神了,他突然想到即使有了招标这种好形式,但是如果没有有实力的公司参与竞标,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的路子还是行不通,农民还是得不到实在的利益。想到这里,他轻轻地推开了马明涵的螓首,温柔地吻了一下她的鼻尖,说:“不早了,你到店里去吧!”
马明涵羞涩的看着他,乖乖地应了声:“嗯!”
张为康跟着马明涵出去,自己在门外的树林了边走边想了一会儿,心想找竞标单位的话,除了在报纸上宣传以外,只有让陈静瑄帮忙找几个这方面的公司了。
陈静瑄的达明工贸虽然贸易范围比较广泛,但是还真没跟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有过业务联系,不过凭着陈静瑄在业界的傲人地位,找几家这样的公司或者是超市还是没问题。
张为康给她说了自己的想法以后,陈静瑄马上给他联络了几家。
与此同时,关于竞标的公告也在滨海日报和平远日报上刊登了出来。在这件事上,方建民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要求只有一个,招标的形式很好,但是绝不能冷场,关键的是别找不到买家。
所以张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康压力特别大,报纸上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都是留下了他的名字和办公手机号码。
果然有几个打电话咨询的,但都是没有听说过的公司名字,张为康简单告诉他们什么时间到局里交上公司情况简介等相关文件。这天,张为康又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好像在哪里听过有点熟悉,介绍自己是东海市农产品贸易公司的。
这让张为康很激动,这个东海农贸这可是滨海省唯一的一个涉农上市公司,而且是专门做农产品贸易的。当初他跟秦方涛商量的时候还说道,要是他们来竞标就好了,没想到还真来了。他本想只要是有一家比较好的公司能定下来就行了,对于滨海农贸,他还真的是没有奢望。光顾着兴奋了,他就没再多想电话里的声音为什么好像似曾相识。没想到对方居然问他怎么称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