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锦绣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思mm
也就是方家村的另类族学。
老师就是陆见安的几个徒弟。
罗青魏然,小满,甚至李志林的两个儿子都是得用的好手。
毕竟五个人缫丝手艺绝对可以出徒。
好把缫丝机器的图纸贡献了出来。
不过因为机器需要花费的银钱多,也不是谁家都能弄得起的。
但是种桑养蚕的技术却让很多人开了眼。
尤其是陆见安推广的豆腐渣养蚕技术,可以规避了养蚕只有两季的季节问题。
大大提高了养蚕的产量和蚕茧的质量。
这一下方家村的人们才知道,陆见安为什么开了豆腐坊。
醉翁之意不在酒。
谁家能想到陆见安的豆腐渣就是蚕最好的食物。
方三爷,方五爷,方九爷和里正正是对陆见安刮目相看。
若说一开始还抱着小心翼翼试探的意思,可是现在看到了陆见安的成就。
人家的缫丝机器可谓是省时省力,一个人可以兼顾缫丝的多种工序。
节省了很多人力。
而且只要是不是蠢的无可救药,都可以培养成为缫丝师父。
光这一项就让人心动。
过了年一开春。
陆见安旁边的空地上开始建房子。
这是陆见安一开始要的地,想要弄一个完全的丝坊和养蚕基地。
这一次动工的不是陆见安一家。
方三爷,方五爷,方九爷和里正家里,还有村里几乎勉强还拿的出来手里余钱的人家,都一起开始动工。
按照陆见安的规划,这些房子最好是在一起。
这样有利于以后招揽丝商。
大规模养殖要的就是规模。
这样无论是水头丝商都会看中,值得跑一趟。
更重要的是,陆见安推广的豆腐渣养蚕技术。
要是真的可行,村里人几乎可以看见开辟了一条新的养蚕技术。
要知道桑树占了很多田地。
村里人拥有良田的人家不多,粮食供应紧张。
凤山县周边能有自己产粮食自给自足的真没有。
这样的话节省下来田地可以种粮食。
菽又不是一年四季可以种的。
主要空出来一旬的时间种,其他时间地里还是在种其他的粮食作物。
开了春,陆见安已经让种上了小麦。
&nbs
第160章 改变
三月,冯望林和陆凌再次来到了凤山县。
下个月陆凌已经要送锦缎到织造局参选。
这一次来,自然是陆凌想要看看能不能说服陆见安。
毕竟陆见安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
陆见安的生丝让他挣够了脸面。
主要是陆见安的生丝织锦简直是事倍功半。
虽然还是没有把老祖宗的丝光锦制作出来,可是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和人家的生丝品质可没有关系。
这一次来,主要是他们想要说明白他们陆家需要的生丝的规格有要求。
陆凌翻查了所有的祖宗留下的关于丝光锦的书籍,唯一有破绽的是关于生丝上色的问题,现在似乎还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唯有生丝上面做文章。
这个时候的方家村,已经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要不是熟悉的人大概都会被方家村现在的变化给惊呆了。
田地里的桑树苗郁郁葱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口一溜宽敞的石屋。
废了大功夫,可是效果好。
家家独门独院。
走进去就能看到整个屋子里面都是满满的养蚕的笸箩架子。
因为敞亮,反而增加了这种震撼。
尤其是前面的第一家,光是屋子就是别人家的五倍,两间大屋,前后院,外加厢房。
两间大屋抵得上十间养蚕棚的大小,侧面的厢房是缫丝室。
前院水井,伙房,柴火一应俱全。
后面则是陆见安的私人缫丝室。
这里面不是为了陆见安缫丝用的!就是为了学生们观摩学习,还有陆见安自己闲来无事可以研究生丝用的。
认真说其实是工作室。
工作室的由来没人知道是怎么来的,就知道这是他家师傅给起的名,所以大家也一都开始用工作室这个名字。
今年开春儿。
陆见安养的蚕直接翻了几倍。
她从方里正方成那里直接买了两万张蚕卵。
按照他的经验,这一季的话下来最少可以收获四十万斤干茧。
他可没有准备把这些干茧卖了。
谁让他们家有一个大胃王。
小桑这个年几乎是哭着喊着要他给能量。
人家的树枝上那两片叶子可怜兮兮地摇晃着,并且各种狗腿的巴结。
陆见安倒不是因为小桑磨人,反正她也需要小桑的能量,树叶上的叶子,他知道养的蚕喂出来还是会结成金茧。
还打算弄一套金丝软甲呢。
那些金茧的丝她已经缫出来。
经过了他的实验,刀砍火烧,还真的是水火不浸,刀枪不入。
对于像他这种武力值几乎是菜的人来说。
有一件金丝软甲,简直是保命的利器。
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的这一间金丝软甲,他也得好好的努力。
反正他已经算过了。
这一片金叶子大概需要两百斤干茧,要是想多养一些蚕出来,起码也得几十斤叶子。
那么自己需要消耗的干茧也就是成倍数的增长。
说说看,自己养了这么一个大胃王,就算养那么多蚕还稀罕吗
就这样,她算可以一下,要想出一定数量的金茧,没有百八十斤的桑叶,根本不可能成规模。
要知道,就算是百八十斤的桑叶喂出来的蚕,产量也不过是一百斤干茧。
缫出来的丝也就是十几斤罢了。
这十几斤的生丝再要织成锦缎,然后再裁成衣服。
那可不够。
按照道理来说,十几斤的生丝,当然可以够做一件金丝软甲。
问题那只是按照道理。
十几斤的生丝织出来也就不过是,窄面的一片丝绸,估计想裁一个软甲都不够布料,起码要织出一匹绸缎,才能考虑制成软甲。
所以她还任重道远啊。
光是这一件金丝软甲,恐怕他就得费一年的功夫。
况且,如果自己想要制作这个做金丝软甲的丝绸,绝对不可能假手别人。
为了织这个绸缎,还得买一个绸缎织布机。
一台机器可是3000两白银。
你说她容易吗
那得缫多少丝出来啊。
为了活下去简直是惨不忍睹。
何况,这一件金丝软甲要是好用,徐氏和小五怎么不得一人来一件。
不能想了。
继续想下去去,陆见安忽然觉得生无可恋。
还没赚来万贯家财,花钱的速度堪比超音速飞机。
&
第161章 规矩
冯望林和陆凌上了门。
毕竟熟门熟路。
门口还是那个看门儿的老头,让两个人算是心放下了。
方家村的改变,他们都看在了眼里,最担心的是。
陆见安不会不在这里了吧
现在看到李老头儿自然也就放心。
李老头当然也记得他们毕竟这两位可是上门的丝商,那可是给他们送银子的。
急忙上前招呼了一下。
“冯掌柜,陆老爷,请等一等。小人这就去给我们掌柜的报信。”
这是陆家的规矩,无论是谁都得在外面等着。
陆见安自从那边的丝坊盖起来的。
对家里这边的要求就严格了起来,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放进来了。
毕竟徐蒙山,罗青魏然,小满他们可都去了丝纺那边儿干活儿。
这边儿剩下的可都是婆子和丫鬟,再有就是徐氏和小五这些女眷。
随随便便放进来什么人,万一坏了徐氏的名头。
那可是要沉塘的。
这个年月,可并不是因为你是寡妇,就会有多么宽容。
女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在这种事情里总是弱势。
陆见安自然有条件了就要护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不一会儿。
陆见安从隔壁过来,拱手给两位施礼。
“冯掌柜,陆老板,你们来了。我们的丝坊改到了这边,这边请。”
冯望林和陆凌自然心里清楚,上一次来的时候,陆家虽然是两进院子,可是他们到后面去看养蚕的时候,女眷虽然回避,到底多少也会让人不自在。
看来这位陆见安已经早早为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做了打算,还真是个心细如尘的人。
冯若梅这一次还是女扮男装跟在父亲的身后,看到陆见安的时候,眼睛都亮了起来。
一行人跟着他来到了隔壁的陆家丝坊。
看着宽敞的院落。
再看看高高的蚕棚。
两个人心里都是骇然。
这个规模养出来蚕,恐怕至少有几十万斤干茧。
陆见安这也算是成了规模。
看样子人家这小小少年已经做到。
他们哪里知道。
陆见安现在可是一穷二白,手里的银子早就造的一干二净。
几千两银子呢。
没办法,为了扩大规模。
并且形成一个商人都很好做生意的地方。
还能不影响村里人的正常生活。
这一排的丝坊院子,可都是她掏的钱盖起来的。
没办法,村里人家家都穷。
就算是里正,方三爷,方五爷他们家里,拿的出的银两也是有数的。
陆见安当然心里清楚。
如果某一家某两家盖了丝坊,难免引起公愤。
毕竟大家都穷惯了,如果家家都是如此平等,也就无所谓。
可是突然冒出起来,很多人富了起来。
而且这种差距还被越拉越大。
底下的人怎么会甘心。
到时候就容易闹出乱子,于是陆见安想了个办法。
丝坊他自己掏钱全部盖起了院子。
这个院子的数量,正好是村里三十户人家的数字。
一开始不是说村里有100多户吗
但是实际正经的说起来,有很多都是一个姓的父子,没有分家。
虽然分开住了,但是实际上家里的收入干活儿还是在一起。
一大家子人很难说分开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