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体系内来京师接受家主亲自培训半年的年轻教员和跟在身边的一百多少年一起上课,主要学习内容就是汉语拼音。

    黄汉准备在编写字典之时用半年时间教会这五百多人汉语拼音,以后先在体系内普及汉语拼音教学。

    郑国昌虽然没有徐光启那么兴奋,也是老怀大慰,他认为女婿此时花银子和精力编撰“崇祯大字典”简直是神来之笔。

    圣天子见黄汉在京师转行舞文弄墨应该少了戒心,肯定支持女婿完成这个壮举。

    徐光启见黄汉熟练的给一段宋词注音后拼读有模有样,笑着问道:

    “黄汉,你恐怕琢磨汉语拼音有了不少日子吧不错不错,最起码老夫认为只要推广得法定然能够风靡天下。

    以后一个学子只要能够学会汉语拼音就能够使用‘崇祯大字典’自学了,还不会因为自己闭门学习使得口音难懂。”

    黄汉道:“我想请恩师和泰山明日陪着同去翰林院,编写‘崇祯大字典’需要群策群力,我愿意拿出大量润笔费,只要愿意加入的庶吉士、编纂、编修、检讨来者不拒。”

    挂靠在翰林院的士大夫多着呢,因为大明每三年就会有几百人成为进士,每年还有不少选贡生、举人被选官。

    朝廷哪有如此多的实缺等着当官等一辈子都捞不着实缺的都不在少数。

    郑国昌道:“我看行,翰林院舞文弄墨的人才济济,有闲工夫的不知凡几。能够在如此巨著上留名,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趋之若鹜,况且你还给银子

    清流们穷得很,鸿胪寺、翰林院、礼部在熬资历的两榜进士何其多也,有如此好事肯定会被追捧。”

    徐光启道:“老夫不管其他人干不干,反正老夫要做编纂‘崇祯大字典’的主编之一。况且老夫还对西夷字母有些了解,学汉语拼音应该容易入门。”

    第二天,翰林院迎来了两位阁老和东平侯。

    在一百多博学鸿儒挑剔的眼神注视下,黄汉在偏厅里黄义、顾吉祥、王瑸几个亲卫支起的一块大黑板上笔走龙蛇。

    黑板白字明摆着,可是所有的博学鸿儒都不明所以,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黄汉写了什么,但是人人都意识到那不是鬼画符,应该是一段文字。

    徐光启捻须笑道:“东平侯,你不要卖关子了,给大家讲讲这汉语拼音的妙处吧。”

    黄汉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这些字母乃是西夷文字,本爵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注音方法,本爵写下的乃是怒发冲冠,凭栏处……”

    接下来黄汉每拼读一个字就写下来,果然是岳武穆的满江红。

    即便文人相轻,此时也没有人贸然出头挑毛病,因为还没有人能够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知道借用西夷文字给汉子注音结果如何。

     




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荐
    黄汉笑了。刘之伦已经不是那个容易怒发冲冠的愤青,完全成熟了。

    他知道只要不是私下里、暗地里,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跟黄汉保持接触无伤大雅。

    徐光启和郑国昌高调向皇帝告假获得批准,因为黄汉搞出如此大动静,崇祯早已经得到厂卫如实回禀,他很好奇,决定成人之美。

    两位当朝阁老成为筹办处负责人,成为“崇祯大字典”的大主编之二。

    有了这二位颇有实干能力的朝廷在职大员操办此事,有财大气粗的黄家出银子,绝对是事半功倍。

    户籍在京师、或者常驻京城的太多读书人纷至沓来。

    有些只有秀才功名的仕子也渴望能够在当朝阁老手底下做事,不仅仅是冲着五两银子的月钱而来。

    没几天就有外地秀才、举人、赋闲回家的两榜进士急匆匆赶到京城毛遂自荐。

    貌似“崇祯大字典”筹办处变成了文坛第一大事,影响力和规模远远超过了去年在苏州虎丘召开的复社第三次大会。

    黄汉采取归类细分责任到人的工作方法,并且手把手教会黄义、林顺文、沈友略、王瑸,让他们协助郑国昌、徐光启把工作做到细致

    这一次意图明确,出精品流芳百世。

    黄汉叮嘱老丈人和恩师,让他们尽可能多用人做事,不要担心花银子,工作效率放在第一位,不考虑投入的成本。

    由于不夜城异军突起,这两年内城教坊司胡同各大院子的生意都不好做了,最主要原因是装修太落伍,习惯了不夜城场所的舒适惬意的有钱人已经瞧不上。

    今年春天楚楚用私房钱压价买下了怡春院,海棠、千里雪、小桃红等等姐妹现如今都在为楚楚工作。

    她们都在不夜城会所担任管理者,她们还是不夜城的小股东之一,每年都有红利入账。

    原怡春院鸨儿杜丽娘暗自窃喜,因为她在不夜城初建之时咬咬牙决定为自己的明天赌一把,拿出积攒了足十年的家底四千五百两银子交给楚楚作为投资款。

    后来才知道自己押对了宝,教坊司这一带院子的生意越来越差,恩客十之**赶时髦去了不夜城逍遥,最后偌大的怡春院门庭冷落车马稀。

    怡春院东家不仅仅挣不着钱还得每个月倒贴不少银子哪能容忍,一而再再而三裁人,被裁汰的龟奴、小厮、丫鬟和赶走的过气粉头、妈子没有一个人悲悲戚戚。

    第二天她们就投靠楚楚得到了还高于怡春院收入的工钱。

    陷入恶性循环频临倒闭之时,楚楚出手拿下了东家想脱手却无人问津的怡春院,没有解雇一个员工,杜丽娘被留用负责装修怡春院。

    楚楚采取最新设计重新装修怡春院,建造了水塔和给排水系统,采用了和不夜城一模一样的供暖和井水降温模式。

    就在装修完成,所有的服务人员和内勤人员经过实习全部到位,有了主人翁思想的杜丽娘准备以全新面貌重新营业之时,出现了变故。

    侯爷看上了这个地方,新“怡春院”被暂时租用,成为了“崇祯大字典”的总部,没多久每天就有几百士大夫来这里上班,中午在大餐厅吃饭的人数突破六百。

    士大夫和少量仕子根本不介意天天跑来怡春院上班,恰恰相反,他们还特别喜欢这里的风格,还在休息放松之时逛逛水榭、看看花园、听一听琵琶曲……

     



第六百零四章:呼鹰嗾犬
    戈大本和顾奎、严从优、何勇庆、雷鸣春这五个亲卫文化底子全无,至今也只能认识二三百字而已。

    他们根本搞不懂歪歪扭扭的汉语拼音,当然没兴趣每天参加学习,黄汉没有渴求赶鸭子上架,他们五人变成了无所事事。

    家主在京师不仅仅有锦衣卫保护,黄四方麾下的旗卫为了确保家主安全布控的暗线简直是全覆盖。

    顾奎和戈大本五个猛士实在无聊,他们不肯闲着给自己找事,满京师寻找好狗,这段时间居然收集了几十条在训练之中。

    喜好呼鹰嗾犬的勋贵子弟已经发现黄家的猎狗与众不同,太多人登门求告一条被拒绝后,只能退而居其次,请戈大本帮忙训练他们的猎狗。

    如今东平侯的五个家将在京师勋贵圈声名赫赫,跟随公子王孙围猎之时简直是一呼百应,太多勋贵的家丁认顾奎、戈大本五个做了大哥。

    戈二本在十月初又生了一窝五个狗崽子,使得戈家狗家族排到了戈十一。

    黄汉最喜欢的是戈六本,经常牵着它遛弯,这条狗现在安安静静地匍匐在顾吉祥脚下看着黄汉给几百人上课。

    东平侯不仅仅给参与编纂的所有人高月俸,中午安排的一顿免费午餐都是由不夜城八大酒楼的名厨轮番来掌勺。

    虽然不吃山珍海味,也有荤有素具备了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伙食标准比绝大多数清流家里吃得好多了,以至于来怡春院干了半个月编修,许多穷官都说自己长胖了。

    刚开始还得是徐光启和郑国昌以及刘之纶等等出面联系邀请,许多人由于抹不开面子,这才来了一二百士大夫搭起了总编部的架构。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士大夫主动找上门来求取这份体面而且会万古留名的好工作。

    有些甚至于是山东、山西、河南的举人、进士得到消息急匆匆赶来,国子监的优等生走了刘之纶的门路得到了东平侯的首肯,有一百多也参与工作。

    据说没几天就会有上百人从南直隶赶来,这些人无一例外是接到了已经在编纂的好友或者同年的书信后积极表态要参加。

    编辑绝大多数是士大夫,来怡春院参与编纂的国子监士子们压力山大。

    他们无比珍惜一个月能够赚五两白银而且是和阁老、诸多上官一起工作的机会,人人努力,就怕再来士大夫,东平侯就会辞退他们这些学历低的监生。

    人多好办事,现在的管理模式已经形成,按照笔划检字、按照偏旁部首检字和按照汉语拼音检字都有人各司其职。

    徐光启是笔划检字的主编,手底下有几十个负责一个笔划的二级主编,每个二级主编有十几个负责几十个汉字注解的编修。

    郑国昌这个大主编是按照部首分二级主编,然后再布置二级主编手底下十几个编修各负责几十个字的校队和注解。

    编写字典是个群体合作的工作讲究配合,包括黄汉负责的汉语拼音检字,三组人必须集思广益分解汉字。

    每个士大夫都担心解释错了汉字贻笑大方,他们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会给某个字定义,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黄汉从来不认为自己才高八斗,他只利用自己汉语拼音的特长负责汉字的注音,意译完全由徐光启和郑国昌的团队负责。

    &nbs



第六百零五章:鞭长莫及
    新官上任的东厂提督王德化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刚走,王承恩进来请示皇帝。

    那是楚楚今天下午来紫禁城串门子,遇见了坤新公主,高高兴兴告诉她东平侯信守承诺,准备接她去候府小住几天,届时东平侯会再次带她逛步行街去游乐场玩耍。

    得到这个消息激动不已的小坤兴立刻去求告母后允许。

    皇后原则上同意楚楚明天来接坤新公主,特意派人来请示皇帝。

    当时东厂和锦衣卫的头子在御书房议事,王承恩把话记下了,此时来回禀。

    见黄家又要接自己的女儿出宫玩耍,认为不妥的皇帝又觉得此时拒绝有可能挫伤了东平侯的善意,只得同意了。

    坤新公主在一群人簇拥下出了紫禁城住进候府,黄汉抽时间带上一大家子陪着她玩了整整两个下午。

    郑秀娥、楚楚已经多次跟着夫君逛街虽然高兴还不见得如何兴奋,年纪最小还没有圆房的妾室徐妙茹欢喜得满脸飞霞,一路上都在跟坤兴玩捉迷藏。

    后来坤兴乐滋滋在楚楚陪伴下来到牡丹阁大学堂学习汉语拼音。

    小孩子正是学习的年纪,坤兴公主又无比聪慧,又有一左一右坐在她旁边的徐妙妍、徐妙茹两姐妹烧小灶,坤兴用了仅仅不到一月时间就学会了拼读。

    她喜欢黄汉的教学方式,喜欢听故事读新学,不肯立刻回紫禁城,一直到腊月十五母后派王承恩来接公主回宫,小坤兴才依依不舍走了。

    这段时间和徐妙妍姐妹朝夕相处,也是两姐妹亲自照顾饮食起居,坤兴和姐妹花有了感情临别之时泪眼朦胧,一定要她俩经常进宫去看看。

    黄汉送了坤兴一套刚刚加入汉语拼音的新教科书和许多好东西,黄汉甚至于想开金手指做一辆小号自行车送给她玩耍。

    时光荏苒眨眼间又是新的一年,有了诸多“红旗军”将领得到实授,憨子在山海关终于完成了排除异己。

    现如今奇兵营、援兵营、游兵营、两个守备营和龙武水师完全是“红旗军”人马,兵额两万五千齐装满员。

    黄沂州的宁远兵马加上协防的薊镇援兵营、游兵营兵额有足三万,宋鹏飞、王展鹏等等负责的金州人马报上的兵额只有一万五千,但是加上水师兵力,实际人数已经突破六万。

    “红旗军”战列舰越建越大,现在的旗舰已经是拥有百门火炮,排水量达到两千吨的“九里台”号。

    一千吨以上至两千吨排水量的战列舰还有七艘,如此大战舰,乘员水手、炮手和水师陆战队等等乘员高达七百余,这就意味着八艘战列舰上就有六千人。

    乘员三四百、两三百排水量在五百至一千吨的中型战列舰如今有六十几艘,乘员五十人以下排水量不超过一百五十吨的小型战船多达五百几十。

    其中有一半小吨位战船在长江执行巡逻、护航任务,他们也多次进入鄱阳湖、洞庭湖打水贼。

    “红旗军”实际控制的薊镇兵额只不过两万五千,全给水师还差一万多。

    朝廷即便点验证实了现有兵额也不可能予以承认,还会暴露了隐藏在金州和青泥洼、旅顺口的实力,因此接近五万正兵都靠体系内提供军饷,完全跟朝廷无关。

    黄汉现在要给小五万将士们发饷,还要贴补七万山海关、薊镇、宁远三个总兵官下辖人马的最少五成粮饷,还有高达六万卫所军的装备和补助费需要用银子。

    一年所费需要军饷不低于三百八十万两雪花银,需要粮食九十万石左右。



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
    见到了东平侯,已经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曹化淳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王承恩不想打哑谜告诉黄汉锦州不稳的消息。

    黄汉见二位内相是真心实意来讨教,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让他们大可放心,即便反了辽镇祖家军,宁远、山海关人马也足以坚守住关宁防线。

    只不过朝廷必须厚待坚守辽西的将士们,不能让几大万将士们缺粮少饷,也千万不能抽调兵力跟建奴相比处于绝对劣势的“新关宁军”。

    建议朝廷加大蓟镇防区的建设力度,特别要注意大安口、龙井关、古北口等等蓟镇长城关隘,避免重蹈覆辙。

    北方守住外长城防线,西边守住内长城,南边以黄河为界派遣重兵严防死守,使得京畿之地不会再次被建奴蹂躏,更加杜绝流寇烧杀抢掠。

    只要能够确保京畿重地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广平府、大名府、河间府长治久安,大明的根本就不会被动摇。

    黄汉真没有藏私,说出的话都是真知灼见,建议皇帝万万不要拆东墙补西墙,严防死守京畿之地,使得这个人口密集区不被兵灾祸及而诞生出几百上千万流民是底线。

    这其实是在做不到全歼流寇的情况下采取干脆让河南、陕西、山西那些已经被打烂的地方做战场,不惜让那里千里无鸡鸣也要确保京畿之地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1...135136137138139...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