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当天晚上宿营之时已经是谣言满天飞,有些汉军以讹传讹居然说崇德皇帝被“红旗军”打死了。

    清军营地中造谣的人马绝大多数是祖宽几个将领的心腹家丁,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扰乱军心。

    被裹挟的汉人都得知建奴再次被“红旗军”打败的消息,哪肯乖乖的跟着建奴去辽东,夜里鼓足勇气逃跑者不知凡几。

    汉军和鞑子此时人心惶惶根本不愿意多事,月初根本没有月色,黑灯瞎火冰天雪地路滑难行,他们更加不肯冒着摔死、摔伤的风险追杀逃跑的汉民。

    后队的八旗子弟太少,加上阿山带来的七八百人都不足两千,接近二十万人的宿营地何其大也,他们当然防不胜防。

    此时赵坤、谷如山等等率领“红旗军”已经距离清军的宿营地不足三十里。

    由于旗卫及时传达消息,“红旗军”都知道了“宁武关大捷”,知道了刘之伦等等率领三四万明军主力意图截杀建奴后队,此时人人信心百倍,都争取搞一把大的。

    清




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杀
    自从阿山率领人马到来气氛开始诡异,太多清军议论纷纷,鞑子的军纪涣散,没多久就被后队的蒙古骑兵问清楚了原因。

    当天晚上宿营之时已经是谣言满天飞,有些汉军以讹传讹居然说崇德皇帝被“红旗军”打死了。

    清军营地中造谣的人马绝大多数是祖宽几个将领的心腹家丁,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扰乱军心。

    被裹挟的汉人都得知建奴再次被“红旗军”打败的消息,哪肯乖乖的跟着建奴去辽东,夜里鼓足勇气逃跑者不知凡几。

    汉军和鞑子此时人心惶惶根本不愿意多事,月初根本没有月色,黑灯瞎火冰天雪地路滑难行,他们更加不肯冒着摔死、摔伤的风险追杀逃跑的汉民。

    后队的八旗子弟太少,加上阿山带来的七八百人都不足两千,接近二十万人的宿营地何其大也,他们当然防不胜防。

    此时赵坤、谷如山等等率领“红旗军”已经距离清军的宿营地不足三十里。

    由于旗卫及时传达消息,“红旗军”都知道了“宁武关大捷”,知道了刘之伦等等率领三四万明军主力意图截杀建奴后队,此时人人信心百倍,都争取搞一把大的。

    清



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
    阿山发现前方阻截的明军不是打着“红旗军”旗号冷笑连连,他怪笑道:

    “看来明军被‘红旗军’接连战胜我大清军养肥了胆子啊!居然也胆敢在野外拦截我们这路拥有几万的人马。”

    多积礼道:“来得好,本官正愁战马太少以至于都没有了备用,这一战少说能够缴获两三千匹。”他对身边的亲兵道:“传令结阵,全军保持马速注意不要滑到。”

    阿山道:“多积礼大人,堵截的明军将领有些门道,他们展开的人马正好拦住了我军上岸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从这里离开河面,就必须继续向前三十余里才会有一段河堤坡度能够满足。”

    多积礼满不在乎道:“明军认为我军归心似箭势必不愿意恋战来寻便宜,如果不狠狠地给予他们教训,我们即便放弃从这里上岸,再往前走三十里,结果还是要面对这些明军。”

    阿山道:“我军岂是随便什么人都敢捋虎须本官就不信了,明国有了黄汉难道所有的军队都脱胎换骨了这一战本官就要把他们打回原形!”

    说话间清军一万余骑已经结阵完毕,多积礼挥舞虎枪大声喝道:“儿郎们冲啊,杀光前面的明军夺马!”

    阿山吼道:“兄弟们狠狠地杀,把明军杀得胆寒,免得他们总是阴魂不散窥视我大清军。”

    清军阵列顿时爆发出一阵阵呐喊,绝大多数骑兵都在打马加速,祖大弼、祖大成见前面阻截的明军不是宿敌“红旗军”放心大胆率领几千麾下往前冲。

    这时祖宽、祖克勇、徐昌勇三人根本没有加速,他们直领的两千多人渐渐地落在了后面。

    见清军骑兵冲阵,明军阵列顿时铳炮齐鸣、抬枪中三两重的铅弹也激射脱膛,几十上百箱百虎齐奔、一窝蜂全部喷射而出,霎时间清军有几百骑栽了。

    可惜抬枪和百虎齐奔等等火器只能干一轮,抬枪是因为枪管太长装填速度慢,百虎齐奔等等都是一次性使用。

    就在车载抬枪忙着装填之时,刘之纶中军大纛旗挥舞,压阵的左右翼骑兵在虎大威、周遇吉、黄得功、刘全、孙应元、刘合、李重镇等等将领率领下开始跟清军对冲,步兵也结阵小跑着挺进。

    明军阵列中军的文官武将没有稳坐钓鱼台,因为另类文官卢象升此时顶盔掼甲手中挥舞二十几斤的大砍刀亲自率领家丁队冲锋。

    三十六岁正是男子汉的大好年华,天赋异禀的卢象升力大无穷,此时热血澎湃满是为国杀敌的豪情。

    与众不同的太监方正化怪笑着打马狂奔,身边三个武术家太监方竟功、方竟忠、方竟勇紧追慢赶。

    兵部尚书刘之伦不会骑战,他此时撸起袖子奋力擂鼓为大军壮声威。

    文官、太监都如此这般刚猛,渴望建功的周遇吉、黄得功、虎大威、李重镇等等将领更加不惜命,都身先士卒往上冲。

    官老爷不惜命,都在亲自冲锋,英雄气感染了所有的明军基层兵丁,用士气如虹来形容都不太准确。

    卢象升的中气很足,高亢的呐喊声传出老远:“好汉们!为国尽忠正是此时,随着本督杀奴啊!”

    方正化的声音很刺耳,他怪笑道:“哈哈哈,今日赚大发了,建奴那里金银财宝多不胜数,儿郎们跟着本监军冲上去抢他娘的!杀!”

    两个高官如同神经病那样不要命,将士们疯狂了,拥有超过双倍兵力优势的明军跟清军撞在了一起,“杀奴!”的吼声惊天动地……

    明军战斗力弱些但是



第六百九十五章:不归路
    刘之伦和卢象升、方正化的袭击计划获得成功,由于有“红旗军”一部忽然杀出,结果还好于预期。

    清军后队彻底栽了,丢了一小半人马外加七成以上的旗丁和包衣奴才,大车和大牲口丢得干干净净。

    “红旗军”攻击迅猛,清军发现腹背受敌前有阻截无心恋战,赵坤、顾准等等在伤亡很小的情况下得了不少斩获和大量缴获。

    唐王的两千人也没有两手空空,得到了三百级斩获,其中有鞑子兵一百余,建奴二十几,缴获了战马二百余匹。

    明军得到了大量粮食物资、几千副皮甲、铁甲和超过八十万两白银的缴获一个个显得无比亢奋。

    激动不已的刘之伦当场就写了捷报派遣功夫太监方竟勇带上几人急驰京师报捷,他知道皇帝无比牵挂他们这路人马,想着第一时间让皇帝分享到大胜清军的喜悦。

    方正化还拿来缴获到的两面清军甲喇额真大旗交给方竟勇,嘱咐他一路高喊大捷,尽可能让更多军民得知明军取得“黄河大捷”。

    捷报传达京师后,崇祯果然龙颜大悦,他甚至于比得知“红旗军”在宁武关下打败了奴酋的主力人马还要高兴。

    大明需要强军,但是敢战之兵都集中在征虏大将军麾下使得崇祯寝食难安。

    现在经过实战证明方正化、刘之伦的兵也具备强军风范,以后得重点扶持。

    卢象升的天雄军虽然能战,但是此人跟唐王不清不楚,不能大用!

    崇祯已经在琢磨着收回卢象升的兵权,明升暗降把他远远地丢去南方做个不领兵的从二品承宣布政使。

    刘之纶的奏疏陈述了临阵起义的祖宽、祖克勇、徐昌勇在此次“黄河大捷”中起到的作用,为他们请功。

    崇祯皇帝高调表态,投降建奴的前大明文官武将只要选择回归大明既往不咎,他不但没有追究祖宽等等的罪责,还给了总兵官、副将待遇给了不少赏赐。

    虽然吴三桂身受重伤从今往后不可能再为军队效力,但是掌握公平原则赏罚分明是“红旗军”的根基。

    “红旗军”镇抚官经过现场考证和寻找当事人求证,认定吴三桂阵斩瓦克达,理当获得“朔州大捷”的首功。

    捷报送达京师后,“朔州大捷”的功臣得以加官进爵,吴三桂被崇祯给予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卫千户的荣勋。

    只不过不知道重伤失去了一条腿有可能高位截瘫的吴三桂还能不能生出儿子

    但是吴襄很高兴,吴三桂虽然勇武但是庶出,长子吴三凤和三子吴三辅才是嫡出。

    他已经得到消息,失去联系的长子原本是被羁押在昭狱,如今已经被皇帝下旨释放,不日就会来山西看望二弟。

    皇帝给了吴三桂世荫不可能浪费,即便吴三桂将来没有子女,可以过继大哥或者三弟的儿子,一样是吴家的荣勋。

    吴三桂的人马折损了一小半,还有五百多负伤,估摸着一半人将要致残,还具备战斗力能够上阵的只有八百余人。

    没有了吴三桂率领人马,自认为年纪不小体力堪忧的吴襄干脆不想干武将,他把人马全部交给征虏大将军重新编组,连大部分家丁都不留,身边只有吴厚禄等等四个家生子。

    朝廷恢复了吴襄辽东总兵官待遇,圣旨没有明确如何安排实缺,也没有要求吴襄进京,很明显是交给征虏大将军酌情使用。

    这个打仗惯会逃跑的总兵官留在“红旗军”中领兵打仗会贻



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
    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主宰,不可以受制于人。

    一个现代人没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朱家皇帝、王爷如果没有黄汉出现,几乎会被流寇和建奴杀绝。

    如果他们不懂得进退,黄汉采取一系列手段没有负罪感,最起码黄汉不会丧心病狂到一定得要了崇祯一大家子和朱家诸位王爷的性命。

    况且崇祯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在位十七年杀了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更换五十位内阁成员,十九任内阁首辅、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

    朝廷重臣如同走马灯般轮换不停,如何保持政治纲领的持续性

    从古至今,只要是经常换主要负责人的政府和单位都是人浮于事,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谁能够安心做事

    况且崇祯还创下了历代帝王杀封疆大吏的记录,使得揣摩圣意蔚然成风,使得大臣战战兢兢,导致怕事情做不好干脆不敢做事,因此崇祯落下个最勤政的美名。

    原因很简单,他不放心大臣做事的同时,大臣们也因为担心皇帝不满意不敢履行职责,全由皇帝看着办。

    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干,黄汉不求自保必死无疑,至多死后由于国事更加糟糕,后悔的崇祯皇帝再给予昭雪、追封。

    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祖大寿、左良玉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军阀在崇祯手下都能够活得滋润做到大明的挂印将军。

    吴三桂都能够混到平西伯,手里掌握着大量大明耗尽膏血供养的军队,在大明危亡之际故意滞留山海关坐看大明、伪大顺、满清三方博弈待价而沽,最后押宝在建奴那一方。

    如今黄汉的“红旗军”兵强马壮,实力远远大于崇祯十七年的左良玉、吴三桂,跟朝廷讨价还价,崇祯唯有捏着鼻子认了。

    ““红旗军”刻意跟一个颇有才干和胆气的唐王不清不楚,给崇祯带来的压力就可见一斑。

    黄河阻击战大获全胜使得明军欢欣鼓舞,刘之伦及时派遣六百里加急向洪承畴通报战果,试图激励在延绥镇布防的明军出手堵截败逃的清军。

    刘之伦得知征虏大将军三年前进入内地剿寇留下的少许种子部队居然生根发芽,现在发展到能够主动攻击成千上万的清军大喜过望。

    他接见了赵坤、顾准、谷如山、裴大能和几十将佐,当场表态会如实奏明他们的功绩,为他们向朝廷请赏。

    赵坤几个高级将领都是崇祯三年的就追随黄汉的起家班底,跟刘之伦也算老熟人,刘之伦邀请他们合兵一处继续向西追击残敌,赵坤欣然同意。

    败逃的清军人马虽然不少但是人困马乏,原因当然是没有备用马换乘,必须经常下马步行才能够让战马恢复体力。

    还有一个情况更加糟糕,清军无一例外都是尽可能随身携带金银财宝和贵重物品,携带的粮食、马料实在不多。

    奔逃的漫漫长路还有接近两千里,清军不得不就地打粮维持生存需要,可惜这一带的百姓家中即便有余粮也有限,要满足两三万清军人吃马嚼谈何容易。

    因此纵然逃跑的清军全部有马速度也快不起来,坏坏的刘之伦为了激励将士们拿出崇祯三年那股跑不死的干劲儿追击清军,开始了大忽悠。

    那时刘之伦手里只有一群如同叫花子般的烂兵,可是听黄汉描绘了遵化城里有金银财宝若干,保证打下遵化城人人能够到手不低于三十两银子后。

    &nbs



第六百九十七章:浑身浴血
    觉得升官发财近在咫尺的明军穷追猛打,即便被清军反噬一个个都肯拼命,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因此不止一次出现了一骑明军牵着十几匹战马,提着几级清军首级,战马上驮着缴获和战死的几个袍泽哭着归队。

    明军穷追不舍还貌似越战越勇,有些汉籍清军这时想通了准备投降已经做不到,因为杀红了眼的明军见到清军根本不答话直接下手杀人、夺马、抢财物。

    “插翅虎”部一直在山西游击建奴,半年时间颇有收获,依托山地袭击了不少分散打劫的鞑子和建奴,缴获三百余匹战马,斩获二百余。

    赵十三乃是山西军情处的首脑,手下旗卫早就探听到了明军有大动作,也知道赵坤、顾准等等留守内地的“红旗军”已经组织起来参与袭杀清军。

    靳明虎、赵十三等等不会率领这支山贼武装跟明军搅在一起,他们商议后决定等刘之伦、卢象升等率领的明军主力跟清军厮杀一番过后,率领精选的四千人马选择一个有利地形伏击清军便宜一把。

    “插翅虎”部运动到了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在里沁水县城五十里的一处山坳潜伏。

    此处有泽州通往平阳府的官道,大多数是山道,不利于骑兵奔驰,适合步兵突击。

    山贼顾名思义长年累月在大山里流窜,打山地战得心应手。

    在理想的山地战场上,清军骑兵发挥不出优势,战斗力大打折扣,正好可以弥补一些“插翅虎”部跟清军之间战斗技能存在的巨大差距。

    靳明虎和赵十三亲自带领麾下布置预设的战场,附近的山民也来了一两千帮忙干活儿,“插翅虎”部的辛苦没有白费,五六百清军落入了伏击圈。

    那是靳明虎利用千里镜登高观察,放过了三批建奴的斥候和大部队后启动关门打狗模式,准备截下一部分清军后队人马。
1...156157158159160...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