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特别想知道征虏大将军获知东奴尊他为帝后的态度,见几人迟迟不提及此事,崇祯只得开口询问道:

    “诸位爱卿前几日应该跟征虏大将军见过面,可知他准备如何消弥东奴离间计带来的负面影响”

    杨嗣昌道:“陛下放心,征虏大将军言辞灼灼跟东奴势不两立,奴酋出此下作伎俩足以说明黔驴技穷,只要我大明君臣不猜忌,东奴的奸计就会不攻自破。”

    此时张凤翼出班大声奏对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崇祯道:“爱卿无需多虑,大可畅所欲言。”

    “东奴杀入宣大、山西一直打到河南,在各路官军束手无策之际,征虏大将军果断带领人马进入山西抗敌且大获全胜,使得东奴仓皇出逃。

    陛下这段时间给予立功的诸多文官武将加官晋级,却把第一功臣忽略,如此这般恐怕会让人寒心啊!”

    梁廷栋见张凤翼主动开口为征虏大将军讨要封赏心中暗自腹诽,他不肯落于人后,也奏对道:

    “陛下,老臣在‘红旗军’中有了一年多时间,深知这彪人马敢打敢拼的秘诀之一就是赏罚分明。

    朝廷需要文官武将尽忠职守,更加要掌握公平原则。

    有功者赏,有大功的征虏大将军反而得不到任何赏赐。

    纵然征虏大将军没有怨言,也难以使得麾下骄兵悍将心平气和,老臣恳请给予征虏大将军封赏以安‘红旗军’之心。”

    “这……”崇祯开始流汗了,多少年了大明都没有给予谁国公爵位,如今还得加官进爵,岂不是要册封黄汉郡王

    崇祯反问道:“大明祖制异性不可封王,征虏大将军已近位极人臣贵为公爵,朕如何再给他加官进爵”

    其实大明诸多文官武将心里鄙夷朱家皇帝吝啬爵位的做派,更加听不进去用什么祖制来搪塞现实存在的问题。

    什么异性不可封王的祖制完全是屁话,是皇权含金量足,大明国力雄厚之时的霸王条款。

    历史上羸弱的南明封了多少郡王、藩王

    连李定国、孙可望、马进忠、李成栋等等反正的流寇都当上了南明的王爷就可见一斑。

    梁廷栋是大明重臣不假,但是他现在担任辽东巡抚正在为“五年平辽”效力。

    他这段时间心情舒畅,因为老谋深算的他认为自己已经跟着征虏大将军混,即便以后的大明朝廷变了天,他也不会吃亏。

    黄汉取代大明他




第七百二十二章:辽沈郡王
    准备退休的温体仁没了顾忌。

    他干了首辅多年,更加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如果要改变现状,唯有赌黄汉选择扶明而不是取代大明。

    他干脆不打哑迷,直接了当奏对道:

    “陛下,老臣以为征虏大将军率领‘红旗军’连续取得雁门关大捷、朔州大捷等等,功勋卓著理应加官进爵,老臣恳请陛下进爵辽国公为辽沈郡王世袭罔替。”

    群臣哗然,连郑国昌都不可置信,很是奇怪一向揣摩圣意的首辅为何会直接倒向女婿阵营

    张凤翼见温体仁捅破了窗户纸,大喜过望,立刻附议道:“陛下理当厚赐辽国公,给予辽沈郡王爵位善莫大焉。”

    梁廷栋道:“我大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岂能被区区东奴比下去,陛下给予征虏大将军郡王爵位,就是告诉天下人,为我大明立下大功不仅仅能够封公封侯也能够得到王爵。”

    几十个重臣平台议事,附议首辅建议皇帝给予黄汉郡王爵位的不足三成,但是没有一个反对者。

    何如宠、孔贞运、黄士俊、贺逢圣、程国祥等等都选择了沉默,他们不准备成人之美也不想逼崇祯就范。

    崇祯见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使了个拖字决,他未置可否,开口道:

    “如此封赏,我大明二百年内都未曾有过成例,这样吧,两天后的大朝会之时由今日竭力主张为辽国公进爵辽沈郡王的几位爱卿提出,让群臣共议。”

    大明朝堂上四处漏风,几十位重臣在平台奏对的内容无法保密,很快就不胫而走。

    当天晚上不夜城的休闲会所、酒楼的热议话题就是此事。

    不少屡次吃亏少了财源的文官武将和勋贵团体恨始作俑者黄汉,闻听皇帝和群臣商议是不是给予黄汉进爵辽沈郡王,太多人炸了锅。

    他们其实不是以为祖制不可违,而是对人不对事,就是想给征虏大将军添堵出一口胸中恶气。

    不少脾气不太好,酒品又很差的勋贵有了七八分酒意嘴里骂骂咧咧,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旗卫记录下来。

    大明勋贵很牛掰,乃是大明最大的蛀虫,有的爵位传了二百多年十几代,这些人的家中巨富,拥有百万资产以上者不知凡几。

    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之极、定国公徐允祯、阳武侯薛濂、定西侯蒋秉忠、襄城伯李国桢、清平伯吴遵周等等都是勋贵团体中有实缺在身的权臣。

    大明国祚二百几十年,勋贵何其多也,不是每一个勋贵都有权,但是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勋贵家中的钱不少。

    只不过这些人比较蠢,不能认识到改朝换代后前朝的勋贵和王爷不仅仅会倾家荡产,还会不得好死。

    如果他们肯齐心协力跟崇祯共渡难关,估摸着勋贵集团能够拿出上千万两白银,因为李自成夺取京师拷饷七千万两银子,有一半就是出自于大蛀虫勋贵集团。

    现在勋贵们酒后狂言,居然敢骂旗卫心中的救世主征虏大将军。

    正在窃听的旗卫们咬牙切齿,暗自腹诽以后跟他们秋后算账之时最好还这么硬气,别哭得像个娘们儿!

    大朝会上,首辅温体仁一一列举征虏大将军的功勋后抛出进爵辽国公辽沈郡王的重磅炸弹后嘘声一片。

    八成文官武将和勋贵都拿祖制说事儿,坚决不同意大明出现一位异姓王。

    张凤翼和梁廷栋开始跟群臣打嘴仗,最后的结果变成了大家都退一步,如果辽国公在即将开始的春季攻势中再次打得建奴丧师失地收复朝鲜纳入大明版图。



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布阵
    文化的传播就是文明的传承,汉语、汉字、汉族、汉文化奠定了汉文明的基础。

    “崇祯大字典”能够使得汉字更加容易掌握,汉语拼音能够使得“红旗军”体系官话风靡天下,就是为汉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巧了,被黄汉调用的三十人都曾经参加过编修“崇祯大字典”,他们在离开京师赶去天津卫之前在怡春院高歌取醉……

    因为除了温佶之外的二十九人都认为是自己在编修字典之时被征虏大将军瞧上了眼,故而才有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春季攻势的计划已经完善,黄汉原则上是采取让“红旗军”轮战,绝大多数去年参加过会攻朔州城的将士们开始换防替下留守营伍。

    水师陆战队大量吸收新毕业的少年,如今扩编为七个营,主将分别是黄义、沈明、安小乐、彭怀义、俞飞、皮小虎、曾同享七人。

    在黄汉心目中水师无比重要,是以后全球殖民的武力保障,水师陆战队的七个主将清一色都是在自己身边言传身教的弟子,陆战队员超过八成都是学院派少年兵。

    黄义、沈明等等七位营官不仅仅率领水师陆战队,他们包括陆战队麾下的镇抚官、千总、把总在海战之时同样可以是船长、大副、二副等等指挥官。

    沈明、黄义七人文化水平本来就高,又在基层锻炼几年,都是“红旗军”中的全能指挥官,能够分别领导骑兵、步兵、炮兵、水兵、工兵。

    龙武水师一直在走年轻化的路子,由于学校有地理课,少年们都能够开眼看世界,知道离大明很远的地方大着呢,许多地方至今还没有文明人。

    因此太多少年渴望远渡重洋畅游世界,主动要求成为水手、炮手在水师服役。

    由于战船不间断远航南海,水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得很快,水手、炮手不仅仅都能够熟练打炮、操帆,还人人能够打枪、放铳。

    所有的水手、炮手都能够担任水师陆战队员,但是陆战队员中能娴熟操帆的只有一半人,能够把火炮打准了的队员比例更加低,不超过三成。

    调整防御后,水师陆战队都用不着守土,除了黄义的营伍随同二哥黄勇跑南洋去了,剩下的六个营伍两万四千人参与春季攻势。

    水师陆战队跟陆军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骑兵千总增加了两个把总工兵、一个把总使用哨船、炮艇、舢板在内河进行探报的侦察兵。

    除了人数不限的亲卫营外,其他营头绝大多数正兵上限就是四千,憨子的直属营多一个骑兵千总编制。

    不算上在内地发展的营伍和亲卫营,现在陆军正兵营三十七个,水师陆战队营七个。

    山西、宣大留守的任务交给以憨子、杨大年为首率领的六个正兵营。

    跟建奴对峙的塔山防线留足四营,主将是杨国兵,另外三营主将分别是王志诚、桑羽等等。

    宁远、山海关、蓟镇需要六营布防,主将当然是黄沂州,除了他的直属营,还有黄峰、张扬、袁思明等等五营。

    天津卫留下杨汉威一营正兵。登莱驻守的一营人马主将是杨坚。

    旅顺口、东江镇诸岛需要两营正兵驻守,主将是由于在山西作战立功由实授千总被提拔为营官的卢凯军和黄农生。

    金州前线跟清军对峙的部队是王展鹏、黄峰等等的四个正兵营。



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马嘶
    训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临战之时的伤亡率众所周知。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是口头上说说,已经深入人心,军民们都在军歌声中加强训练一个个挥汗如雨。

    崇祯十年二月初,中原大地春寒料峭,通往南阳的官道上人喊马嘶。

    那是天雄军和已经壮大到了六千人马的唐王部、发展到了接近两万人马的“红旗军”赵坤、顾准、裴元武、谷如山部杀回来了。

    流寇擅长破坏,他们不需要任何已经夺取的城池。

    高迎祥、张献忠等等已经在襄阳、南阳这片区域蹂躏了四十天,简直是掘地三尺,所有能够发现的金银财宝和粮食、牲口都被他们抢了。

    得知卢阎王和“红魔”一路杀来人马超过四万,他们哪里肯留下拼命再次开始了流窜作案。

    黄汉知道存在大量饥饿的难民就无法剿灭流寇。

    分析旗卫总结的河南情报后,能够预知流寇不会选择跟天雄军和“红旗军”硬碰硬。

    卢象升和唐王收复失地应该是弹指一挥间,消灭流寇肯定是遥遥无期。

    “红旗军”不会傻兮兮地跟在流寇屁股后面武装大游行,还是采取收复一地就得把这方百姓从即将饿死的边缘拉回来的一贯方针。

    襄阳、南阳这片区域应该是河南相对富庶的地方,地肥水美,如果不遭遇兵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其他地方好多了。

    长江水系中最大支流汉水迂回在江汉平原,直通襄阳。

    这段水路完全可以通航一百吨以下的平底江船,由襄阳往东北方向的南阳有唐白河联通,有一百余里水路也可以通航排水量低于三十吨的内河船舶。

    古代运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就是船运,也就是因为这一点,黄汉一旦有了立足之地和资本之时就不遗余力发展造船业。

    七八年的发展,侵吞、抢劫、建造,黄汉不仅仅拥有了大量用于跑海贸的商船、战船。

    还拥有了成百上千艘适用于长江、汉江以及具备通航能力的内河航运的货船、客船、炮艇。

    黄汉下达命令给赵坤、顾准等等将领,特意从亲卫营中选拔了三百少年提拔为军官,这些少年军官将要担任基层军官和镇抚官,加强内地“红旗军”的组织架构。

    之所以挑好苗子加入亲卫营,是因为黄汉把这几千人当做后备军官培养,相当于后世的军官教导队。

    放出三百基层军官,给予钱粮武器,六个月后,这些年轻人就会带出一万正规军。

    一旦收复襄阳、南阳以及附近的城池,“红旗军”就赖在此地不走了,接下来会救济难民,圈无主土地屯垦,首当其冲就是侵占襄王以及他这一脉郡王的封地。

    唐王本来就是个有担当的人,现在家逢变故更加不会在意那些封地,“红旗军”牵头组织难民屯垦圈了属于唐王家的田地应该不会遭遇抵制。

    况且“红旗军”种王爷或者地主官僚的地,都是按照跟潞王、周王签订的租种协议的标准交租交国税,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

    只不过“红旗军”提供种子、耕牛等等收取一半收成大包大揽了农民需要承担的所有苛捐杂税,避免了农民被盘剥的山穷水尽面临饿死之时铤而走险。

    三年前的“红旗军”就很霸道,圈了十几位藩王、郡王的地直接安排屯民耕种,事后才补办协议交租,效果很好。

    连潞王、周王、福王等等都捏着鼻子认了,最后大小地主都只能接受现状。

    &nbs



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
    “红旗军”放弃了做无用功,开始了圈地运动稳定一方,为马上开始的春耕做装备。

    谷如山、顾准等等心里安定,因为他们得到了家主的命令,不许饿死一个老百姓。

    手头粮食不够不要紧,南通州储备了足四十万石从南洋进口的大米,现在已经装船运往湖广,一百吨以下的船舶可以直接把粮食送达襄阳。

    船运南阳排水量低于三十吨的平地内河船舶完全能够做到,有了水路运进粮食、运出难民,成本比使用独轮车、马车运输便宜八成,还少了许多辛苦。

    这两年赵坤、谷如山、顾准等等组织屯垦起到了效果,他们驻地都做到了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结余一部分余粮,加起来的数量也有四五十万石。

    现在已经是二月份,平均一个成年饥民有一石粮食足以熬到秋收。

    以内地“红旗军”的实力和预计能够到手的田亩数量,安置一二百万流民耕种完全不成问题。

    夺回襄阳、南阳等等城池拿下这片区域后,由于被流寇裹挟走了几十万人,现存的老百姓不超过八十万人。

    以后襄阳将要成为赵坤的大本营,望川堡的事务由已经在荆州工作了三年多的旗卫头子萧逢阳接管。
1...162163164165166...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