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这不奇怪,在小吕宋殖民的西班牙人总数都不超过一万,青壮年男子仅仅三千左右,全部拉上去干仗也无济于事。
西班牙总督不选择忍气吞声又能如何
他们唯有祈祷在马尼拉附近居住生活的汉人不发动起义推翻殖民统治,为此他们减少了税赋向汉人示好。
“红旗军”要征服的区域大着呢,敌人很多,一口吃成胖子当然做不到,慢慢来,小吕宋汉人值得拥有,但是不争朝夕。
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拥有强大的祖国才会有足够的话语权,侨民才能够得到尊重,瞧上哪里去殖民之时才能够做到稳而准!
如今“虎穴城”人口高达四十余万,天津卫、汉城已经是人口超过三十万的繁华城市。
青泥洼口成为了龙武水师大本营
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
寒门学子没有被忽视,政府帮扶必不可少。
他们只要能够考入高中、大学,就能够得到每年二十块银币的无息助学贷款。
只不过要完成手续,必须提供家庭收入调查表,经过甲长、里长签字证明后知县用印送到“四方钱庄”才能够每个季度领取五块银币。
只要不大手大脚,二十块银币足以承担一个寒门学子的大部分学杂费和生活费。
鼓励勤工俭学,大发展中的“红旗军”体系工作机会多着呢,年轻力壮的知识分子很容易就能获得。
只要寒门学子吃亏耐劳,利用假期打工,一年挣五六块银币不成问题,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完全做得到。
由于是在公平竞争下择优录取,又由于六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生、专科生、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每年都在提高,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已经超过一千人。
黄汉不准备办过多的大学,准备走精英教育的路子。
因为普通人用不着浪费教育资源掌握深奥的数学、化学、物理知识,只要具备生活中的常识即可。
高中生的录取率保持在不足两成,应届高中生录取专科、大学的比例掌握在三成左右。
“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由于拥有了八年办学史,是新学教育的元老,生源整体素质高,录取率高达四成。
升学率超过平均水平双倍有余太具备吸引力,使得体系内不少望子成龙的家庭纷纷找门路,出现了不少择校生。
直接导致“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的一个班级达到六十余人。
四十八人一个班级是规定,然“虎穴城”第一初级中学的四十二个班级全部超员。
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父母为子女择校,说明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期望子女能够出人头地。
学校能够出类拔萃跟校长、教师的辛勤劳动不无关系,不能简简单单搞一刀切,而是要狠抓升学率低的学校,鞭策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升学率高的学校教师会得到提拔,得到更好的待遇,委派这些人流通到升学率低的学校担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
升学率垫底学校的校长会被撤职,太差的教师会被劝退,有上进心的教师定期到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听课、培训。
“红旗军”体系没有终身制,也没有执行退休制度,养儿防老的传统依旧在,推行社会养老需要的经济基础何其大也,黄汉自认为三十年内恐怕做不到。
教学水平被证实不行就会失去教师的工作,应征当兵、当工人或者回家种地各凭本事。
黄汉准备尝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体系内整体教学质量,最后是否能够行之有效,还要看一两年后的结果。
“红旗日报”作为体系内的喉舌,刊登时政要闻乃是主流,某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上不去导致校长回家卖红薯的故事很吸引眼球,刺激了不少教育工作者。
收复锦州后的这段时间,“红旗日报”刊登文章明确指出“红旗军”近期内的任务是完成五年平辽,明年就要集中可以机动的所有兵力发起总攻,剑指沈阳。
内刊号召内地驻守的“红旗军”将佐抓紧时间组织训练,在确保防区安全的情况下,争取抽调兵力明年夏天开赴锦州集结,参与平辽大战。
届时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兄弟部队会得到重新编组,完成合练进行实战演习。
这一次的内刊保密程度比较低,没多久就在大明传得沸沸扬扬,大明其他地区军民官吏的反应是兴奋且充满期待。
&n
第八百六十八章:离心离德
现任官员弃城逃跑,朝廷可不管敌人来了多少,城里是不是有兵力,有没有坚守的可能性,只要被逮住十有**保不住项上人头。
这一次下定决心逃跑的巡抚、知府、兵备道、同知、通判等等官员有几大百。
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无非是认为“汉江郡王”独树一帜,早晚会成了气候,他们这些大明现任官员主动归附,于情于理于大局着想,“汉江郡王”都会给予机会。
由此可见,大明被流寇、建奴双重祸害军事上节节败退的同时,在政治上又被黄汉占据了最高点,使得官僚集团多了选择,跟崇祯皇帝更加离心离德。
眼看着没几天进入十一月,黄河的冰冻层已经能够跑马,高迎祥、阿济格等等都觉得绕过潼关杀入河南的大好时机来了。
流寇屯田卓有成效,今年的陕西可谓风调雨顺,撂荒时间不长的田亩地力足,收成达到中等以上,有了大量粮食,一年内用不着为饿肚子发愁的流寇气焰嚣张。
高迎祥有上进心,认为偏安一隅早晚会被剿灭,逐鹿中原争取谋夺天下才是必由之路,他主动派遣李自成跟清军协商共同出兵的事宜。
最积极的当然是范文程,他在秋天就接到了崇德的亲笔信,主子信中平等的语气让这个大汉奸觉得骨头轻了几十斤,差一点就飘上了天空。
扶持流寇把大明腹地打得稀巴烂的同时还要保全满蒙骑兵,这个任务比较重,范文程跟济尔哈朗、阿济格多次密议最后达成共识。
不管在大明腹地的进攻多么顺畅,坚决执行只打三四个月的计划,一定要在明年二月初冰雪消融前脱离中原战场,二月底必须出关,然后绕道漠北返回家乡。
哈宁阿已经成功绕过“红旗军”防线到达陕西,合计减员二十几人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还能够接受。
他自认为只要备足粮食,大军绕道漠北回辽东无非辛苦一些,多花费两个月时间而已,不会出现危险。
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将领最担心遭遇半途而击,而往返两趟的老将哈宁阿信心满满。
他明确指出“红旗军”在漠南经营防线其实是一步臭棋,过早暴露了目标和实力。
如果漠南没有“红旗军”的堡垒防线,急着回家的人马肯定不愿意多消耗体力、粮食承受减员绕道漠北,大有可能浑浑噩噩陷入“红旗军”的包围圈。
然而如今这条路被截断,绕道漠北之时,神仙也无法完成在数千里之外围堵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东归满蒙骑兵。
因此哈宁阿强调只要给养充足,肯多跑路,他保证能够带领绝大多数人马安全回辽东老家。
清军达成一致,杀入大明腹地争取多抢劫粮食和金银财宝,争取满载而归,他们用不着守土选择全军出动。
高迎祥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这段时间也在“剿寇”。
封建王朝的通信极不发达,不少小规模造反武装占山为王,他们不懂也不知道形势变化,谁来打谁,根本不管来者是不是官军。
拿下陕西的高迎祥当然不可能容忍地方上盗寇横行,清缴、收编大大小小的山贼、土匪的武装一直在进行。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高迎祥基本上控制住了陕西。
由于大量被打服了的小贼、土匪认了大哥,高迎祥的人马大大小小数百战,没见着减员,还增加了三四万人马,从小股贼寇武装手中缴获到了不少粮食和金银财宝。
&
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军
张献忠点头道:“确实如此,老子这段时间抢来的粮食都不够儿郎们填饱肚子,还得消耗从陕西携带的补给,真他娘的不划算!”
罗汝才郑重其事到:“河南这几年被咱们折腾得太厉害了,油水不大,往东接近大运河的好处才会多起来,老子不准备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吃灰,明天就率领儿郎们扑上去。”
“老子也是这样想的,咱们哥儿俩齐头并进如何”
“好啊!跟八大王联手我所愿也,咱们这就向闯王请令!”
“插翅虎”部连攻连克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流寇都知道这完全是明军弃城而逃所导致,“插翅虎”部完全是撞大运了。
不仅仅是张献忠、罗汝才不干了,流寇其他大头领也不满意被靳明虎抢了功劳,说怪话的越来越多。
此时赵十三得到旗卫报告,曹州城依旧在坚守。
曹州已经不属于河南乃是山东地界,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管辖。
近十万军民、官吏在知州朱大典率领下齐心协力加固城池囤积粮草打造守城器械,流寇接下来应该是遇上了硬骨头。
旗卫还秘密通知赵十三,不肯流寇、建奴威胁到大运河是底线,内地“红旗军”正在集结,准备组建中原方面军,届时会在曹州附近给流寇颜色看看。
跟流寇们玩心眼必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靳明虎依旧主动请缨率领本部人马攻打曹州城,高迎祥还没有表态呢,麾下大头领就纷纷不干了。
张献忠原本就跟“插翅虎”部不睦,见靳明虎连续打了几个便宜仗后还想着占便宜,怎么可能肯便宜都让靳明虎一家占了
他跳出来请战,要求高迎祥派遣他率领本部人马打前锋,早就商量好了的罗汝才也站出来帮腔,表态愿意跟张献忠合兵一处为大军做先锋。
“插翅虎”部打着流寇的旗号当然不可以挂羊头卖狗肉,拿下城池进行洗劫乃是必须的,只不过尽可能不杀人而已。
流寇主力在后面跟着呢,“插翅虎”部放弃抢粮食、收集金银财宝根本不是放老百姓一马,而是白白便宜了其他贼骨头。
流寇渡过黄河已经半个月,虽然打下了大城洛阳、开封两座府城和十几座县城、州城,但是收获却是没有多少,收集到的粮食还不够大军的消耗。
但是作为大军的先头部队,“插翅虎”部近水楼台先得月收获丰厚,得到了大量粮食和金银财宝,甚至于还有肉吃,有酒喝,自然引得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垂涎三尺。
缴获太少,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等贼骨头不免大失所望,很明显福王、周王拖家带口携带财产跑了,连带着达官贵人纷纷效仿,河南貌似没有什么搞头。
范文程给出了一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继续往东攻伐,打到山东、南直隶截断大运河,打下沿河的州城府县,一定能够大有收获。
大运河附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那里应该是大明的膏腴之地,流寇们喊出了“兄弟们,想喝酒、吃肉吗打到山东、南直隶,保管酒足饭饱!”的口号。
高迎祥麾下的大头领纷纷请战,人人不甘心落于人后。
靳明虎毕竟属于初来乍到,吵闹一番后不得不给伪满清“秦王”自封的“高闯王”高迎祥面子。
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等等终于得偿所愿,乐滋滋准备下手捞大油水。
朱大典一度总督漕运兼巡抚庐、凤、淮、扬四府,然
第八百七第十二章:压寨相公
兵力没有优势就必须利用获取的情报巧妙布置扬长避短。
首先选择在己方熟悉的战场开战,再则预先利用地形、城池布置战场,接下来就是虚虚实实让流寇、清军无所适从,我军争取出击准确。
河南、中都地盘大着呢,流寇、清军纵然二三十万也无济于事,他们不可能铁板一块齐头并进,总要分出先后彼此,只要布置得当,干掉其中一路倒霉鬼的可能性很大。
赵十三、靳明虎收到了中原方面军准备给予流寇痛击的计划草案后激动不已。
他们当然会积极配合中原方面军完成战术,他们还给予肯定答复,在必要的情况下不惜暴露身份也要竭尽所能干掉流寇或者清军的大将。
靳明虎没有夸海口,他其实是准备下手干掉阿济格或者济尔哈朗,在他心目中,高迎祥、李自成这样的王爵就是个屁,要下手就得把建奴的王爷往死里干!
“插翅虎”部这几年在太行山中发展得很好,一千五百人知道了自己隶属于秘密战线的“红旗军”,得到了“红旗军”正兵待遇,不少人成为了中、低级武官。
他们分别担任各级头目,经常组织秘密会议传达“红旗军”方略,既然是“红旗军”正兵,当然需要严守秘密,不能把“插翅虎”部其实是“红旗军”秘密武装的事实公之于众。
他们做了变通,一直在向麾下宣传“插翅虎”部落草为寇情非得已,一定要做到纪律严明出淤泥而不染,最后的目标是接受朝廷招安成为官军。
赵十三、靳明虎、戚于国等等主将也时常给麾下描绘光明前途。
言辞凿凿接受朝廷整编后会彻底甩掉反贼的帽子,督促麾下堂堂正正做人,鼓励麾下奋勇作战博得军功争取做官光宗耀祖。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口号在太行山区同样震天响。
这一次带出来的七千人马中有一千人都是得到承认的“红旗军”正兵和低级官佐,六千喽啰也是能够遵章守纪的良善之人,不杀老百姓、不恶意毁坏财物、不放火、一切缴获归公中能够彻底执行。
七千人马都有时刻跟流寇、清军开战的心理准备,他们已经成功混入流寇阵营,离建功立业只有一步之遥,只不过如何才能够做到窝里反后全身而退有待商榷。
不少已经是“红旗军”正兵、低级官佐的“插翅虎”部瞧见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等都在默默地记下他们的体貌特征。
这些流寇大头领的头颅意味着军功,是白花花的银子,是以后封妻荫子的保障,机不可失,如今这些人离自己如此之近,不把握良机会遗憾终身!
眼看着“插翅虎”部连战连捷,张献忠、罗汝才、李万庆等等都认为明军不堪一击,他们纷纷率领本部人马往东而去。
“闯王加秦王”的高迎祥今非昔比,他不仅仅是众反贼推选的盟主、带头大哥,他已经事实上完成了武装割据。
他当然需要把控全局用不着身先士卒,他率领主力为中军暂时坐镇开封。
他以“插翅虎”连续作战应该修整为由,命令靳明虎率领本部人马驻扎朱仙镇,在来开封之前高迎祥已经让女婿李自成率部驻扎洛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