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虎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三月壹
不过,刚走几步,就听到前方关门已经被打开的他,瞬间冷汗就流了下来,犹豫了一下,他想都没想的就直接转身向着关外逃去。在这种大雾笼罩的天气下,杨阳虽然并不知道敌方有多少人,但是在他想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攻破斜谷关门,冲入关内,想来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角色。而能在此时前来攻击斜谷的,杨阳凭借自己拿并不发达的脑子担保,除了占据了雍凉司隶之地的先秦余孽以外,他想不到还会有谁。
大秦的实力,杨阳已经在此前见识过了不止一次,大秦既然来攻,那在杨阳想来,人数上绝对是少不到那去,纵然是先锋,没有个万八千的,杨阳自己都不信。
依着这种实力估算的话,要是有关墙凭借,杨阳还敢微微抵挡一二,而此时关门已经失去,敌军已然入关,凭借大秦的实力,杨阳觉得自己要是冲上去,估计就要一去不复返了。大雾中,说不来就要被那个大秦锐士一刀砍掉。
所以,逃就成了杨阳此时心中唯一的选择,至于逃回去怎么面对张鲁的责难,这已经不是陈纪要考虑的了,作为杨家族人,打上一次败仗,回头再贿赂贿赂自家那个贪财的远方兄长,活下来不难。
斜谷关的命运早已注定,而在另外一边,许久未曾现身的贾诩,摇晃着圆润,不准确的说是消瘦了不少的肉脸,盯着面前的汉中地形图看了又看。说真的,贾诩并不怎么支持此时就攻打益州,毕竟益州陡峭,易守难攻,而其主子有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贾诩相信,只要自己能拿下河东、进而全取并州,到时候,无论是击败曹操,扫荡中原,还是北上河北,和袁绍、公孙瓒、刘虞三人争一争那河北之主的位子,其中能捞到的好处,都绝对比现在去打一个易守难攻的汉中、益州要划算的多。
甚至只要能拿下河北和中原,贾诩有把握,纵然自家君上是大秦的主子,但是不动用武力,直接拿下益州,并非难事。
要知道,益州的世家豪族可不少,刘焉在世时尚好,刘焉一走,就凭借刘璋的能力,此时的益州纵然表面上依然是以刘璋为尊,但是背地里,刘璋绝对早就已经被益州的众多世家豪族给架空的差不多了,只要大秦强盛到一定地步,一纸告书,贾诩不相信益州一众世家会继续死忠刘氏皇族。
世家的性子和节操,贾诩自问还是清楚无比的。
不过,虽然贾诩心里边有这个想法,但依着贾诩的性子,自然是不会轻易提出来的,毕竟这拿下雍凉司隶和益州,重现古秦之势的计划,本来就是贾诩根据嬴子戈的喜好而做出的谋划,自家打自家脸的事贾诩无所谓,也愿意做。但是打老大脸,动摇嬴子戈决断的事,贾诩就没什么兴趣了。
而且虽然无益,但是却也无害,如果真能快速拿下益州,到时候占据了雍凉司隶和益州等地的大秦,虽然不敢说独战天下,但是无人可敌的他们,有的是时间去慢慢谋划。最后重现兵出函谷,横扫六国的场景。
斜谷这边,除了樊稠带领的一千多人以外,贾诩实际上还安排了张济带着一万兵马紧随其后,就等着拿下斜谷后,顺势而下,直接攻入箕谷威慑梁州。
至于原本驻扎在斜谷之地的马超、马岱,则带着麾下的两万铁骑,早早的就迁移到了陈仓地界,在贾诩的命令下,他们一路上大张旗鼓,气势汹汹的冲过了散关,沿着略阳一线,直攻平阳关重地,硬生生将整个汉中和益州的视线牵扯过去了大半。大大加强了樊稠、张济这边的成功几率。
当然除了这几地之外,贾诩的杀手锏实际上还是一直领军驻扎在子午、骆谷之内的蒙虎大军。
子午谷地处秦岭南坡,汉江北岸,是为汉中和长安两地的交通要道。谷长约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长安城南约百里之地,而南口则曰午,在汉中洋县东一百六十里之地。原本的历史上,就有魏延所谓的子午奇谋,而此世,嬴子戈在贾诩从荒城出来之后,就将子午谷、骆谷以及子午道的详细情报统统送到了贾诩的面前。
嬴子戈虽未多言,但以贾诩之智,却也不用多说。早早就从嬴子戈哪里要来了蒙虎的所部的兵符,同时联系了驻扎在蓝田、子午一线的蒙虎,递去了自己的命令。
“平阳在明,斜谷在暗,子午绝杀”
。。。。。。
()是,,,,!
第四百四十三章 张鲁的决断
【】(),
“这就是文和先生送来的信笺中所言的布局吗?”
子午道中,蒙虎带着麾下五千虎贲缓缓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之中,身边虎贲军副将李凌在从蒙虎手里拿过密信看完之后,不由打心底发出了一声感叹,“不过,将军,按说君上已经将我们的指挥兵符给了文和先生,他为何还要专门送来这封信笺,将他的布局,一五一十的告知于你呢?”
“君上说过,贾文和是个聪明人,更是当今世上一众超一流谋士中,唯一一个对生命充满热爱,并且深得某己之道的智者。”蒙虎虎眸中露出一丝怀念,却是想起了护卫在嬴子戈身边,从未分离的日子,也想起了那段时间中从嬴子戈那得到的事关天下的种种异闻,传承、形势、布局。
“文和先生?热爱生命?”李凌一愣,脑中不由泛起自认识贾诩以来,哪位主所布置谋划的种种毒计,忍不住发出疑问。
蒙虎淡淡的扫了李凌一眼,抬头向前走去,不过他的声音还是留了下来。
“贾文和是最懂得生命至上的智者,明白生命的脆弱,珍贵、神圣和不可逆性,君上说,如果是在盛世,贾文和也许会成为一代圣人!但生于乱世,就已经注定了贾文和的未来,虽然我并不知道他曾经的经历,但却也明白,贾文和对生命的热爱,从来都只体现在他本人身上,至于他人之命,于其不过是路边野草,野火丛生!”
贾诩的大网已经张开,张鲁虽然并没有什么大志远见,但单纯是面对着大秦这新生的庞然大物,就已经足以让他焦头烂额,若不是益州世家和汉中世家联合劝说,再加上他本人心中的一丝侥幸,他此时可能已经联系了贾诩,开始商议投降之事,毕竟对他来说,忠心不忠心汉室,全看汉室对他有用与否。
汉中,南郑,张府。
“恩师,大事不好!”一名将领飞奔进张鲁的院子,远远的就高声吼道。
“嗯?”张鲁正在院内浏览新近拿到手的道书,闻言皱了皱眉,心中一阵不喜,不过清楚来人性格的他明白,若非大事,此人是绝不会如此惊恐,问问沉吟,他连忙小心翼翼的放下了手中道经,扭头看向了远处急速奔来的心腹将领,沉声喝道:“何事如此惊慌?”
“恩师!”将领缓了口气,吞了口唾沫,语带惊慌的对着张鲁道:“秦军打进来了!”
“什么!?”张鲁心中一惊,目光一瞪,“休得乱言,我汉中天险天下皆知,某又在各处要道皆布下了重兵防御,前几日圣教的情报中,尚言一切安好,你今日却言秦军打进来了,莫非他们是飞进来的?”
“恩师,弟子绝无半点乱言!”将领浑身一颤,张鲁毕竟做了这么久的汉中之主,本身也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更别提在组建了五斗米教并且自己担任了教首以后,天然酝酿,养出来的气势,自然不是小小的一个五斗米教将领能承受的起的,“恩师,根据前方最新战报,斜谷关已经被秦军拿下,如今秦军大将樊稠、张济正统帅着上万兵马沿着褒斜道直奔梁州而去,如今想来已经过了江口。”
“而另一面,秦军大将蒙虎,率领五千虎贲竟然越过了子午险道,突然现身石泉县城。石泉守将一时不防之下,直接被蒙虎斩于城中,金水、佛坪等地,如今皆落入蒙虎之手,弟子收到情报的时候,蒙虎大军已经拿下了洋县一地,直奔城固而去,如今想来距离南郑应该已经不过二三百里之遥,恩师,我们怎么办啊!”
“斜谷关?子午道?”张鲁神色一怔,轻声低语,“马超、两万大军都是饵吗?厉害,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
到了此时,张鲁又如何能不明白了贾诩的布局,无非是以马超和两万大军强攻阳平关为遮挡,从而给他们进攻斜谷和飞跃子午道的大军吸引视线,当然也分去了汉中的大部分可调动兵力。
如今,张鲁麾下,除了南郑城内尚有包括豪族家兵在内的近万兵马以外,其余兵马皆被张鲁调去了阳平关、定军山等重地。至于境内其余地方,其实不过就留存了一些郡兵、县兵而已,面对蒙虎和五千虎贲,他们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去,阎圃速速前来见我!”沉思良久,张鲁神色麻木的对着面前的将领说道。
“诺!”
将领躬身退去,张鲁站在厅内,抬头望着城固的方向,脸上的神色不断的变化着,良久方才长叹一声,神色坚定了下来,“也许该做决定了!”
“主公,阎军师来了!”
张鲁等的时间并不算久,很快外面就响起了将领的声音,其实在张鲁命令将领去寻找阎圃的时候,阎圃就已经急匆匆的离家向着张鲁府邸赶来。作为张鲁最为信任的谋主,在张鲁一心发展五斗米教,用心修道的时候,阎圃可以说是掌握着汉中的大部分实力。是名副其实的汉中头号大管家。
而身为一个有脑子的谋主型管家,阎圃对于境内情报的掌控自然也是十分严密的,故此在张鲁得到消息的同时,阎圃那边实际上也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情报。微微思考,他就已经将当前的形势理顺了个七七八八,然后也不等张鲁派人来招,阎圃就动身向着张府走去,路上却也是恰好碰到。
“主公!”进入府内,望着案桌后面面无表情的张鲁,阎圃心中微微一叹,躬身上前。
“”
一片静默,张鲁就那么静静的盯着阎圃,一股沉重诡异的气势慢慢的覆盖而下,整个厅内,压抑到了极致。
“军师可有什么要向某解释的吗?”良久过去,望着没有丝毫变化的阎圃,张鲁微微眯眼,语气冰冷的出口道。
阎圃微微一笑,瞬间就打破了厅内的诡异氛围,“主公既然已经作出了决断,那还何必再在此处和圃多言?圃得恩师看重,委以汉中重任,从不猜疑。此中恩情,圃自然是铭记于心,绝不敢忘!所以,恩师若是已经下定了决断,那就做吧!圃自当竭尽全力,为恩师扫平前路!”
。。。。。。
()是,,,,!
第四百四十四章 魄力
【】(),
……
张鲁笑了笑没有接话,阎圃的忠心他是相信的,阎圃的能力他更是清楚无比,要不然他也不会放心的将汉中军政大权全部委以阎圃一人之手。虽然说汉中从来都不是他张鲁的一言堂,如果阎圃真有二心,单单一个杨氏就足够阎圃喝上一壶,更别提还有他本人所在的张家那些族老和蜀中的一众世家。
可以说,哪怕就算是张鲁本事要是作出了什么不符合一众世家利益的决定,那些世家同心协力爆发出来的力量,已经足以撼动张鲁的统治。这也是张鲁为何开始放弃汉中军政大权,反而全力以尊道,修道为名,在汉中推行他所建立的五斗米教。
一则广收汉中民心,二则却也是为了掌握更多完全归属于他自己的力量。
只有属于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借来的,别人给予的,从来都是虚的。就好像那句话,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出身汉中张氏的张鲁,对于汉中、益州乃至整个天下的世家本质看的是格外透彻。他们好似身在局中,但是却又将自己超然物外,四处押宝,多方支持,静看一众军阀雄主筑起高楼,豪情万丈。
但一旦他们觉得所效忠的军阀雄主没了押宝,效忠的价值,那他们不仅要看他楼塌,更要在上边再狠狠的跺上两脚,压榨出他最后的价值,从而为他们新的押宝,带来更多的资本。
张鲁很清楚这一点,而且他更清楚另外一点,那就是汉中杨氏以及一众世家豪族,虽然因为他们张氏的原因,现在将宝压在了他张鲁的身上,全力的支持着他。甚至因为嬴氏皇族突然崛起的压力,蜀中的一众世家豪族也将部分力量支援了过来。看似是在全力支持他,但是说白了,无非是将他当做一步闲棋而已。
甚至说的更加直白点,直接就是将他当做挡箭牌和炮灰。如果抵挡住了嬴氏大秦,那自然一切如前,大家继续保持安定平稳。但要是一旦失败了,张鲁敢保证,此时这些义愤填膺,万众一心支持他,一幅我是汉室忠臣,我要为大汉尽忠,我和暴秦嬴氏势不两立的世家们,马上就会摆出另外一幅面孔,为嬴氏,为大秦歌功颂德,当引路党,投效党。甚至就是他张鲁这个如今的主公,当时候,也不过是为他们增添功劳的功勋值罢了。
其实说句真心话,能在本来的历史上留名的这些军阀雄主,又有哪个是简单的存在。包括张鲁本人,虽然历史上张鲁在前期就占据汉中的形势下,未能再有什么大的发展。可是纵观张鲁一生,无论是接连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两人,从而割据汉中,还是以汉中为根据地,大肆传播发扬五斗米道,让五斗米教成为汉中的政权的另外一个极,本人更是成为了出汉中太守以为的,囊括汉中数十万户的“师君”。
可以说,张鲁先是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期纵然投降曹操,也得以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寿终正寝。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张鲁超过大部分汉末群星了。可以说,张鲁一生,其中种种,又岂是一简单之人可以为之的?
不过,张鲁虽然优秀,但是性格,格局却决定了张鲁的上限。
身为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当代师君。张鲁从小到大,身边可以说是充斥着道家黄老无为的思想,这种思想的覆盖下,张鲁虽然还有对力量和权力的奢求,可是对他来讲,发展五斗米教,或者说求道才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五斗米教的能够发展成后世的庞然大物,张鲁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于道家来说,张鲁发展壮大的五斗米教正儿八经的可以说是一面旗帜。
总之一句话,于传道之路上将,张鲁之才华可谓天纵。可惜的是张鲁传教能力虽强,但是于两军对战,权谋机变,统御一方,开疆辟土来说。却差嬴子戈,或者说就是贾诩也要比他强了不止一筹。
两方势力相战,其中一方的首领从品德到能力再到魄力都被完爆,这对于哪一方势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一个无匹的灾难。尤其是张鲁手底下还存在着一大群可谓之墙头草的存在,这相对于以嬴子戈为中心,以嬴氏皇族为中心的大秦来说,更是存在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总之,一言概之。
张鲁此时的心里边已经有了投靠嬴子戈的想法,他要比那些世家们投降的更早,在那些世家还没想好要不要转变立场,卖掉他的时候,就先一步卖掉世家。既是无奈而为之,也是为了报复。
也就是说,世家们还没行动,两军大战还没正式开始,其中一方的最高首领就已经成了大秦的内奸,一个随时准备投降,准备卖掉手底下的世家文武和兵马底盘的“高级内奸?”
“主公何故发笑,莫不是信不过圃乎?”阎圃眼见张鲁笑而不语,不由皱起了眉头,神色肃然的上前一步,躬身沉声道。
张鲁上前轻轻的拍了拍阎圃的肩膀,收起了脸上的笑意,“子修猜不到某为何发笑吗?”
“嗯?”阎圃神色一怔,脑海快速的想了一遍当前的形势,以及张鲁一直以来都在做着准备的那件事,脸色不由大变。他瞬间明白,自己的想法错了,或者说整个汉中、蜀中的世家豪族的想法都错了,张鲁的魄力,有时候真的会超乎所有人的预料,此前自己已经决定要拼尽全力,甚至付出生命谋划的事,扫平的路,对于下了这个决定的张鲁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也难怪张鲁会默然发笑。
“师君,真要如此行事吗?”
“子修,你要明白,不是某家要如此行事,而是这个天下在逼着某去如此行事!世家?权力?财富?”
“呵呵!”张鲁微微一笑,“此时某才明白,道之真意,存乎一心,该行之事,吾必行之。不过,某还会再赌上一次,如果他嬴子戈气魄够大,那必然能明白我的意思,他若能接下,若能容下,那某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
“ps:阎圃的字实在是找不到,所以自主主张的给按了一个,大家接受一下,当然,不接受的话,你们也打不到我的吧!女装求饶(灬??灬)”
()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