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虎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三月壹
“校尉,怎么办?”城楼上,听了蒙虎随口胡诌的理由和威胁,本来就心中惶惶的守城士卒更是不堪,不由纷纷将目光放到了一边的城门校尉身上。
杨定苦笑一声,作为南郑城门的守城校尉,他不仅是汉中军的中层领导,同样也是张鲁最为信任的部将之一。作为在世家联军和张鲁展开内战的情况下,被张鲁特意留下城门防备世家狗急跳墙,同时防备秦军直接进攻的心腹,对于自己的任务他是十分清楚的。
而正是因为清楚,所以此时的杨定才觉得为难,实际上对于此次和秦军的作战,杨定一直觉的听荒唐的。他知道自从秦军越过秦岭,从子午道,褒斜道进军以后,不管是张鲁还是南郑的一众世家豪族其实都已经没了继续抵抗秦军的心思,投降算是他们各自在没有经过任何商议下就达成的共识。
。。。。。。
()是,,,,!
第四百七十一章 光阴似流年
【】(),
按说整个汉中的掌权者都已经默契的达成了一致,那接下来无非就是联系秦军,商量待遇,准备投降就是了。
可是自家哪位在汉中被这些世家豪族联手阻碍了六七年,导致乱世开启都没能有一点发展的师君心里边却不乐意了。用张鲁的说法就是,汉中是我的,南郑也是我的,就算是要投降,那也只能我来决定怎么投,也只能用汉中来换取我需要的利益,要不然,就是和秦军打个鱼死网破,把这汉中,南郑打成,烧成一片废墟,也绝对不能便宜了那些狗东西们。
正是因为张鲁的这个想法,方才有了之后的种种变故,就有了他杨定到现在仅凭不足千人的兵马在这里看似守城面对上万秦军精锐威胁,实际上根本就不敢让秦军发火进攻的尴尬场面。
毕竟明知道自家主公要投降秦军,杨定要是还头铁的领军伤了秦军的人马,那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更何况,杨定也不觉得就凭自己手里边这不足千人的老弱病残就能倚靠城池守住上万秦军精锐的进攻,给秦军造成多大的伤害。
“主公,您处理的如何了,这边可等不下去了!”迎着自家士卒期待的目光,杨定侧耳听了听内城那边逐渐弱下来的交战声,说来这次在阎圃的布局下,双方在城里打的也算是声势浩大,可是愣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影响到城门的守卫,甚至连外城边都没靠近过。
“城头的,想的怎么样了!?要是再不开门,可别怪我不客气了!”城外,望着城头半晌没有反应,蒙虎转头和张济对视了一眼,想了想,再次大声吼道。
城头,杨定心头一乱,咬了咬牙,反正都要投降,秦军既然已经到了,那干脆就开城门吧,要不然秦军进攻了,真的打起来后,杀了秦军人手,师君再派人投降,那老子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这里,杨定就准备开口。
“踏踏踏!”
忽然,城门街道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伴随的则是一道大吼声:“师君有令,不得妄动刀兵,开门投降!”
与此同时,城外,伴随着一阵诡异的白烟,左慈那仙风道骨的身影也出现在了蒙虎三人的眼前,微微稽首,呼了一句道号,左慈对着蒙虎道:“将军还请稍等片刻准备入城,贫道不负所托,张鲁已经答应投降,正在太守府内等候!”
南郑城门,也在此时缓缓打开。
时间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当你陷入忙碌以后,总会感觉时间流逝的特别快,
就好似陷入恍惚中的人一般,闭眼,睁眼。一眨眼的功夫,时间就已经悄悄地流逝而去,融入了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公元194年,原本正史上的汉兴平元年,也即是如今嬴子戈复兴大秦,建国称王之后的第三年,谓之新秦三年。
春,三月,大地复苏,万物解冻。
连绵的寒意冰雪在春风的吹拂下,缓缓隐去了自身的身影,默默等候着下一个四季轮回的到来。嫩绿的生机缓缓清醒,在一片白茫茫中点缀出一丝又一丝的生机。
月末,倒春寒至,晴日降雪,凶。
长安城内,一骑探马插着令旗,在罕见的晴日大雪中,浑身冒着蒸腾的白气,就好像那奔驰的汽动车一般,疯狂的向着长安宫城的方向急奔而去。
中央大殿里,嬴子戈刚刚处理完今日的政务,正皱着眉头,跪坐在案桌之后,思考大秦的下一步动向。一年有余的蛰伏积累,先不说郭嘉在中原和河北的布局如何,只是汉中那边,基本上就已经算是大局已定。
张鲁在阎圃的帮助下,悍然布局扫清诛杀了整个南郑的大部分世家豪族以后,总算是通了心里边的那口气,随即就在左慈的劝解下顺势投降。可以说整个汉中之战,颇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除了最初通过马超大军进攻阳平关调动牵扯汉中兵马注意力,樊稠张济在拿下斜谷关时,还有通过褒斜道、子午道时费了点心思以外,在贾诩的谋划下,无论是通过子午道后和褒斜道后的势如破竹,还是铲除境内蜀中力量都是顺风顺水的。甚至因为张鲁的决定,左慈的出现,原本作为贾诩后手的秦银那边,都没有发挥作用,汉中就定了。
而且汉中这次的平定,还是那种毫无后患的平定,原本有可能成为隐患的南郑世家豪族,直接被张鲁自己提前来了个一锅端,杀了个干干净净。在秦军入城后,剩下有可能成为隐患的五斗米教,也因为张鲁的配合和左慈的存在而乖巧安然了许多,小半年的沉淀。贾诩在通过嬴子戈留下的关于宗教的管理的指导以后,直接就将汉中彻底给稳定了下来。
“汉中既定,想来文和要回来了!”嬴子戈打开手中的信笺,正是贾诩关于汉中形势的报告,同时也在请辞对进攻蜀中的指挥之位。“文和啊文和,难道这么久的相处,在汝心中,孤会是那种担忧汝功高震主的君王?”
微微摇头,十分清楚贾诩性子的嬴子戈并没有强逼贾诩的意思,既然要回来,那就回来吧。短时间内,他也没有直接拿下蜀中一统益州的意思。毕竟他要的是一个强盛无比的新秦帝国,是一个能在统一全国后,飞快形成战斗力继续向外扩张的帝国。而一味的征战抢地盘,对于嬴子戈来说并无意义。反而会因为无意义底盘的扩大,多出许多额外支出和需要防守的地方,不仅牵制了嬴子戈手头的兵马,更会拖延大秦内部的底蕴发展。再加上那些还需要精力处理的各地世家豪族。
总之一句话,对于现在的嬴子戈和大秦来说,就算要扩展底盘,那也先要看看这底盘拿下来后对己方有用无用,没有意义的扩展,不尽不是强大,反而是在削弱自己。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对于嬴子戈来说,反正有汉中在手,蜀中乃至整个益州无非就是嘴边的肉,就看他想什么时候吃了。而中原,河北乃至扬州江东这一年里的变化可不小,郭嘉在那边的布局也基本成熟,也到了给他们找点事干的时候了。
。。。。。。
()是,,,,!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天地有忠烈
【】(),
大殿之内,嬴子戈在沉思。
一众宫女宦官都在下面小心翼翼的等候着,虽然说自家君上的性情温和,对于他们这下下人极好,可从进宫那天起,他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贵人对他们好是运,不好则是命,他们要做的就是服侍好贵人,搞明白尊卑。
“君上!左慈仙长在外求见!”小黄门的声音传到了嬴子戈的耳中,恭敬明朗,清晰可闻的同时也不让人觉得聒噪。
“招!”嬴子戈回过神来,眉宇间闪过一丝思索,“顺带去招百里奚和商鞅二人来见孤!”
“诺!”小黄门恭敬的点了点头,躬身退下。
左慈自从和帮助贾诩等人兵不血刃的劝服张鲁,拿下汉中以后,就直接返回了长安,在和嬴子戈就传道的事宜做了相应的商议以后,也算是完成了自己起初的目标,并且还在嬴子戈这里学到了不少未来的宗教知识。
道家,作为本土教派,嬴子戈对于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感。毕竟他也知道,百姓们除了衣食住行,求个温饱以外,必要的精神信仰还是可以存在的。
古人,毕竟还是相信鬼神之说的。
而道教如果掌握利用的好的话,对于大秦帝国来说,未尝不是一把握在手中的无上利器。
“见过君上,元放有礼了!”左慈还是一如既往的鹤发童颜,一进殿内,就对着上首的嬴子戈行了一礼,随即抬起头来看着眼前这一手覆灭了四百年汉庭中央,重建大秦的威严君王,心情却不像表面那般平静。
此前的那次交流,让左慈对嬴子戈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结合着自己曾经对大秦和嬴蒙几家底细了解,再加上和贾诩、蒙虎、张济、樊稠以及张鲁等人的交流中,他才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是多么的耀眼。
当然,最重要的是,嬴子戈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道。所以他就必须要尊重嬴子戈,这与血脉,权力实力境界并没有什么关系,唯独就是因为传道和国教,当然还有嬴子戈掌握,并且给他泄露出来的那些许传教和道家的智慧传承。
总之,如今的左慈再面对嬴子戈的时候,心情早已经没有了第一次见面交流时的超然物外,有了羁绊,心情自然也就复杂了,当然敬重却不会改变。
嬴子戈看了下方仙风道骨的左慈一眼,微微沉吟,神态温和,露出好似一场春风一般的和煦微笑。不急不徐的问道:“元放此来找孤,可是国教那边有什么事情需要孤帮忙吗?”
左慈微微一愣,感受着嬴子戈好似令人感到惬意的声调,心中不由一暖,虽然说到了他这个地步,除了传教以外,基本上是没啥需要求嬴子戈的,但是嬴子戈能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对他这方外之人露出这种温和殷切的话语,还是很令人感到心暖的,当即微微打了一个稽首,温和说道:“多谢君上关心!”
“不用谢我,事实上,是孤要谢元放给我大秦子民带来了正确的精神信仰,让他们能更好的为国效力!”嬴子戈微笑着看向左慈,脑中不由自主的想起那被自己魔改的宗教制度和些许道家真言。
“君上客气了!”左慈微微打了个稽首,笑着说道:“君上学究天人,智慧通天,若无君上的支持,元放的道尚在混沌之中。今日前来不过是前来谢恩,顺带禀报君上,您让我们在中央道观中修建的英烈祠已然修建完毕,如果君上有时间,还请前往一观!”
“哦!”嬴子戈眸子一亮,“已经修建好了吗?!”
微微沉吟,嬴子戈当即对着一边的小黄门招了招手,“去告诉子明和商君,让他们直接前往中央道观,孤要去看看我大秦将士的魂归之所!”
“诺!”小黄门恭敬的点了点头,转身退下给之前去招百里奚和商鞅的人传信去了。
嬴子戈微笑着走下台阶,对着左慈招了招手,“那就请元放带路了!”
“诺!”左慈打了个稽首,躬身在嬴子戈身后,一起往外走去。明里,暗里守护的侍卫连忙跟上。
黑砖,黑墙,黑柱子,整个英烈祠一黑到底,唯有最后悬挂的事物和准备拜访祭奠碑的位置变成了白色。
大秦尚黑,黑色代表稳定,庄重,也隐含了哀悼,忧愁,悲伤的意思。同样黑色也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德”,是为五色之一。故此在立道教为国教的时候,嬴子戈就已经起了在每一所道观中增添上英烈祠,祭奠为大秦奉献牺牲的英烈英魂的意思。
而黑色,正是嬴子戈自认为最为合适的颜色。就好比那白色的存碑处和悬挂物。白色在嬴子戈的心中代表了纯洁,明亮干净以及雅致与忠诚。他希望所有未大秦牺牲的英烈们在死后能够拥有一方净土,一方纯洁干净,明亮雅致的居所,当然,还有对他们忠诚的褒义。
反正在嬴子戈的设计中,这个地方除了黑白以外,就再也没有出现其他的颜色,当然或许还要加上红色的香火之色。
漫步而行,很快嬴子戈的眸子里就远远的显出了那一片黑色,整个人的动作不由的一缓,又走了几步,包括地面在内一切都成了漆黑,除了天上挂着点点白色以外,再无他色。毕竟英烈碑还未转入,香火也还没有奉上。
“君上!”左慈的声音传到了嬴子戈的耳中,带着一丝肃穆和庄重,还有一丝丝神圣,“到地方了!”
“嗯!”嬴子戈微微点头,神色庄重的带着左慈朝着英烈祠内走去,然后停留在一块十多米高的黑色无字碑面前,“忠烈碑吗!”
嬴子戈神色复杂的看着眼前的黑色石碑,脑海中不由的回想起了那些为了大秦复兴而奋斗,牺牲的将士,百姓,沉默了良久,方才探手接过一边左慈早已经准备好的香火,郑重的对着黑色巨碑躬身行了三礼,心中一片宁静的将香插在那个碑前的瓦罐中。
“此中央道观的英烈祠当为我大秦重地,但凡为我大秦而牺牲,为我大秦做出贡献的的英烈,皆当驻守于此,享受我大秦之香火,享受万民之敬仰,永垂不朽!”
“今日,这第一支香火就让孤来上,既是敬天,也是誓言!”
“天地为证,所有为我大秦牺牲的儿郎为证,我大秦的祖祖辈辈为证。孤,嬴正,嬴子戈在此以大秦之君的身份发誓,必然会为尔等操办完善一切身后之事。必然尽孤之全力,让汝等的父母妻儿,亲族血脉享受到汝等的荣耀,享受到他们应得的一切。如违此誓,天人共戮,万箭穿心,以祀诸灵。”
此言,此誓!天地共鉴,神灵共鉴,祖辈共鉴,万民共鉴!”嬴子戈面色平静的像是在和一个人讲话一般对着黑色慰灵碑徐徐道出了自己的誓言。
左慈面色肃然,望着庄总的嬴子戈,仙风道骨,好似婴儿一般的脸色突然泛起一丝红晕,身躯飘然而起,缓缓来到天际上空跪下,“道家左慈奉大秦帝君之名,有请天地鉴之,神人鉴之,万民鉴之!”
随着左慈的话音落下,一口猩红的鲜血猛然喷出,随即消逝在虚空之中,冥冥中,天地间一道悠然缥缈的声音回荡起来。
“准!”
这一声回响,飘忽异常,震耳欲聋。但是明显又只有左慈和嬴子戈两人能听到。
对于这一声,嬴子戈不由微微一愣,虽然拥有虎符,知道陆吾的他明白这天地间的确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存在,甚至就是传说中的仙神,也未尝不是不存。不过,前边刚确定左慈这些正史中记载的家伙不过是些力量强大的人,这会儿左慈就又给他来了这么一招,却是让他心情有些复杂的瞅了落下天际,明显元气大伤的左慈。
但是他此时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对着慰灵碑行了一礼。
。。。。。。
()是,,,,!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忠和小忠
【】(),
嬴子戈在左慈的带领下祭奠英烈祠和参观中央道观的时候。
并州,晋阳城。
张郃军营,中军大帐。
张郃脸色难看的看着手中刚刚从冀州送来的命令,心中思绪万千。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汉之民,虽然在这乱世之中,对于大汉的忠心已经被消磨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可是身为汉民,自汉武帝驱逐匈奴,马踏阴山以来建立的自信,以及大汉三百余年国粹中对外战争的屡次胜利,都培养了每一个汉民打心眼里的霸气和自信。
所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可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而此时看着手中袁绍亲笔署名的命令,张郃真的迷茫了,一边是身为汉人数百年的骄傲,自信和对大汉百姓的责任良心,一边却是自家效忠的主公的命令。
“将军,我们怎么办?!”大帐内,副将张胜同样神色难看的瞅着张郃,“将军,现在整个并州对外的要道基本都在我们掌握中,如果我们真的依照主公之令放引诱那些蛮子进来,从而借机退兵,那以他们的性子,这并州之地就真的毁了!”
猜你喜欢